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唐皇太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刚才李弘主张打压裴行俭是与军方为敌的话,那么这次出言就是在为军方求情了。

    按道理来说,如今西征之战已经结束,有没有裴行俭这个主帅问题都不大,所以李治才会毅然召回裴行俭。

    但是若是细究起来,战事刚刚打完,皇帝就将主帅急召回京,未免会受人诟病,如今事情已经辨明。也有了结果,的确应该让裴行俭回去主持大局。

    可事实却没那么简单,一旦裴行俭回到了大军当中,几乎就是向天下人宣布。裴行俭在这次西征当中并无不妥之处,也就是为他正了名。

    如此一来,裴行俭虽然不能入相,但是在军中的威望将会更上一层楼,更是将他未曾禀报,私自招降之事一举揭过。从此再无把柄可以被人拿捏。

    这样的结果应该比拜相更能让裴行俭安心,何况李治此次打压裴行俭本就心中有愧,想必大军的封赏将会加倍。

    武后虽然不习军事,但是对于武将们的脾性还是了解的,若是能够给大军更多的封赏,纵然是让他们不能升官也是愿意的。

    太子这回可真是好算计,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看李治现在的神情,分明是对于此事极为赞同,毕竟没有人想要随随便便背一个无故猜疑功臣的名声,反正如今西征之事已有定论,让裴行俭回去主持大局对李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何乐而不为。

    过了片刻,武后凤眸微眯,眉头紧皱,但是还是恭谨的对着李治说道。

    “一切听凭陛下做主!”

    说罢,狠狠的扫了一眼大殿下沮丧的李义府。

    这个成事不足的东西!

    如果不是他在这么紧要的时候被人抓住了把柄,自己又何必如此难做,这么多年以来,武后还是第一次被迫做出这么大的让步。

    怎能让她不气!

    “嗯,吴良辅,传旨,命千牛卫大将军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即刻启程返回西征大军主持大局,另裴行俭此次西征有功,赐封闻喜县公,加封骠骑大将军,其妻陆氏加封二品诰命,准荫一子。”

    李治知道武后素来不待见裴行俭,而且今天狠狠的吃了这么大的亏,心中必然不悦。

    此刻眼见武后如此态度,李治松了口气,正色对着吴良辅吩咐道。

    毕竟裴行俭立下如此大功,李治也不好过于亏待他。

    如此处置就算是将这件事情揭过了。

    这个封赏虽然对于平定突厥的大功来说有些不够,但是也算得上是皇恩浩荡了。

    最重要的是,裴行俭重新获得了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官职,虽然等西征大军回京之后会再次被拿掉,但是那是正常的程序。

    此刻恢复裴行俭的这个官职,不仅能够安定军心,更是向朝臣和天下人宣告,皇帝仍然十分信重他裴行俭,对于他的地位不减反增。

    当然,明面上裴行俭的确是吃亏了。

    所以李治在大军的封赏上必然会优厚一些。

    与此同时,李弘心中也悄然松了一口气。

    他这位母后的手段着实是太厉害让李弘不得不提起万分小心。

    想来今天要不是抓住了李义府的痛脚,武后绝没有这么容易善罢甘休。

    不过自己刚刚的表现想必让李治很满意,所以李治不会应该驳他这个面子,但是若是武后坚持不同意,那今天的这件事恐怕也没这么容易收场。

    同样扫了一眼面色阴沉的李义府,有些松懈的心情又再次变得紧绷起来。

    裴行俭的事情处理完了,但是李义府的事情可还没有结束!

    ps:感谢书友淡丹龙的打赏!

    求订阅!求收藏~~~(。)

第一百四十六章:棘手的问题() 
李弘素来是个心细之人,哪怕是小小的细节他也不会轻易放过!

