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出了4个中队,全数调往后方大泊、黑水两地,一边驻守一边整训。

    而眼前的8个中队2000人则再一次加大了训练强度,力争在大战来临前将战力再提高一些。甚至于,莫茗都准备让他们出动一下,以战代练,给清军增加一些麻烦。不过目前船只基本都出海捕鱼去了,一时转运不便,便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除了挺身队外,莫茗麾下已经增加到200人编制的治安队也大部被放了出去,全力侦查外部敌情,以使烟台要塞的东岸人能够做到心中大致有数。就这样一直过了几天,直到8月份的最后一天,远在青州的赵应元突然派人来到烟台堡给莫茗递交了一封信,信中言清军胶州镇总兵柯永盛屡次调赵应元部队去“剿贼”,但赵应元都拖着不去,目前清军已经对赵应元逐渐失去了耐心,因此赵决定反正,并遍邀各路原大顺将领如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宋二烟等人齐聚青州,准备共谋大事。而莫茗,也正是他的邀请对象之一。

    “赵应元这厮,原本实力不足被清军招抚,如今看到清军要借剿匪消耗他的实力,这厮又不答应了。妈的,什么反正啊,就是想当独立的土皇帝呗。不过他们这么闹一闹也好,正好挺身队1大队训练了这么久也该拉出去遛遛了,我倒要看看这厮打的什么主意。”莫茗轻轻弹了弹手里的信纸,笑嘻嘻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 
冬春季节的乌拉圭天气通常都不是很好。阴雨、狂风都让人在这个季节出门显得相当麻烦,不过这在志在开拓伊河的东岸人眼里都不是什么问题。1644年8月20日,伊河地区专员彭志成骑着一匹神骏的战马,在大批随从的簇拥下沿着伊河、米林湖一线巡视着。

    天空还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戴着大盖帽、披着军大衣的彭志成却一点没有躲避的意思,而是站在伊河入湖口处仔细视察着一座新城镇的建设。这座新城镇位于伊河北岸,后世恩里克。马丁内斯将军镇以东数公里处,离烟波浩渺的米林湖只有区区几百米。这座城镇的名字还是彭志成亲自取的,叫做奇山堡,以纪念本地第一批拓荒居民——来自大明山东奇山千户所的两百名移民。

    这些人是在月初时分才来到东方港的,正好几艘运载布匹的船只从新华夏返回,因此他们便搭乘这几艘船冒险穿越了风暴海域返回本土。他们最初的三百人最终也只有不足两百人抵达东岸本土,就这还是比例高的呢。上一波一千五百名朝鲜人最后只有七百人抵达米林湖以东的丘伊堡,还不到50%,令人唏嘘不已。

    他们在东岸港的检疫隔离营度过了最初的十五天后,便被民政部人口普查办公室的人领到了位于米林湖西岸的伊河地区,开始与交建二局的两千多名南非劳务工们一起修建他们的家园。规划中的奇山堡并不大,城周大概八百多米的样子,比他们以前居住的奇山千户所小多了,不过就坚固性来说却又有过之。

    东岸本土的几座在后世都算不得小的砖瓦轮窑日夜产出着大大小小的建筑用砖,然后供应到国内各处建筑工地,却仍然不敷使用。这主要还是缘于东岸政府给国民分发的房屋全是不惜工本的砖房:客厅一间、卧室两间、厨房一间、猪圈一间、储藏室一间,平均下来一套房要消耗两三万块砖。看起来不多,但一旦全国普及下来可就多得吓人了,不说别的,一千五百套房屋就要消耗一座大型轮窑一年的产量,而这才只够住几个人?

    更别说东岸人几乎每到一个定居点都要修建的城堡了,这个也是耗砖大户。东岸本土密密麻麻的堡垒群是令任何敌人都为之头痛的,尤其是那些海盗,他们可以劫掠西班牙人那些没有城墙的市镇,却对如乌龟壳一般坚硬的东岸城堡无处下嘴。除了堡垒之外,还有灌溉水渠、水库、码头等等各类设施,不像欧洲基本都是木质的糊弄人的设施,东岸人全是以百年大计来考虑的砖石永久建筑。

    面对国内旺盛的需求,政务院有意在伊河地区修建国内第五座砖瓦轮窑,位置就定在眼下的奇山堡一带。与卡马匡河流域的那座轮窑一样,这座轮窑将以伊河流域的河底深层淤泥为原料,烧制砖块,以填补国内缺口有越来越大趋势的建筑材料。

