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奋斗记-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元平听见这一声领导,再看张忠诚脸上毫无不舒服的感觉,心说他终于成熟起来了。

    “可以,我觉得可以。忠诚,刚才的事呢就这样定了。”

    王元平站起身,走到窗前把窗帘拉开,开了一扇窗子:“忠诚,关于农村经济工作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上次咱们议论过了。我总结的是,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山货(板栗、黄芩和党参)、水果(草莓、西瓜和甜瓜)两大大产业规模化生产,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增收。最好能形成全乡有重点、各村有主业的农村经济格局。你觉得呢?”

    张忠诚认真的听着,不住的点头。等王元平说完,他答道:“好,这个思路好。全乡有重点那就是栗山的山货和龙门山的水果了,至于各村有重点,我想可以再调研一下。”

    张忠诚的一番话让王元平大喜!好,就按这个思路来,设立大阳乡农业经济重点目标:栗山山货和龙门山水果。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了半天,说道工业经济时,王元平给出了几个硬性指标,一是大阳厂的利润在去年基础上翻三翻,这个没商量。二是织布厂调整领导班子,今年以内必须扭亏为盈;三是造纸厂在原有基础上利润翻一翻。

    王元平的几个指标一说出来,张忠诚傻眼了,这个目标定的太高了吧?他翻翻眼珠,不高兴的说道:“领导,你也太狠了吧,指标定的这么高,让我们怎么开展工作,这些指标一下去肯定炸锅了”。

    “嘿嘿,这几个厂的情况我还不了解吗?大阳厂的任务一点问题没有,即便是不再开拓市场,也绰绰有余,南方市场我就不讲了,单说北方销售公司吧,到现在六百多万的订单早已拿到手,据我所知,东吴的剩余三个林业基地已经和他们签订合同了,邻省的龙江省的几个林业基地也开始和他们接洽,我没有猜错的话,到年底,忠诚啊,最少可以再拿回一千万的订单。一千万的订单啊,这还不算河西市场、南方市场。我说的翻三翻多吗?你精通财务,这个账不用我替你算了吧”。

    张忠诚被他说的瞠目结舌,答不上话。

    就听王元平接着说道:“造纸厂的问题解决起来很简单,他们的管理成本太高,另外,造纸厂是生产纸板的。他们的原料是出去到周边各个县的废品收购站的废旧纸箱。这个收购的过程你只要卡紧,我想就能完成这个任务。至于织布厂的问题则关键是找到能人。”

    王元平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的话令张忠诚感到震惊!

    张忠诚没有想到王元平对这些事情了解的这么清楚。更没有想到他的解决措施一步到位,说到这几个厂的问题要害!

    弄清楚问题的要害,解决起来就简单了。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蛧

第162章 抗旱() 
张忠诚不再争辩,王元平知道的数据比他这个经委副主任都清楚,自己还争什么,对王元平只有佩服!而且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几天,张忠诚的方案出来了。经和王元平再次碰头后,他们首先召开了大阳工业板块会议进行论证。这个会议的参加者主要是经委和各厂的头头们。

    会上,关于利润的设定指标各个厂和乡里争的很厉害。一句话,都不愿意背那么多指标,都愿意把钱留在厂里发给职工也好、吃吃喝喝也好,总之,不要交到乡里就行。

    在王元平和张忠诚的一再做工作下,大家才勉强同意这个指标。

    就在王元平排兵布阵,准备把大阳的经济工作努力向前冲的时候。大阳乃至洪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

    从过完年开始,整个洪南县就没有下过雨。持续增高的气温,造成全县各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大阳、小阳等乡镇是受旱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洪南县从历史上水资源就比较缺乏,加上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季雨雪偏少,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土壤含水较少。整个县的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

    小麦收割以后,整个洪南的粮食产量比往年下降了很多。洪南是人口大县,农业受灾,粮食减产,不但国家的统购粮完不成计划,如果旱灾再这么持续下去,耽误秋季播种,那么来年的吃饭都是问题。

