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我的南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胡闹,家里的事情跟本就不管,也不知道粮食藏在哪里,但冯管家却知道。

    冯锦铭的鲜血溅出来,冯管家被下软了腿,生怕自己也遭到这样的厄运,哆哆嗦嗦的说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我领着好汉去取粮食。”

    义军将领哈哈大笑,说道:“真他娘的贱骨头,不见点血还以为老子是来要饭的。”话声还未落下,只听旁边有人大声说道:“你们这群土匪,也敢自称是义军!”(。。)

08 和平与宽容() 
说话的正是许峰,他本来并不想管这些事,毕竟这不是他的事,况且义军有两三百人,即使自己出头也无济于事,他希望冯家能够表现出英勇来,奋起保护自己,就像自己对待金兵那样,但自己的这个想法太天真了,这些人做惯了顺民,早就没有了反抗的血性。

    冯锦铭也只是在临死前才敢大骂一声,就像漫画里的圣斗士,一定要先被暴揍一顿,才会让小宇宙燃烧,只可惜冯锦铭的小宇宙还没有燃烧,就被砍掉了脑袋。

    义军将领扭过脸来,喝道:“你是什么人?”

    许峰说道:“你别问我是什么人,你拿了人家的粮食,还要杀了人家,你们简直比金兵还要狠毒。”

    义军将领冷笑几声,骂道:“他娘的,天底下还有穷鬼帮着富人说话的。”

    许峰很想给他讲一讲个人财产应该被尊重的道理,但十几个义军士兵挥着刀冲过来,也只得落荒而逃,面对强势的义军,他也仅仅只能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幸好义军的目标并不是他,追出不远就不在追赶了。

    冯家的粮食被全部取了出来,满满的装了五辆大车,就算没有上万斤,也有七八千斤,但冯家的悲剧并没有完,家里的东西被洗劫一空,金银细软,牲口,衣服,被褥,凡是能用的上的都被拿走,连几个漂亮的女眷也不能幸免。

    洗劫完了所有的一切,义军一把火烧了冯家的院子,载着满满的收获走了。

    这并不是冯家的灾难。作为村里的富户,冯家的存在还有其他的作用,就是接济穷人,尽管附带着利息之类的条件。但却是衣食无着的穷人渡过难关的方法。于是,不少人跟着义军走了。

    冯家的仆人们也都散了,冯老爷没有挨到天亮就死了,只剩下冯锦渊一人带着几个孩子还留在冯家的废墟上,但是他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哭。还是哭。

    村里留下的人也仅仅只是表示了同情,虽然冯老爷活着的时候曾经接济过他们,但大家都没有多余的粮食来发善心。许峰把藏在山里的粮食全部拿了出来,收留了冯锦渊和几个孩子。

    没过几天,抚琴者落魄的出现在了村头,山那边的宁家遭遇了同样的厄运,并且更加的悲惨,义军不仅抢走了宁家全部的粮食,还杀了宁家所有的人,抚琴者名叫宁钰。因为独居山中,得以幸免,但没了家里的照顾,他也无法在山中抚琴。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让许峰的存粮快速消耗,但他又不想赶走宁钰或者冯锦渊。如果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宁钰或许会谱写出流传千古的曲谱,如果这个环境在多一些宽容,冯锦渊或许真的可以让骆驼和牛交配成功,生出一个新的物种来。

    可是整个山东都被战火覆盖,即使这个远离县城的村落也难以幸免,衙门横征暴敛,义军蛊惑人命,又要到哪里去寻找和平与宽容。还有如意,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接来团聚。

    村里人没有了粮食。开始陆陆续续的投奔义军去了,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没有选择,他们也许生来就不具备反抗精神,或许连保护自我的意识都没有。只是麻木的活着,然后再麻木的死掉。

    漫长的冬季就要结束了,但许峰的粮食已经耗尽。种地已经不可能了,没有和平宽容的环境,土地的收获只能带来灾难,因此,必须先建立一个和平宽容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把如意接过来。

    宁钰明白眼前的困境,无奈的说道:“我还是走吧!留在这里只会给你带来麻烦。”

    许峰说道:“外面这么乱,你又能到哪里去。”

    宁钰将琴背在身上,说道:“走到哪里算哪里吧!”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可是仍然带着那把琴,这是他唯一会的东西,只是在乱世,这项技能根本没用。

    冯锦渊苦着脸说道:“许大哥,咱们没有吃的了,你要想个办法呀!”

