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1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的士兵们非常辛苦,因为他们不但要训练,很多时候还要像您见到的这样上工地干活,完成在本土大部分由非国民劳务工干的活计。就像桃村这边的第四师的师部、第十团的营房、随军家属居住的房屋、通往各处的道路,都得由他们自己来亲手完成。”全程陪伴着徐向东的姜云帆见他看得仔细,就轻声解释道:“就拿修路来说吧。当初贵公司的首批技术人员抵达后,如果谁要去野外工作,那么保安司令部的参谋们就会拨给他几个士兵和一匹骡子,让他们陪伴着技术员去野外勘探,护卫他们的安全,帮他们背负沉重的行李。很多人都说,这些人习气颇重,可能吃不了这些苦,但事实证明他们错了,至今还没见过几例逃跑的军士,当然这或许也和他们无处可逃脱不开关系。”

    “慢慢来吧。就和我们的胶烟线铁路一样,一切都要慢慢来,反正现在清国麻烦缠身,也不会出动大军来进攻我们的登莱,因此还有时间。”徐向东宽和地说道:“等到铁路修建完毕了,部队建设差不多也搞完毕了,虽然他们无法和本土正规军甚至预备役部队相比,但到底也是水平之上的军队,不比清国那些绿营精锐差,甚至在战法方面还要更先进。因此,如果单单是防御的话,足够了,别忘了我们未来有火车可以机动,能够轻松地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这是清军所不具备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刚才徐向东说得也没错,东岸是有时间,因为清国现在真的是“麻烦缠身”。首先是万众瞩目的四川混战,如今清军、吴军、顺军三方仍在拉锯,顺军不断取得胜利,不过并不复当初摧枯拉朽的感觉,很多胜利都是苦战得胜,比如刘忠贵在顺庆府击败入援清军的战斗、比如老将张能在重庆府击败吴军精锐的战斗,自身兵力损失也不小,器械、军资的损失更是大得惊人。现在,大顺左营的兵锋已钝,与吴军、清军的战线基本稳定在巴州—南充—佛图关一带,陷入了僵持的局面,并且渐渐开始转攻为守,消化起了已经新取得的半个夔州府、重庆府大部、顺庆府大部和小半个保宁府。也许,顺军方面目前唯一还保持着活跃的军事攻势的地方,大概就是已经将指挥部挪到巴县的张能了,不过他是李来亨的嫡系,左营上下未必就愿意看到他一路高歌猛进了。

    另外,四川南部的一些土司头人们举事起兵的也越来越多,吴三桂军政集团在播州宣慰司、乌撒府等地的统治几乎限于土崩瓦解。再加上南明方面孙可望、李定国等人暗中联络并举兵向北呼应,屯驻在这边的吴军势力连败几仗,损失惨重,目前已经龟缩于几个坚城之中,以拖待变,也不知道能拖得几时。据南明方面流传的小道消息,这会吴三桂已经在CD重病卧床多日了,怕是不能视事。而吴三桂不能视事的话,那么其部下虽然还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人心纷乱之下还能发挥几成,可就是个问题了,因此这会明军方面不光是在打军事仗,同时也在打政治仗,打算借着南明这块金字招牌再策反一些吴氏军政官员,增强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能快速扩充地盘。他们总觉得,这样比顺军那批“傻货”一刀一枪抢地盘要高效多了。

    清廷方面对于如今四川的局势自然是非常紧张的,而且他们也一直在试图为四川解围,不断从陕甘抽调人马南下入援,不说尽数驱逐杀进来的顺军,至少要延缓他们的脚步,不能让其将整个天府之国挪为己用吧?

    不过在抽调了几批较为善战的陕甘绿营南下四川后,最近清国方面突然消停了,这不但令顺军不解,同时也让东岸人有些看不懂。登莱保安司令部的参谋们为此召开了好几次会议进行讨论、推演,无奈信息不足,始终无法拿出一个能够让绝大部分人都非常信服的说法。不过这其中比较让人感到可以接受的一个说法就是,西北有变!