    伊河入湖口处,水波荡漾,芦苇密布。面积广阔的沼泽地内,一些憨态可掬的水獭正在自由地觅食,一些没有越冬的水鸟在它们的骚扰下不时呱呱飞起,然后又落在沼泽地内捕捉鱼虾。水獭、狐狸如今在国内可是二级保护动物,如果有人随意捕杀的很可能要被判处巨额罚金乃至流放等刑罚,因此即便人们再眼馋它们的皮毛,但在军法治国的东岸也没多少人敢于触这霉头。

    沼泽地附近就是流量不小的伊河了。吞吐着黑烟与水汽的“清塘军1号”挖泥船正静静停泊在伊河入湖口北侧,四个定位锚都已经放下,以稳固船身。它不时从河底抓出一团淤泥,然后又将其直接扔在岸边。河岸边是数百名南非劳务建筑工和一些奇山堡的居民们,他们挑着粪箕将最先挖出来的一批宝贵的浅层淤泥挑走,然后堆放在一片片清理出来的空地上——那里是规划中的农田。

    一些年纪不大的小孩成群结队地在淤泥里掏挖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小鱼、小虾、螃蟹等等,每掏到一个立刻大呼小叫起来,引来一阵围观。看着这些浑身粘满泥巴的小屁孩,大人们也只能摇摇头,任他们自己玩去了。这些小孩大部分是奇山堡后面几批居民的小孩——五百多名来自立窝尼亚的爱沙尼亚人的子女,剩下还有十来个则是从大明山东乘船九死一生过来的。小孩子的友谊总是很简单,他们没几天就混熟了,虽然彼此语言交流不是很顺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一起玩耍。

    而在挖泥船的南侧,不时有一艘同样吞吐着黑烟的72吨级内河运输船快速走过。这些船看得出来都是新造的,因为它们用的都是螺旋桨推进器,挂了两面纵帆作为辅助动力,航速普遍在8节左右。船上装载的全部都是铁矿砂,它们从这里进入米林湖,然后一路向北抵达鸭子湖北端的平安钢铁厂码头。

    “航道疏浚得如何了?”彭志成看了一会儿这片沼泽地,然后朝跟在他身侧的秘书梁建问道。

    梁建闻言立刻回答道:“这艘挖泥船已经过来两个多月了,从上伊河堡往下这一段差不多都已经疏浚过一遍,只差这最后一段了。这边是入湖口,原本淤塞比较严重,只有河道中心才可以行船。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清理后,可通航的区域扩大了一倍还多,相信再有半个月时间,这里差不多就可以收工了。”

    说完后,梁建想了想又忍不住问道:“彭总,国家对奇山堡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定位是什么?纯农业乡镇还是工业乡镇?”

    “屁个安排!”彭志成扶起了一个疯玩中一不小心撞倒在他腿上的四五岁小孩,小孩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衣,穿得像一团棉球一样,鼻子底下还挂着一溜鼻涕,不小心擦在彭志成崭新的军礼服裤管上。彭志成捏了捏小孩肥嘟嘟的脸,然后把他放走了。他来自大明的父母惶惑不安地站在远处,看到自家小孩跑回来后,立马揪着耳朵拎走了。

    “国家没有规划,但是我有!”彭志成又补充说道,“河口附近这一大片沼泽地按照老规矩拾掇一下,挖一个人工水库,把积水都排到里面去。这些芦苇也通通砍掉,南非不是送过来很多鸭子吗,我都准备好了,用这些芦苇沿河扎一些鸭棚,让农户自己养鸭。国内目前对鸡鸭鹅的需求量很大,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毕竟大家吃牛肉都吃腻了,想换换口味。这里小鱼小虾多得很,养鸭一点不费劲,能给农户们增加不少收入。湖边再建一些小型渔业码头,渔民们自己就可以在滩涂上造小型渔船,他们可以学罗洽湖那边,用灯光诱捕鱼虾。这湖里渔业资源这么丰富,不能浪费了。”

