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州再乱,好不容易打通的西域估计又要失去控制。
是以,请天子同意,还都长安,而后使精兵良将拱卫关中平原,震慑凉州、西域的不臣者,保护太祖高皇帝等诸帝的陵寝。
天子看完了,默然无语。说老实话,他还是想回到洛阳的。洛阳是他出生、长大的地方。他在洛阳送走了自己的父皇,也在洛阳登基为帝。而且长安,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太多了。
宫殿残破,衣不遮体,物资奇缺,还有一帮无法无天的凉州将时时胁迫……不然他何必要出奔到刘备这里来。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他说了不算。在刘备这里多年,他享受到了天子除了权力以外的一切待遇。
吃穿用度、护卫仪仗还有大臣们表面的毕恭毕敬。除了军国大事他没法做主外,其他的一切,刘备都做得很到位。
说实话,天子很满意。他是个聪明人,不然也不会在董卓的手里活下来,还在长安那帮凉州武夫的威胁下挣扎了好几年。
过于曲折的命运,让他早早就认识到了武力的作用。既然满天下都是谁拳头大就听谁的,既然在长安可以听董卓的,可以听李催、郭汜的,为什么就不能听刘备的了?而且刘备更懂得尊重他,也更含蓄。给足了他天子的体面。
当然,也有很多人,趁着奏对的时候,私下劝他,该找机会收回天子应该有的权力了。他不知道这些事情刘备到底知道不知道,也不知道刘备在乎不在乎。但天子不是保持沉默,就是婉拒。
权力固然好,小命更重要。而且他也没信心做得比刘备更好。不说他的话能不能调动刘备一兵一卒,倘若是刘备真不干了,他让谁去对付南方的两大诸侯?
汉王朝的存亡续绝,和个人的权力。天子果断的选择了前者。毕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刘备要篡位,那也是肉烂在锅里,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总比那些外姓的乱臣贼子夺了天下去,要好得多吧?
默默想了半天,天子觉得回到长安,也不算是坏事。长安的宫室,修葺好了,还是很华丽的。长乐、未央,比起洛阳的却非殿来,壮观多了。而且荀彧的理由,也不是没有道理。天子自己亲身经历过战乱,耳濡目染,又有大臣教导,自然知道凉州的重要。
要是自己回到长安,那么追随自己入关的人马,顿时就可以让关中再度繁华起来吧?也算是对残破的关中人民的一个补偿了。
战乱多年,关中的帝陵,被许多人破坏。有董卓为首的军阀,也有民间的盗墓者。祭祀全无,陵庙被毁。宗庙重于一切,这是父皇与自己的过错啊。回到长安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修葺诸帝园陵,然后祭拜高庙,向太祖、太宗汇报,祖宗的基业,还在。自己没有丢失汉家江山。
天子默然想了想,便提起笔来,在荀彧的奏折上,写了个准字。然后放在一旁,等候身边的尚书们用印。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尚书们用印之后,奏章才会转发下去。
顿时,天子同意还都长安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般,飞了出去,传遍了北方大地。而此时,一众朝臣们,却是对刘备十分不满。
我们知道对迁都何处没有决定权,可是,也不能就你和天子直接做了决定啊。这么大的事,难道不应该上朝堂讨论讨论,然后让大家集体刷个脸吗?
刘备也表示很冤枉,他本来以为天子会以奏章下廷议,谁曾想天子如此爽快,直接就批复了?
不说朝廷诸臣的反应,消息传出去之后,无数的商人们,向着临淄蜂拥而来。汉朝的大工程,招募民夫,采买材料,都是要付钱的。这也是商人们赚钱的大好时机。
长安凋败成这样了,宫室又被战火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现在天子要还都长安,中山王、大将军刘备派将作大匠孔融营造帝都,这是多么大的工程?
