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玩具(帝国重器)-第6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诺德先生,我们欧美事务部已经尽力了。关于汇率的问题,首相要我向您询问,能否通过我们内部努力来实现汇率下降?”

    “部长先生,想要降低汇率,我们随时都可以。但问题是我们与德国有协议,外汇汇率是联动的。我们的汇率一旦迭出一定范围而不能恢复,就会产生违约问题,这对我们的金融市场将会是一场灾难!”

    “那这么说,只要我们的汇率在下跌的同时德国马克的汇率同步下跌,就不会有问题了是吗?”

    “没错,这也是一个办法。但德国央行已经拒绝降息了,难道你们还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工作,具体的情况还不清楚。”

    “莫伊塞!家里最后的土豆已经进了你的肚子,明天如果没有钱,我们全家可就要饿肚子了!”

    “放心吧,我们船厂已经换了老板。新老板听说非常有钱,马上就会有工资发下来的。”

    莫伊塞胡乱的抹了一把嘴,干瘦的脸颊上长满了粗糙的胡须,丝毫不见有精心打理的迹象。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莫伊塞家里的最后一块刀片已经无法使用了,用它刮胡子还不如用菜刀来的更快!

    莫伊塞的妻子维斯马瑟也根本没有精力去为她的丈夫整理形象,她除了做饭和带孩子,每天还要带着家里的一堆破衣烂衫去街上摆摊,指望能换回一两百块卢布来维持生计这样子。

    在吃过了家里最后一块土豆之后,莫伊塞抓起门后的衣服顾不得穿上就走出了家门。

    十月的乌克兰风景正好,往年的森林和广场里此时将会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上午上过班之后,下午便可以呼朋唤友。然后用大铁钎子穿上拳头大小的乌克兰大白猪那肥瘦相间的肉块,一直烤到肉串上的土豆沁满了荤油,最后用整个下午来享用乌克兰烤肉和伏特加的盛宴。

    天啊,那样的日子是多么美妙!

    然而这一切早已成为了过去式,现如今的莫伊塞别说是乌克兰烤肉了,就是用来串肉的铁钎子和烤肉炉子也早就已经拿去卖掉了。

    “莫伊塞,看你这副邋遢的样子!”

    刚到工作岗位上,班组长古利克就把莫伊塞给拦住了,递过来一块肥皂和刮胡刀:“去洗把脸,然后把胡子挂掉。今天新来的老板要召开现场工作会,别让人家看到你现在这副样子,那会怀疑我管理水平的!”

    “日子不好过啊,古利克。”莫伊塞耸了耸肩膀,抓起肥皂和刮胡刀:“嚯,犀牛牌的刀片,你这是在哪里发财了吗?”

    “说什么呢,这是今天厂里分配的生活物资,每个人都有份的。”古利克嘿然笑道:“我这份先给你了,回头你领到别忘还给我。”

    “分配物资?”莫伊塞无言的摇了摇头,叹气道:“搞什么改革,改到要搞配给制!”

    “那有什么办法?”古利克跟着叹气,说道:“发生活物资还算好了,如果发的是卢布,这日子才真不知道要怎么过。今天物价又涨了两倍,卢布已经和废纸没有什么区别了。”

    两个人无言的四目相对,跟着古利克拍了拍莫伊塞的肩膀:“快去收拾一下,咱们现在能有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会儿现场会的时候表现好一点,新老板听说可是很大方的,说不定高兴起来今天就把工资发下来了。”

    “我知道,放心吧。”

    莫伊塞摆了摆手,转身从更衣间里出来,向旁边的水房走了过去。

    十月之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所有工程就已经全部停了下来。之前传闻中来自挪威的造船订单成了泡影,而本来已经开工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则已经被他们自己拆了个七零八落。

    在失去了所有的流动资金之后,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已经到了实际上的破产边缘。

    从那以后快半个月的时间里,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都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订单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的工人就是一群危险的炸药桶。

    就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即将走投无路的时候,忽然有一条小道消息传了出来。

    似乎有一个神秘的大人物,拿出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将船厂给买了下来。

    这可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能生产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黑海造船厂!

