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向飞机的墨索里尼

(左)墨索里尼正在吃力地爬上飞机坐舱

(右)墨索里尼已经登上飞机,从照片上可见斯科尔兹尼正在吃力将自己庞大的身躯挤进狭小的坐舱,不知道两人有没有狐臭,两人都有就好办,假如一个人有,另一人就遭殃了。

按照希特勒的打算,墨索里尼被营救出来抵达罗马后,将在德军的支持下恢复对意大利的统治。然而1943年9月3日,就在墨索里尼被营救前一周,盟军开始在意大利半岛的南端登陆;9月8日,巴多格里奥代表意大利与盟军签定的停战协议被公开出来。在斯科尔兹尼带领部下飞往大萨索山的前后几天中,意大利中部和南部的形势对德军十分不利。在罗马,5个意大利步兵师与德军两个师对峙着。而盟军轰炸机也经常光顾罗马,不但轰炸德国空军在这一地区的机场,甚至连德军南欧指挥官凯瑟林元帅的指挥部也被盟军摧毁。在这种危急关头,把墨索里尼致于此地显然不太合适。于是经过紧张安排,领袖抵达机场后几个小时就在斯科尔兹尼的陪同下匆匆登上飞机抵达维也纳,在那里,领袖与被斯科尔兹尼另外一批手下营救出来的家人团聚。而斯科尔兹尼则在抵达维也纳后几个小时,意外地接到一个希特勒亲自打来的电话,希特勒在电话中激动地对同样激动不已的斯科尔兹尼说:“今天,你完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元首感谢你!”

(左)希特勒在狼穴亲自召见了斯科尔兹尼,眉飞色舞的希特勒不知道10个月后他也要经受一次比墨索里尼还要糟糕的反叛。(右)为突然得到许多荣耀而沾沾自喜的斯科尔兹尼

这的确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很多研究特种作战者都要把这个大胆而且成功的冒险行动作为一个范例。斯科尔兹尼被提升为少校,并获得铁十字勋章,经过德国宣传部的极力渲染,斯科尔兹尼成为德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此后他奉命指挥党卫队特种作战部队和新组建的党卫队第500伞兵营,又成功完成了制止匈牙利独裁者霍尔蒂背弃轴心国的“铁拳”行动,阿登反击战中,斯科尔兹尼指挥一个装甲旅,派遣突击队员伪装美军渗入盟军后方大搞破坏,影响极大,以至于丘吉尔称斯科尔兹尼为“欧洲最危险的罪犯”。

(左)铁拳行动中的斯科尔兹尼,拍摄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右)1945年先后的斯科尔兹尼。

这张照片是斯科尔兹尼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执行“铁拳”计划时拍摄的。走在他左侧戴军便帽者是他的副官亚德里安。冯。弗尔克萨姆。弗尔克萨姆是出生在俄国的德意志人,1939年就参加了隶属德国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勃兰登堡部队,在东线,他指挥部下在夺取高加索地区油田的战斗中立下战功,后来成为斯科尔兹尼的得力助手并参加了营救墨索里尼的行动。195年1月,他主动要求返回东线作战,同年1月21日在霍亨萨尔莎阵亡。弗尔克萨姆获得过骑士十字勋章。右边为弗尔克萨姆的另一张照片,这是他获得骑士十字勋章时拍摄的,当时他还在勃兰登堡部队服役,在夺取迈科普油田的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他和战友化装成苏军官兵,不但阻止了苏军炸毁油田的计划,还捕获了很多苏军官兵。

(左)佩带骑士十字勋章的斯科尔兹尼,这张照片据说拍摄于1945年他自首后;(右)斯科尔兹尼在战后的照片,拍摄时间不详,估计是1970年左右,当时他在西班牙的马德里,照片中的斯科尔兹尼明显发胖了

战争结束后,斯科尔兹尼隐藏在巴伐利亚山区,当他得知盟军正在搜捕他时,他直接去自首。他被指控有罪,但法庭并不认同,1948年斯科尔兹尼被无罪释放,旋即被盟军转交给西德当局,西德整肃纳粹法庭准备指控他,这次斯科尔兹尼不耐烦了,他成功从关押他的集中营中逃脱,然后经意大利到西班牙,再去阿根廷。在阿根廷,他成为阿根廷铁碗人物庇隆夫妇的座上宾,在自己大做水泥生意的同时,他还负责为庇隆培训秘密警察和贴身警卫,据说这期间,斯科尔兹尼成为传说中纳粹幸存者协会——奥德萨组织的重要成员,奥德萨组织一直在为仍然在欧洲的前纳粹分子提供逃脱追捕的帮助。后来斯科尔兹尼移居西班牙,成为一个成功的机械工程顾问,1975年7月7日,在饱受病痛折磨后逝世于西班牙马德里自己的寓所里。