全吃下没那本事,吞下块肥肉,自己只怕都要笑得打跌了。而且现在大将军刘备鼓励工商,大力扶持发展工商业,这真是天下商贾的福言呐。
商人们闻风而动,朝臣们手脚更是不慢,很多大臣,自己家里就是大地主。奴仆无数,想要接个活赚点钱,那还不是轻松得很。
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无数邀请,就送到了孔融的府中。这下,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孔融,也头大了。人太多,应付不过来啊。
弘农杨,闻喜裴,太原王,吴郡陆,庐江周,这都是朝廷中显赫的大臣,他们身后,也是站着传承多年的家族。更不用说一些隐藏贵族了。大汉王朝没倒台,有些胆子大的诸侯王都派人过来了。这些诸侯王们,觉得天子好说话,一个个的跑去向天子诉苦,讲这些年来,他们在地方吃了多少苦,被贼军和乱兵们祸害得不行,就差家破人亡了云云。好博取天子的同情心。然后在这大工程中,分一杯羹。
天子自然也不是傻的,该听的听,该表示同情的表示下同情,然后就让他们去找刘备或者孔融。
孔融烦不胜烦,托请的人都跑到天子那里去了,他这小身板,哪里扛得住。于是就连夜跑到刘备府上。刘备懒得理他。孔融就耍赖,说刘备不见他,他就辞官不干了。
刘备晚上好不容易有个空闲,陪着家人说说话,结果又被孔融给打扰了。没好气的传了孔融到书房,刘备道“文举,此事该如何做,你便如何做,何必来问我?”
孔融心中郁闷,那么多人,全是我惹不起的。我放嘴炮骂骂他们没问题,真断了他们财路,我这小身板哪里扛得住?
刘备见孔融不说话,心想估计是让孔融为难了,便缓和语气,道“文举,你且不管都有谁要做这工程,你自与韩公至等人商议个章程来。然后让诸商贾一同竞标,优胜劣汰,然后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尽快完成长安城的修葺事宜。”
又怕孔融不知道工曹的事,便又开口道“工曹毛伯等人,皆可为你之援助。若有人为难,你便让他来寻我。”
孔融得了刘备的保证,立马原地复活,兴冲冲的回府去了。第二天,孔融便寻到了工曹,找到毛伯、韩暨、马钧等人,把刘备的意思一说。
毛伯等人立马就知道了。于是笑道“此事易耳。”
原来工曹这些年来,开荒、修河、挖渠,大大小小也搞了不少工程。只不过,没有修葺长安城那么浩大罢了。当年工曹也是为这个递话那个加塞搞得烦不胜烦,好多人又惹不起,便只好去寻刘备。
刘备听了,就提出了这竞标的方案来。要接活做工程,行呀。来者不惧。不过,为了公开、公正,大家就一起竞标吧。我也不管你是杨家的,还是卢家的。大家把一切都摊开。我出钱请人办事,你总不能好处你得,然后把工程搞得一塌糊涂吧?
采石这活都谁能干?嗯,谁能干得更好,拿个方案出来。谁的方案好就选谁。修河开渠也是一样。
这样一来,把纯粹是想赚笔快钱的彻底拦在了外面,而拥有雄厚资本、技术、人力的许多商人,包括一些世家,则获得了工程。皆大欢喜。
从此以后,这在工曹,就成了项制度。有刘备的弹压庇护,没有人敢说一句不是。而那些获得了利益的,也自动自觉的开始维护工曹的制度。
现在要修长安城,刘备就给孔融指了条路,让他来工曹寻找帮助。毛伯年纪大了,不过指挥起人来,还是很顺溜。
不一会,就有掾吏把事情给办得妥妥当当了。
完了韩暨又对孔融说“大匠,太仆寺有官奴无数,可先行押解至长安。”
太仆寺原来是给皇帝养马的,到了东汉,原属少府的考工、织绶等诸杂工也全归了太仆管。刘备东征西讨,抓了无数俘虏。这些人抓回来了,便被全部充作官奴,女子配嫁给军中光棍,男的则在太仆寺中卖苦力。开矿、挖山、修路,哪里有苦活,哪里就有他们。要不是刘备吩咐别奴役太过,细水长流的用,搞不好都被压榨死了。
作为刘备幕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曹也是经常去太仆寺讨要人手干活的。所以韩暨才告诉孔融一声,免得他不知道情况,又要花大把钱去请人。这就不划算了。
说实话,孔融更适合务虚,让他写写文章,指点江山,评论朝政,这方面的业务他熟练得很。要干实事,就还真的差了一点点。
