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年后,继室的女儿所嫁的皇子登基为帝,她便把父亲的棺椁从地底重新挖出来,然后把父亲同自己的生母埋在一起。”
“然而她的丈夫只做了三年的帝王,便暴毙而亡,她的儿子太小,群臣立了长君,嫡妻的儿子是新帝的宠臣,他官运亨通之后,再次挖出父亲的棺椁,葬在生母身边。”
皇后等人都听傻了,而大殿外的秦元帝生生揪掉了几根胡须,叹息道:“真是可怜啊。”
镇国公后背阴风阵阵,他预感到自己将来的悲惨命运了。
“一切还不算完,继室的女儿最后辅佐自己的儿子夺回了皇帝位,她成了辅政的太后,然后她下达的第一道圣旨就是再次把自己父亲的棺木从地底下挖出来,重新安葬。”
顾明珠眸子闪过笑容,“其实父亲葬在哪,根本不重要,他们只是不服气互相斗气罢了。”
“最重要是他也养了几个各有本事的儿女。”
顾长乐握紧了拳头。
“不管祖母是否愿意和祖父合葬,身为她的后辈,总要尽一份心力。我不好过于看低安阳郡君,她得势后,也会想让祖父同萧夫人合葬。”
顾明珠淡淡说道:“虽然萧夫人说过是代替祖母照顾祖父,但她在祖母灵位前却从未行过礼,对同祖父合葬,萧夫人怕也是有过考量安排。”
她突然起身,走到大殿门口,撩起裙摆,跪下来,“恭迎圣驾,恳请陛下独断,谁为顾家宗子。”
“虽然顾家宗子是臣子的家事,但陛下是天下人之父母,顾家上下皆听从陛下命令。”
“也请陛下为祖父后世考虑,您的圣旨,只要是您的子孙都不敢违背。”
秦元帝背着手,盯着顾明珠的头皮,“你这丫头倒是聪明,讲故事故意吓唬镇国公,真实目的是为顾家宗子。”
萧氏等人纷纷起身,莺莺燕燕们娇声道:“陛下万福。”
秦元帝随意道:“都起来吧。”
他回头问镇国公,“你也同意由朕决定宗子人选?”
萧氏悄悄看了镇国公一眼,期望着镇国公说出反对的话。
顾进不是宗子,证明顾进的世子爵位不稳。
换做以前,镇国公自然会向着顾进,然而此时镇国公被顾明珠的故事吓到了。
又怀疑顾进的血统。
他直接跪下来,“臣凭陛下做主。”
秦元帝问道:“皇后觉得朕该任命顾进为宗子?”
皇后打了个激灵,轻声说道:“臣妾见顾进孝顺能干,又忠诚于陛下……他是世子,若不是宗子,顾家有可能会内斗不休。”
皇长孙对皇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皇后既然接受秦桓娶顾长乐,自然希望秦桓能占据所有顾家的资源,顾家不被萧妃和三皇子拽过去。
秦元帝暗自摇头。
“父皇,儿臣有话说。”三皇子上前一步,躬身道:“儿臣反倒认为长幼有序,顾远当为顾家宗子。”
第二百五十三章 暗潮汹涌的争斗()
跪在皇后身后的萧妃眉头一皱,显然很不满儿子为顾远说话。
到底三皇子是她唯一的儿子。
儿子的选择就是她再不高兴也要赞同。
萧妃感到萧氏锋利的眸光,心头莫名有几分恐惧。
以前她对萧氏言听计从,从不敢违背萧氏。
萧妃下意识低下头,躲避萧氏的目光,姐姐同儿子相比,自然儿子重要!
她可是皇妃!
皇后惊讶之色一闪而逝,回头却瞪了顾明珠一眼。
三皇子无利不起早,对太子的位置虎视眈眈,他这是舍弃萧氏而看好顾远一家?
没准他已经在计划让自己的儿子娶顾明珠了。
长得漂亮的女子就是不安分。
秦元帝同样也是一愣,随即笑呵呵问道:“老三的话从何说起?朕没记错的话,萧氏还是你姨母。”
“父皇没有记错,可儿臣也谨记父皇教诲不可因私而废公,顾远的才学是儿臣所敬佩,倘若父皇准许,儿臣想请顾远教导皇孙.”
秦桓匆匆赶过来,就听到三皇叔这句话,顿时他感到一巴掌狠狠打在自己脸上!
