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应过来又怎么样?揭发我们?要是只有我们参与这个活动,他们还有希望引导舆论,可目前的情况,他们再怎么挣扎也是无用功了。”顾小凡对此只是笑了笑。
网上的“冰桶挑战热潮”在继续,隶属于五大媒体也知道了,他们渐渐都反应过来了,一个女孩发起冰桶挑战比尔·盖茨怎么会参加?她还非要唱着《冰雪奇缘》里的歌曲?也只有单纯的学生才会相信……
媒体马上对这件事情开始进行批判与质疑。首先,如果是那个小女孩开启的冰桶挑战,比尔·盖茨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他会看一个小女孩的推特吗?
其次,如果是一个偶然的网络事件,在比尔·盖茨挑战的第一天,怎么会有怎么多硅谷的顶尖富豪响应?他们都在圣诞期间闲着没事做吗?
所以,ABC,CBS等各个电视台都在揭露:“冰桶挑战绝对是一个人为精心策划的活动,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库克这些人都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者……”
那些记者们嗅到了其中的猫腻,自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们纷纷开始调查起这个“冰桶挑战”背后的真相。当他们决心要调查,得到真相也就轻而易举,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毕竟圣诞夜当晚的ALS医院有那么多工作人员,还可以查询这些名人的出行记录。
所以,《纽约时报》马上就得到了真相,他们采访到了一位来自华盛顿医院一位医生说:
“ALS协会原本就是比尔·盖茨基金会主导的,在圣诞夜那天,他硅谷的科技名人们都在那间医院进行一个非正式的慈善见面会。”
而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护士,也对记者说道:“噢,是的冰桶挑战并不是那个孩子发起的,是盖茨先生他们讨论出的一个活动,就是在间医院大厅里,当时他们一群人一起想出了这个点子……当时我正准备去医院办理离职手续,听我以前的同事提到过。”
然后记者又去到了ALS协会,询问了该慈善协会的在去年的资金主要来源,很快就证明了这间协会,就是比尔·盖茨资助的。
证据确凿,《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一出,冰桶挑战的真相就已经彻底揭露了。
对此,比尔·盖茨与扎克伯格却早有准备,承认了他们赞助了ALS协会,但是不承认冰桶挑战是他们策划的。
对于这件事情的真相被揭露,虽然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但是结果却似乎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个“冰桶挑战”是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都是皆大欢喜。
名人们打了广告献了爱心,慈善机构收到了捐款,渐冻人群体受到了关注,观众看得开心,也参与得热闹,没有任何人群维持受到伤害,反而乐在其中。
真相!?谁在意啊~!?
第1096章 父母的噩梦
而更加关键的一点在于,其实各个电视台都想从这个冰桶挑战中,抓出《冰雪奇缘》刻意宣传的小辫子,但是他们翻遍ALS协会赞助名单却发现,根本没有顾小凡的与黑羽华纳的名字……他们并没有捐助一分钱。
而且,冰桶挑战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大半个月,顾小凡,刘施诗,邓紫琪,乃至与《冰雪奇缘》所有的人,没有一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从头至尾这件事情都与他们毫无瓜葛……
而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当有少数媒体推测这次冰桶挑战幕后策划是顾小凡后,反而令人更加好奇了,顾小凡虽然一直在风口浪尖,但是只不过是进入好莱坞才没多长时间的新人,连一部好莱坞电影的主演都还没有担当过的他,凭什么有这么大的个人魅力,可以让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这些给他宣传?