    对于船厂的工人们来说,几乎无法想象这样大的一个船厂,有一天竟然会只属于“一个人”。

    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变动中,这则消息逐渐被从侧面证实了。

    比如说船厂的中高层里,相当一部分管理层彻底失去了他们的岗位。比如说剩下的管理层们,终于开始整顿工人们的秩序。当然,更加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工厂里终于零零星星的响起了机器运转的声音。

    有些消息灵通人士,私下里声称新来的老板身价亿万。也有人说,这位新老板背景通天。那些被开除的前管理层们,哪个不是有些身份和来头的,可结果不还是说滚蛋就滚蛋了吗?

    再者这段时间以来,厂里的环境也好了很多。中层干部们开始履行职务,厂里也间或有些生活物资配给份额。这样一来,工人的队伍多少算是能维持住了。

    不过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情况稳定下来,可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好消息来的。

    “斯托罗夫,你小子又几天不见了,工作怎么一点也不上心?”古利克刚从更衣室里走出来,就见到班组里的另一个工人,吹着口哨从自己面前走了过去。

    “是古利克啊!”斯托罗夫挑了挑眉头,笑道:“反正厂里也没有工作,我总要找些事情养活自己啊!嘿,古利克,你看我这条牛仔裤怎么样?美国货,最新款式!”

    “得了吧,这玩意我可欣赏不来。牛仔裤是要干活穿的,你这上面到处都是破洞,工作的时候也不怕出事!”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潮流,潮流知道吗?我的同志!”

    斯托罗夫得意洋洋,摸着自己牛仔裤上的破洞,笑道:“这一条牛仔裤足足要了我十美元,换成卢布都要两万多块了。穿着它出去,根本不愁没有姑娘。”

    “我倒是觉得,如果你穿着它上工,肯定是也不用愁领不到工伤奖金了。”

    “好了,快去把衣服换了。穿上工作服,今天可是大日子。”古利克拍了斯托罗夫一个跟头,摇了摇头目送着他走进了更衣室。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最大的零号船台上,已经冷清下来快要有一个多月了。然而今天在这里,似乎又有了一些人气。

    已经被拆的七零八落的钢铁巨兽,宛如已经冲滩濒死的抹香鲸。因为缺乏保养的关系,裸露的船板锈迹斑驳,枝蔓横生的钢筋铁骨,更是有着别样的废土风格。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它已经永远也不可能完成了。”

    马卡洛夫厂长和瓦列里总工从车上下来,不禁仰头默默注视着零号船台上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这艘苏联的梦幻战舰,已经再也没有驰骋海上的机会了。

    “是啊,我们已经永远的失去了它。”瓦列里收回黯然的眼神,眼角隐约有些泪光。

    “也许你们说的是事实,不过——这个事实,别人可未必知道。就是知道,他们敢赌吗?”

    哒哒两声,穿着高跟鞋的尤利娅已经从后面的另一辆车旁走了过来冷眼看向两人。马卡洛夫和瓦列里相视无言,心中默默点着头。

    是啊,就算知道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已经无法完成。但是“他们”——不用说这个他们是谁,两个人心里都明镜一般——他们敢来赌一赌吗?

第七百九十七章 船厂故事(二)() 
    “我们的工作是要搭建一个完整遮挡零号船台的框架?”

