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李弘不在乎一个区区县令的谢意,但是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如今看来,此人确实是一个重情之人!
“柬之不必猜疑,今天孤到蓝田县去就是为寻访你而去!”
顿了顿,李弘的眼神变得温和了几分,开口说道。
“三藏大师,你可识得?孤今天便是受三藏大师之托前去见你的!”
李弘状若随意的说道。
“大师倒是守信之人!”
张柬之一怔,这才想起自家娘子在大牢前曾提过,李弘识得三藏大师。
叹了口气,张柬之继续说道。
“不瞒太子殿下,臣和大师有过一面之缘,机缘巧合之下替大师破解了一局残棋,当时臣尚且未入仕途,大师便答应有机会向贵人举荐臣,只是此事过去已久,没想到竟然惊动了太子殿下!”
听了张柬之的话,李弘的眼神微微一闪。
其实他刚刚的话也是一个陷阱,他话语之中,看似和三藏大师十分亲密,若是有心上进的人,必然会抓住机会,说明自己和三藏大师的密切关系,以此来获得李弘的信重。
但是显然,张柬之不在此列,三言两语便撇清了两人的关系。
算得上是坦坦荡荡。
不过他想不到的是,这几句话却反而让李弘对他越发满意……
现阶段,佛宗之事李弘还不想掺和,若是张柬之和佛宗有所牵扯,也是李弘不愿意见到的。
“无妨,孤和三藏大师也是一面之缘。”
李弘脸上浮起一丝笑意,旋即便正色说道。
“柬之新近上任,不知蓝田县之后应当如何安置,心中可曾有数?”
张柬之心中一凛。
他知道,真正的考校来了!(。)u
第一百九十四章:如何赈灾()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张柬之可不会以为太子殿下无缘无故的就会重用于他,就算是有玄奘大师的推荐,也不过是一块敲门砖罢了,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的话,恐怕仕途之路也就到此为止了。
一念至此,张柬之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
“蓝田县如今的情况大致已经基本控制,户部的拨粮到了以后,只要运作得当,当能度过难关,不过……”
本来听了张柬之这么中规中矩的回答,李弘的心中已经有些失望,但是后者话锋一转,却是让李弘重新提起了心气。
“不过以臣之见,户部如此赈灾却有不妥之处!”
听到张柬之有些狂妄的话语,李弘不仅没有生气,脸上反倒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
“哦?有何不妥?”
顿了顿,张柬之面色凝重的继续开口道。
“殿下容禀,近几年来,我朝虽未发生大型灾害,但是却小灾不断,历年来,户部对于灾民的赈济之策都是给予粮食,待灾荒过后,迁回原籍继续耕种,此举固然起效极快,但是臣却以为殊为不妥。”
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张柬之也就变得越发从容,话语中也多了几分自信的味道。
“一来如此政策会给户部带来极大的负担!我朝商贾虽为贱业,但于国家赋税确有功绩,加之这几年大部分地区都是大熟,是以国库充裕,但是若是碰上大灾,恐难以应付。
二来则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户部拨粮毕竟不够,仅仅足够满足生存罢了,待得开春之后,灾民返回故地。依旧要从头做起,甚至食不果腹!
三来则是对朝廷来说,大批灾民滞留长安周边,将会加大治安力度。这些日子一来,仅蓝田一县,犯案之徒便是去岁的两倍有余,灾民并非本地之人,是以难以管束!”
张柬之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说到最后,已然忘记了自己如今是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在大殿内来回踱步,脸上的眉头紧紧的皱在一起,满面愁容。
不过李弘倒是仍旧一副平静的样子,淡淡的问道。
“那柬之以为此事应当如何解决?”
其实此刻李弘的心中却是对张柬之多了几分敬佩,虽然他只是一个区区县丞,但是却对现在整体的赈灾政策有所看法,不得不让李弘刮目相看。
怪不得在原本的历史轨迹里,张柬之以七旬高龄尚且被武后委以宰相重任。果真的心怀天下之辈!
“难!”
张柬之口中吐出一个字,眉头依然紧皱。
“灾民非长安之人,则本县难以管辖,何况以各县之力,确实难以安置的下如此大批的灾民,加之这些灾民大多为庄稼人,对于田地极为熟捻,但我朝田地各有其主,又去何处寻田地给他们耕种,若是不事生产。则必会出现其他的事端!”
李弘脸上浮起一丝笑意,心中对张柬之的表现越发满意。
其实他说的这些,政事堂的诸位宰相都心中有数。
但是解决起来却是棘手的很,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安置这些灾民。如同张柬之所说,他们不过是暂留于此地,开春之后必须全部遣返,否则那里的田地无人耕种,大批灾民滞留长安,岂不是全乱了套!
“柬之可知道。如今的大明宫正在修整之中?而工部的高尚书已经为此头疼了很久了……”
李弘淡淡的说道。
如今大唐的国库充裕,他这位老爹自然也不会吝啬,当初太宗时居于太极殿,而李治却是习惯在大明宫,而大明宫毕竟并非原本的皇城,是在太极宫的基础上扩建的,自然也就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
这些年以来,李治一直在整修扩建大明宫,最近这段日子,大明宫又要兴建七座殿宇,可算是把工部尚书高智周给难坏了!
倒不是因为没钱,营造殿宇的钱户部早已批给了工部,而高智周愁的是人!
皇帝营造大殿,一般来说都是从百姓中抽发劳役,这是唐律规定的,每户需出一名成年壮丁需要服役一年,但是长安周边的人皆非贫穷之辈,有谁会愿意来干这种事情!
是以高智周想尽了各种办法,都凑不齐营造殿宇的民夫,皇帝的大殿也是一拖再拖……
“殿下的意思是让这些灾民去修整大明宫?”