    更准确地说,是加赞(即葛尔丹)在西域和蒙古草原上折腾出了一些事情,比如控制了整个卫拉特蒙古等等,让素来对蒙古诸部极为警惕并几十年如一日死命经营的鞑子朝廷有些害怕了,因为他们不敢过分削弱陕甘——尤其是甘肃一带——驻军,害怕万一准噶尔想不开率军突袭甘州一带,那么无兵可守的清廷可就要坐蜡了。

    但说到底上述这些还只是东岸人的猜测,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决定性的证据或确凿无疑的消息。不过清军暂停北军南下的举动却也是事实,看来其西北边陲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不然的话不至于此。当然保安司令部的参谋们多数也认为,葛尔丹此时的势力可能尚未抵达甘肃一带,不过也许已经深入影响到了吐鲁番、哈密等地的蒙古人部落,这些部落原本是臣服于清廷的,但在准噶尔蒙古崛起之后可就未必了,或许这才是清廷紧张无比的最主要原因吧——所谓满蒙一体满蒙一体,没有了蒙古诸部落的支持,这满洲皇帝的龙椅怕是坐不稳,尤其是清国国内这会正大办新军,汉族将领的地位直线提升,康熙皇帝难道心里就没点逼数么?怎么可能!

    不过无论如何,清廷暂缓调动陕甘军队南下客观上减轻了顺军的压力,使得他们能够更从容地消化地盘、攻击敌军。相信等吴三桂驾鹤西去的时候,心气散了的吴军必然会出现血崩,那会局势又会大变,搞不好全占四川的机会就会彻底来临,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百战得胜,驱逐包括明军、清军在内的一切觊觎四川的武装力量。

    而从陕甘救援四川的路子既然走不通,清军也没有放弃,而是集中兵力和物资,在湖北、江南一带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攻势。其中湖北前线因为堡寨林立、河溪纵横,清军未取得大规模的进展,只啃下了十多个顺军堡寨。后来,顺国皇帝李来亨亲赴一线督战,顺军士气大振之下又收复了一些堡寨,然后便与清军玩起了主力对峙,清军虽然看似占据了主动,可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能徒唤奈何。

    在东面的江西战场,归属于南京方面指挥的数万清军先是连战连胜,深入了江西东部地区多个府县,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不过当败退回去的郭世安得到东岸武器援助,并集结了一些老部队再度东进后,清军又连吃了几个败仗,战线再度退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两军在这里打了几个月,各自死伤数千人马,结果什么名堂都没打出来,也是醉了。

    综上所述,总体上而言,最近大半年来顺军在四川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在积蓄力量,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和四川相比,其他地方虽然也打得很欢实,可战线方面却没什么太大的变动,没有任何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似乎对清国而言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在葛尔丹强势崛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没人会相信清军会傻到在登莱、东北和江南与东岸开战,他们不抽调青州大营、杭州大营的兵力援助其他战场就已经很不错了,来打东岸人不是脑子有病么!因此,这才是徐向东刚才提到“还有时间建设部队”的主要原因,现在远东三藩,大概是十年来外部威胁最小的时候吧。

    1677年9月4日,参观完在建中的桃村火车站的徐向东等人,没有耽搁太久,而是继续向前出发,走出了狭窄的山间谷地,进入到了一望无际的平原之上。这里,便是农业大县、粮仓重地莱阳县境内了。

    在莱阳县,徐向东没过多去看铁路线,而是深入当地的乡村和集市,花了足足半个多月的时间,仔细考察了每种商品的价格和产量,同时也评估了当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及交通物流的成本,其专业程度甚至让姜云帆等人为之汗颜。要知道,这其中很多工作本都是他们平时应该做的。

    考察得来的信息徐向东都嘱咐手下仔细记录下来,打算带回去后研究、讨论。随后,他又在姜云帆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继续南下,途径即墨县并短暂停留了一天后,最终于1677年9月下旬抵达了胶烟铁路的终点胶州要塞。

第六章 胶烟行(三)() 
如果说烟台港是东岸人在登莱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话,那么胶州港就是东岸人在这里的军事中心。在这个依托要塞和军港而形成的城市内,驻扎着包括第七混成营(已从南方归建)、青岛要塞守备队及正常轮戍的一个仆从师——今年轮到了防区为威海县的谢振的仆从军第六师,额兵五千人——此外,在附近的即墨县还有第四师陈全忠部三千人,总兵力加起来约1。2万人左右,等闲之人还真攻不下来。