    古利克目瞪口呆的从现场工程师那里,拿到了他们班组今天的工作内容。

    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虽然已经被拆除大半,但当前的整个称重结构完整度还算不错。但是要想复原这艘巨舰,首先仍然还是要对在拆除过程中已经受损的结构增加强度。

    这样一来,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内部结构必然要受到影响。载重、结构,舱室的设计和功能肯定要受到不小的影响。这样一来,就千万不能将具体的内部情况泄露给cia知道。

    既然修复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只是一个“讹诈”的工具,尤利娅当然不会把它当成是一艘战舰来修复。原本应该精益求精、毫不妥协的地方,如今则是对付过去就行。

    这艘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只要能坚持到海试的那天,就算是完成它的使命了。所以内部究竟是什么结构、究竟能实现多少作战能力,这个情况肯定需要严密的保密起来。

    驻场工程师拿着图纸,点头道:“你们班组的工作,就是在一百米到二百米北侧这一段,搭建一条三十米高的框架。搭建完成之后,用塑料编织布将整个外立面遮挡起来,明白吗?”

    “一百米长、三十米高的框架?”古利克用力的摇着头,连连摆手:“我们班组一共才十个人,这么大的工作量,根本做不过来!哪怕是慢慢做,有些工作光是岗位需求就不止十个,这要怎么做?”

    “这个你不用担心,厂里会给你调拨人手的。”

    驻场工程师看了看手表,摇头道:“好了,我还有其他工作。古利克同志,你们先把工作做起来吧。具体的安排,过一会儿调度方面会把方案送到你手里的。”

    “那好吧,我们这就开始干活。”古利克点了点头,回头开始招呼自己手下的工人们。

    如今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工人们连吃饭都已经成了问题,有工作做那就是做梦一样。乌克兰的经济在苏联内部是顶号的,但那也是在苏联内部。占经济总量绝大部分的军工行业,在苏联解体之后立刻就失去了全部市场,如今日子怎么可能好过?

    卢布的汇率一天能变两三次,如今和美元的汇率更是跌到了将近两千卢布比一美元的水平。乌克兰虽然是苏联粮仓,但经济一旦出了问题,工人一样是要饿肚子的。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里唯一能够不饿肚子的,只有能上工的工人。

    古利克开始按照工程师的要求,对工作内容进行指派。莫伊塞被安排去捆扎钢管,斯托罗夫负责运输材料,其他人有的负责测量、有的掌管理货,这都是班组内部做熟了的业务分工。

    要说什么叫做产业工人?

    未来中国工厂里,从农村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有几个亿,是不是进了工厂就可以叫做工人?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这些普通的造船工人,实际上就和中国东北那些国企里工作了几十年的工人一样。表面上看来,做的都是一般性的工作,但正是这些普通的工作,最后汇集在一起成为了一个产业的基础。

    但是不能不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这些从小就生活在工厂里的工人,确实是不同的。

    这些不同不只是体现在劳动能力上,更多是观念是否符合工业社会的需求。

    比如说最简单一点,从小在国企成长起来的老工人,在安全纪律的执行上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比如说用明火查看油桶、在粉尘车间里抽烟、站在吊起的重物下面之类,至少成熟的工人知道不回去作死,在安全制度的执行上就是很自觉的在去做——没有这个觉悟的,大概在工厂里也根本就活不到长大成人了。

    但是换成一些没有经过基础教育的工人,不仅不把安全制度当回事,甚至以对安全制度置若罔闻来达到彰显自己“个性”的目的。越是不让做什么,反而就是要去做什么。

    要不怎么说,中国前三十年培养起来的工人队伍,是改革开放最大的资本呢?这所谓的产业工人,也不能说是把农民赶进工厂就能算数的。没有这些成形的工人队伍,改革开放国际资本又凭什么让你中国承担这么多的国际分工?

    要说人多、人力资源丰富,印度比中国条件还好。但是一家工厂如果三天两头出安全生产事故,人力成本再怎么低,也架不住停工、赔偿,甚至是爆炸造成的损失。

    古利克这些普通工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了。他们对于要做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只要把任务分配下去,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就像是军队演习,除了没有预案的对抗性演习以外,那些被戏称为“演戏”的有预案演习,同样是不可或缺。这些“演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战争真正发生的时候,军队中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出现在什么地方、应该做什么工作。

    古利克这些工人,已经有过的组装航空母舰的工作经验,就是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