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结婚以后,限制松了许多,毕竟百姓也要生活。
男人做工,干活,女人要买菜,买米,做饭,还要把手工活拿出来寄卖。
索菲亚虽然跟张武一起出来,但是出来逛街可以,要是在外面吃饭,就不行了。
但是如果是到张家的酒楼来吃饭,又没有了限制,因为这是属于“自己家”的产业。
看着索菲亚艰难夹起了一块东坡肉,放进了嘴里,露出痴迷的神色,张武就觉得满足无比。“好吃吗?”
“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在罗马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过能来到这富足的大明,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更没有想过,会遇上你。”
“这些都不算什么。”张武得意地说道:“以后你嫁给我,不仅不用干活了,还专门有人伺候你。你只要帮我好好管好家里就好了。”
索菲亚点了点头说道:“上次太子妃殿下还跟我说了,等你走了,会派人来教我做一个合格的妻子,我一定好好学,今后……今后……”
张武看着她娇羞的脸,忍不住神魂颠倒。“今后怎样?”
“今后……做你的好妻子。”
张武乐呵呵地傻笑起来,对眼前的可人再满意不过了。
他在出海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喜欢上一个西夷女子,他以为自己会跟其他人一样,被家里安排一门亲事,不管女方姿色如何,他喜不喜欢,都会成为他的妻子。
最多,如果妻子合他心意,就多疼爱一番,如果不喜欢,就多找几个妾室。
但是遇到了索菲亚,她几乎满足了他对女人的所有期望,他不是一个情场初哥,出海途中也不是没有找过女人。
但是面对索菲亚,他连一丝亵渎之心都没有。
从街上传来了一阵喧闹声,两个人都有些好奇,忍不住望了过去。
只见一群内侍护着一队车驾经过,索菲亚不认识旗帜,但是张武认出了这是东瀛王室的车队。
那像个小猴子一样的东瀛国君没有看见,应该在马车里面。
但是恰好一阵风吹过,掀起了马车窗口的窗帘,露出了娇美的东瀛王妃。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笑着趴在了窗口,好奇地向外张望。
看到他那张脸,张武身子一震,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怎么了?他们是谁?”
“没什么。”张武喝了一大口酒,掩饰住自己的惊恐。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像太孙表哥啊!
(感谢汐牧羊人成为本书的盟主,明日一万二。)
第五十一章 不能声张()
相比张武的后知后觉,朱棣却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最开始,他听到内侍说王妃生下来的孩子像自己,还满心诧异。
他就是远远地见过这个娇怯的王妃一次,这孩子跟自己可没有关系。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朱瞻基的身上。
再一算时间,他越发明白了过来。
孩子满了周岁之后,他也借机召见了东瀛王室一家。只看到这个孩子跟朱祁镇差别不大,都有他的这张大脸的痕迹,他也忍不住为自己孙子的好手段感到赞叹。
但是,这件事绝不能声张,反而要做一些掩饰。
所以随后,他就赏了称光王府一张自己的画像,这张画像不写意,但是画的跟他本人很像。
随后,越来越多的流言就从称光王府传了出来。
今天有人说小王子看见朱棣的画像就笑了,明天就有人传小王子最开始学说话,说的就是大明话。
到后来,应天府人人都知道小王子跟大明有缘,就连长相,也跟大明皇帝越来越像。
却根本没有人把他跟已经出海的太孙联系在一起了……
朱瞻基并没有想到,只是偷偷摸摸的两次,竟然珠胎暗结,还真生下了一个带把的。
今日朱棣召东瀛王室进宫他并不知道,看到小王子的时候,他差点跳了起来。
再看到王妃那柔情似水的眼睛,他忍不住有些心虚了。
但是回过头来,看到的却是朱棣玩味的神情。他登时知道,自己露馅了。
不过,他对此并不惊慌,因为他很清楚,朱棣心里恐怕暗喜不已。
称光王自去年冬季起,就身体欠佳,一直卧病不起,今日陪同秋子一同见驾的是小松宫亲王与伏见宫亲王。
听朱棣与他们谈话的意思,因为称光身体不好,秋子性弱,小王子年幼。如今的称光王府,也基本是以他们这两个亲王为主。
这次接见属于是例行接见,因为秋子在,朱棣甚至没有留他们在宫中吃饭,只是赏了他们一些吃食和绸缎,让他们就离开了皇宫。
他们一走,今日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朱棣跟一帮内阁和尚书说道“今日朕想清静一下,就不留诸位爱卿进膳了。”
大臣们会意地长揖辞别,朱棣带着朱瞻基也从武英殿移驾到了谨身殿。
在大殿坐下,身边只留下了王彦,朱棣这才说道“要不是朕发现,你似乎还不想跟朕说?”
