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比如,之前孔代亲王和蒂雷纳子爵进攻莱茵河一带的荷兰城镇时,很多沿河要塞都是一枪不放就投降了的,其中不乏由荷兰、泽兰两省出资,花费了超过五十年时间不间断修缮的著名军事要塞,但这些坚城堡垒连同里面的粮食、军械、战马,都成了法国人的战利品。而这股投降风潮一度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很多尼德兰地方官员远远看见一两个法国骑兵连队经过,就把城门钥匙拱手相送;法**队尚未抵达,就有不少军官弃城而逃。在这件事上,法兰西国王的“仁义”可抵千军万马,不然就凭荷兰南部当年为了防备西班牙人而修建的要塞堡垒群,也不是法国人能兵不血刃就攻克的——这也就难怪荷兰、泽兰两省怀疑,乌得勒支、海尔德兰、上艾瑟尔三省是不是与法国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py交易,以法**队秋毫无犯为条件,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反正利益受损的又不是他们,让法**队去祸害荷兰、泽兰两省不是挺好么?
杨亮等人一路上经过了几个荷兰城镇,发现当地的居民有的只是恐慌的情绪,不过却没太多同仇敌忾、誓死要将法兰西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坚强决心,这就很值得玩味了。如果你再看看身旁那五百名无精打采的贝亨奥普佐姆民兵的精神状态的话,就会明白,他们只关心位于小城的自己的家人和财产,对于共和国未来是漠视的,这令杨亮等人油然心生一股寒意,没有爱国情绪的人是可怕的!
5月27日上午,这股人数约在3500人上下的军队终于“磨蹭”到离布雷达要塞不到15公里的一处荷兰小镇时,传来了布雷达要塞陷落的消息,这令众人感觉有些发懵:国家投入巨额营建的要塞,竟然就抵抗两三天时间,这是在做梦吗?
事已至此,大家也没招了,于是都将目光转向了此行的最高指挥官弗兰克·班宁。结果此君也是“不负众望”,立刻下令全军向后转,以最快的速度返回贝亨奥普佐姆防守——这可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原本接到的命令是增援布雷达要塞,可谁让要塞在他们抵达前就陷落了呢?因此失去了增援目标的他们选择回返出发地,做好原本的防御任务,也就很正常了,谁让没法过分指摘。
三千五百人撤退的速度是极快的,这令杨亮很是惊讶,因为他看到了原本无精打采、士气低落的民兵一下子精神了起来,开始以饱满的热情执行撤退任务,这令他再一次认识到了小市民的所谓“责任感”,他们在战场上甚至还没老实巴交的农家子弟可靠!
撤退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辎重、火炮及其他一些杂物,因此行动速度真的谈不上多快。虽然目前这支法国陆军主力仍在努力控制刚刚到手的布雷达要塞的局势,不可能派出多少人马赶紧去周边接收城镇,但少许先锋骑兵的西进却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这无疑给杨亮他们增添了不少的麻烦。
5月28日正午,数百名法国骑兵沿着交通道路从东面疾驰而来,看样子是分兵而出接收各个城镇的人马中的一支。而他们在看到这支处于撤退中的部队时也很是惊讶,不过却没有太多害怕的情绪,盖因这一路来他们已经取得了太多的胜利、攻占了太多的城镇、击溃了太多的敌军——包括荷兰正规军、民兵、德意志雇佣军、瑞士雇佣军、南尼德兰雇佣军等等——但还从来没有人能够给他们造成太大的麻烦呢。
因此,在军官的指挥下,这支规模约在三百来人的法军骑兵先是派出代表要求部队投降,结果不用杨亮说话,弗兰克·班宁这厮直接拒绝了。开什么玩笑,要投降也得等我回到贝亨奥普佐姆,谈妥了条件再投降吧,哪能现在就玩这出呢?