这真的?还是谣传,还是这部《冰雪奇缘》真的这么优秀。
人们都争相进入影院,对于男人们来说,这部动画有些幼稚,可对于女人与孩子们,却都这部充满了童真与魔法的电影触动。
而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当中,每个听过《let…it…go》这首歌的人,都会哼唱上了几句,让这首歌已经成为了整个北美,甚至全世界最流行的金曲,公告牌排行榜上《let…it…go》已经史无前例的进入了排行榜前三位,令华纳唱片无不振奋。
《百老汇》的乐评人汤普森·沃特,甚至罕见为了这首流行歌曲,写乐评赞美道:
“这首歌是冰雪女王艾莎离开故乡后,试着用自己掌握的魔力在风中载歌载舞,凭空舞出了一座如水晶般耀眼夺目的冰雪城堡,那鲜艳欲滴的色彩,晶莹剔透的质感、辉煌壮观的场景,配上充满情绪张力的居尔特风歌声,看的人心襟荡漾。《LetItGo》一首流行歌曲,也是一首百老汇歌曲,它是关于一个人心灵上的转变,在电影中还有外形和魔法的转变,所以这首歌是在写一个故事,也是为这种强大精神写的赞美诗~!演唱这首歌的邓紫琪声音充满了力量与神采,完全可以称得上新一代流行女歌手中最耀眼的新星~”
当邓紫琪的歌声,随着Lei…it…go传遍世界各地,谁都没有料到,一个恐怖的现象随着电影的热播发生了……
在这个冬天,几乎全美国那些五音不全的3…10岁的小孩们,都在像是中了某种魔咒一般,唱着这首歌,成为了几乎所有欧美孩子家长的噩梦。
在英国《太阳报》的记者肖恩,为此做了一些的专题报导,他抽样调查了200多对30…40岁的年轻父母,结论是《冰雪奇缘》这部电影热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
这位记者自己这篇“该死的顾小凡,该死的《let…it…go》”的报导最后,苦恼评论道:
“凌晨三点,夜深人静。作为一个资深失眠患者,这个点我常常噩梦缠身。过去犯下的错误清晰可见,来自童年的恐惧似乎历历在目……
噩梦总在这时袭来,这点我可以证明。几周前的一天,凌晨3点36分,五岁的儿子爬上我的床开始唱歌,像冰雪女王那样唱歌。
《LetitGo》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从幼儿园感染寄身虫和拍脸综合症(一种婴幼儿皮肤疾病,类皮疹)那样,哈里把这首新学的歌带回了家。
尽管我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把迪士尼频道用PIN码锁起来,自他断奶起就让他接触凯特·布什的原声大碟《原原本本》和八十年代的经典唱片,却依然阻挡不了魔音的脚步。
我在家里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入标准’,为他搭筑了铜墙铁壁,隔绝外界流行文化的侵蚀。可这些‘标准’就像飓风下的雨伞,《Let…it…Go》一来,所有的抵抗就宣告溃散!
这周歌每天都要播上至少十次,唱上无数次。很多时候,你只会听到那个高音的‘GO!’。
当然,我也试着阻挠过。但这是奥斯卡级别的洗脑神曲,是小孩子的听觉毒品。没错,就像毒品一样。孩子们根本停不下来~!
我调查过,八岁以下幼童的父母中,有98%表示自己快被这首歌逼疯了。我觉得《冰雪奇缘》的导演顾小凡,因为为自己亲自谱出这首的词曲,制造出对中年人而言最大的‘噪音’道歉。
或许这真的不能怪他,但他就是个招人恨的家伙!
《LetitGo》集合了顶尖配乐乐队,打造出一首让人们爱到发狂的单曲,你恨不得每分钟都播放。遇到这样的单曲,我们恨不得要吞下它,记住每句歌词、剖析它、分解它,最后残忍地抛弃它。它们通常是最热门的流行歌曲,牵动着所有人的情绪。蕾哈娜的《Umbrella》(伞)就是最好的例子。
2007年暑假这首‘雨后湿哒哒’的单曲被一遍遍循环,到了今天,要不是想洗洗耳垢你绝对不会再听。
当一首歌完美地囊括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它便能取得独立于电影和音乐人之外的成功。像葛洛莉娅·盖娜的《I…Will…Survive》,就是‘郁闷症侯群’的‘指定主题曲’。
但问题是,任何一个时刻都有郁闷的人存在,于是卡拉OK里不停回荡着这周歌。他们一边唱一边喊:‘肖恩,这首歌应该你来唱,你个混蛋!’
还有雪警合唱团的抒情摇滚大作《ChasingCars》。这首歌恰如其分地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只想要一个拥抱和歇息的机会。这首歌后来留给电台节目制作人两个术语——开始的‘高速旋转’和最后的‘销声匿迹’(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希望能不断听到这首歌,直到再也不去听。)
《LetitGo》能对孩子有这样的吸引力,原因实在令人费解!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现时所有的歌曲都在‘播放致死’的轨迹上发展?