朱棣平日跟朱瞻基说话都是用我自称,现在用朕,就说明他哪怕很开心,也要敲打一番朱瞻基了。
朱瞻基立刻说道“孙儿岂敢,只是孙儿也没有想到,竟然真的诞下龙孙。”
朱棣哈哈笑了起来。“果真是我朱家的龙种,那朕也就放心了。原本想要关他们十年八年的,现在看来,还是把他们放回东瀛更好。”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其他人可以放回去,但小王子不能。今后应当立下规矩,所有的王子,都应该在我大明接收教育,直到十八岁,才能返回东瀛执政。”
朱棣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是对的,只有在我大明长大,对我大明才有归属感。不仅东瀛,我觉得其他受我大明册封的王室都应该如此,这点银子,我大明还是花的起的。”
朱瞻基笑道“城东虽然地势开阔,但是这些年开发,也没多少空地了。孙儿准备将如今的羽林卫学外迁至太平门外,玄武湖与紫金山之间。现在的羽林卫学重新修葺一番,今后作为我大明皇子皇孙就学的地方。至于那些属国的王子王孙,也可以安排在这里。不过分开教学。”
见朱瞻基考虑周到,朱棣点了点头,最后警告他说道“在明仁没有正式被立为太子之前,你不要跟那个女人再有瓜葛,否则泄露出去,东瀛人会发疯的。”
“孙儿晓得轻重。”
最后这句话才是朱棣今天召见秋子她们来见驾的主要原因,这件事哪怕让人怀疑,但是绝对不能落下实证。
否则的话,偏激的东瀛人一被刺激,耍起性子玉石俱焚,一招好棋就变成臭棋了。
想到秋子柔美的身段,朱瞻基忍不住暗叫可惜了。
陪朱棣吃过了午饭,他就又忍不住准备出宫了,这次倒是去的不远,就在承天门外的五军都督府。
朱瞻基当然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他自己的事情还有一大堆。
现在,除了山东大案的刑讯,他最关注的就是两家银行的账目问题,偏偏银行的账目,又是最难理清的。
自永乐十四年低银行开始筹建,十五年初正式开业,大明发展银行和大明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动脉和经脉。
大明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事,和经济秩序。官员的俸禄,士兵的俸禄,包括国家拨款,如今的朝廷拨款,都是通过这家银行实施。
原本这家银行并没有提督,只是由户部侍郎郭资统率。
只是后面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银两越来越多,最后提升了郭资为发展银行提督,从二品,仅仅只比尚书低了半格,比侍郎高了半格。
而大明商业银行则是內监银作局直管,也是由银作局大太监常宝贵直接管理,主要负责商业借贷,资金流动。
这两家银行只有经营权,但是钱袋子全部被捏在大明银行的手中,但是大明银行没有经营权,只有监督权。
两家银行之间金银币的流通,都是通过大明银行的控制,调节,但是大明银行不参与经营。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央行与商业银行分工,朱瞻基原本以为这种模式已经很完善了,却忘记了现在是皇权社会。
其他人都好说,当朱棣带头破坏规则的时候,再好的制度也就只是摆设。
但是,朱棣偏偏认识不到这种错误。
他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更知道制定规则的重要性,但是并不认为自己从银行里用钱就是错误的。
在他看来,这世间的一切,他都可以予夺予取。
幸亏朱瞻基当初立下了规矩,大明银行只有管钱,调配的权力,任何一笔金银的出入,都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来运作。
而他提拔的总督陈瑄也很强硬,任何人都不能从大明银行得到一枚银币。
所以,银行的根基并没有坏,坏的主要只是大明发展银行的账目和经营。