而法兰西人在看到“荷兰人”拒绝投降后,先是一番错愕,继而大怒,然后被愤怒冲昏了脑袋的他们什么也不管了,直接在军官的带领下朝他们冲了过来。在这个时候,这段日子来一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看着就没什么存在感的瑞士雇佣军发挥了作用,他们在军官的指挥下迅速擎起了长矛,将愤怒的法国骑兵堪堪抵住。随后,杨亮少校看准时机,调了忠国*军步兵营里的两个连,上前就是一顿排枪齐射,直接打落了数十名法军骑兵。
瑞士山民里的火绳枪手们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军官的催促和咒骂下,快速装填好了火枪,然后在长矛丛林的掩护下进行自由射击,也颇是打死打伤了一些法国骑兵,并彻底瓦解了他们的这次攻势。
到了这个份上,法国人也算是明白了这支人数是他们十倍的“荷兰军队”看起来有些不好惹了。于是,在稍稍僵持了一个小时后,这支法国骑兵看到无机可趁后,便派出代表取回了散落在荷兰军队阵前的伤兵和尸体,然后拨转马首,一溜烟地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
第1638章 何去何从()
“抛弃一切辎重,全速撤退,我们没时间可资浪费了。”击退意外遭遇的一小股法国骑兵后,杨亮也顾不得其他了,直接找到了部队最高指挥官弗兰克·班宁,提出了上述建议。
班宁在听到吴逸群少尉翻译过去的话后,略有些心疼地看了看那些严重拖累部队行军速度的辎重,缓缓点了点头。那些辎重有火炮炮架、有修理火枪的器械、有帐篷雨具、有制作弹丸的模具、有修建野外营地的木桩和门板、有备用的盔甲等等,甚至还有属于弗兰克·班宁私人所有的一张床——这张床用料考究、雕工袭至,花了他足足一千盾——算起来价值也不菲了,都是贝亨奥普佐姆市民们的民脂民膏。
不过荷兰人别的没有,钱却很多,因此作出放弃辎重这个决定并不如何艰难,弗兰克·班宁只和几位民兵军官稍稍商量后就下定了决心,将这些全部丢弃,反正回贝亨奥普佐姆后,翻箱倒柜的话总还能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器械,如果城里的军火库尚未被人盗卖一空的话。
三千五百人轻装撤退的速度是飞快的,丢弃了一切辎重、只携带了少量弹药和食水的他们,顾不得周围荷兰民众的诧异和咒骂,一溜烟地朝西边逃去了。幸运的是,也许法国人兵力不足,也许他们急着占领其他没有抵抗的城镇,故自从28日的遭遇战中打死打伤了三十多名法国骑兵后,一直紧张兮兮的众人却始终没有遭到来自法国人的报复——其实想想也很正常,人家有自己的作战任务,有那么多可以无损夺取的城镇等着他们去接收,何必去野外啃这么一支奇怪的荷兰军队的硬骨头呢?
就这样,当5月30日傍晚众人气喘吁吁地撤退到了贝亨奥普佐姆城时,追兵一直未至,传来的只有一路上许多城镇失陷的消息——很多地方法国人仅仅派了不到百十名骑兵就不战而下了,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不过打胜仗容易,占领军却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法国人的国王不断要求他的军队占领更多的地盘,以安置投靠他的荷兰贵族及来自法兰西本土的大量官员(后者才是主流)的时候,他们的兵力被极大摊薄了,以至于进取能力有所不足。
弗兰克·班宁这厮甫一逃回来就钻进了城里。不过,或许是看到此次增援布雷达要塞过程中东岸人和瑞士雇佣军的战斗意志比较顽强,这厮主动出面说服了市议会的大部分成员,然后将这两支部队放进了城里,以做固守之用。
后来,也许是议会的商人们的意见,那帮瑞士雇佣军又被调出了城,到近在咫尺的码头上固守,保住大伙的一条退路。那里有许多较为坚固的屋舍和货栈,只要自己不先垮了,断无让法国人一举击溃的道理。要知道,他们现在可抽不出太多的兵力来管贝亨奥普佐姆这种偏远地区,这里又不是交通要道,派个上万步骑过来不显得很浪费吗?有这富余的兵力,还不如通通调往莱茵河彼岸,帮助孔代亲王攻打名声赫赫的乌得勒支要塞呢。
瑞士人临去的时候,杨亮找了他们的赫斯团长聊了聊。那是一个已经年近花甲的男人,一头脏兮兮的杂毛,穿着破旧的高筒长靴,不过精神看起来却很不错,眼睛很亮,给人一种炯炯有神的感觉。杨亮少校觉得,与弗兰克·班宁手底下那些稀泥般的荷兰民兵相比,这些装备落后的瑞士雇佣军倒还更值得信赖一些,至少他们不会突然之间就崩溃。更何况,在撤退途中的时候双方已经并肩作战过一次了,当时杨亮对这些瑞士人没有溃逃而是坚持作战感到很是欣赏:任何时候,敢战都是军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技能不行可以练、装备不行可以改善、战术落后可以学习,但战斗意志这东西学不来的。