张柬之皱着眉头问道,不过片刻之后,便又摇了摇头。
“不妥,不妥,我大唐抽发劳役自有律例规定,虽然如今灾民确实在闲置当中,但是此例不可轻开!”
为何不可轻开?
张柬之没有细说,但是他相信以面前这位的聪慧自然能够明白!
大唐的劳役有其定制,不可轻易改动。
二来则是因为如今的这位皇帝,李治自从登基以来,就没少折腾过,先是从太宗皇帝的太极宫中搬了出来,修葺了大明宫。
如今骊山的温泉宫也在整修,加上东都的洛阳宫,李治算得上是大修宫室的主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治有钱,户部尚书唐临在财政上算是一把好手,也得托李治这些年励精图治,虽然花钱的地方不少,但是国库始终充裕。
否则那些御史们早就忍不了了!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大明宫,骊山的温泉宫,还有正在扩建的洛阳宫,都是难在民夫的征集上,虽然李治急着要把他们修起来,但是从来没有违规征召民夫,这一点,和当年的炀帝大有不同。
而张柬之的担心也就在这里,他只怕现在若是让这些灾民去修葺大明宫的话,此例一开,以后皇帝真的会继续打这个主意。
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呵呵,柬之多心了!”
李弘微微一笑,淡淡的说道。
“父皇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又岂会干出这等事情!何况孤也并没有打算将这些灾民充作民夫!”
这张柬之的确是一个胸有天下的人物,但是毕竟不在中枢,所以才会有此顾虑。
若论起对李治的了解,恐怕世上没几个人能比李弘更深。
他这个父皇,骨子里其实是一个仁慈爱民的君主,虽然有些时候有些好面子,遇事也大多信重武后,但是在大事上一向拎的相当清楚。
张柬之不知道,但是其实李弘清楚得很,这两年以来,洛阳宫的修葺都几乎止步不前,原因就是李治怜惜洛阳百姓生活不易,才下令停工。
何况自李治登基以来,便是以仁厚著称,对于百姓更是十分宽厚,所以张柬之担心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发生。
再说……
李弘也的确没打算将这些灾民充作民夫!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九十五章:来自皇宫的消息()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那,殿下的意思是?”
这下子换张柬之迷惑了。
既然李弘不是想要将这些灾民征发为民夫,那他提起修葺大明宫之事又是何意?
“呵呵,柬之稍安勿躁!”
李弘淡然一笑,轻声说道。
“我且问你,寻常百姓家中修房子,可都是自己搭建的?那些富商高门,修建府衙,又是自己来造的吗?”
“当然是花钱雇人来……”
张柬之一怔,下意识的回答道。
不过话说到半截,他就猛的反应过来。
“殿下的意思是仿效这种做法,花钱雇这些灾民去营修大明宫?”
这下子张柬之的脸上总算露出了笑容,望向李弘的目光也多了几分佩服。
如今的灾民无事可做,如此一来便算是给他们找了一个稳定的活计,想来以皇帝陛下的慷慨,必然不会亏待了这些灾民。
何况既然是雇工,就可以随时返回,也不会耽误开春的时候,这些灾民回去耕种,再说给皇家干活,还怕没有工钱吗?
到时候灾民有了本钱,回乡自然能够买得起种子和耕牛,日子也不会过得太差。
轻轻摇了摇头,张柬之有些懊悔,自己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
“柬之聪明!不过你只说对了一半!”
李弘的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其实这也不能怪张柬之,毕竟他官阶太低,自然缺乏总揽全局的目光,何况就算他想到了这个法子,恐怕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
一个区区八品县丞,连上殿觐见的资格都没有,又有谁会将他的建议放在心上!
“一半?”
张柬之一怔,不知道李弘是什么意思。
不过紧接着李弘就开口说道。
“孤的想法和柬之的大体相合,但是也有几点不同之处。”
李弘的脸色严肃起来。在殿内缓慢的踱着步,说道。
“第一,灾民赶工并非是皇家雇佣,也不会强迫灾民前来。柬之回去之后等孤的消息,若是事成,则在县内放榜,招募愿意前来的灾民,记着。一定要保证灾民自愿!
第二,孤会上书请求父皇允准以钱赎工役,凡当出劳役者,可缴纳一定的费用,免除劳役,而这些费用,则用来雇佣灾民。
第三,柬之回去之后要尽快统计起灾民的情况,孤会将这些灾民暂且编入长安户籍,在长安逗留期间。若有违律之事,一视同仁!”
这三条是李弘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很久以前他就在关注灾民的情况,不过由于回京之后一直忙于其他的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
直到今天碰见了蓝田县之事,才让李弘又重新重视起了这件事情。
实际上,李弘的这套办法,就是将这些灾民当做后世的打工人群,当然,他们的待遇要比那些打工人群好得多。至少有李治这个信誉良好的老板在,绝不会有人敢拖欠一文钱工资。
何况虽然如今大唐国库充裕,但是给皇帝修宫殿,向来是以民夫来做的。贸贸然让国家出钱雇佣劳工,恐怕李弘要被那些御史弹劾死!
再说户部虽然手头宽裕,但也没到了可以随随便便花钱的地步。
若是由民间来垫付这些钱,就没有了这个祸患,最多不过是一时收不上来这些钱,暂时由户部垫付罢了!
长安城那么多富户。有的是不愿意服劳役的人。
“殿下英明!”
张柬之躬身下拜,这下子他是真的服了这位太子殿下了。
以前他听闻,这位太子自从回京以来,沉湎于朝争之中,不理朝政,尚且对李弘有几分不满。
如今一见,这简直是造谣生事,能够提出如此完备的方案,可见太子殿下在灾民之事上下了多少工夫,岂是那种传闻中的昏庸之辈!
所以张柬之这一拜,是真心的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