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一-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其他的历史事件中,吐蕃曾经有过使用大炮守城的记录,而吐蕃反叛之后占领了阶州,吴陆正是率兵攻城的一方。

    这还不算,还得结合吴陆的个人情况,当年广威将军钱云志曾经上书为吴陆请功,这份奏折的内容被史学家们找到了,里面有钱云志对吴陆的评价,据钱云志所说,吴陆此人每战必定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挡者披靡,能够冒着漫天箭雨冲向敌阵而不为箭矢所伤。

    史学家们由此判断吴陆移动速度很快,除了攻击范围较大的火炮,寻常兵器很难伤到他。

    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不严谨的,但七百年多前的事情,吴陆又不是什么非常出名的人,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想要做到严谨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不严谨的线索,得来的也不容易。

    此外,元朝不同级别的官员,享受的丧葬规制也不一样,吴陆战死的时候是四品武官,这个级别的武官基本上是死在哪儿就葬在哪儿,根据当年战事发生的地点,历史学家推断出了吴陆可能埋葬的大致区域,甚至连墓室大小和埋葬的深度也做出了推断。

    两个小时之后,飞机降落,二人换成汽车,赶赴疑似地点。

    当年的阶州就是现在的武都,疑似地点位于武都城东南方向五里外的一处山丘,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首先他们推断出了吴陆当年领兵平叛的行军路线,再由此推断出吴陆当年攻打的是阶州城的东门。

    而在东南方向三里处的山丘上,曾经出土了大量尸骨,这些尸骨都是整齐出土的,与尸骨一同出土的盔甲表明他们是元军士兵,是战死之后被战友埋葬在这里的,如果是敌人掩埋的,不会堆放的这么整齐。

    元朝时期,这里只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事,所以历史学家们认为这里既然是埋元军士兵尸体的地方,吴陆极有可能也被埋葬在这里。

    这座山丘现在是一片荒地,等二人赶到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忙碌了,这些人不是当兵的也不是警察,而是一群勘探的技术人员,此时正在直径五百米的区域内到处插杆儿拉线,杆儿是金属杆儿,线是金属线,与迎上来的负责人简单交谈过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大型的金属探测设备,能感应到地下十米内的各种金属元素。

    他们要寻找的东西是大块儿的铁器,吴陆生前用的大斧就是钢铁类金属,专家们推断他所用的大斧应该与之一同下葬了,现在要找的就是这个。

    感应到不同的金属,金属探测器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这片区域貌似有大量钢铁类金属,即便使用的仪器很先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分析出哪一处才是疑似地点。

    在技术人员忙碌的同时,又赶来了几个带着仪器的勘探人员,这些人所携带的仪器是专门寻找地下水源的。

    这些人为什么来,吴中元并不清楚,在问过王欣然之后方才恍然大悟,吴陆这个人嗜酒如命,每逢战事,必定大量饮酒。此外,阶州之战吴陆虽然战死,这场仗最后还是以元军获胜而结束的,吴陆统兵不像其他将军那样克扣部下的饷银,加上打仗时都是身先士卒,所以他的部下应该都很尊敬他,在攻下阶州之后,有理由,也有条件,用大量酒水来给吴陆陪葬。

    后来的这群技术人员其实不是来找水的,而是来找酒的。

    地下三米,有钢铁类金属,且有液体存在的地方,就可能是吴陆坟墓的所在。

    很快,技术人员锁定了一处疑似地点,位于山腰的一处灌木丛中。

    拨开灌木,吴中元和王欣然面面相觑,地面上有一处直径在五厘米左右的圆孔,圆孔外部的泥土还是湿的,圆孔直通地下。

    “他们怎么这么快?”吴中元惊诧,己方的专家学者查找和推断线索已经可以用细思极恐来形容了,但对方还是抢在了前面。

    “可能也不比咱们快多少,”王欣然说道,“他们正在使用洛阳铲确定墓室的位置,还没来得及挖掘。”

    “这不是洛阳铲,”吴中元摇头,“洛阳铲的外面都有罩子,勘探时会在地面上留下压痕,这个孔洞周围没有圆形压痕。”