    旱灾发生以后,洪南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李克指示县里各部门,要及时组织工作组赶赴各受灾较重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旱救灾。

    李克在讲话中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县、乡党委政府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细化供水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方位满足抗旱要求。

    对于干旱严重的地区,要求紧急成立抗旱领导小组。

    此时的大阳乡,已经成立了以吴明德为总指挥、程长江和分管水利的副乡长王元平为副总指挥的大阳抗旱救灾领导小组。

    抗旱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有武装部、财政所、水利站等。同时,乡里成立了抗旱救灾服务队,由武装部统一领导组织各村民兵,根据需要担负临时水源的抢建抢修和输送水源的工作。

    按乡里的要求,各位乡领导暂时先放下手头工作,包片驻村,全力帮助群众抗旱救灾。王元平分到的是受灾最严重的栗山片区。

    由于事情紧急,他不敢有半点大意,第二天一大早进了栗山。

    听说他要来,老支书和栗军早早的在大队部等候,王元平一到,顾不上休息,立马和栗军、民兵营栗营长去到地里察看旱情。

    栗山属于丘陵地带,本就缺水,加上这一旱,整个十几个村子的小麦减产是全乡最严重的。

    而最麻烦的是夏季播种由于缺水,老天又不下雨夏季播种根本无法继续。有大胆的老百姓,从附近的已经快要干了池塘底,刮出一点泥水,泼湿地皮,勉强种上玉米,但种苗从干渴的土地里出来后,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便卷了叶子,一颗颗幼苗有气无力的耷拉着脑袋。

    村民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报,每天家家户户打开电视等的都是天气预报,眼巴巴希望能播报有雨,可几个月过去,雨水丝毫没有动静,依旧白天是火辣辣的艳阳天,晚上则是漫天的星星。

    栗山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已经把附近池塘里能抽的水全部都浇到地里,可杯水车薪,水一到地里,眼看着唰的一声沉浸进去,几分钟后扒土一看,下边的土依然是干燥如常。

    附近的几个水塘水已经被抽干,露出了池塘底下厚厚黑泥,在太阳的炙烤下,一块一块龟裂,仿佛是一张张叫喊着“渴”的大口。

    王元平察看完了以后,双眉紧锁,他自幼在农村长大,对种地一点不陌生。他知道,此时如果再不播种,那么秋季的粮食更加无法保证,但播种需要水,从哪里弄水呢?

    回到大队部,老支书已经将其他几个村子的支书和村长叫了过了,正在等他。

    没等王元平开口,老支书不无忧虑的先说话了:“王乡,看到情况了吧,我这些天快急死了,周围的水塘的水全部抽干了。天也不下雨,这可怎么办,再要是这么旱下去,地恐怕种不上了”。

    “是啊,是啊。”其他村子的支书和村长纷纷附和道。

    “老支书,您就别这样称呼了。以前叫什么还叫什么,这样听着亲切。好不好。”王元平对老支书热情的说,见老支书点头,他接着说道:“各位,今天我们开个诸葛亮会,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这种紧急关头,都别憋着,有什么主意、想法和建议都说出来。”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响起来:“照我看,最好能找上几十辆车,拉上皮罐,去栗山湖去拉水,前几天我去湖里看了,湖里还有水。是不是,九叔?”

    发言的是栗山桥村的支书栗云汉,栗山里十二个村大多数居民都姓栗,栗姓先祖对于辈分有过排名,以前的人们大概记不太清楚了,但从“代有杰英才,洪令成世云”这十个辈分还是记得蛮清楚的,因此,在栗山,凡栗姓者,少有姓氏中不带有祖上定的辈分的。

    栗云汉叫栗世杰为九叔就是按这个大排行来叫的。

    老支书没吱声,吧嗒吧嗒抽着烟锅子,他看着桌子出神,显然,这是在思考!半晌,老支书说:“云汉的这个办法倒也是个办法,但只是能解决临时的夏种,可如果播种以后如果天还继续这么旱,播下去的种子恐怕迟早也会旱死。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王元平点点头,又问:“除了栗山桥的办法以外,各位还有什么好办法?”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会场上,再一次陷入到沉默中。

