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繁,战争打的越多,军队里需要补充的武器装备就越多,而同时呢,那些掌握在私人手中的军工厂就越有生意可作、越有钱可赚。与此同时呢,为了能够在竞标采购中获得出现,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对手淘汰。这些私人的军事企业便异常重视军事科技的研发,从而使得如飞机、舰艇、装甲战车之类的装配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相当地快。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很显然。将会有一大批地中小型企业会相继破产倒闭,或者被更大的公司吞并,长此以往,在一段时间内,美国国内真正能够存活下来,并且继续为军方服务地军事工业集团就会越来越少,而规模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当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超级的军工垄断就出现了,那些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少部分企业集团,将主导全美国大部分军事供货的生意。
举一个很简单很现实的例子,美国着名地摩根财团,有人曾经颇为讽刺的说过: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堪称天下无敌,但是他们却经受不住摩根财团的一场“感冒”。一旦摩根放弃了对太平洋舰队的投入,那么这个舰队将有百分之四十的舰艇无法再次驶离港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地存在就是为经济基础服务。这是一个很浅显得道理。也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美国,当各个私人的军工财团以垄断地方式最终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这些把握了美国国家机器中至关重要一环的人们,就开始要直接跳出来引导国家政策的走向了。毫无疑问,对于军火商来说,世界和平是个绝对灾难,在供求关系的环节上,他们的商品能不能够找到市场直接取决于战争的存在与否。
在二战前期,由罗斯福主导的美国政府一直不直接参加战争,但是却以贷款乃至于援助的形式,向各个反法西斯国家提供大量的军火物资。这是为什么?就因为这个处在北美洲的国家爱好和平,为了和平的重现他们甚至不惜慷慨解囊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美国人的对外军事援助,直至后来的直接参战,都是由其外部利益以及内部势力趋势所决定的。以贷款形势对其他国家的军援,那自然是就等于是将国内大军火商们的商品出售出去了,而无偿援助的那一部分,则是让全美国所有的纳税人一起来为这些军火商的服务埋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内,尤其是在政治圈子里,有钱的人就有势,仅从这一点上说,它从苏联国内的情况也是极为不同的 ̄ ̄在苏联,要是出来一个类似于摩根的家族,那么这个家族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彻底打倒。
杜鲁门接过了罗斯福的总统权杖,但是他却无法在短期内统合身边的全部执政要素,而他的上台,也使得罗斯福当初同那些鹰派势力之间的暗箱协议变成了一堆废纸。杜鲁门作为原来的副总统,自然不可能不知道罗斯福在战后初期的一个阶段内的主要政策侧重点,按照当初的协议内容,在战争结束之后,白宫方面将会把主要的精力转换到国内建设上来,最重要的,是提高国家福利、缓解国内矛盾。基于此,美国的对外政策将会趋向温和,尽量避免同以苏联为中心的各个新兴苏维埃国家相敌对。但是如今呢,他却不能继续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了。摆在他面前的现实很清晰,他这个半路出家的总统,要想在这个位子上坐下去,就必须迎合那些鹰派势力的喜好,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此时的杜鲁门或许还无法知道,他这旨在缓兵的一时之计,将会对美国的后世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他为了立足而对鹰派的妥协,造成了这一股不安因素的进一步壮大,从而使得其后续几任美国总统,都无法在其任内实行较为缓和的对外政策。同苏联之间的军事争霸、在世界各地彰显其存在、在越南直接挑起地区性战争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的举措,直接造成了美国在战后经济发展的迟缓。
在六十年代初,也就是苏联楚思南当政的末期,一直同苏联开展着军备竞赛的美国,终于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问题,国内经济的萎缩,迫使这个国家在对外政策上由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转变为大范围内的战略收缩。而这一点转变,也就意味着从二战结束后便开始的美苏争霸告一段落,在楚思南“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政策引导下,快速成长起来的苏联,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迎头赶上、甚至是超过了美国。
当然,在一九四五年五月的这个时候,刚刚接获罗斯福病逝、杜鲁门继任美国总统这个消息的楚思南,还想不到二十年后的国际环境会是怎么样的,他在这个时候,仅仅是预测到了杜鲁门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将会发生巨大的转变。而为了应对这一转变,他也开始加快了自己的动作。
就在五月二十一日,由苏共中央出面召集的新一届共产国际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正式开幕,其时,全世界五十余个国家的左翼政党派出代表,参加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共运会议。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世界上第一个全部由社会主义国家加盟的、基于平等互利友好合作基础上的准军事同盟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由于各国国内情况的不同,尤其是很多与会政党仍旧未能完全掌握本国的政权,因此,首批加入华约组织的成员国只有九个东欧国家,而中国、越南等国家,则是以观察国的身份加入组织的。
而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华约部队也开始着手组建。按照当初的组织原则,华约部队的组成士兵是从各个成员国的精锐部队中抽调的,而维持这支部队的经费,则按照各国的不同情况共同承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由华约组织各成员国提名投票产生,最高指挥官的任期为两年,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两届。毫无疑问,这第一人华约部队最高指挥官的人选就是楚思南,毕竟他在共产国际中的威望、在整个东欧地区的威望无人能及。