秦元帝道:“老三是不是听说了什么?”
三皇子暗道一声坏了,面色严肃,“在顾远尚未回京前,儿臣就听过他的名声,当时儿臣也曾派人去请过他。”
“后来儿臣才知道他是镇国公长子,因为儿臣的姨母是萧夫人,儿臣只能放弃让皇孙拜师的念头,不过儿臣一直注意着顾远。”
“不敢隐瞒父皇,儿臣听说顾远去东宫给秦桓讲书,儿臣是羡慕的,但儿臣更好清楚顾远在学问上的倔强,秦桓也是个倔强的,儿臣怕两人……便让人打听一二,儿臣担心只是书生的顾远惹恼秦桓。”
果然是个会说话的!
秦桓咬牙切齿,明明就是三皇子窥伺东宫,他一番说辞,却显得三皇子礼贤下士,只是关心顾远。
甚至还隐隐指责秦桓不懂尊师重道。
秦元帝点头道:“老三还真是像朕啊,当年朕就对高人敬佩不已,当日朕没留住高人教导你们,今日朕希望皇孙们有幸得到高人弟子兼女婿的教导。”
“可惜……让朕很是失望。”
朝臣纷纷偷偷瞄着皇长孙,秦桓又有被打了一巴掌的感觉。
“父皇,那皇孙拜师……”
“皇祖父。”
秦桥小跑过来,直接跪倒在秦元帝面前,“孙儿倾慕顾先生才华,恳请拜师顾先生。”
秦桓瞪大了眸子,便宜弟弟也不是个老实的,肯定是太子妃受益的!
太子妃害死了他生母还不够厚,还要帮自己的儿子夺走他的地位。
他果然不能对杀母仇人太子妃太过信任。
秦元帝失笑道:“好,朕的儿子和孙子还是有识货的,顾煊啊,你养了个好儿子呀。”
“你说顾远该收太子的儿子?还是收老三的儿子?”
镇国公为难低头,道:“顾远的才学尚不足以教导皇孙。”
“朕听御儿说,你阻止顾远出风头,展现倾世治国之才,朕原本还不相信,今日听你这话,顾煊啊,你不该怀疑朕。”
“臣不敢。”镇国公诚惶诚恐请罪。
他暗恨多嘴的康乐王,没秦御告密,皇上哪会知道自己同顾远的谈话?
康乐王处处为顾远造势!
若是秦御登上皇位,还有他的活路吗?
“你不是怀疑朕,就是小看了顾远的才华,无论哪一点,无论是为臣为父都有所欠缺。”
秦元帝摇头道:“朕还记得顾远的娘亲……”
说到此处,秦元帝面露感怀,“她蒸得包子很好吃,当年朕穷啊,每次去你家,弟妹总是默默给朕蒸肉包子吃。”
很少有人在秦元帝贫穷时对他好。
那时候很多人都看不起流氓一般的秦封。
顾远出现后,秦元帝记起早已模糊的记忆。
镇国公沉默低头。
尤其是在看清楚萧氏的真面目后,秦元帝更加珍惜在自己落魄时给自己蒸包子吃的女子。
以前这些事,秦元帝是想不起来的。
都怪秦御!
秦元帝心头有几分酸涩,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他都觉得自己老了。
而做皇帝的人最是不服老的。
长命百岁最好!
不是秦御总是在他耳边念叨当年的事,他未必就能记起那段艰难落魄的日子。
此时他再看皇后时,也多了几分感慨。
皇后心里未必就没有抱怨,为了太子,她的脾气收敛了许多,以他的喜好为喜好。
母为子强!
有的母亲为儿子变得坚强强悍。
母亲也可以为儿子隐忍改变。
皇后不仅顾忌着太子,更受长孙秦桓的影响。
所以皇后才会转而支持顾进。
顾远的才华……被秦桓给掩盖了。
而皇后太相信长孙的判断。
秦元帝目光扫过顾明珠,摇头道:“你倒是给朕出了个难题。”
顾明珠浅笑回道:“陛下英明神武,这道题对您来说不算难题。其实这件事本就很简单,无论是法理和人情都是我祖母占上风。”
“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是世俗所公认的道理。”
在场的勋贵们一个个涨红了脸,说得再冠冕堂皇,说为了改变家风而迎娶名门贵女,说到底还不是得势后嫌弃糟糠老妻?