    与其无意义的猜测,不如验证确定,有官方的支持,要什么有什么,很快延伸式内窥探头就送来了,顺着孔洞向下探入,下延三米左右,被灰砖挡住了。

    显示屏上的画面令二人大喜过望,圆孔并没有打进墓室,不管墓室里有什么,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眼下二人面临的问题是要不要将这处墓室挖开,斟酌过后,王欣然选了个折中的方法,用设备钻透砖墙,先看看里面有什么。

    傍晚时分,钻探设备将灰砖钻透,灰砖比二人预想的要薄,只有两层,中间是白灰,钻透灰砖之后,墓室里的情况通过显示屏幕显现了出来。

    墓室保存的很完整,但是很寒酸,只有一丈见方,很小也很矮,墓室里没有棺材,尸骨由皮革一类的东西包裹,在尸骨四周摆放着不少酒坛,尸骨左右两侧各有一支已经烂掉了斧柄的大斧,这是墓主人身份的最好证明。

    要挖开这座坟墓并不费事,但王欣然并没有那么做,因为我国对待古墓的态度是抢救性发掘,虽然事急从权,却也要尽量减少对古墓的破坏。

    延伸式摄像头有遥控功能,遥控操作,慢慢的将尸骨外严重腐朽的皮革剥开,里面的尸骨显露了出来。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具尸骨正是吴陆,但他的死因并不是被大炮炸死的,而是被箭射死的,在尸骨的眉心部位有处明显是中箭所留下的箭孔。

    类似基因突变的尸骨,十八分局已经有过几具,二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属于吴陆的那颗灵石,但是仔细看遍尸骨周围和墓室各处,并没有发现有灵石的存在。

    最终二人还是决定挖开坟墓,因为那些酒坛是密封的,无法确定里面有什么。

    挖开坟墓之后,二人逐一打开了那些酒坛,发现大部分的酒坛都已经空了,没空的那些也只剩下些许浑浊的黑水,找遍墓室的所有角落,没有灵石的影子。

    找到吴陆的坟墓有很大的偶然性,说白了就是全靠运气,但是现在看来二人的运气还是不够好,好不容易找到了坟墓,坟墓里竟然没有灵石。

    在尸骨左侧,散落着一些指甲大小的珠子,这种珠子并不是白色的,而是蓝色,学考古的对这种材质的东西并不陌生,这不是和田玉,而是青金石,是一种产自阿富汗的玉石。

    散落在周围的青金石珠子共有十二颗,王欣然将其捡了起来,逐一打量,待得看到第三颗时,将珠子递给了吴中元,“这上面有字。”

    吴中元伸手接过,只见这枚珠子上刻着个小字,“云……”

第七十八章 挖人祖坟() 
珠子上的文字是楷书,元朝的官方语言虽然是蒙古语,但是汉人使用的文字还是沿袭了宋朝的楷书。

    在吴中元看那珠子的同时,王欣然又递过来一颗,“这上面也有。”

    吴中元接过再看,珠子上刻的是个“上。”

    仔细检查之后发现十二颗珠子有四颗刻字,分别为“青云直上。”

    这四个字是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场得意,步步高升。

    将珠子全部交给吴中元之后,王欣然继续自不大的坟墓里寻找可能存在的线索,但最终她一无所获,因为墓室里的东西并不多,除了一些酒坛和吴陆生前使用的兵器,没有其他陪葬品,而墓室里也没有发现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墓志铭。

    “上去之后,你要装作很高兴。”王欣然说道。

    吴中元歪头看她。

    王欣然解释道,“他们应该就藏在这附近,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咱们的表情。”

    “我懂你的意思了。”吴中元点了点头,王欣然是想误导对手,让对手误以为他们已经拿到了灵石,由此放弃对这颗灵石的搜寻。

    二人自坑底上到地面,快步走向远处的汽车,行走之时二人并没有喜笑颜开,而是表情凝重,行色匆匆,行走之时左右旁顾,上了汽车之后,王欣然降下车窗玻璃,扔掉了烟头儿,这一刻二人脸上是带着装出来的笑容的。

    王欣然升起车窗玻璃,汽车开动,王欣然命司机正常驾驶,不要开的太快,也不要开的太慢,开的太快就像在赶时间,开的太慢又显得有些刻意。

    汽车开动之后,王欣然与总部联络,请他们负责处理善后,随后又将相关情况与总部做了汇报。

    在这一过程,吴中元一直闭着眼睛,坟墓里找到的那十二颗珠子也一直握在手里。

    忙完琐事,王欣然转头看向吴中元,“你在想什么?”