(德国军事中心)

作品相关 红葡萄酒与菜肴搭配

美酒佳肴的巧妙搭配,是幸福人生的最大追求、最大享受之一。美酒佳肴要不要搭配?应该如何搭配?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喝你喜欢喝的酒,吃你喜欢吃的菜”,就是最好的搭配。人生在世,不就图个随心所欲,花钱买个高兴吗?再说,好酒毕竟是好酒。正像苏东坡说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古代的美女西施,不管穿什么衣裳,不管是浓装淡抹,就是病态的皱着眉头,都是无与伦比的。一种好的红葡萄酒,就像西施一样,不管与什么菜肴搭配,都是美妙绝伦的。法国人是最讲究喝什么样的葡萄酒,搭配什么样的菜肴。近几年法国人也时兴“吃你喜欢吃的菜肴,喝你高兴喝的葡萄酒。”

葡萄酒与菜肴的搭配,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西欧国家,也都是世界上消费葡萄酒的大国。这三个国家的饮食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以肉食、禽类、蛋类、乳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为主,但他们消费葡萄酒的习惯不同。

法国人以喝干红葡萄酒为主,占其消费总量的70%;德国人以喝干白葡萄酒为主,占消费总量的70%;意大利人比较中庸,干红干白的消费量各占50%。吃同样的菜肴,喝不同的葡萄酒,说明喝酒与菜肴的搭配,没有金科玉律,是个人的习惯,个人的爱好。

在酒席宴上,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菜肴都是很丰富的。一道菜是荤的,一道菜是素的,有红烧的鸡鸭牛排,有清蒸的鱼虾海鲜。人们总不能上一道菜,换一种酒吧?一般的情况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葡萄酒,从宴会开始,喝到宴会结束。

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葡萄酒与菜肴之间,还是有一个科学地、合理地搭配文题。巧妙地搭配,可以收到更好的美食效果。

西施、貂婵、杨贵妃、王昭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虽说他们的天生丽质,无论打扮不打扮,都是牵心钩魂的。但是,这样的美女几百年才出一个。对广大的善男信女,云云众生,打扮不打扮,效果是大不一样的,俗话说;“人恃衣裳马恃鞍”,就是这个道理。

葡萄酒没有不能搭配的菜肴。也就是说,喝葡萄酒,无论配什么菜肴都能喝得很舒服,很惬意。如果拿一瓶5000元的红葡萄酒,就萝卜干喝了,虽然也很舒顺,但未免太可惜了。好的红葡萄酒,就应该喝出它本身的价值,如果象猪八戒食人参果,就失去了好酒的意义,也谈不上对葡萄酒的鉴赏。

在法国有二种餐馆。一种是大众化消费的餐馆,也即工薪族消费的餐馆。顾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便叫二道菜,要一瓶葡萄酒,填饱了肚子也就行了。另一种是美食餐馆,是美食家的乐园。这里的菜做得很讲究,各种各样的葡萄酒也非常高档。到这里就餐的顾客,花钱多小不在意,就是来享受美食,享受美酒的。这种餐馆,非常讲究美酒与佳肴的巧妙搭配。餐馆里聘有高级品酒师,根据顾客点的菜,向顾客推荐应搭配的葡萄酒。一般说来,按他们的推荐搭配,都能收到很好的美食效果。

葡萄酒与菜肴搭配的原则是:红葡萄酒配红肉,白葡萄酒配海鲜。简而言之,就是酒配红肉,白酒配海鲜。吃红烧鸡鸭,红烧牛排,搭配干红葡萄酒更对味。因为干红葡萄酒丹宁含量高,涩巴巴的,能够解腻。吃鱼吃吓,吃各种海鲜,喝干白葡萄酒更舒服。干白葡萄酒酸溜溜的,可以解腥。在法国有一种很流行的美食,就是吃生牡蛎喝干白葡萄酒,那简直是一绝!如果吃生牡蛎喝干红葡萄酒,虽然也能吃能喝,但美食效果就差得远!