华约组织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象征,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左翼国家兴起的象征。这个组织从一九四五成立开始,就一直处在不停的发展壮大之中。
一九四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入,以及其后越南民主主义共和国、日本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等等国家的加入,标注着华约组织影响力正式蔓延到了亚洲。
一九五五年,也民民主人民共和国以及大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的加入,标志着华约组织的影响力蔓延到了中东地区,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九六一年,古巴共和国的加入,标志着华约组织的影响力扩展到了南美地区,从而直接在美国的后腰上戳了狠狠的一刀。
……
不过稍稍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组织的不断扩大,以及苏联领导层的陆续更迭,尤其是在楚思南因病与六十年代中期退出苏联政坛之后,华约这个当初纯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开始逐渐变质,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伪社会主义:诸如什么“复兴党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主义”、“乌贾马社会主义”等等,相继混了进来,从而使得华约在二十一初的时候,被迫解散了。
第十一卷 最后一战 第四十八章 大阅兵(1)
六月一日的莫斯科,大街小巷都萦绕着热烈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要误会,这并不是苏联在为六一儿童节大肆欢庆,而是推迟了许久的战后第一次大阅兵就要在今天揭开序幕了。
原本按照楚思南以及最高统帅部的决定,随着对德对日战争的结束,苏联政府将会重新开始举办全军阅兵仪式,而最初定下的时间,则是三月初到三月中旬。可是后来随着希腊战争的爆发,以及一系列国际局势的变故,这场阅兵仪式被迫向后推延了。
而今,随着罗斯福的突然病故,以及杜鲁门上台后美国对外实行的强硬扩张政策,迫使苏联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作为反击。之前,华约组织的成立,便属于苏联的反击措施之一,而为了震慑国际敌人,彰显苏联红军的强大,这一场世人期待已久的盛大阅兵式,也顺理成章的提上了日程。
为了筹备这次盛大的阅兵仪式,苏联国防委员会、国防部、安全委员会等主要部分,动用了大批的人力,耗时将近两个月,才从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各边防军、各武装警察部队中,筛选出了一批精干的参阅部队,并将他们调到了莫斯科。
同时,按照楚思南与苏斯洛夫之间的秘密协商,此次参加阅兵式的苏军高层官员也绝对称得上是规模庞大,各个战区集团军级以上的部队指挥官都接到了邀请函,他们将会在阅兵式举行的同时,接到统帅部全新地任命。
在五月三十一的晚上。楚思南在克里姆林宫宴会厅摆下盛大的宴席,宴请了从全国各地以及东欧、日本赶来的军中将领、地方要员,宴会进行的过程中,他还亲自为这些将领们颁发了勋章。就在这一次的宴会中,有一个年轻人引起了所有到场官员们的注意,这个年轻人叫索多姆,是外高加索人,他之所以能够引起在场官员们的注意,并非是因为他的官职有多么的高,也不是他在会场地表现有多么出众。与此相反。这个年轻人只不过是一个新任的地方集体农庄地负责人,同会场上那些将军、州一级党委书记们比起来。他基本上就算不的一个人物,而且也许是因为过于紧张地关系。这个年轻人在会场上时常会干出一些举止失措的事情来,而且谈吐也磕磕巴巴,毫无逻辑。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得到了楚思南夫妇的特别关照,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在宴会期间,楚思南亲自同这个年轻人喝了一杯酒。而且彼此间亲密的交谈了五六分钟,其后,身为领袖夫人、安全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吉尔尼洛娃,更是亲自为这个年轻人介绍了一些来自安全委员会的高官。这个年轻人是谁?他同楚思南夫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楚思南夫妇将他引介到这样地宴会上,究竟有什么样的打算?这一大堆的问号纷至沓来,接连不断的涌现在与会官员的脑海里。
这个官场的宴会是一个很有意思地东西。凡是参加这种宴会的人,没有谁会抱着“吃好、喝好”的想法前去,对于所有人来说。这样地宴会都是一个结识高层、揣摩高层意图的绝佳机会。而今,楚思南夫妇突如其来的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引到了这样一场宴会上,那这些地方官员、军中将领们自然不会等闲视之。
于是呢,还没等这样场宴会结束,很多人就已经把这个年轻人的来历弄清楚了。
卢科昂基的小舅子,这个叫索多姆的年轻人就只有这么一个身份,不过也正是这么一个身份,让到场的所有人都在心里范起了嘀咕。
卢科昂基是谁,如今在苏联政治圈子里自然是无人不知了。从表面上看,他就只是一个克里姆林宫的警卫指挥官,军衔为上校。在苏联这么一个泱泱大国里,别说是上校啦,即便是更高一级的少将、中将,那也是稀松平常的。可是话说回来,无论是军中还是在政府内,绝不会有人仅仅用看待一个普通上校的眼光来看待卢科昂基。要知道,这个上校不仅仅是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他还是楚思南的贴身警卫,毫不客气地说,他在楚思南身边的时间甚至要多过吉尔尼洛娃。尤为重好的是,这个上校曾经还救过楚思南的命,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在血肉横飞、危机四伏的战场上建立起来的,那是过命的交情。无论是最高统帅部的官员,还是秘书处的机要秘书们都知道,卢科昂基对于楚思南来说,绝不仅仅是一个警卫,还可以算是一个最得信赖的机要秘书。楚思南在参加任何一次会议的时候,都会把卢科昂基带上,而按照规定,其中的很多会议,都是后者没有权利和资格旁听的。
想想吧,作为卢科昂基这样一个人的小舅子,那个索多姆自然也是前途不可限量的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外高加索地区任职的地方官员们来说,这个小子的存在似乎是更加值得重视了。
很明显,当索多姆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庆功宴会上的那一刻起,楚思南所要推行的“新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就算是真正的提上日程了。按照他的安排,此次宴会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政坛上为索多姆打下一个坚实的人脉基础,而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返回外高加索之后,他那一亩三分地上很快就要有惊人的大变化了。
“乌拉!乌拉!乌拉……”
在震天动地的乌拉声中,身穿崭新元帅服的楚思南,在朱可夫等一干苏军高级指挥官的陪同下,缓缓登上了红场边缘的列宁墓。
今天的楚思南,看上去分外的精神,尤其是他身上那一袭深蓝色的元帅服,以及胸前所佩戴的十余枚勋章,都将他整个人衬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