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行叫了一声:“这就对了!大道理咱就不用讲了,为了以后自己的前途,为了自己的家人和儿孙,人总得走个大道是不是。歪门邪道,早早晚晚坑了自己又坑了家人。你这叫迷途知返,浪子回头金不换。”
韩行这样一鼓励,李小三来了劲啦,对韩行高兴地说:“长官啊,那你是不是收留我啦!”
韩行对他说:“正式收留的话,我看还不够条件。也只能说个考验期,要是考验合格的话,那就再办正式手续,要是不合格的话,从哪里来的,还是回到哪里去。”
李小三叹了一口气:“说了半天,还是个半收留啊。”
张小三不失时机地说:“你这就不错啦!依我的脾气,是坚决不能要。都怨我们韩司令心软,给你个留队伍查看。”
吴小明也敲着边鼓说:“按说你这样的条件,是坚决不能收的,是韩司令网开一面,给你留条出路。”
李大中却是有点儿烦:“就凭你这小偷小摸的,我们武工队是坚决不要。也就是凭着你抓袁长鸣有功吧,韩司令才收留了你。你要是不改下你的臭毛病,立即开除队伍。”
在众人的“攻击”下,李小三也是有些孤立,只好说:“俺改还不行吗!为了有个家,为了有个前途,我就下定决心改了行啦!”
这个时候,茌平县委送来了命令,说鬼子在茌北马上要进行大扫荡,县委的很多机关都被包围在里面。要武工队集合一切有生力量,想尽一切办法,迅速救出被围困在包围圈里的重要机关和群众。
韩行接到了茌平县委的命令后,立即下了第一道命令,那就是在附近活动的武工队迅速到八仙庙集合。
虽然在6月份进入武平县的时候,武工队有一百多人,但是经过连续残酷的战斗,部队减员很大。亏着武工队有这么个好处,部队减员了,马上再要求冠县根据地里补充。补充的兵员,也是从殷兆立的特战营和刘致远的直属团里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
武工队始终能保持在一百来人,一个小中队的基础上。
再就是韩行和张小三、吴小明、李大中他们紧急地研究了一下茌北根据地的情况。
茌北根据地是在五区以大吕庄为中心,有二十几个村庄建立起来的敌后根据地,离着韩行武工队活动的茌南根据地有四五十里地。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秋季,绿油油的庄稼早已经泛黄,也就是说青纱帐的时候已经要过去了,抗日武装最好的活动掩护马上就没有了。
鬼子秋季大扫荡,一是想消灭我抗日武装,二是要抢粮,来掠夺人们的辛勤果实。
但是任务总得完成,武工队完成集结后,晚上开始向茌北根据地前进。因为白天已经不适合部队行动了。
“处暑”过去,“白露”到来,田野里,黑天仍然可以看到,本来绿油油的棉花经过春生夏长,棉桃开始裂开了嘴,洁白的棉絮盛开,一朵朵、一片片,花团如雪。
“三伏”的白菜也得风得雨,青葱一片,像疯着长似的,伸展出硕大的叶片,待深秋亭亭玉立,包心卷心,等菜农侍弄成锥形,成熟收获。白菜和萝卜一起成为城乡越冬喜爱收藏的大路菜。
黄橙橙的大豆粒粒饱满,棵棵挂铃。金风吹来,苍黄的豆棵叶杆子精壮,只听呼啦啦摇铃声不断,似乎在呼唤农民们赶紧收割。假若剥开豆角闻一闻,一股大豆的清香直钻鼻翼。
进而,仿佛绵软可口的豆腐、白中泛黄的豆汁清香一起飘来,挂满脸上丰收的喜悦难以溢于言表。。。。。。
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大,籽粒饱,顾不上脱粒的农家干脆先剥开外衣,借助它的韧性把玉米棒子一个个系紧,一串串吊起来,吊在屋檐下,吊在大树上,或码成堆,放在通风好的屋里或室外。
顿时,农家小院到处都是黄橙橙的玉米,十分养眼,看着心里舒坦极啦!等到农闲时,再进行手工慢慢脱粒。有人等不及,马上就脱一些玉米,用石碾子一压,下锅一贴,可吃到嘴里金黄金黄的玉米饼子,熬上一锅,喝到香喷喷的玉米粥。
马上就要一夜寒风起。
那时,树木一头绿黝黝的头发,黄的黄,掉的掉。那样子,有些让人心疼又有些可怜。真是“秋来风景异”呀!一阵秋风吹来,一片金黄的树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儿,划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为它的生命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看着这片树叶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尽情享受着飞翔的美好,韩行忽然又领悟到了生命不同的含义。只要活得有意义,死亡就没有什么可怕。
看着满地的落叶,明白了,这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始……
按照县委的命令,武工队要到茌北根据地的北边一带,迎接县委各机关突围。
到了王望店附近,天已经蒙蒙亮,韩行看到,根据地边缘的鬼子,一队队,一排排,早已把根据地围了个严严实实,这是从济南调来的大队鬼子和皇协军。为首的是104师团的日军大队长河野,这个河野早就和韩行交过手。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韩行带领的是充足的正规部队,还有空军的配合。这次韩行带的是武工队,是只能对付个别顽固汉奸的,不但没有空军,就连大炮也没有,又是这么点儿的人,这个仗还怎么打?