    所以就在刚刚,李弘敏锐的注意到,在准了李弘提议的同时,李治看似随意的将弹劾李义府的奏折放在了一堆奏折的底部。

    这其实就是一种态度。

    代表这李治对李义府一事的态度。

    事情发展到现在,李治如果再看不出来,弹劾李义府是李弘的手笔,他这个皇帝就白当了。

    在李治看来,既然李弘的诸般提议他都已经照准,李弘也没有理由再继续纠缠下去。

    毕竟李义府的地位非凡,不可轻动,这份奏折还是留下为好。

    深吸一口气,李弘的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继续说道。

    “父皇母后,淳于氏一案事关重大,不可不查,请父皇母后慎重!”

    一句话出,大殿内的气氛隐隐有凝结起来的趋势。

    能够感到,武后望向他的目光几乎已经要喷出火来,李治的脸色也陡然沉了下来。

    这个儿子,有些不识相了!

    对于裴行俭一事的处置,武后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无非是为了保住李义府罢了。

    但是如今李弘却得寸进尺,真当武后是好欺负的吗?

    李治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

    “父皇容禀……”

    眼见武后和李治都目光不善的盯着自己,李弘面色倒是从容淡定,没有丝毫的慌乱,顿了顿,继续沉声说道。

    “李中书多年执掌中书省,政绩斐然,父皇母后多年重用,更是足以看出李中书品行上佳……”

    李治的脸色瞬间变得古怪起来。

    这样的话他听的多了,但是从李弘的嘴里说出来,却让李治觉得分外不舒服,李弘和李义府的关系他心里清楚的很。两个人就算不是死敌也差不多了。

    何况今天李弘废了这么大的心思想要扳倒李义府,可以相见,若是李义府能够安然挺过这一关,必然不会和李弘干休。

    但是就是现在。李弘居然在替他说好话!

    一瞬间李治甚至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话!

    转过头,李治看见武后同样是一脸的惊疑不定,李弘这是想要放过李义府吗?

    那他先前要求三司会审有是在干嘛?

    不过只是片刻,武后的脸色就又恢复了平静。花言巧语谁都会,何况她这个儿子一向以伶牙俐齿著称。

    以武后对李弘的了解,恐怕他不会只是为了给李义府歌功颂德……

    “那弘儿的意思呢?”

    武后凤眸微闭,口气清冷的问道。

    “母后容禀,大朝会乃国之重礼,影响甚大,如今发生如此大案,必会对李中书的声誉造成损害,故儿臣恳请父皇母后下旨彻查此案,以还李中书一个清白!”

    李弘沉声说道。

    武后的柳眉渐渐竖了起来。眼神紧紧的盯着李弘,散发出一种危险的气息。

    这些话说得好听,到最后还是要下旨严查淳于氏一案。

    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罢了,说到底李弘还是不想放过李义府。

    而且武后处理朝政这么多年,怎么会听不出李弘的意思,李弘这是在提醒她,现在是大朝会,事情闹的这么大。

    要是就这么压下去,肯定会引起朝野议论纷纷。

    不过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在此刻的武后看来。李弘就是在挟整个朝臣来逼她不得不处置李义府。

    当下武后只觉得一阵怒火直往上窜,这个儿子,实在是太不识相了!

    真以为自己拿他没办法了吗?

    深吸了一口气,武后的脸色平静下来。银牙紧咬,说道。

    “是吗?不过是一份弹劾的折子罢了,弘儿不觉得三司会审小题大做了吗?”

    这句话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其中蕴满了怒意。

    “陛下,娘娘,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此案必须彻查,以正朝纲!”

    戴至德微微皱眉,紧跟着说道。

    其实在他看来,李弘此举殊为不智,如今的局面,皇后娘娘明显是在拿裴行俭换李义府,如今裴行俭已然顺利脱身,若是李弘仍然对李义府揪着不放,只会彻底激怒武后。

    如果武后真的下定决心要对付李弘,纵然是有李治的护着,李弘的太子之位也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别的不说,要知道眼下帝后身边可是有四个皇子,若是武后下定决心要易储,动用所有力量全力扶植一位皇子,太子殿下只怕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在戴至德看来,该收手的时候应当适时收手。

    何况原本在东宫商议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让李弘亲自出面,毕竟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若是李弘真的和武后斗起来,一顶不孝的帽子是跑不了的。

