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砼帝国-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嗤颍辉缙诘慕鹛铩⒃懊嬷刀际�10元,后来都进行了拆细,1股变成10股,通过这些股票也能够几个月内挣到上百万。

    1992年5月21日,沪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此后的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对中国股市发展中的几次大事件还记忆犹新的李若禹怎么会不好好利用重生带来的优势呢?他决定春节过完回到沪海之后,就好好地把握住那些机会,为自己的超级砼帝国建立掘出第一桶金来。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章 崭新的一天() 
重生后的李若禹决心要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走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不但要在事业上重头来过,他更想要自己的父母过一个安乐的晚年,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不会再让父母受累了。前世,母亲如果能够早些卸下担子,再请最好的医生,做最好的调养,尽管还是不能完全治好她的病,但是肯定能够延长她的寿命,这样一家人齐乐融融的生活下去该有多好!李若禹再也不想感受那种失去至亲的痛苦了,好不容易重生了,他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要改变自己的家庭。

    今年是农历马年,寓意着马到成功,是一个好年头啊。大年二十九,李若禹终于好了,一大早醒来他就发现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完全不像前两天那样全身发软,一阵冷一阵热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重生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不大病一场老天爷就不罢休,也许这就是重生付出的代价吧,不过这个代价还真是值得,现在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九十年代初的荣州农村,还是非常贫穷的,但是人们对于春节可不马虎,几乎是每一户人家都会养一头大肥猪,到了腊月就会宰杀,然后做成腊肉和香肠。这个时候的猪肉,那真是一个香,这些大肥猪的吃食没有添加一点饲料和添加剂,完全是用包谷粉、麸皮、红薯这些粮食,还有农民们辛苦割来的猪草饲养大的。一般情况下,这些肥猪至少要六七个月才能长到二百斤,有些甚至养上一年,这样就能长到三百斤。而后世的猪可就不像这样了,一般三四个月就肥了,喂的都是饲料,当然猪肉也就不香了,跟这个时候的猪肉一比那简直就是渣,所以后世的那些所谓用纯粮食养出来的土猪肉,甚至要卖到普通猪肉价格的三倍以上,但是仍然比不上这个时候货真价实的土猪肉。

    李若禹一大早起来就闻到了一阵香味,他仔细地嗅了嗅,嗯,没错!是一种久违了的味道!这是母亲在煮香肠,这些香味就是从厨房飘过来的!李若禹顿时又泪湿了双眼,这一定是母亲见自己两天没吃过什么东西了,生怕自己饿坏了,所以在做早做的时候,就把香肠给煮上了。这些香肠都是用自家养了大半年的肥猪肉做成的,拌制香肠的调料也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花椒、八角、麻油等材料,还是自家种的辣椒等材料配制的,所以闻起来就特别香,完全不同于后世那些工业化制作的香肠。

    李若禹从小就特别喜欢吃香肠和腊肉,当然那只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所以了闻到这股多少年都没有再闻到过的香味,李若禹的肚子顿时就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两天没吃下什么东西,他的肚子开始唱空城计了。

    李若禹连忙跑到厨房去,他也想早点让母亲知道,自己已经好了,免得让母亲担心。厨房就在李家正屋的旁边,坐西向东,走过去也就是十几步的事情。李若禹记得小时候,自己也会很早就起床,帮着母亲做饭,不过他小时候只能帮助母亲烧火,因为农村都是用的柴火灶,使用的燃料都是麦杆、玉米杆等各类庄稼的茎叶,还有枯死了的竹子和竹叶等。这些材料烧起来都有一股很大的烟,所以没有相当的技术还烧不好,甚至可能会熄火,当然厨房里总是充满了这种烟雾,甚是呛人。

