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崔大有看到唐罗毫不在意的模样反而急了,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有太多需要唐罗配合,虽然唐罗说过可以把他当成伙计,但崔大有怎么敢真的这样做,只能再次恭敬开口说道:“罗部长,小的想和您聊一聊关于购粮的计划”
“崔掌柜请讲。”唐罗回头,看着崔大有纠结的表情就知道他还是过不了身份这一关,只能无奈配合道。
崔大有大喜,小心翼翼道:“属下是这样想的,收购大宗粮食与一般不同,往常行商多去粮行收。因为那儿有足够多的伙计和力工,只是粮行屯粮毕竟有限,一般粮行存放百万斤粮食便已了不起,若是往粮行收粮,十五日完成三十万斤怕是力有不逮。所以属下觉得,既然罗部长拥有虚空之胃还有四名凶境随行,不若我们直接往临川内陆的常平仓收粮。您看怎么样?”
像川元和大临这样平原光褒的产粮圣地,每年出产的粮食相比两地的人口无限制溢出,而川元、大临两地的商人,大多做的就是粮食出口生意,但相比于庞大的产粮,即便每年都有大量出口两地的粮食还是大规模泛滥。
当地的氏族为了避免“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便建立的常平仓,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让氏族的粮仓都充满了粮食,也让百姓不至于丧失耕种的信心。
常平仓四季常开,不光购粮也卖粮,因为常平仓的存在,整个临川的粮价已经稳定了几百年,不论是灾年还是丰年,龙州各地的商贾都能从川元购得平价粮草。
临川周边的城市更是干脆放弃了耕种直接从两地粮行购粮。
这是唐罗第一次听到临川有常平仓的存在,若不是崔大有可能他只会笨笨的一家家粮行收粮,效率低下不说时间还耽搁了,果然将购粮事宜交给专业人士负责是件极为明智之事:“我觉得很好,就按崔掌柜的意思办。”
听到唐罗满口赞同,崔大有心中高兴,便壮着胆子说道:“多谢罗部长支持,只是要往常平仓收粮还需要几位的配合,不知”
“崔掌柜需要什么配合请直说无妨。”
“那属下便直说了。常平仓虽然粮价低廉,但供粮对象只有临川本地商贾,属下在大临正好有一知交可助我们购粮,只是两地商贾世家都极为排外,所以入了大临地界后,部长与几位前辈千万不能说话,一旦露出了外域口音,必会多生波折。”
四百九十二章:地域优越感()
其实排外和地域优越感是一件很有趣也很自然的现象,类似于大临、川元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以大临为例,这个超过一千五百万人居住的大城在几百前年只有两三百万人,这群人以大临本地人自居,而在这群“本地人口”中,抱怨外来人口涌入的不再少数。
他们认为正是因为那一千两百万人的新来者占据了他们的资源,抢夺了他们的机会,甚至开始仇视外地人来到大临。
这些人不再说官话,而是全部使用大临方言,以彰显文化的优越性。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类似于大临、川元这样富庶的城市中,这种人不在少数。
不用仔细思考也能发现,真正占据资源的世家与强悍的武者是不可能排外的,不然他们也不会与各洲各部通商,大量出口粮食。
这群上位者都是仰赖大临庞大的人口基数来招揽足够多的宗族武者,壮大家族,也许这里面会有极少一部分心中也有根深蒂固的地域优越感,但他们绝不会宣之于口,因为一旦他们表露出这样的情感,便很难继续招揽流浪武者归心。
去掉这批占据资源者,不用细心观察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些最仇视外来者的人大多是城市中混的相对糟糕的那些人。对于他们来说,不论是因为过度富庶而带来的城市福利、世代居住留存下的残破祖宅、还是虚妄的顶级城市优越感,都是他们仅剩的稻草。
他们供职在大临各处产业,因为世居大临而被信任;他们担任掌柜、书记、管事这样十分辛苦却也不上也不下的职位,但他们心里清楚,可能这一辈子也无法在大临这样的巨城中突破阶级了。
所以他们当然不能说是因为自己无能而导致这样的结果,人总是习惯性的将责任向外推,往哪儿推?