    “还有,国内的麻绳、麻线不能老从国外进口。我找农业部的人论证过,这里的土地只有河口附近算是较为肥沃,其他地方土壤肥力着实一般。因此,我决定在这个地方推广种植亚麻,以逐步摆脱对进口麻绳的依赖。亚麻这种东西,还是相当有用的,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需求量都很大。钱不能老让外国人赚走,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吧。”彭志成说道,“有了稳定产出的亚麻,我们可以在这里制绳、编织渔网。我听说南边西岭地区的老邵准备在罗洽港发展远洋捕鱼甚至捕鲸,以后这渔网和缆绳的需求量肯定直线上升,我们这也算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嘛。至于那些还算肥沃的土壤,我准备安排他们种种大豆和蔬菜。以后这里还要建个小型船舶修理所、煤水站,给来往船只提供补给及维护。这里地理条件还算优越,发展起来只会比下伊河堡那个不尴不尬的地方更好。”

    梁建点了点头,事实上作为彭志成身边多年的秘书,他早就对此地的规划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了,此次也不过是确认一下而已。之前平安县县长助理徐文选走通了邵树德的路子来拐弯抹角地向他打听了一番,问问彭专员对此地的安排如何。这个家伙这几年开办榨油作坊很是赚了一些钱,虽然比起梁建每年从东岸公司收到的分红来说差了老鼻子了,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已经算是国内最先富起来的人之一了。

    徐文选做了多年的榨油生意,如今心气越来越高,这次他新拉了好几个股东——其中就有梁建的五百元投资,然后又向联合工业信贷银行申请了三千五百元贷款,准备上一个机器榨油厂项目。国内目前对这些“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是不禁止私营资本进入的,因此徐文选此次上大榨油厂的项目很快得到了工商部的批准。

    目前,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收购原料太麻烦——因为国内的大豆种植始终很分散,此番听闻彭专员准备在奇山堡周围开辟一个大型的大豆种植区,并使用机器进行收割以提高效率,他便动了心思,准备将厂子开在这里。作为股东之一的梁建对他的这个主意也很是赞赏,此番帮他最后确认一番后,事情就此定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九章 伊河(二)() 
“到了到了!都下船吧!”随着文图拉船长的一声大吼,一名马来水手立刻将一块搭板铺在了甲板和栈桥之间。然后,大约三四十名东方面孔的男子懵懵懂懂地走下了船。

    “又是男人!”“来的又是男人!”“很久没有女人过来了!”“老爷们把我们都忘记了吧!”“我想去大城市!那里有美丽热情的姑娘!”

    码头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叹气和抱怨声,卡斯泰利耸了耸肩,自从去年年初从意大利来到东岸后,这样的场面他见得太多了。这个国家似乎一直就很缺少女人,关于这点卡斯泰利通过自己的眼睛就能观察得出来,而不需要任何调查与数据——因为这实在太明显了。

    “卡斯泰利先生,早上好。”文图拉船长一眼就看到了正在下伊河堡城外工作着的卡斯泰利,立刻上前打招呼。话说当年他家道没中落之前还曾经试图向著名学者伽利略先生求学呢,只可惜一直没得到机会。而卡斯泰利先生是伽利略的学生兼朋友,文图拉船长一直很敬佩他,因此他很热烈地向他打起了招呼。

    “早上好,文图拉船长。”卡斯泰利对这位来自伦巴第的中年船长也很喜欢,热情豪爽、工作认真,虽然有着意大利人一贯的喋喋不休和爱抱怨,但总的来说是个不错的人。

    “又有新客人来了?孩子们看起来都有些垂头丧气的,他们似乎很失望。”卡斯泰利看了看正低着头默默走下甲板的东方人,又看了看码头上一群无精打采的年轻码头工人们。这十几名码头工人全部是来自塔兰托的意大利老乡,卡斯泰利跟他们很是聊的来。这些人都是好小伙儿,干活认真、热爱生活,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个更大的共同点——他们都没有老婆。不是娶不起,而是这个国家的女人数量真的是太少了!

    “他们有充足的失望理由。”文图拉船长咧嘴一笑,拿起腰间的牛皮水囊,喝了一口辛辣的河中大曲,然后说道:“这次来了一千七百多名明国人,后面可能还有同样数量的将在年底时分抵达本土。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已经到达的这批人中间很可能只有不到五百人是女人。”

    “这个消息真是遭透了。”卡斯泰利叹了口气,颇为同情地说道。他一把年纪的人了,孙子孙女都有了,但他现在突然也有些怀疑他的孙子能不能顺利娶到老婆了。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文图拉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