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暮焓恚海瞎铣裕∪猓且坏愣疾怀裕�
到了晚上快十二点,全部要蒸的东西终于都蒸好了。
第四十四章 大除夕()
除夕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此处的风俗,是中午吃团年饭。
一家人上午都在忙乎中午团年吃的饭菜。
一大桌几乎全是肉,恨不得把一年没有吃到的肉在这一天全吃个够。很可惜的是,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在今天看着满满一大桌子菜,却下不了筷子。
因为前几天,不管是蒸,还是炸,还是煮,还是卤,都一一尝过了,每天都是油水很足的。但是过年的团圆饭,不管你吃不吃的进,那是要非常慎重地准备的。
秦继英和婆婆准备团年的饭菜,夏父在灶旁烧火。
夏立勇,夏灵敏和夏灵凤开始贴年画。
夏立勇搬来了长长的梯子,夏灵凤和夏灵敏在下面扶着梯子,夏立勇上得梯子去,先到堂屋正方,把旧的年画扯了下来。
然后,夏灵敏递上了马恩列斯毛的五副画像。
夏立勇一一用图钉四角定好,一再问夏灵凤和夏灵敏:“正了吗?正了吗?”
夏灵敏后退到堂屋门口,指挥着:“左边高一点,右边高一点,好了!正了”
夏灵凤拿着一盒图钉。
年画都是用图钉定在墙上的。
夏立勇喊:“图钉!”夏灵凤立马踮起脚,就递上图钉。
堂屋正中央贴好了,又贴左墙。
左边墙是戏曲片年画。
戏曲《西厢记》占了大半墙,又贴上陈冲和刘晓庆抱着奖杯的年画在旁边。
右边墙,贴上《贾宝玉与林黛玉》,剩下部分,贴上日历年画《天鹅湖》。
夏灵凤用面熬了一大盆浆糊,端着面盆,二姐夏灵敏拿着年画。哥哥夏立勇把每个门上都贴上了对联。
对联是请三堂叔写的。
这个三堂叔叫夏金政,是本家四服上的堂叔。
金政堂叔是原来是一名教师,后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时期,被打成you派,去年,纠正冤假错案时,给他平了反。工作组来调查时,专门调查了夏母陈新兰,陈新兰如实地说了,这个人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喜欢说几句大话。打成you派时,也是因为给领导提了几句意见。
三堂叔平反后,在一所小学教书,高兴得成天合不拢嘴,每次放假回来,都要到自己家坐一坐,吹吹牛。
不时地吹一吹自己的家底:“没想到啊,这么些年了,党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知道我们受了委屈,这次平反不但返了工作,这上级部门返了自己几百元钱,这以后我一生都不用愁了。”
要知道现在的工资每人每月才26。8元啊,这几百元是巨款啊!怪不得三堂叔夏金政要得瑟呢!
母亲就曾经说:“这个老三啊,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吹个牛!什么时候把钱吹没了,他就不吹了!”
三堂叔经过严格的私塾训练,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上次的宣传腌制皮蛋的字也是他写的呢!
父母亲的门上对联:一家和睦一家福, 四季平安四季春。
哥嫂的门上对联: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夏灵敏和夏灵凤的房间对联:冬去山明水秀, 春来鸟语花香。
贴完里面的,就等着饭菜弄好了,最后再贴外面的大门对联。
这几天收音机也有过年的气氛,播放的全是名家名剧名段,十一点多,收音机正在播送黄梅戏名段。
严凤英韵味醇厚,宛转流利地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王少舫浑厚大方洒脱奔放地唱:“绿水青山带笑颜”。
夏立勇逗着青青,青青就跟着哼哼。
秦继英和婆婆在厨房里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秦继英大声喊夏立勇:“快去贴对联!放鞭!一会就端上了!”
夏立勇就拿出了长长的宽幅对联:
丹凤来仪春回大地,
金鸡报晓福满人间。
这对联写的字格外大,满满的占圆了格子。
这副对联夏母看来非常满意。
这是一副丰满富足的样子。
贴完对联开始放鞭,青青拿着鞭,说:“我要放!我要放!”