吃红肉喝红葡萄酒,这也是一个原则说法。红葡萄酒的种类很多,红肉的种类也很多,它们之间也有个搭配问题。

世界美食家建议,用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葡萄酿造的纳百那型干红葡萄酒,适合搭配以下菜肴:羊肉、鹿肉、加胡椒的牛排、舌头肉、成熟的乳酪、沙拉等。

用黑比诺葡萄酿造的干红葡萄酒,单宁的含量相对较低,适合搭配以下菜肴:猪腰等口味不太重的肉食、加番茄酱的小牛肉,加了剁碎的辣椒、橄榄油和蜂蜜的烤羊肉。

总而言之,红葡萄酒适合配香味浓、颜色深的菜肴。如果菜肴中所含脂肪量较多,适合搭配涩味重的干红葡萄酒。例如,涩味重的干红葡萄酒,配上铁板羊肉,味道就会十分鲜美。

初次喝葡萄酒的人和许多女性,喜欢选择甜型葡萄酒与菜肴搭配,很难收到好的美食效果。甜型葡萄酒酸甜可口,单独饮用,味道很好。但与菜肴搭配时,就失去了平衡,过甜的感觉掩盖了菜肴的鲜美。

不甜的葡萄酒叫干型葡萄酒。干酒又叫佐餐酒,是一边吃饭一边喝的酒。干红葡萄酒一般酒度在12°左右,微酸爽口,涩巴巴的,很容易与菜肴搭配,能最大限度地体味到烹饪佳肴的绝妙之处。既能消腻化食,又能让人感受到菜肴的佳美。所以进餐时选择好佐餐葡萄酒是很重要的。如果菜肴是以肉类为主,应选择干红葡萄酒佐餐。如果菜肴是以鱼虾海鲜为主,则应选择干白葡萄酒佐餐。

美酒与美食,有如美女与服饰,壮士与宝剑,是相辅相成,交相映辉的。要在千差万别的葡萄酒和千变万化的菜肴之间,找到一种黄金搭档的经典搭配,并非易事。人们只能在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中,发现精彩,发现惊喜。

作品相关 游骑兵(Ranger)

游骑兵(Ranger)的由来可追溯至公元1670年代美国殖民地时期就有使用游骑兵名称及战术的小型军队。当时美国为了应付善于突袭战术的印地安人,于是组成小型的侦骑队伍在屯垦区四周区域巡防以观察敌人活动并提供早期预警。由于他们的巡防距离称为“Range”,因此一般人们称这支队伍的士兵为“Ranger”。

第一支正规的游骑兵部队成立于1756年的新汉普郡,罗伯特。罗杰斯(RobertRogers)少校首先组织9个连的游骑兵部队代表英国对抗法国及印地安人。他们广为运用快速游击与侦察战术潜入敌后攻击目标,距离远达400英里。罗杰斯少校建立的19项游骑兵信条及头戴黑色贝雷帽的传统即由当时成型。由于游骑兵的骁勇善战不但深得华盛顿信赖,并让英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计美国独立后陆军共拥有12连的游骑兵。南北战争时较著名的游骑兵部队是南军陆军上校约翰。S。莫斯比(JohnSMosby)率领的骑兵队。他们利用小队战术,快速突击北军的哨站或重要据点。不论独立革命及南北战争,美国军队已肯定游骑兵对战争的重要性。当时所使用的战术及兵学思想亦构成今日游骑兵战斗准则的基础。实际上,游骑兵属于轻型步兵,除了名称外,其战术内涵和骑兵并无任何关联。

绝大多数国家的游骑兵都采用空降方式作战,并被赋予了全天候和全地形作战能力,在他们的训练内容中,各种不同地形条件下作战方式、要点都有涉及。尤其是像美国的第75游骑兵团,无论是沙漠作战还是丛林作战都能胜任。他们主要是担任主力部队的先锋,执行突击或两栖登陆作战任务。但瑞典的极地游骑兵(ArcticRanger)与其他国家的同类部队却有很大不同。极地游骑兵以国土防御为责,仅仅在瑞典北极圈附近的森林和山地作战,他们不采用空降形式,也不被看做主力部队的先锋。实际上,他们不是用来和对方主力部队作战的,也不执行任何突击任务。极地游骑兵完全是一支独立作战的辅助部队,是专门用来进行非传统作战、游击作战和远程侦搜的。这些作战行动都发生在敌人战线后方,他们将得不到任何友军的支援,并且要应付各种地形和各种天候。追根溯源,瑞典的极地游骑兵几乎就是当年芬兰滑雪部队的现代翻版。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芬兰陆军出动了大量滑雪机动的小分队,这些小分队深入苏军战线的深远后方,执行破袭、伏击等任务,不仅歼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破坏了补给线,甚至经常打击苏军装甲部队。为芬军的迟滞防御立下了汗马功劳。瑞典和芬兰同属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地理环境相似,由于瑞典奉行永久中立政策,其国防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