    进得厨房,果然就看见烟雾缭绕着一个佝偻的身影正在忙着,一边往灶里添加柴火,一边挥动着锅铲翻动着锅里的卷心菜。李若禹闻到一阵呛人的辣椒味,再加上柴火燃烧不完全产生的烟雾,顿时几个喷嚏,呛得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母亲黄淑英见到躺了两三天的儿子一大早就跑到厨房来,也猜到他的烧应该退下去了,身体也恢复正常了,于是她连忙两步跨到李若禹的身边,使劲地拍了拍李若禹的背,一边大声道:“大娃,病好了?没呛到你吧,你这刚刚好就别进厨房了,妈一个人就可以了。”

    李若禹被母亲这么拍了几下,顿时感觉好多了,他看了看锅里,急道:“妈,我没事了,你快点去翻一下锅里的菜,都快糊了!”

    黄淑英这才反应过来,又是两步挪到灶台前面,用锅铲快速翻了几下锅里的卷心菜,她现在也闻到了一股糊味,等到翻过锅底的卷心菜叶时,才发现下面的菜叶果然糊了一些,又是快速翻了几下,黄淑英扭头对李若禹道:“大娃,没事!就糊了一点儿,咱们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和一和还是味道很不错的。对了,今天早上我煮了两根香肠,现在也差不多冷了,你要是没事了的话,就把它切好,我这锅莲白也快好了,马上就能吃早饭了。”

    李若禹不由得一阵感慨,母亲就是那么朴实,这也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本色,如果换了城里人,这道卷心菜,也就是母亲口中的莲白大概就不要了,而农村人可是非常“把惜”的,轻易不会浪费一点粮食或是蔬菜,即使是看起来有些腐烂的菜,农民们也舍不得扔掉,因为这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只有真正在农村呆过,才能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涵义。

    李若禹也开始走到灶台边切起香肠来,还别说,这一刀切下去,那香肠就流出一些香油来,空气中的香味就更浓郁了,馋得李若禹口水猛吞,趁着母亲没注意,他连忙捞起一块送到嘴里。一片香肠入口,那种滋味瞬间就弥漫到整个身体里,别提有多美味了,而李若禹不知道的是,母亲黄淑英早就看到了他偷吃香肠的一幕,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看到儿子一边切着香肠,一边津津有味地偷吃了一片香肠,黄淑英心里也乐开了花,看样子自己的宝贝儿子真的没事了,这小子,从小就学会了跑到厨房偷吃还没有上桌的香肠腊肉,到现在都还没有改!

    不一会儿,一大盘切成片的香肠就端上了桌子,那一锅有些糊了的卷心菜也起了锅,一家人的早餐也就是这两个菜了。母亲从碗柜里拿出四个斗碗来,把热腾腾的红薯稀饭盛满这四个比城里人用的金边小碗大了很多的斗碗,没办法,农村人的食量是比城里人要大些。

    黄淑英一边盛饭一边对李若禹道:“大娃,去把你爹还有你奶奶都叫起来吃早饭吧。时候也不早了,吃完早饭还得把鸡和鱼都杀了,明天就是大年三十,还得献菩萨。”

    李若禹应了一声,然后便转身去叫父亲和奶奶起床。父亲和奶奶起床一般比较晚,通常都是母亲做好了早饭,自己就去叫他们,十几年都是如此。

    荣州的农村每到逢年过节,都需要用鸡鸭鱼肉这类祭品供奉祖先,还有天老爷、灶王爷、猪王爷等一干神灵,并且要焚香燃纸做揖,用最虔诚的心祈求这些神灵保佑一家人没病没灾,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兴旺。就连灶王爷这样的神灵也没有遗漏掉,也许看起来这有点像搞迷信活动,但实际上又和迷信不同,这应该算是一种祭祀,是中国历代各族人民都有的习俗,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一家人洗完热水脸,然后就端坐到一起开始用早饭。

    李若禹的奶奶和父亲也非常高兴,看到李若禹一副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心地笑了。这两天他们都为李若禹高烧不退而发愁呢,眼看着就是大年初一了,如果说大年初一还生病的话,在农村来说就是一种很不好的兆头,预示着这个人和这个家这一整年都不会好,现在李若禹总算在大年初一之前好了,一家人怎么会不高兴呢!

