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他们在欧洲占领区的人民也趁机掀起反抗运动,奥斯曼帝国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推迟了在欧洲的扩张,让拜占庭帝国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间。

    如今的香料,基本就控制在了大明和帖木儿国以及奥斯曼帝国手里。

    奥斯曼帝国其实比较苦逼,他们现在根本得不到亚洲的香料,只能从非洲获取香料。

    但是非洲的黑人太懒,香料的产量低的可怜。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欧洲对香料的渴求和巨大消费。

    欧洲的土地其实不适合种农作物的,从古至今,他们的粮食产量就不够。不过,欧洲的土地却是天然的牧场,所以适合牲畜生长。

    在如今这个时代,欧洲的中心还是南亚,西欧和北欧还是蛮夷之地,就是因为在南欧的土地能供应充足的粮食。

    欧洲人以肉食为生,在古代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一头牲畜不可能一顿吃完,肉就很容易泛滥变质,所以古代欧洲人常吃臭肉而不是鲜肉。

    为了解决食物变味的问题,加上浓郁的香味,香料就被引入了欧洲,因此香料也成为了需求极大的食物。

    香料散发出的香气、制成的食品在地中海周边地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罗马人食用香料并把这看成是文明饮食的标志。

    而在罗马人的葬礼上香料也必不可少。罗马人热衷于火葬,他们的葬礼上肉桂是主角,罗马人相信火葬配上肉桂象征着死者的灵魂将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所以无论罗马帝国的国势如何变化,罗马人对香料的热爱始终如一。

    甚至向某人涂抹香料和供奉香火,在罗马就是称王的前提。

    欧洲人食用香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就导致了需求量的节节攀升。

    再过几十年,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最初的原因不是为了瓷器,不是为了茶叶,也不是为了黄金和丝绸,而是为了香料。

    因为瓷器可以用锡器代替,茶叶可以用草汁代替,丝绸可以用麻布代替,但是香料无可替代。

    香料在近代以前绝不仅仅是保存肉类的调料,因为它的价值要比肉类要高的的多,这么做好比在廉价布鞋上镶嵌钻石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朱瞻基前世就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

    一个德国的科隆大主教,能推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七大选帝侯之一,这七大选帝侯是四个俗人加三个大主教,比如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他们能直接选举罗马帝国皇帝。

    他翻越阿尔卑斯山,去朝见罗马教宗。结果行至半途大主教病逝了。

    死在半山腰上了,没有香料啊,没法儿给涂抹香料防腐啊,怎么办?不然过几天这尸体就烂了臭了,没法带回去。

    他的随从也真有招说,干脆给他煮熟了得了,煮熟了他就不烂了。但是这些随从的手艺太糟糕了,火候掌握不到位,最后把大主教煮成了一锅肉汤,就剩一副骨头架子在里头了。那没办法了,只好把这个汤倒了,把这骨头架子带回主教座堂。

    别的主教都是全尸下葬的,这位主教就是一副骨头下葬。所以只是从这一点,就能说明欧洲人对于这个香料的那种渴望是多么强烈。

    当时的人们迷信地认为散发出恶臭的尸体是灵魂堕落的标志,一个人如果有了圣洁的灵魂即使死去他的尸体也会发出香料的味道,这使得基督教会成了香料的最大收藏者。

    香料已经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与欧洲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东西。从出生洗礼到死亡棺材的陪葬,都离不开香料。

    进入到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东西方贸易断绝,让欧洲人得到香料越来越困难了。

    所以欧洲人才开始跟这个阿拉伯人做买卖,阿拉伯人是很精明的商人,把东方的香料去运到威尼斯,阿拉伯人是头道贩子,威尼斯二老板,批发商再在欧洲各地批发。那么这个香料从亚洲运到威尼斯的价格相当于原产地的五十倍。

    虽然这个价格可能略有出入,但是出入不大。

    存储了这么多的香料,其实也是一个麻烦事。宁波市舶司的余先就多次提到,光是为了存储这些香料,现在市舶司预算一直在超支,因为光是为了盖仓库就耗费不少。

    因为大明的香料产量也不少,肉桂、豆蔻核仁、丁香,胡椒,八角几乎都有,销量不大。大部分都卖不出去,只能存在仓库里。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些都是划算的,压制下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这次下西洋,他就准备打开海上航线,将这些香料卖给欧洲各国。

    当然,想要顺利占领欧洲的贸易市场,不仅仅只能商业,还有可能需要武力威慑甚至是镇压。

    那些不听话的欧洲城邦主,还有垄断了此时欧洲香料贸易的阿拉伯人,突厥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明经济征服欧洲的绊脚石。

    在另一个世界里,那被欧洲用枪炮敲开国门的不平等条约,不平等贸易,他都想重新实施一遍。

    不过,如何去欧洲,也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走海路耗费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远,最不安全。

    如今可没有苏伊士运河,只有古运河。因为着这里他曾经杀了不少人,还闹出了一场国际纠纷,所以他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纪,古埃及的法老就在这里借用尼罗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条古运河。

    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人占领埃及之后,疏浚了运河,但是依旧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期,亚历山大远征军进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对这条运河进行了改进。人工操作的水闸与水库,帮助运河具有了蓄水调节能力。

    这条运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来的罗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纪。

    只是古代的运河毕竟在各方面,还是不如近现代的同类产品。尼罗河日渐不稳定的水位与高昂的维护费,让埃及人最终放弃了运河。

    很多商队会选择从亚历山大港进入尼罗河,再从尼罗河岸登陆,用驼队将货物送到红海边的港口转船。

    所以大明舰队想要前往欧洲,不能利用这条运河,只能绕过整个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为了香料,想要开挖苏伊士运河,那是几十年后才会发生的事情,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计划。