韩行决定还是先和被围进去的机关会合再说吧。
韩行把自己的意见对张小三一说,张小三不明白了,说:“不对呀!韩司令,鬼子已把根据地围了个铁桶一般,里面的人想突出来,可就是突不出来。我们再钻进去,不还是被鬼子围在里面吗?”
韩行对他解释说:“说得对,正常的战术应该是我们在外面,里面往外突,我们再配合,两面夹击敌人。可是现在,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吗?现在也只能是和里面的武装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集中精力往外打。”
第247回 茌北突围(二)()
听到韩行的解释,张小三不说话了,只好服从。
吴小明心里在嘀咕着:“你这个张小三呀,要不你当队长,你当得了吗?其实你想的这些事情,韩司令早就想到了。”
韩行发出了命令:“第二小队李大中担任突击,我们就从前面那块棉花地里悄悄地接近鬼子,然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冲进去。第一小队,跟进掩护。”
李大中接到命令后,迅速地带领着自己的第二小队,悄悄地向那片棉花地接近。到了棉花地跟前,李大中把手往下一按,武工队员全都趴下了,然后跟着李大中悄悄地从棉陇里,向前快速地爬着。
这时候,跟在李大中后面的李小三来事了,他对李大中着急地说:“李队长呀,我还没有枪哩,见了鬼子,是用牙咬呀,还是用脚踹。”
李大中一忙伙,把李小三的事情忘了。韩行命令这个李小三暂时安插在李大中的小队里,李小三多次向李大中要枪,李大中嫌他使不了,都没有给他。马上就要开仗了,李小三着急啊,还得给李大中要枪。
李大中骂了他一句:“真罗嗦,把我的枪给你吧!我看就是给你枪,也是瞎了。”李大中把自己配置的一把德国造二十响,递给了李小三。不过这个李小三得陇望蜀,看着李大中的那支突击步枪,说:“能不能把你那个冲锋枪给我使使?”
李大中是真烦他了:“真是的,手枪还玩不了呢,还想玩突击步枪?你是老鼠老鼠一月一,早哩!”
棉花棵子在夏天的时候,本来是绿的,但是白露水一打,它就开始变颜色了,渐渐地发红,然后越来越暗,到了冬天的时候,它就变成褐色的了。但是棉桃里的棉花,却是越晒越白,白的刺眼。
各种各样的便衣武工队员,在开始有些稀疏有些发红的棉花地里,还是有些显眼。前面就有两个鬼子的哨兵,李大中的手往前招了招,两个武工队战士迅速地向前摸去。借着棉花棵的掩护,他们摸到了鬼子跟前,然后一跃而起,迅速地用短刀结果了鬼子的性命。
李大中对李小三教训地说:“学着点儿,在武工队里,就得多学活。下回的时候,就该你上了。”
李小三不谦虚地说:“这点儿活,一学就会。”
李大中瞪了他一眼说:“就凭你这样态度,什么时候也进步不了!”