    吴中元没有睁眼,“青金石产自阿富汗,而在元朝时期,阿富汗曾是元朝的附属国。”

    王欣然没明白吴中元想要表述什么,但她也没有追问,因为她知道吴中元会接着往下说。

    吴中元继续说道,“在古时候青金石很稀有,和绿松石琥珀一样,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这种宝石在清朝是四品官员的顶戴花翎,而在元朝,还尚未成为官员的官方配饰。”

    “然后呢?”王欣然问道。

    吴中元说道,“吴陆是个粗人,他应该不喜欢佩戴这种首饰,即便佩戴,也不应该刻字,因为做官并不是他的兴趣所在,所以我怀疑这串珠子是别人送给他的。”

    “既然青金石价值不菲,送他这串珠子的人就一定不是普通人。”王欣然说道。

    吴中元再度点头,“钱云志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钱云志是告老还乡的,我怀疑这串珠子是钱云志临走之前送给他做纪念的。”

    “我懂你的意思了,”王欣然说道,“吴陆身无长物,突然接受了老领导这么贵重的礼物,很有可能投桃报李。”

    王欣然缓缓点头。

    王欣然也不再发问,拿起手机向总部求助,请对方帮忙查找钱云志的故乡在哪儿。

    吴陆是个半道儿出家的和尚,出现在元朝时就已经是中年人了,与他不同,钱云志一直生活在元朝,告老还乡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关于他的事迹史料上多有记载。

    很快,总部的消息传来,钱云志的故乡是山东淄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

    钱云志告老还乡之后又活了十多年,死后埋葬在了钱家的家族坟地里。

    从大西北飞到山东境内用了三个多小时,飞机降落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在飞机上王欣然又得到了一些关于钱云志的线索,其中一条线索令二人忧心忡忡,钱家是多年的望族,在清朝时期还曾经出过武状元,他们的墓地一直保存的比较完整,但是在破四旧时期,钱氏祖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倒不是钱家出过汉奸或是坏人,而是钱家这个姓儿不好,钱什么钱,没信仰就认钱?资本主义的尾巴?砸了。

    虽然已经身心俱疲,二人却不敢耽搁,连夜自淄博赶去临淄,又自临淄赶去了有萍乡钱家庄。

    钱家庄是个大村子,有八百多户,全村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姓钱,这些人多是钱云志的直系或旁系后裔。

    中国现在没有族长一说了,村子里都是书记和村长管事儿,很多村子书记和村长都是同一个人,这个村子就是这样,现任书记姓钱,既是村长也是本族的话事人。

    早在二人赶到这个村子之前,钱书记已经在村口等着了,这家伙凌晨五点接到了上级的电话通知,有一项政治任务需要他全力配合。

    早上六点,二人和钱书记自村办公室喝茶,钱书记困的要死,二人也困的要死,泡的茶浓的发苦,不为好喝,只为提神。

    六点半,几个老头儿带着族谱来了,族谱并不是单纯记载了谁是谁的爷爷,谁是谁的孙子,还记载了很多族内发生的大事,通过查阅族谱,二人再度兴奋起来,原来当年砸钱家祖坟的红卫兵是一群正在念初中的半大小子,他们也只是砸了墓碑,并没有挖坟毁尸。

    钱家的祖坟位于后山,足足占据了半个山头儿,钱云志是钱家发迹的源头,也是钱家族谱记载的最早的祖先,他的坟墓位于后山山脚下,每逢清明中元,钱氏一族还会去后山祭祀以他为代表的一干钱氏先人。

    县考古队是上午八点赶到的,来了七八个,带着洛阳铲等考古工具。

    当着人家儿孙的面儿,挖人家的祖坟,换成谁也接受不了,单是做思想工作就用了一整天,晓之以情,动之以利,至于是什么利,二人不太清楚,好像是上级答应给村子搞个什么惠农的项目。

    钱书记的表情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心不甘情不愿,几个钱家的老人也是一副如丧考妣的嘴脸,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