    朱瞻基别的都不担心,他对全世界的水文条件都很很熟悉,绝对不会迷路,也会带足蔬菜,干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

    但是这个时代的台风,却是远洋的最大困难。

    即便是后世的钢铁巨舰,在面对大海的时候,都显得那么无助,何况是现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还好办,只要避开台风期,问题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条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险的,那里不仅仅有台风的威胁,还有全世界最危险的暗流和巨浪,这个根本就不是避开台风期能解决的。

    大西洋暖流给欧洲带来了温暖的气候,却也让这片大洋显得危险无比。

    朱瞻基在一张世界地图上做下了许多个记号,这些据点,都是大明需要占领的据点。

    现在,他在苏伊士运河的位置,画了一个圈,打了一个问号。

    可以说,这是未来几百年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领,朱瞻基心里也没有拿定主意。

    打败马上就要倒台的马穆鲁克王朝,对大明来说轻而易举。帖木儿当初就打到了大马士革,洗劫了大马士革以后才离开,更别说有了火器的大明军队了。

    打下来之后开挖运河对大明来说也轻而易举,几个威尼斯商人都有这个财力,更别说大明了。

    但是,开挖运河之后的维护,包括周边复杂的局势,都将牵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几百年,这里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划算。所以在接触到马穆鲁克国王之前,在了解具体的情况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叹了一口气,还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时候贸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润多了,也许他不开挖这条运河,也会有人督促他挖。

    这一次,还是从南非绕过去吧,顺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设两个据点,为以后占领那里做准备。

    (今天要去郑州出差,明天的更新稍晚一点。请大家见谅)

第二二六章 筹备与立威() 
作为大明的国都,应天府一直是整个大明最繁华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扼守大明南北,整个江南的赋税,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这里。

    不管是南北调税,还是车马行船,包括世界各国使节闹出的一些笑话。都是这个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大都市里百姓们感兴趣的谈资。

    最近的应天府格外变的热闹了许多,来自大明各地的藩王后裔们,如同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使节们一样,也闹出来了许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比如庆王世子朱秩煃,自幼生长在荒凉的韦州,来到京师之后,就迷恋上了秦淮河多情的美女,流连烟花之地。他虽然年轻英俊,却因为拿不出睡资被老鸨赶出了青楼。

    周王世子朱有炖,却因为出色的编剧才华被烟花之地追捧,虽然年近四十,却有无数美娇娥愿意自荐枕席。

    宁王世子朱盘式,死皮赖脸要进幼军,愿意以一个小兵自居,跟着幼军一起训练,却没过三天,就吃不了苦,狼狈退出。

    年方十岁的沈王世子朱佶焞,来到京师以后,就迷上了去动物园看那些动物,一天不去就要哭闹,让一帮随从苦恼不已。

    还有那岷王世子朱徽煟蚱涓嘎糯伪磺簦缃裰挥嗅和醺挥腥偎娲樱途游涓灾荨U庵旎諢|只有随从六人从武冈州来京,因为其衣着粗鄙,差点被当做冒充的被五城兵马司抓了起来。

    京城的老百姓自认天子脚下,见多识广,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出于小人物的角度,也格外喜欢传播那些关于大人物们的糗事。

    朱瞻基虽然事务繁忙,最近一段时间注意力不再他们这些人的身上,但是对他们这些人也并不是没有关注。

    不过,也仅仅是关注而已。

    身为太孙,他不需要跟谁去维持关系,而他对养猪一样养出来的朱氏宗族,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虽然朱元璋的儿子辈的确有几个出色之辈,但是两三代下来,出头的几乎都死光了。

    更主要是朱家太大了,如今的第三代,第四代,郡王以上王府已经有几十家,他就是想要关照也关照不过来。

    只有几个亲近一点的王府,他才稍微让人多关照一点。

    十月十六,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两千多经过培训的时代精英们,就要分赴各地,筹建银行事宜了。

    朱瞻基勒令,被分配的同一地方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

    户部发展银行与內监商业银行,两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竞争的。所以在培训期间,两家银行的人也是互不来往,甚至充满了敌意。

    户部的人看不起內监的人,內监的人也不服气户部人的高高在上。

    朱瞻基的确是想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但是却要把这种竞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而且银行初建,两家的业务范围也不是一样的,他希望两家能互通有无,都少走一些弯路。所以要求他们被分配到外省同一县城的掌柜,必须结伴同行,互相交流一下经验。

    不管是到了基层以后招收柜员,还是开展业务,两家银行其实都能相互借鉴和学习。

    至于具体会是怎么样,朱瞻基就管不了太多了。

    朝中大臣对朱瞻基一下子开办两家银行,其实也是颇有微词。

    户部开办银行,他们是大力支持,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都看到了银行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官员和将士的俸禄都由银行发放,每个官员在发展银行里都会开办一个账户,每个月的俸禄将会直接分配下去。

    每个人必须要要亲自到银行领取,才能领的出来,这就从源头杜绝了将领们克扣俸禄的惯例。

    从古至今,武将吃空饷就是历朝历代朝廷屡禁不绝的惯例,任谁也改变不了。

    可是银行出现以后,一人将会有一账户,只有自己和指定一个亲可以领取,任谁也冒领不了。

    即便是此人战死,其指定的亲属也可以领取其账户资金。

    当然,其亲属也不能跨行领取,只能在开户行领取。想要跨行领取,就必须要开户行将账户资金改换成金银票,并且指明要到哪里兑换,然后开具金银票,带着金银票到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