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战列舰分队不从威廉港出发,而是走基尔运河,进入波罗的海之后,再绕过丹麦进入北海。”
    “这……”
    “虽然麻烦了一些,但是更加保密。”
    “问题是,这么大支舰队突然消失了,肯定会引起英国人的怀疑。”
    “那就得给出一个足够的理由,比如协助陆军在东普鲁士作战。”
    “这……”
    “这个月之内,俄军肯定会进攻东普鲁士,我们就可以以此为由,让公海舰队的战列舰分队进入波罗的海。”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当然,这还不够。对付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根本用不了派出整支公海舰队的战列舰分队,所以得采取一些其他办法,比如宣称部分战列舰将进行改造,并且搞几艘伪装船。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杰利科相信,我们的战列舰分队在波罗的海,没有进入北海,也不可能前往北海。这样一来,他就会认为,有机会干掉单独活动的战列巡洋舰分队。”
    “这样的话,杰利科就不会避而不战了。”
    “怎么样,你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希佩尔思索了一阵,说道:“如果俄国攻打东普鲁士,我们就假戏真做,派遣部分战舰去对付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冯承乾皱起眉头,似乎觉得有点不妥。
    “按照你的安排,最快也要到下个月才能采取行动,如果我们没有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干上,杰利科肯定会起疑。只有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打起来,杰利科才会相信,我们暂时无法在北海采取行动,最多只能派遣速度快的战列巡洋舰去袭扰英国本土,而他就有机会干掉我们的战列巡洋舰分队。”
    “你说得没错,确实有必要在波罗的海打上一仗。”
    “但是不能打得太狠,不然就假戏成真了。”
    “你是说……”
    “最好能拖上一段时间,当然得首先打掉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出海作战的能力,然后再纠缠下去。这样一来,杰利科就不可能准确掌握我们的情况,也就不知道我们已经派遣战列舰分队前往北海了。”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那么,我们就首先策划对俄作战。”
    “伯爵,这件事,就没必要让你亲自费神了。”
    “将军,这是帝国海军的第一仗,绝不能掉以轻心。”冯承乾笑了笑,说道,“现在,我是你的作战参谋,陛下已经让你负责公海舰队,我自然有责任与义务参与其中,你总不能让我离职吧。”
    “既然伯爵想参与,我自然不会反对,只是舍尔那里。”
    “陛下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你是公海舰队参谋长,由你负责舰队的作战行动,没有必要向舍尔请示。”
    希佩尔长出口气,说道:“那么,我先制订一份详细的计划,再……”
    “将军,你又忘了,我现在是你的作战参谋。”
    “这……”
    “要是我什么都不做,只是坐享其成,让陛下知道了,影响不好。”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明天,我们一起去舰队参谋部,还要请将军为我介绍其他同僚。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帝国军人,我们的职责都是为帝国效劳。”
    冯承乾坚持,希佩尔也不好继续反对。
    八月二十六日,冯承乾一大早就去舰队参谋部报道,正式履行舰队作战参谋的职责。
    这一天,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俄军入侵东普鲁士,二是德军在西线战场上首次遭遇英国远征军。

第七十六章 将星登场
    即便不了解一战史,冯承乾也能想到,俄国肯定会攻打东普鲁士。
    开战后,德军在西线战场上高歌猛进。虽然坚固的列日要塞给德军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法军更加不堪。因为对战局、特别是德军攻势的错误判断,所以法军在开战之后打得极为被动。
    八月中旬,法国民众的情绪就极为悲观。
    当时,甚至连一些法军将领都认为,将再次重演普法战争那一幕,法军将在数个月之内被击败。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把希望寄托在了盟友身上。
    八月十日,法国就向英国与俄国发出请求,要求英国立即向法国派遣远征军,俄国则要在东线发动一场针对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大规模战役。在法国看来,只有英国的远征军,以及俄国及时采取行动,才能遏止德军的攻势,让德军放慢前进的脚步。如果德军依旧以前几日的速度推进,巴黎将在九月底沦陷。
    显然,来自英国的帮助,只算得上是杯水车薪。