夏立勇就抱着她,一点燃,青青就喊:“快跑!快跑!”
于是夏立勇抱着青青,长腿一迈,三步两步就跨回了屋里。
鞭炮放完,团年饭开始了。
夏灵凤数了数,连上火锅,一共二十五道菜。
中间一个火锅,炖的是老母鸡。
母亲说,专门留着这个老母鸡炖汤喝的,每年喂了一年的老母鸡,就在三十团年饭这一顿杀了炖汤,说是大补。
蒸菜类:蒸肥肉,蒸瘦肉,蒸骨头,蒸红薯,蒸藕,酥肉,红肉,
卤菜凉菜类:卤耳朵,卤尾巴,卤蹄爪,卤猪肝,卤鸡爪,皮蛋,腌鸡蛋,卤赚头(农村人称舌头为赚头,过年么,可不能说“舌”头,会让人理解为“折本”的“折”)
炸菜类:炸红薯圆子,炸豆腐圆子,炸兰花豆,炸麻花,炸油条
炒菜类:萝卜精肉,白菜煎豆腐,五花肉炖粉条,韭菜鸡蛋汤。
于是斟酒,父母亲喝点白酒,其余人喝点香槟,这个香槟是县酒厂生产的,就像糖水一样,没有度数的。
于是全家举起酒杯,青青也忙着举起来,碰杯杯,
秦继英就代大家说了“祝我们全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然后就是互相敬酒。
平时不说的话,此刻也说了出来:“妈,你辛苦了!”
“嫂子,你辛苦了!”
“妹妹,祝你明年考上师范中专!跳出农门!”
夏灵凤差点忘了,家里人只想她考上商品粮,可没有想她考上一中。
夏灵凤可不想读什么师范中专。
或许上世是这样想的,那时只有一门心思:跳农门。
这一世,想的可不止这些,她有更大的目标。
要不然对不起她重活一世这个难得的指标。
团圆饭,喝酒不能说喝,不能问“你喝不喝?”
因为这个和“活不活”在当地的口音是一致的,要说:“斟酒不斟酒?”
从今天起,整个正月,不准说:“死呀活呀”之类的话,否则是不吉利的。
前世,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收音机唱着唱着忽然没了声音,夏灵凤就大声说:“怎么唱着唱着就断气了?”
当地人称人死为“断气”,母亲听得她大年初一说这不吉利的话,一巴掌就招呼上去:“叫你不会说话!”
夏灵凤愣愣地挨了一巴掌,才意识到正月不能说这“死”“活”之类的话。
巴掌已经挨上身了,只能以后注意点,不再说了。
除夕下午,有什么农活也不做了。
夏灵凤只把毛衣拿出来收了尾,试了试,刚好合身!
又把所有的新衣准备好,放在床头。
明天早上就可以穿着去挨家挨户拜年了!
下午,夏立勇和面,秦继英和夏母一起包饺子。夏父照例在灶下烧火,一会儿,饺子就铺满了整个桌子。
晚上的吃食很简单,想吃哪一个菜,自己点,把中午的热一热,下点饺子,除夕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当地没有守岁这个习惯风俗。
晚上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收音机播放1981年春节联欢晚会。
夏灵凤不稀奇这个,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第四十五章 拜大年()
正月初一,拜大年。
这一天,风俗是不准关门的,每家每户大开着门。这叫“开门纳喜”。
关着,就意味着将一年的好运拒之门外。
就这一天,好像家家户户都变得大方起来。
孩子们到相熟的人家拜年,每家都要给拜年的礼物。
早上起来,夏灵凤先做运动,揉搓胸部,做胸部健美运动操。
然后,拍大腿,噼噼啪啪,对面床上的夏灵敏恼火地说:“初一也不让人好好睡一下!”
夏灵凤说:“睡什么,快起来拜年!”
夏灵敏懒洋洋地说了:“拜年是你的事,也不是我的事!”