    胶州港同样是一个重要军港,海军第三舰队鄂霍次克海分舰队的船只每年冬天都要南下至这里过冬,保养船只、训练士卒、出海巡逻等等,海军胶州船舶修理厂的工人们每年这时都忙得不可开交。

    曾经有人对在烟台、胶州这样的登莱城市建立现代化的船舶修理厂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议,认为这可能导致技术扩散,违反本土制定的对大国技术封锁原则——原则上对中国、印度、奥斯曼、俄罗斯等大国封锁技术——不过考虑到联合省、英格兰、葡萄牙乃至法兰西的商人都开始涌入清国、明国港口,在与他们展开贸易的同时,也输入了许多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使得中国大地上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了不少。

    这个时候再行封锁,就显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因为欧洲人的技术即便没东岸先进,但差距也仅仅是在机械化方面了,没有本质的区别。再加上东岸人在船舶修理上也确实有迫切的需求,因此这两个核心港口城市原本简单的船舶保养所被引入了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和专用的机械设备,使得原本需要去利尻岛、大泊港、黑水港等地进行维修保养的船只被大规模分流到了烟台和胶州。要知道,在以前,这两个港口的船舶修理所因为实力有限,只能给有限的船只进行简单的维护工作,现在升级为船舶修理厂,实力确实有了质的提升。

    再到了近些年,少许蒸汽设备也被允许引入了这两家船舶修理厂,使得他们的维修保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上升,船舶修理业务蒸蒸日上,甚至就连台湾银行及其他私营船只都跑来这里维修保养,很是培养了一大批的产业工人。

    这些产业工人及其家属,以及包括官员、军人、商人及他们的家属,就构成了胶州城的市民主体。他们平日里居住在扩建过一次的胶州要塞城内,安全保障较高,物资供应充足,环境卫生良好,确实是生活得比较惬意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这里终究是一个以军事防御为主要目的修建起来的城池,除了一两家供应粮油及日用品的国营商铺外,几乎没任何娱乐设施。

    而在胶州城外围,多年来陆陆续续兴起了一些居民区,这些与烟台城周边类似,以手工业者、小商贩、商业雇员(主要是茶楼、饭馆、妓院等场所的雇员),农业经营者为主,是为胶州城内的居民服务的。他们的存在,也使得胶州城更有了一丝生气,使其看起来更像是人类的生活之所,而不是杀气腾腾的战争机器。

    “胶州和烟台一样,说实话有些‘无聊’,整个登莱最繁华、最好玩的城市,无疑还是蓬莱县,以前登州府的府治所在地。因为那里是董大郎的地盘,他几乎什么也不管,放任自流,只要每个月收到数量令他满意的钱粮就行。”姜云帆遥遥指着胶州城高大的轮廓,说道:“烟台城和胶州城类似,原本所在地一片荒芜,什么也没有,直到后来建了要塞和码头。因此,这些城市的军事功能很齐全,但并不适合居住,人在里面会感到压抑、枯燥、紧张,这我深有感触。而且,为了强调军事防御,不被敌人有机可乘,烟台和胶州要塞附近两三公里的范围内是不允许有居民区存在的,我认为这有些苛刻,扼杀了城市发展的潜力。”

    “你看,我平时住在烟台城里,工作一般也在城里面。不过一旦有空,我还是更乐意走远一些,去享受真正的生活,烟台县最精彩的地方,永远不在烟台城里,而在城外!”姜云帆仍在滔滔不绝地讲着,只听他说道:“幸好现在胶州城有了一些改变!徐副总裁,您看,在要塞以南的那片腹地,有一大块土地被划了出来,脱离了军管区的限制,开始经营起了商业,而这也是得到了已经离任的廖逍遥廖司令的首肯的,并且孙春阳南货铺、台湾银行等企业已经开始在这里购地置业,准备大展拳脚了。以后,胶州港吞吐的货物,除了军需物资外,都将挪到这里来,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啊。啊,对了!批给贵公司的地也在那一片,喏,就是事先约定的,临海的那片,可以用来修火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