顾长乐上前道:“皇上,先夫人固然同祖父成年多年,是祖父原配,但祖母同祖父之间的情分,生死与共的患难真情,难道还不足以让祖母和祖父合葬?”
“她只是祖父的少年夫妻,当时聚少离多,祖父对她并无太深的感情,我祖母这些年的陪伴,操持家务,辅佐祖父,难道不比她对顾家和祖父更尽心?”
“祖母从不愿同先夫人相争,明珠堂妹既然说到了人情……我多说两句,这些年镇国公府有今日,顾氏家族欣欣向荣,全是我祖母和父亲在操持。”
“大伯父顾远从未替顾家做过什么,甚至他连顾氏族人都没见过几个,连亲朋都没认全,如何能做宗子?”
顾长乐款款下拜,“窃据总子之位,占据旁人的成果,对品行高洁的大伯父影响不好,而且他说过,不依靠镇国公府的。”
秦元帝似笑非笑调侃,“顾煊,你的孙女也不简单呢。”
第二百五十四章 废掉世子的爵位()
镇国公面色微红,低声道:“长乐,住嘴。”
顾长乐:“……”
她本以为会得到祖父的认可。
秦元帝笑呵呵问道:“明珠丫头不说两句反驳?”
“陛下!”
镇国公着实不想把自己家的事当着前朝后宫的人面前摊开。
此时他对顾明珠有埋怨,对顾长乐更多是怨恨,怪她多嘴挑事。
秦元帝不厚道说道:“横竖也没有要紧的事,朕很好奇明珠丫头的回答,顾煊就不好奇?”
爱八卦可是秦元帝的属性。
“我只有一句话,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可贵。”
顾明珠淡淡说道:“祖父在迎娶祖母时,茅屋三间,田产皆无,又丧失科举资格,上有曾祖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当时祖母不要嫁妆嫁过来,操持家务,奉养老人,几年间,顾家换了瓦房,有了田产。”
“而萧夫人认识祖父时,是在祖父已经在陛下崛起反抗前朝暴政之后,当时祖父率兵攻陷金陵,已是天下数得上的风流英伟的将军。”
“当时比祖父出名的人一只手都数的过来,再说她同祖父相识于危难之时,你是指着她去疆场上……”
镇国公抢先道:“臣愿意立长子顾远为宗子!”
他也是要面子的。
万一被朝臣和皇上知道当初在帐篷中同萧氏苟且的事,镇国公以后就不用再出门了。
别说镇国公怀疑顾进是不是自己的种,就算是依然相信萧氏,此时他也会先满足顾明珠。
萧夫人:“……”
“祖父不怕顾家内斗不休?”顾明珠似笑非笑说道:“我看安阳郡君不大高兴呢。”
顾长乐果然开口:“祖母同您情深意重,这么多年的感情莫非比不上先夫人?”
“我祖母同祖父是结发夫妻,她陪着祖父走过最为艰难的的日子。”
顾明珠只说了一句话。
顾长乐继续说道:“祖父就不心疼祖母这些年的付出?”
顾明珠又把方才那句话重复了一遍。
无论顾长乐说什么,顾明珠只有这句话。
顾长乐恼道:“你能不能换句话说?我祖母也是祖父明媒正娶的妻子!”
“祖母是曾祖父上门求娶的发妻!”
顾明珠不紧不慢,“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似萧夫这般倾慕上祖父便不顾身份,不顾父母意愿的女子,追着男人跑去疆场,在我们家乡好一点为贱妾,差一点直接冠以淫荡的名直接打死或是塞进猪笼中沉塘!”
“闭塞愚昧的地方陋习也敢……”
“我家住在桃源镇,同龙兴之地风俗相同,也只是一河之隔。”
顾明珠看了一眼秦元帝,“我记得外祖父说,皇上生于圣地,地下有龙脉,出生之地风水极好,如此您才能在短短十年间鼎定天下。”
秦元帝连连点头,“他是说过,朕同顾煊的家乡都是得天独厚的福地,民风淳朴。”
他得天下经历太梦幻,从流氓地痞到帝王的时间太短,秦元帝在欣喜自己的运气之好同时,也会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会不会有人效仿他?
百姓见秦元帝成功,便觉得自己也成。
秦元帝登基后推崇珈蓝寺和尚,宣扬他是天命所归的天子,他祖坟和家乡是琅嬛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