    很长的一段时间,许峰已经不在把自己幻想成这个时代的救世主了,可是现在,这个想法却不停的在他心里跳动。

    许峰说道:“那咱们就去找吃的。”

    冯锦渊说道:“许大哥,你要带我们去哪里?”

    许峰说道:“去县城。”

    冯锦渊吓了一跳,惊慌的说道:“许大哥,县城正在打仗呢?”

    许峰说道:“我知道,但只有县城那里有粮食。”义军把村里的粮食全部抢走了,并在县城周围四处筹粮,又用这粮食招募百姓,因此只有到那里才能找到吃的,他的两匹马已经被抢走,粮食也吃完了,但还有一百两银子留在身边。

    许峰把最后一点种粮拿出来,让大家吃饱,然后领着大家往县城走,冯锦渊虽然害怕,但也没有办法,毕竟留在这里没饭吃,只得随着许峰往县城走。

    走到半路,只见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汉子看见冯锦渊,连忙翻身下马,喊道:“老三,你怎么在这里,家里出了什么事?”原来是冯锦声。

    冯锦渊看见了亲人,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哭着把家里的遭遇说了,几个孩子中就有冯锦声的孩子,这时候一起围过来,哭成一团。

    义军在县城周围杀富劫财的事情,冯锦声并不意外,但却没想到自己的家人几乎全部死在义军的手里,恨的牙痒痒,却没有办法,对于许峰在艰难时候收留了冯锦渊和家里的几个孩子,冯锦声表示感谢,又说道:“壮士,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许峰说道:“我们的粮食吃完了,想到县城去买些粮食。”他原本一直以为县城还在被义军围困,这时候看见冯锦声,知道义军已经退走了。

    冯锦声本来准备回家躲避,得知家里的人已经死了,屋子也被义军焚毁,也就没有了回去的必要,只好先回到县城在做打算。

    几个人一起往回走,路上,冯锦声给许峰说了义军攻打县城的事情。

    自从去年秋天朝廷下诏征收赋税开始,百姓就怨声载道,可是各县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朝廷的任务,只管横征暴敛,躲在磨旗山上的杨妙真看见机会来了,立刻领着义军残部从山上下来,鼓动百姓造反。

    其他的地方一看有人造反,立刻也扯旗呼应,一些投降金兵的义军将领也跟着造反,彭和尚也鼓动了一帮穷汉子,杀了本地的乡绅和前来催税的差役,呼应杨妙真。十几天的功夫就聚起了三四千人,浩浩荡荡的来攻打县城。

    义军虽然人多,但拖家带口的,加上军纪散漫,又缺乏攻城的器械以及远射武器,攻了一个多月也不能破城,后来,周围的百姓纷纷来投奔义军,人数竟然达到一万于众,靳璨见义军势大,准备开城投降,但都尉曲成誓死不从,拼死坚守。

    以一千多金兵对阵一万多义军,连县令都怕了,这个曲成却不怕,许峰说道:“这个曲成倒是个汉子。”

    冯锦声摇摇头,说道:“那也未必,即墨城里的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他不能投降。”

    许峰大为好奇,问道:“这是为何?”

    冯锦声说道:“当初杨安儿兵败,引着残部败退至此,想出海暂避朝廷的锋芒,谁知道刚刚入海,就被军中的奸人杀害,这个杀害杨安儿的就是曲成,他和杨妙真有杀兄之仇,又怎么敢投降乱军。”

    彭和尚久攻不克,便扬言军中缺粮,引军退走,靳璨与曲成立刻带了官库里的财物弃城而逃,不想却中了义军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靳璨死于义军之手,曲成拼死力战,才带着百十个人逃了回来。彭和尚重新围城,只是城中富商担心破城后家产受损,只得各出家资,招募百姓全力守城,义军终于粮食耗尽,只得远走。

    天黑时,许峰一行终于来到县城外,寒风中,城外到处都是等死的百姓,足有上千人,但县城的大门却紧闭着,不放这些百姓进城。

    许峰说道:“为什么不让这些百姓进城?”