杨亮为他们从弗兰克·班宁那里要到了一些新的燧发枪——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事实证明贝亨奥普佐姆城的军火库里的库存已经被盗卖了大半,故能给这帮瑞士人要来两三百杆落满灰尘、新旧不一的燧发枪,确实是费了老大劲了,而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如今杨大少校在荷兰人那边的地位有所提高。
赫斯团长对此表示感谢,不过却也没怎么太过看重。用惯了火绳枪的他们,如果贸贸然就改用燧发枪却没有足够的适应期的话,确实比较容易出问题,因此他只是把这些火枪、火药及部分弹丸当做了储备收了起来。
贝亨奥普佐姆城内有战前从英格兰购买的十余门铸铁火炮,另外还有十多门老掉牙的青铜火炮也被荷兰人找了出来,然后一一安放到了城墙上各处——托当年与西班牙战争的福,荷兰南部但凡上点规模的城市都已经要塞化,城防设施那是极度完备的,要不然当年早被著名的佛兰德斯军团占领了。
因此,在所有人撤入城内并关闭大门(城门钥匙被保留到了城内最德高望重的老牧师手里)之后,贝亨奥普佐姆城就已经进入到了临战状态之中,各种遗落在城外的生活物资、战争物资都被搜罗了进来,以防被法**队利用。
平心而论,荷兰人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也未必就一定会向法国人投降了。至少,在投降前,他们也会稍稍抵抗个一阵子,然后视与法军谈判的结果再做最终决定——一般来说,只要法国人保证荷兰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格约束军纪,一般来说南部的荷兰人不会太过纠缠。不过对东岸人来说,投降法军并没有现实的好处,相反还是一种耻辱,海牙方面说不定也要扣减本应支付给李晴的雇佣军费,因此他们对法**队的态度是坚决喊打,这是他们贝亨奥普佐姆的荷兰民兵们最大的区别。
1673年6月3日,经过几天心神不定的等待后,一支高擎着金百合花旗帜的法兰西军队出现在了贝亨奥普佐姆城外不远处,观其规模大概有三千多人的样子,大概是附近的法国人能够挤出来的最大兵力了。
带队的法国人看样子是个贵族,他在观察了下贝亨奥普佐姆城的轮廓、型制之后,果断放弃了强攻的想法,转而对与其通过一条小小的运河连通着的码头发起了试探性的攻击。结果那帮瑞士人看起来还算有职业道德,虽然被训练有素的法军打得极为狼狈,但到底在贝亨奥普佐姆城墙下居高临下支援的七八门火炮的配合下,将法国人的这次攻击彻底瓦解,并成功地让他们丢下了数十具尸体。
法国人的这个指挥官看样子也是个“老司机”了,在看到强攻码头也会受到城头炮火的夹击之后,他心里明白,如果不想付出绝大代价的话,看起来是没有攻取这座城市的机会了。只是他有一点想不通,那就是这里的荷兰人为何有那么强的抵抗意志,难道不应该是无敌的法兰西大军一到,他们就束手缴械么?强如布雷达要塞,也不过只坚持了几天时间罢了,法国人的伤亡甚至只有区区一千多人,微不足道。贝亨奥普佐姆这种小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那些荷兰人凭什么坚持到现在还不投降?这是最令他感到困惑的地方。
而就在法国人在城外纠结无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城内的杨亮少校,也才刚刚说服了弗兰克·班宁继续坚守下去的想法。要知道在此时的贝亨奥普佐姆,愿意向城外的法兰西军队投降的人可不在少数,因为他们害怕坚决抵抗失败后遭到法国人的报复,他们压根不相信联合省能够抵挡得住法兰西大军,尽管北方的荷兰、泽兰、弗里斯兰、格罗宁根等省的居民可能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但南三省(其实南部是四省,因为包含荷属布拉班特公国)的居民们对法**队还是存在着深深的畏惧之感的。
不过好在刚才由第三混成营炮兵连官兵们发起的炮火急袭给了城内的荷兰人一些信心,使得一些主战派的意见更容易被中立人群所接受。再加上德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