要不是一千两百万人全部聚在大临,老子至于那么辛苦吗!
找到了责任的宣泄口,逻辑突然变得很通顺。
这群人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的辛苦归咎在大量的外来人口中,其实归根结底,只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发泄。
只是因为灌注了自我的情感,所以让这种排外和优越感显得无比浓烈。
而大临外来者第一代肯定不适应这群排外者,但他们毕竟要在大临讨生活,所以他们会怎么做呢?
他们会开始学大临方言,会开始教自己的孩子大临方言,好像忘记自己的家乡,掌握了这门语言,就能融入大临。
你看,我住在大临,我说大临话,我是大临人了。
新来者的第二代又变成了排外的大临人,让这个排外的群体从两三百万,慢慢开始膨胀。
环境是能塑造一个人的,哪怕后来有人发现大临其实没有必要排外,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变成了弱势群体,所以他们只能操着一口流利的大临方言,隐藏在人群中。
唐罗不用想也知道,崔大有认识的至交应该就是某个担任掌柜的存在,他甚至能想到,与这样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崔大有是将自己包装成了什么样子。
一个因为被外地人抢夺机会的大临本地人,无奈之下远走他乡,在西陵构建一方广阔天地,回来与好友畅谈家乡发展,一起说说外地人的坏话,两人仿佛产生了共鸣,友谊在地位相等、认知相当的情况下,会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奇妙感受。
不得不说,这崔掌柜,还真是个秒人。唐罗微笑道:“崔掌柜,既然将购粮事宜全权交托于你,有任何需要配合的地方只管开口,若是每一件事你都要与我解释一番,难保不被人看出破绽,你就当我是个伙计,专心做你的事就行。”
商道最重随机应变,如果崔大有做每个决定都要与自己知会只会处处掣肘,眼下完成六百万袋的购粮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其他的繁文缛节,能放便放吧。
这话崔大有并不是第一次听,但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又怎是片刻就改,他只能连声应道:“属下省得,定不负罗部长厚望。”
龙州历1780年十月初三
披星戴月的六人正式进入临川平原地界,崔大有熟门熟路的带着唐罗几人来到了那座久负盛名的龙州粮仓——大临城。
其实要看一座城市经济发不发达,光看市中心这一片是不够的,而是要看拱卫着中城的那些村镇。
也许光比城市繁华,西陵一点都不输给大临城,加上贯穿东西的陵江更是给西陵带来一些婉约的气质,但如果从七千米的高空向下俯瞰,便会发现西陵跟大临根本没有可比性。
西陵的城市虽然也是几百个世家的集合的大型城市,但世家与世家之间还是有着隔阂,每一个世家的族地与族地之间至少分隔两三个街区,而大临城可能是因为寸土寸金的关系,族地与族地之间连接极为紧密。
唐罗已经不止看到一两处两家族地一墙之隔的情况,这在西陵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但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亦可见微知著。
虽然跨坐在穿云兽的背上,但经过强化的听觉依旧可以听到下边城市的人声鼎沸,嘈杂的信息蜂拥入耳,唐罗竟听不到一丝可用的信息,整个大临竟没有一个说着官话的人。
唯一拥有官话信息的便是街头巷尾,一些流子地痞聚集的地方,而他们所说的官话,也只为了揽客。
作为龙州粮食产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不知道有多少世家和流浪武者前来购粮,但对大多数只会当地方言和官话的人来说,大临就跟一个异国没有什么区别。
唐罗相信那些伙计和掌柜一定是听得懂官话的,但他们就是用大临方言回答,让这群狗粮者碰了个软钉子,大概每一个不曾准备便进入大临的商人都会面临这样的窘况。