    冯锦声说道:“曲成说这些百姓是乱民,中间还混有义军的奸细,因此不让他们进城。”

    许峰看那些百姓,这些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也有一些因为攻城而受伤的青壮年,义军用粮食裹挟人口,能跟上队伍的,自然都身体强健,跟不上队伍的,只好背着乱民的名声在这里等死,但他们心里所想的,也不过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

    曲成手下的士兵虽然不多,但足以把守四门,冯锦声叫开城门,领着许峰进城,城里同样一片混乱,有钱人家的大门紧闭着,每当听到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会从门缝里,墙头上紧张的观望,世道弭乱如此,他们也不过是一头养肥的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宰杀。

    穷苦百姓则无所谓,家徒四壁,烂命一条,有什么好怕的,但县城被围困了好几个月,根本无法从事生产,现在义军虽然走了,但城门仍旧封锁,这就等于断了大家的活路,家里的粮食不多了,人总要吃饭呀!可是粮食都在有钱人手里。

09 该种地了() 
县衙已经空无一人,大门随意的敞开着,就连门前的石狮子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靳璨死了,主持县务的是县丞范汉舟,可是他根本就不敢坐在衙门里,也不敢管事,他心里明白,朝廷赋予他的权威没用了,他现在能够依靠的,只有曲成手下的那百十个士兵。

    因此,他和曲成搬到了官仓居住,那里还有一些粮食,并将不多的士兵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把守四个城门,另一队负责保卫粮仓,只要有了这些粮食,就能够稳住军心。但这种局面能够维持多久,连他也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就是风雨飘摇中的即墨县城,秩序即将崩溃,不论是有钱人、有权人还是穷人,都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沿,也许不用义军围攻,时间就可以让人发疯。

    冯锦声沉闷的向许峰解释着县城的处境,接着说道:“据说彭和尚正在攻打平度,那里城池残破,守军不多,也许不久就会被他们攻破,到时候必定又会来攻打即墨,县城也不可久留,还是早走的好。”

    冯锦渊说道:“二哥,那咱们明天就走吧!”

    冯锦声说道:“听曲成说,城外到处都是乱民,有的奉杨妙真号令,有的干脆自立为王,旱路是走不了的,海路上也不安全,前一阵子有几个城里的富商想要远避海岛,可是却被海盗抢了财物,还差点没了性命。”

    冯锦渊立刻慌了,说道:“二哥,那可怎么办?”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听到了,也都呜呜的哭了起来。

    冯锦声说道:“眼下只有躲到山里去暂避了,只是哎!范县丞守着官仓。不肯放一粒粮食出来,我这时向他借粮食,他一定不肯,城里的富户虽然家有余粮,但若是不出重金,只怕也难以得到,但我身边也没有多少钱了。”

    许峰感激他父子对自己报信之情,拿出身上的银两交给他。说道:“这些钱你拿去吧!多少也能换些粮食。”

    冯锦声大为意外,说道:“许壮士,你把这些钱给了我,那你怎么办?不如咱们一起走吧!”

    当初他父子之所以对许峰高看一眼,并暗中相助,是觉的许峰的言行有异于常人。因此本着宁可雪中送炭,决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寻求一种小付出大回报的投资。就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柴进等人,在英雄好汉穷困潦倒时,施舍恩惠,这其实是一种生存哲学,那就是结交有潜质的人,以图来日得到这些人的照顾或者帮助。

    许峰说道:“我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火涂炭。”

    冯锦声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说道:“壮士要做什么?”虽然他对许峰心存感激,但这仅仅是道义上的感激,此刻听他说出这样的话来。立刻对他刮目相看,但要想做到让百姓安居乐业。必须先让百姓免受战火涂炭,只是眼下的局势,摇摇头,说道:“许壮士,彭和尚虽然走了,但一定还会再来。到了那时,声势或许更加浩大,县城如何守得住。”

    冯锦声的意思是,古往今来,那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无一不是凭借着武力打下一块地盘,才让百姓获的安居乐业的机会,但许峰手里什么都没有,竟然也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免受战火涂炭,这不是痴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