    是以戴至德并不赞同李弘这种行为,但是事已至此,虽然戴至德不知道为什么李弘改变了主意。

    但是还是站了出来声援李弘,毕竟若是人多的话,便是众望所归,而非太子一个人忤逆不孝。

    当然,作为太子左庶子,这一举动是很危险的,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认为是戴至德教唆太子如此。

    但是老头子还是毅然站了出来,因为对他来说,太子的安危远比自己重要的多。

    李弘略带歉意的看了戴至德一眼,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站出来需要多大的勇气,现在的局势李弘也是临时决定,所以没有来得及和他通气。

    与之相对的,是帝后二人的脸色都变得无比难看。

    过了片刻,张文瓘和郝处俊也反应了过来,两人对视一眼,齐齐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老臣附议!请陛下娘娘下旨彻查此案!”

    眼见武后的玉手紧握,面色铁青,恐怕下一刻就会发飙的样子。

    李治不满的看了李弘一眼,冷声说道。

    “那太子打算如何处置李中书呢?”

    这句话的警告之意甚浓,李弘身为太子,此案又涉及元老重臣,他哪能直接说如何处置,要处置也应该是帝后乾纲独断,李治这是在借此告诉李弘,该收手了!

    但是李弘依旧是一脸平静,仿佛李治话中隐含的意思没有听懂一样。

    他既然敢如此说,自然有圆满解决此事的法子!

    ps:为书友去咯看看加更!!!

    明晚十一点,兑现百票加更的承诺!

    兄弟们!加油!(。)

第一百四十七章:大朝会落幕() 
深吸一口气,李弘沉声说道。⊥,

    “儿臣以为此案必须经由三司会审,方能还李中书一个清白,但是此案涉及大理寺官员,故依儿臣之见,此案大理寺卿应当避嫌!”

    大殿内的气氛凝滞了片刻。

    张文瓘一脸惊愕的看着李弘有些难以置信但是片刻之后老头子就平静了下来,他和李弘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所以张文瓘相信李弘不会害他。

    是以老头子纠结了片刻之后,便像生了根一样站在原地,默然不语。

    同样感到惊愕的还有御座上的帝后二人,尤其是武后,李弘此言一出,她就感觉到自己有些错估了自己这个儿子了。

    如今的局势李弘不会不清楚,但是他还是坚持三司会审,恐怕不是一时冲动那么简单……

    略一思索,武后便明白了李弘的用意,随即武后的脸色便好看了许多。

    “哦?大理寺不参与,又如何三司会审?”

    李治隐隐也明白了李弘的打算,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但是脸上却是分毫不露,眉头微皱,淡然问道。

    “回父皇,此案张大人虽不能参与,但可另选一位老持承重的大人代替大理寺卿主审,儿臣举荐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大人!”

    李弘眉头一扬,知道李治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继续沉声说道。

    “皇后?”

    这下子李治的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刘仁轨和李义府是一路人,这一点李治是知道的。便是刚刚戴至德等人弹劾李义府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声援李义府的就是他。若是由他主审,想必不会闹出什么乱子。

    想通了此节。李治脸色一下子缓和了许多,转头对着武后轻声问道。

    毕竟这件事情涉及李义府,如何处置还是要看武后的意思。

    “一切听陛下的此案的确事关重大,还是审一审吧!”

    武后柳眉微皱,犹豫了片刻说道。

    事已至此,武后也明白此案是非审不可了,毕竟这个奏折是在大朝会上公然呈上的,影响巨大,着实不好置之不理。

    李弘此举算得上是在示好了。毕竟此案若是由刘仁轨主审的话,想必会给各方一个满意的交代。

    武后忽然之间恍然,怪不得李弘刚刚一直在强调还李义府一个清白,当时武后只当他是在说着好听罢了。

    眼下看来,李弘确实是在用这件事向自己示好。

    三司会审的权威毋庸置疑,纵然是少了大理寺的参与,也仍然是三司会审,若是审出李义府无罪,那这一页就算是翻过了。民间也不会有其他的流言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