夏灵凤知道,夏灵敏说的是实话。
农村的拜年,就是小孩子代表大人到各家各户去拜年。大人要在家守着的,门大开着,来接待孩子们。
要到哪几家拜年,大人都交代得好好的。
夏灵凤记得,自从自己会说话会跑路以来,就是夏灵敏带着她跑到各家拜年。
夏灵敏大一点了,不再跑了。任务就落在夏灵凤头上了。
运动完毕,夏灵凤开始起床。
昨天,已经把所有的衣服都收拾好了。
里里外外,从裤头到袜子到帽子到秋衣秋裤,再到棉袄到外衫,都穿新的,夏灵凤很高兴,剩下的毛线,嫂子加夜班,为青青和夏灵凤各打了一顶帽子。
红红的毛线帽,戴在头上,象征着喜庆。
洗好脸,刷牙,夏灵凤就抱着青青给家里每个人拜年。
“拜年!拜年!膝盖包子上前,馍馍饼子都不要,只要一块压岁钱!”
大家逗着青青,来:“膝盖包子上前,来,哎,跪下!叩头!再叩一个!再叩一个!好,叩三个头!一个头一块钱!”
膝盖包子,就是膝盖头。
母亲陈新兰喊着父亲:“夏金文,快给孩子们拿钱来!”
今天大年初一,夏母简直太给夏父面子了!
居然没有用骂父亲的称号来喊他,平时的称呼可都是骂称的,弄得夏灵凤都要忘记父亲叫什么名字了。
夏父给了青青2元,又给夏灵凤2元。
夏母鄙薄地撇撇嘴:“就知道你做不成人事!小气,抠门!来,我来给!”
夏母比夏父大方多了,给了青青五元,夏灵凤五元。
青青拿了钱,赶紧献宝似地递到嫂子手里:“妈,你收起来!买饼干!买糖糖!”
秦继英笑了:“你这个小嘴只记得吃啊!好!收起来!收到哪里呢!”
青青忙悄声说:“不能放在被子里!爷爷每次藏到被子里!奶奶都找出来了!枕头里!放枕头里!”
秦继英就抱着青青,依她言把钱藏在了枕头里。
早饭是米酒,油条,鸡蛋,还有包子,馒头。想吃什么,自由选。
吃完早饭,夏灵凤开始到相熟的人家去拜年。
母亲交代的要拜年的人家。
第一,所有没有出五服的本家必须去拜。
第二,隔壁邻舍都要去拜,远亲不如近邻,
第三,所有亲戚家都去拜。
所谓“五服”,就是农村的按血缘关系远近排的本家。
“一服”最近,是同一个爹,
“二服”是同一个爷,
“三服”是同一个太爷,
“四服”是同一个曾太爷,
“五服”是同一个曾老太爷。
出了五服,就不亲了。
没出五服的本家,是做什么事都要来帮忙的,农村里家族观点比较浓。幺爷,就是灵凤家最近的本家。幺爷和夏灵凤的爷爷是同一个父亲,夏灵凤的爷爷是老大,所以他们的血缘还在“三服”上。
夏灵凤问母亲,要不要到幺爷家里,母亲说“还是不去了,心里乱七八糟,哪有心情招呼人!”
夏灵凤就从最近的人家起开始拜年。来到自己房子的北边的大叔家。先从隔壁拜年。
“肖大婶,大叔,给你们拜年了,祝你们发财!”
肖大婶答应着:“发财!发财!都发财!”
大叔赶紧招呼:“三儿,坐下!吃点糖果!听说,你期末考试又得了全校第一啊!啥时把经验也跟你平弟弟说一下。”
夏灵凤谦虚起来,母亲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人不能太张扬!
“没有什么经验!平弟弟成绩也很好啊!他将来比我还强些呢!”
大婶和大叔笑得合不拢嘴:“瞧这小嘴,真会说话,将来又跟你妈一样!能说会道!”
夏灵凤坐了不到一分钟,忙站起来:“大叔大婶,你们忙!我还要去拜年呢!你们是第一家呢!”
大婶高兴地忙抓起一把糖果,塞进夏灵凤的口袋里:“好好!真是懂事的孩子!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