    大战爆发前,英国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二十万,而且实行志愿兵役制,三分之二的地面部队部署在海外,留守本土的陆军别说支援法国,能否维持本土秩序,应对有可能遭到的入侵都是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英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民主国家。
    就算英国政府愿意帮助法国,在派遣远征军之前,仍然需要得到议会支持。此外,英国要想改变兵役制度,也需要在议会获得支持。显然,短期之内,就算英国议会批准向欧陆派遣远征军,也不大可能改变兵役制度。
    也就是说,英国能够支援法国的兵力十分有限。
    在很大的程度上,英国远征军最多只能鼓舞法国的士气,让法国军民相信,英国在与法国并肩作战。
    要想减轻战线上的压力,只能指望在另外一端作战的俄国。
    当时,不仅仅是法国,连英国都把希望寄托在了俄国身上,并且与法国一道,向沙皇请求俄军在东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显然,英国佬非常清楚,如果法国战败,下一个遭到打击的就是英国。
    这个时候,沙皇也不敢含糊。
    在沙皇看来,如果法国迅速战败,俄国就将承受德军的全部压力,而德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就算沙皇对俄军信心百倍,也不敢指望那些由农奴武装起来的军人能够在战场上击败德军。
    有趣的是,沙皇在八月中旬,确实是信心百倍。
    主要就是,在面向奥匈帝国的战场上,俄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仅在西里西亚,俄军就围歼了上百万奥军。
    如此重大的胜利,让沙皇产生了错觉。
    也许,沙皇认为,数百万俄军能够轻易击败仅有一个军团的东普鲁士守军。
    结果就是,在法国与英国发出请求之后,沙皇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承诺俄军将在八月攻打东普鲁士。
    可惜的是,俄军的行动不够积极,也不够果断。
    不是俄军不能打,而是在八月中旬,小毛奇顶不住法金汉与德皇的双重压力,在第九军团的基础上,组建了第十军团。准确的说,是把第九军团拆散,加上了战争爆发后征召的当地预备役官兵,组建了两个军团。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个全民皆兵的国家,预备役官兵的素质不比正规军差。
    这样一来,东普鲁士就有两个军团了。
    虽然在规模上,第九军团与第十军团仍然不够大,但是德军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俄军将领肯定有所顾虑。
    结果,俄军没有在八月中旬发动进攻,而是拖到了八月下旬。
    这一拖,战局就截然不同了。
    八月二十三日,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德军攻占了列日要塞,扫清了进军布鲁塞尔的障碍,也消除了第一军团、第二军团与第三军团的后患,更由此获得了一个拥有二十一个师的预备队。
    这场战斗,产生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即鲁登道夫一战成名。
    占领列日要塞后,鲁登道夫成为大战爆发后,第一个获得蓝色马克斯勋章、即帝国最高荣誉勋章的将领。虽然小毛奇没有让他回到总参谋部,但是鲁登道夫已经得到德皇重视,而他也获得了一个新的任命:东普鲁士德军军需官。
    在德军中,军需官的地位仅次于参谋长。
    事实上,当时德皇打算任命鲁登道夫为德军东普鲁士军团参谋长,只是鲁登道夫在德军中的资历还不够。结果,德皇只能任命兴登堡为东普鲁士军团参谋长,鲁登道夫以军需官身份指挥军团作战。
    这个任命,也与冯承乾有关。
    在与提尔皮茨以辞职威胁德皇的时候,冯承乾就提到,俄国肯定受到来自英国与法国的压力,在近期攻打东普鲁士。如果帝国陆军因此向东普鲁士增兵,就正中英法下怀,因为这会削弱帝国在主战场上的兵力,让法国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最佳应对措施,不是向东普鲁士增兵,而是派遣一名能征善战的将军过去,用部署在东普鲁士的两个军团,打一场漂亮的防御战。
    显然,德皇听取并且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
    有趣的是,作为西线战略的制定者,小毛奇却认为必须向东线增兵,两个军团挡不住百万俄军。
    随后,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鲁登道夫回到柏林接受任命的时候,受到德皇邀请,前往波茨坦皇宫用晚餐,当面向德皇表示,只要给他足够的权限,他就能用东普鲁士的两个军团击败进攻的俄军,根本不需要从西线抽调部队。
    当时,鲁登道夫也许是向跟小毛奇对着干,毕竟他与小毛奇的积怨不是一点半点了。
    只是,军中无戏言。德皇答应了鲁登道夫的要求,任命他为东普鲁士德军军需官,并且由鲁登道夫的前上司,赋闲了好几年的兴登堡将军担任参谋长。因为兴登堡本来就很少过问军中事务,所以大权落到了鲁登道夫手上。
    鲁登道夫能用两个军团挡住百万俄军吗?