而每当这时,那群驻留在街头巷尾说着官话的地痞流氓便会适时的凑上来。
而不用想也知道,这便是活计、地痞、掌柜串联的一次盘剥,目标便是那群不懂大临方言的肥羊。
如果不是带了崔大有,唐罗这个需要购买六百万袋粮食的人应该就是外来肥羊中最肥的一头。
真!肥羊无双。
四百九十三章:采石之人()
赤霞山主峰
十月初三清晨萧家便将应诺的物资全部转移到了杜氏族地,并由萧正交接给孙金方。
拿到灵草的第一时间孙金方便带着门徒镇压了瘟疫,并将分发粮草的责任交托给了那群一直在为百姓奔走的名士,早有准备的他们在赤霞山各处设立了几百个布施的粥铺,每一个平民都能领到食物。
自唐罗提出头巾收扈的方法之后,龚正发现即使不用识字的义气帮众也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他留下一小部分人看护山头,将大量的义气帮众派遣出去收拢以布条系在额头上的难民,效率大大提升。
而欧余在接下整座无双城的设计众人后,便带着人开始凿山。
望着眼前这座完全由赤晶石组成的主峰,这位匠人突发奇想,如果在开凿时便留下城主府的轮廓,然后细心雕琢,也许便能产生一座奇观般的建筑。
有了这个让他心脏怦怦直跳的想法后,欧大匠将不通建筑的力工全部感到外围,自己带着族人开始凿山采石。
欧家算是西陵世家之下最有名的匠人世家,八大作(铁匠、铠匠、木匠、石匠、瓦匠、农匠、工匠、兽匠)的匠人一应俱全,这群人统统被欧余动员起来成为了赤霞山的采石之人,要说心中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
原本请都难请的匠人变成了采石工,哪怕有着家主身先士卒也不免让人怨声载道,因为原本这种繁重的体力工作都是交给力工或是门徒来做,他们都是监工似的人物,而现在却一个个背着石篓,做着繁重的开采与搬运工作。
“家主,这种事情交给力工就可以,为何要我们自己来做!?”不明所以的青年匠人在午休时朝着欧余发问道。
欧余看看这个族中无比优秀的年轻匠人,淡淡道:“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圣地之愿景。在一个伟大项目的整体结构之内,即便是最微末处也有展示个性与匠心的余地。也许百年之后我们的技法就如同现在我等观察古建筑一般陈旧,但我们的匠心依旧会得到尊重。”
在年青匠人震撼的表情下,欧余吞咽了馒头,背起巨大的石篓往山巅走去,原处是他采来的晶块整齐堆叠在一起,青年匠人低头,看着这些晶矿,方方正正与自己开采的大致相同,但当他仔细看去,每一块晶石都被打磨的如同钻石般细致,看似平直的线条却由几万个细微的菱面组成。
如果将自己开采的晶石与他的一同砌在外墙,被阳光一照,欧余的那块也许会发出无比璀璨夺目的光,而自己的
一瞬间,青年匠人突然明白了欧余刚刚的话,眼中的不满与愤慨散尽,几口吞下手中干粮,背起自己的石篓,朝着搬山处的身影奔去。
采石?不!我是在建造奇观!
年青匠人眼中爆发出夺目的光,而那群围坐在一起的欧氏匠人们,也加快了进食的速度,毕竟建造奇观,怎么能交给那些没有匠心的粗糙汉子,对吧。
……
大临城外,叶氏粮仓
作为大临城排的上号的叶家,他们的常平仓大概是规模最大的粮仓之一。
说是仓不如叫镇来的恰当,仅仅是一个大临叶家粮仓的规模就赶上了西陵唐氏的场面,庞大的仓储体量,来往的大型商队,最低都是凡境修为的精壮力工,只是看到这场面唐罗便对接下来的购粮计划充满了信心。
虽然至今为止他都听不到崔大有和那个斜眼看人的掌柜在聊些什么,但这不妨碍他对任务完成可能性的判断。
像大临这样的商业巨城,都会有着钱庄存在,来到大临的商贾会将一部分金银存入钱庄换取“钞本”,而“钞本”的厚度与模样,基本代表了一个商人的购买力。
甚至很多势力的掌柜一定要看见来人的“钞本”才愿意开始谈买卖,向钱看,向厚看已经成了在大临做生意的不二法门。
所以几人进城的第一件事,崔大有便领着众人换了一身华贵的衣裳,并拿着唐罗吐出的百万根金条去钱庄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