这是一首歌唱青少年多愁善感的歌,为何却会受到小孩子们的欢迎!?
这或许表明孩子们的确早熟了,开始情绪化的年纪也提前了。在我的记忆里,学龄前儿童这么热烈地传唱他们的‘主题曲’还是头一回。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堂美好的流行乐入门课。在这里,你可以在周一爱上一首歌,周二花上一整天时间单曲循环,周三就把它置于脑后。
孩子们,欢迎来到音乐的世界,你既是音乐事业的创造者,也会是它的破坏者!
最后,顾小凡先生,我严正呼吁你进行公开道歉!否则年轻的父母们,会为了今天遭受的痛苦,发誓不在去看你的电影!”
第1097章 年底的总结
《太阳报》这篇报导也引发了巨大的共鸣,黑羽华纳的官网上,顾小凡的推特上,都充满了无数年轻父母们的抱怨。
当顾小凡看到这个消息都傻了……什么情况?这也要道歉?这你们也要抵制我?
下午,陈可儿就直接把写好的道歉信拍在他的桌子上:“去发给推特道歉吧,以免得罪影迷……也可以当作趣闻来宣传。”
顾小凡听着却是一瞪眼,摆摆手:“不道歉,别的事情可以有趣闻,道歉这事情不能是趣闻,我不光代表的是我自己,更是咱们中国人在好莱坞的形象,要是Lady GaGa那么多中毒歌曲,她都没道歉,我凭啥要道歉,就因为这些白痴说要抵制我?”
说着顾小凡却又是眼珠一转,笑了出来,一拍手:
“正好,咱们这歌不是受欢迎吗?让制片部赶紧的,做一个有滑动字幕的卡拉OK版,在下周六特别上映一天,我要让那些孩子们可以在影院中自由唱起主题曲《LetItGo》~!”
陈可儿有些无奈地望了他一眼,叹息道:“你不是要保持你巨星的谦虚形象吗?不准备收敛了?”
“此一时,彼一时。”顾小凡摇摇头:
“这《冰雪奇缘》不是我个人的作品,那是整个美术厂的作品,我不能为了树立个人的形象,让整个美术厂丢人吧?”
这次,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这个中国动画人的腰杆挺直了。
当全世界的孩子,都成为美术厂的影迷,你们这一些自私自利的父母抵制不抵制能起什么作用?
文化教育从娃娃做起!
三天后《冰雪奇缘》卡拉OK版上映,不出意料之外的大受欢迎。
事实证明,那些号召着要“抵制”的年轻父母们,并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冰雪奇缘》依然犹如一场暴风雪一样席卷着全场电影市场。
这部动画电影在上映4个星期,以百分30的跌幅,在北美继续拿下9189万的票房成绩,在全球票房在更是狂飙突击,票房突破7亿美元大关,已经彻底把哈利波特甩在了身后……
虽然这场票房大战还没有结束,但是稍微有一点观察力的人都已经能预计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虽然也突破了全球6亿美元票房的成绩,但是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潜力了,7亿的标线渴望而不渴及,而《冰雪奇缘》还有巨大的潜力……
在周一一大早,大卫·叶茨就来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总部,逛逛这里,看看那里,等到了上班时间,他才来到了行部办公室。直接来找到了脸色有些沉重的爱德华·默多克。
“爱德华,难道我们再不能追加宣传资金了吗!?《哈利波特》系列可是拥有全球巨大的影迷市场啊!”大卫·叶茨激动地声音都有些沙哑。
这位原本身为华纳五大导演之一的中年男人,脸上再也看不到这一年来的志得意满,而更多的是一种不甘与痛苦,改换门庭票房却不如在老东家时候,这种挫败感是无法言喻的。
“你自己看看市场的分析报表吧……”爱德华也没有过多解释,直接扔出了一份文件。
大卫·叶茨拿起文件,越看脸上的表情就越是扭曲,整整十五分钟之后他才平静下来。
毕竟混迹多年见惯风浪,虽然对自己与《哈利波特7》系列转会到福克斯公司拥有无限的期盼,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败了……
败给了一个他最不愿意败北的对手,顾小凡带给他的不是那种遗憾,而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