    也许,德皇不大相信,毕竟德皇非常清楚地面战争。
    冯承乾却不大怀疑,因为他知道,在东普鲁士,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力不亚于鲁登道夫的人。
    这就是马克斯-霍夫曼上校。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在东普鲁士力挽狂澜的不是鲁登道夫,因为在那个历史中,鲁登道夫还没有到达东普鲁士,俄军就败退了。真正的功臣,是当时担任第九军团参谋的霍夫曼。
    虽然历史发生了改变,但是总体上并无明显变化。
    更重要的是,霍夫曼从中国回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还因为质疑小毛奇制订的战争计划遭到打压,在东普鲁士军团中待了好几年,对东普鲁士的情况,以及对面俄军的情况极为了解。
    有霍夫曼辅佐,鲁登道夫肯定能成大业。
    在冯承乾看来,只要鲁登道夫能够合理利用两个军团,并且充分考虑到东普鲁士的特殊地理环境,抓住俄军的弱点,在国境线内打一场防御战绝对不是难事,说不定还能一举改变东线战况。
    到了八月二十六日,俄军终于在沙皇的“鞭策”下,攻入了东普鲁士。
    与之相比,这一天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更具有戏剧性。
    虽然早在八月中旬,就有足够的消息表明,英国远征军已经到达法国,但是并没得到小毛奇等德军将领重视。原因也很简单,英国还没有进行全面战争动员,陆军规模有限,远征军自然不会强大到哪里去。
    结果,在蒙斯附近,德军尝到了苦头。
    这场战斗的规模非常小,一支挺进的德军遭遇了同样仓促上场的英国远征军,战斗只打了不到两个小时,德军就主动撤了下来,英国远征军也没有追击,反而后退了几公里,与德军脱离接触。
    前线指挥官在报告战况时,提到遭到英国远征军密集火力射击,伤亡极为惨重。
    事实上,当时与德军交战的英国远征军还不到一个师,而且没有几挺机枪。德军指挥官所说的“密集火力”,实际上是集中射击的“恩菲尔德”步枪。这种步枪的射速极高,熟练的射手能在一分钟内打出六十发子弹,而德军的毛瑟步枪只能在一分钟内打二十发。当大量的恩菲尔德步枪开火时,很容易被认为是机枪在扫射。
    几天之后,前线德军也搞清楚了情况。
    英国远征军参战,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价值。当时,到达法国的英国远征军总共也就只有两万多人。即便到年底,英国远征军的规模也不到二十万。与一百多万德军,以及规模相当的法军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要到一年之后,在英国开始实行征兵制之后,英国远征军才能成为主力。
    当然,英国远征军出现,等于让德军多了一个对手。
    对帝国来说,英国真正的影响还是在战线后方,即英国为法国提供的物资,以及对帝国进行的海上封锁。

第七十七章 创造机会
    俄军攻入东普鲁士,为帝国海军出海作战提供了绝佳的理由。
    陆地战场上,德军的处境极为不利。虽然鲁登道夫已经上任,霍夫曼上校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东线德军作战参谋,但是德军只有两个军团,战线对面的俄军却有两个方面军,总兵力是德军的五倍。
    在此情况下,就得在海洋战场上做文章。
    八月二十八日,德皇批准了舰队的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