别看他资历漂亮得很,从司徒掾属到大将军掾属、侍御史、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议郎、北海相一路历练,但这都没有什么卵用。
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觉得他的文学成就最高。至于治政,那就是呵呵了。奸民污吏,猾乱朝市,亦不能治;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而并不达治务,所在败绩……这些评语,说的全是他治理地方的表现。
刘备手里头不是没人用,不过他还是选择了启用孔融。一是孔融喜欢热闹,动不动就请一票人搞轰趴,刘备看着烦。二是他也想让孔融吃吃苦,让他明白,这世间的许多事,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这个老文青,经历过诸般俗务之后,少发点愤世嫉俗之语,多关心点人间疾苦。
。
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域,麴义和段煨,带着人马,从北打到南。一路横推,先破乌孙于赤谷城。后败康居、乌孙联军于贵山城下。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自此大汉龙旗所至,诸胡无不臣服。
西域都护丁仪,配合着汉军的雷霆攻势,大肆拉拢胡人。往日里的刺头,这会纷纷不见了踪迹。一个个,皆匍匐在汉家大臣的跟前,献上美女与国中特产。
丁仪在西域多年,自然知道如何与这些国主们打交道,既然汉军吓住了他们,接下来自然就是要进行安抚了。
一手大棒一手甜枣,我们的祖先早就会用了,而且还娴熟无比。丁仪深知这些国主们的担忧。他心中实在是想笑。你们这里一片不毛,什么都缺,出了城全是沙漠、戈壁。真以为我们汉人看上你们这点鸡零狗碎了?
不过他也不说出来,免得伤了这些人的自尊心。这个年代,还有什么比钱财更能安抚人心的?自凉州平定之后,凉州到西域的路线畅通无比,但凡是敢作死,惹上汉人商队的,都被汉军给剿了。
上天入地,碧落黄泉。刘备为了杀鸡给猴看,才不会在乎汉军在西域和凉州花了多少钱。他只要一个结果,就是把那些来去如风的贼匪的头颅,砍下来,挂在商路边示众。也算是做到了虽远必诛了。
丁仪带着西域的大大小小贵族们,开始了组团商贸之旅。西域的玉石、黄金、织毯等物,源源不断的输向中原,而太仆寺下的织工们所产的丝绸,还有各种铁器、家具、书籍,也被胡商们源源不断的带回西域。
物以稀为贵,带着异域风情的商品进入了中原,立时便被这庞大的市场给吞噬一空。胡商人赚得盆满钵满,一个个眉开眼笑乐开了花。
如此数次之后,西域的商队,开始络绎不绝的奔向东方。现在丝路已通,一路安全无比。而且只需要在进玉门关时缴一次商税,回来出玉门关时再缴一次商税,就再也没有任何费用了。这样方便简单的模式,大大刺激了商人们。
东方的大汉帝国,有丝绸,有精美的漆器、铁制品,还有铜镜等等,都是西域诸胡商所大量需要的货物。甚至刘备搞出来的五铢钱,都受到了胡商们的追捧。
负责贸易的官员,对胡人们带来的物品,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什么大象、犀牛等奇奇怪怪的动物,就送到园子里面去,给天子观赏。良马让太仆收了,养着配种。
到了最后,西域实在没什么东西卖给汉人了。汉朝的商品种类齐全,精美无比。可西域除了些土特产,还能有什么?
已经赚到了钱的国主们,就开始发愁了。他们这里的东西,不是汉人所必须的。可汉人的东西,他们现在已经品尝到了甜头,如何又能够停下来?
国主们一个个红着眼睛,想着办法要搜刮一切值钱的东西,然后送到汉朝去,去换取汉朝的产品。这个时候,一肚子坏水的丁仪就出现了。
他对西域国主、贵族们的心思表示了理解。然后又道“汉朝,天下第一大国。东西南北,纵横万里,无所不出,无所不有。以西域一地之产,如何能比?不过中原混乱多年,如今初定,天下虽宁,百姓却多亡散。据我所知,汉家丁口奇缺,若能输送人丁至中原,必获十倍之利也。”
各家国主也不是傻的,虽然心动,但这贩卖自己国家的人口,怎么也下不去手。而且就算是不顾一切,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