李大中率领着第二小队过了这片棉花地,前面又是一片玉米地。棒子早就被农民收走了,只剩下了稀稀拉拉泛黄的玉米棵子。这是农民为了开展游击战,才留下了这些玉米棵子,直到很冷了,才会把它们割去,作为饲料和烧柴。
这片玉米地的前面,大约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在这个小队鬼子的左面,有一个小队的鬼子,右面还有一个小队的鬼子,他们正在严密地注视着根据地里面的情况。再往前面,就是一些低矮的农作物了,人的视线能看出了很远很远。
就在那片空旷的地里,已经看到了慌乱的农民们在四处奔逃,有的牵儿带女,有的拉着羊赶着牛,有的还背着老人。
鬼子们暂时不动,他们正在等待着上级统一冲击的命令,或者就在观察着根据地里吓得惊慌失措的农民,也可能待一会儿,这些农民就会向自己的枪口上撞来。
李大中知道,眼前必然是一场血战。
“听我的命令,一块儿向前冲击。消灭了这股子敌人后,一班负责左面掩护,二班负责右面掩护,三班继续往前冲。”
下达完了命令,李大中悄悄地抽出了他的大砍刀,把突击步枪枪口朝下,然后轻轻地喊了一声:“上——”手一挥,率领着第二小队上前摸去。
出了这片玉米地,已经没有障碍物了,只能是快速地向敌人接近。
一个鬼子不经意地回头一看,突然发现了摸上来的一支中国部队,惊慌地喊着:“八路!八路上来了——”
不等着鬼子再有什么反应,李大中大喊一声:“打——”几十支突击步枪,一块儿射出密集的子弹,把这一个小队的鬼子瞬间就消灭了一半。李大中挥舞着大砍刀,一下子就冲进了鬼子的队伍中间。
一个鬼子小队长大声地吼叫着:“退子弹,上刺刀,鸭子给给——”
鬼子们纷纷退着子弹,然后就和冲上来的武工队杀成一片。刺刀的撞击声,抱在一起的搏斗声,临死前的哀嚎声,中刀倒地的扑通声,响成了一片。
李小三挥舞着驳壳枪也冲了上去,一个鬼子班长还以为李小三是一个当官的哩,挺着刺刀就朝着李小三扑了过来。别看李小三手里拿着一支驳壳枪,可他不会使呀,朝着小鬼子扣动了一下扳机,枪没响,原来保险还没有打开呢!
鬼子一刺刀就捅了过来,李小三腿脚快,赶快往后一闪,这一刺刀竟然被闪了过去。小鬼子一看,这个当官的不咋滴,既不会使枪,还只会逃跑,心里也是有些看不起李小三,又跟进一步,一刺刀又刺了过来。
这回李小三不往后躲了,他往旁边闪,这一刺刀也被闪了过去。小鬼子一看,么喝,我这堂堂的拼杀技术,在本中队里,也是数一数二的,竟然两刀落空,八嘎!这个八路的,大大的厉害,不亏为拿手枪的。
他这第三刀又朝着李小三捅了过来。李小三心想,我手里拿着驳壳枪,也不能光叫他吓唬呀,也得给他一个颜色瞧瞧是不是。李小三的手也快呀,就学着其他武工队员的样子,枪在腿上一蹭,然后朝着这个小鬼子就是一枪。
“啪——”地一声,枪响了,李小三只觉得一颗子弹没飞向鬼子,倒冲着自己的脑门砸下来了。“崩——”地一声,头被打破了。心想,完了,这下子枪准是炸膛了,先把自己打死了。
再定睛一看,眼前的这个小鬼子被打死了,子弹是恰恰射中了小鬼子的脑门。而自己的头上也是哗哗地淌血,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不明白了。
原来这是德国驳壳枪的弊病。子弹发射完了,弹壳是飞向后边的,李小三是个新兵,不懂呀,当然自己的手枪退壳就把自己给伤着了。
但是李小三还是挺聪明的,他看到有的武工队员打枪时,是歪着打的,退下的弹壳也就伤不到自己了。李小三心中大悦,杀了一个鬼子,头上被砸得出了血,这也是值得的。他现学现卖,又朝着一个鬼子,手腕子一歪,打了一枪,子弹壳斜着飞出去了,而眼前的鬼子也被打倒了。
李小三更是高兴了,有了手枪杀鬼子,比徒手搏斗强多了,既不费劲,还能一枪就毙了敌人,太划算了。
这个李小三一边躲避着敌人的刺刀,一边瞅着机会就打个黑枪,居然占了不少的便宜。他是越打越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