    看书蛧小说本书

第163章 抗旱 2() 
面对大家的再吃沉默。王元平心下烦躁,看着众人不耐烦的问道:“各位,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会场的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均想:天旱成这样,要是有办法还不早使出来了。

    看着大家无奈的表情,王元平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道:“难道真的没法子了。”

    栗山二村的支书说道:“王乡长,我就实话对您说了吧,没办法!如果有办法,大家谁还能坐得住啊,早跑去想办法了。别看大家伙坐在这里,但谁心里不是心急火燎的。”

    其他人齐齐点头,跟着附和。

    一直把身子深埋在椅子上沉默不语的老支书这时说话了:“元平,各位,我到有个办法,只是这个办法不一定行得通,说出来大伙讨论讨论。据我所知,咱们这个栗山地下有水!”

    “地下有水?”会场上的人眼睛瞪大了眼看着老支书。

    “地下肯定有水。”老支书再次肯定的说道。

    这话一出口,会场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大家纷纷交头接耳议论开了。这个说地下也有水?我倒是第一次听说。那个说,听老辈人说可能有,但有没有谁知道啊。

    王元平站起身,双手一招,大家渐渐的停止了议论,只听他问道:“老支书,既然地下有水,我们打井取水不就行了吗?”

    “哪有那么容易,那年在生产队时,曾来过钻井队,在我们村的村北靠近砖瓦厂的那片土地上,钻探过几眼三百米的深井,可全是那种紫红色的浆板岩。一滴水也没打出来,自此人们死了打井的心。”老支书这样说道。

    王元平一听摇摇头,心想:这不是废话嘛,既然打不出来还说它干嘛。他没有坐下,离开座位在会议室踱步。

    老支书和他交情很深,瞅见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是怎么想得。

    于是,便哈哈一笑道:“哈哈,王乡长,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海眼!”

    “海眼?什么海眼?”王元平停住脚步,惊奇的问道。

    老支书不紧不慢的回道:“据我所知,栗树村有个叫“海眼”的地方,听老辈人说那里地下直通着白马河,这白马河嘛又直通大海,当然水很多喽,不敢打,一旦打开就会把整个大阳给淹没了。”

    王元平一听又好气又好笑,这不是迷信吗,这帮人没有学过地理学,不知道地下水是怎么回事,还以为地下就是汪洋一片呢,但看到老支书那热情的话。他不好直接打断。

    不过,王元平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念头,既然有传说,那肯定不会是空穴来风,很多民俗传说都是有一定说法来源的。这地方地下应该不会都是浆板岩吧。可以从县里请人帮忙勘探一下,看看栗山区域哪里有水源,挖几个大口井,就能解决点问题,栗云汉的提议也应该可以考虑进来,但是,哪里去找那么多车呢。

    就在他沉默着思考时,大队部外边传来一阵吵嚷声!

    尽管老支书年龄有些大,但耳朵却很好使,一听吵嚷声赶紧给栗军使了个眼色,栗军会意的悄悄起身离开会场,来到屋外。

    大队部外边的空地上来了一群人,走在前面的就是栗山村的几个村民。栗军见状连忙迎上去,拦住众人问道:“四哥,你们干什么,怎么跑这里来了?”

    被栗军称为四哥的人叫栗云发,是个典型的庄稼汉,五大三粗,黑黑的面孔,穿一条就运动服裤子,挽着裤腿,裤子上沾满了泥巴。裸着被太阳晒的红黑的上身晃荡晃荡来到栗军面前,停下脚步,转身喊道:“村长在这儿。”

    接着转身对栗军说道:“村长,今天你可得给我们做主,要出人命了。”

    听着他头上一句,屁股上一句的话,栗军糊涂了,问道:“什么事?怎么出人命了?你慢点说,四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