    奶奶、父亲和母亲都不停地往李若禹的碗里夹菜,着实让有着一个中年人灵魂的李若禹感到汗颜,在这个家里,他就是长辈们的宝,不管有什么好吃的,奶奶和父母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自己,李若禹心里一阵的温暖。这个家他一定要保护好,他要用自己的能力让家里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今天对于李若禹来说,那就是崭新的一天,因为这是他高烧退去后的第一天,从今天开始他就算真正获得了新生,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还需要他去闯荡!

第五章 拜新年() 
腊月二十九,李若禹过得特别充实,这种日子他好多年都没有体会过了。临近春节,李家湾的过年气氛特别浓厚,家家户户都忙着杀鸡宰鸭,而且这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特别朴实,往往一家有什么好东西,就会送给左邻左舍一些。特别是在李家湾,由于村子里基本上都是李姓,在很早的时候都是由一个祖先传下来的,可以说都算得上是亲戚了。

    李若禹的家就在一片竹林的当中,这里的地名就叫做大竹林,除了李若禹家外,这里还有七八户人家,也都是李若禹父亲李保生的堂兄堂弟,虽然在血缘关系上有的隔得近,比如说有李若禹的亲大伯李保官,还有一些是隔了四五代的,但是无一例外,大家的关系都非常好。因此在李若禹生病这两三天,叔伯们都来看过李若禹,并且送上了一些自家地里产的东西。

    来而不往非礼也。李若禹怎么说也是上了大学的人,而且又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现在工资还那么高,如果不一一上门拜谢还真说不过去。况且,李若禹小时候经常到这些叔伯家里蹭饭,在回来的时候他早就准备了礼物,只不过因为到家就生病了,所以才没有把礼物送出去。而在前世,李若禹记得自己工作以后,第一年回家并没有生病,到家第二天就把这些从沪海带回来的礼物送出去的,那时候每一位叔伯都喜欢得不得了,直夸李家湾出了人才呢。

    李若禹首先去了自己的亲大伯家,毕竟这是自己唯一的亲大伯,而且大伯一家对自己一直非常好,就是自己上大学还赞助了不少学费呢。李若禹的亲大伯李保官早些年做过很多小生意,并没有赚到多少钱,不过这几年在镇上做木材生意却挺红火,因为这个时候农村建房比较多,都要用到木材,所以他趁着这个机会赚了不少钱,保守估计也有五万存款,也算是李家湾先富起来的人,也是李家湾唯一的万元户了。

    九零年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一位专家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11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90年的五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60倍,折算到2011年差不多是80万元,这在当时的农村来说是相当不错了。

    李保官的一子一女学习成绩不太好,李若禹的堂兄李若风初中毕业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学做生意,到现在也能够在生意上独挡一面了;李若禹的堂姐李若雅也嫁了镇上有名的富户,所以相比之下,李若禹家的条件就要差上许多了。不过现在李若禹参加工作后,工资非常高,在后世他很快就赶上了大伯家。

    当然,现在李若禹也不差,从七月份毕业到现在,加上年终的大红包,他也拿了一万多元工资了,似乎比大伯家来得还快些,也算得上李家湾第二个万元户了。

    李若禹拎着他从沪海大商场买回来的一条中华香烟和一瓶五粮液就到了大伯家。这两样东西可是九十年代的好东西,价格也非常高,不过李若禹现在也买得起,再说这还是自己工作以后第一次到大伯家,怎么也不能太寒酸吧。

    大伯的家就在李若禹家西边不到三百米远的地方,一座两层红砖楼房,外面是一片果园,用一道红色砖墙围了起来。李若禹记得小时候没少到大伯家的果园偷水果吃,曾有一次还把大伯家的围墙给弄倒了,因为那时候的围墙都是用石灰作胶凝材料,并不怎么牢固,所以闹了一个大笑话。后来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