大明商业银行,本来就是皇家的钱袋子,管理天下商业,所以朱棣从里面拿钱是天经地义,几年拿了两三百万,也主要是浮盈。
偏偏朱棣觉得这是自己的钱,还不想挪用,主要是从发展银行拿银子。
而且內监们一个比一个精明,都恨不得找到同僚的贪腐证据,将对方赶下台。
所以大明商业银行的运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大明发展银行就不行了。
这里的资金主要是户部投入,每年开工的工程,朝廷的运转,都要通过这家银行。
朱棣一下子抽走了三百多万银币的资金,倒没有影响到其发展,但是禁不住伸手的人多。
幸亏是大部分官员也都更信赖发展银行,愿意将自己的钱存进发展银行,所以才让这家银行依旧看起来很好。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家银行有了一个大窟窿。
朱瞻基带回来了超过两千万财货,金银占了一大半,其他才是军马,矿产,特产。
户部这边,郭资也大舒了一口气,认为发展银行有救了。
救当然是要救的,但是怎么救,救到什么程度,朱瞻基还要好好捋捋。
朱棣挪用的资金就算了,其他宗室,勋贵,大臣们借用银行的资金来为自己囤货,进行贸易,这笔账都要好好地算算。
这些时日,郭资几乎每天都要来找朱瞻基一次,想要从银作局那边提取一些金银币。
他张口就要五百万,被朱瞻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只给了他一百五十万,先让他应急。
实际上,五百万银币也填补不了发展银行的窟窿,因为朱棣就挪用了近五百万,而其他人挪用的更多,没有一千三百万银币,根本填不满这个窟窿。
朱瞻基是有钱,这次出海换回来了超过两千万,但是成本不到五百万,即使算上开支,获利也在三倍以上。
但是这样帮所有人来擦屁股不是他的性格,更不能培养出来一堆蛀虫,如果人人都把银行当做自己的钱袋子,那就离倒闭不远了。
他在等,只有等朱棣出征了,他才好动手。
解决问题可以等,查账却不能马虎。
这些时日,处理公务之外,他就一直在组织咨情司和商业银行的职员,对发展银行的所有账目进行清查。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各种各样的应酬。
他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哪怕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也必须要接见不同的人,并且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拉拢,打压,收服。
何况,他还要有自己的私生活。
他可不是崇祯那种为了处理朝政,一天到晚都投身在工作上的人,而且如今的大明局势欣欣向荣,根本也没有必要。
虽然如今的大明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不是某个人,某个方面的问题,而是属于时代的局限。
整体来说,如今的大明已经度过了明初的萧条。农业逐渐发展起来,而工业更是快速发展过程中,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永乐十二年以前,各地经常还有饥荒,每次都要饿死无数人。
应天府里因为管理严格,没有乞丐,但是其他州府,每年冬天都要无数冻饿而死的乞丐。
以洛阳为例,前些年,每个冬季申报上来的饿殍都超过五百人,但是永乐十四年以后,都降到了一百以下。
而且这些人,大部分都还不睡因为饿死,而是因为疾病而死。
大明逐渐走上盛世,所以朱棣才无心朝政,也不想陷身蝇营狗苟的跟大臣纠缠之中,
他一心想要立下不世之功,赢得身前生后名。
在原本的世界里,他连续五次北征。但是这一世,因为朱瞻基的运作,如今的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