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6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确实是学过西班牙语的。

    “是的,我们确实带了一船精制面粉过来,你们的官员已经检查过了,总共是520公吨,不过已经有人预定了。我们并没有在阿姆斯特丹市场公开出售的意思,我们只是想在这里停留补给两天。”麦金莱少尉用生硬的西班牙语说道。

    “出售给我们把。”范博伊宁根用似是请求似是命令的语气说道,“阿姆斯特丹需要这些面粉,我会为它们找到一些体面的买主的,不是码头上这些小商人,而是特里普家族的亨德里克,出身自荷兰省最有声誉的商人家族之一。”

    “这……”麦金莱有些犹豫,他看得出这些荷兰人是铁了心要买他的这船面粉了尤其是这些面粉主要还是以特等和一等面粉为主,欧洲此时绝对找不出这么雪白的高级货,在物资逐渐短缺的阿姆斯特丹,这种紧俏商品不被人盯上才怪了。只不过这船货是要运到里加港才算完成任务的,如果半途被荷兰人截下,那就是麦金莱少尉的失职,这肯定会对他的前途产生影响,因此他还在犹豫着。

    “您还在犹豫么,船长先生?”范博伊宁根有些不耐烦了。他出身名门,祖父曾经担任过阿姆斯特丹的市长,本人在21岁时便就任了阿姆斯特丹市议会的书记官一职这是一个令很多人艳羡的关键职位而现在又是负责城市治安和司法工作的高级官员,前几年又代表阿姆斯特丹市议员团加入了荷兰省议会,是地方政治中的后起之秀,他能耐着性子与一个来自新大陆的、浑身臭烘烘的异教徒船长说这么长时间的话,自认已经是非常有礼貌了,因此他亟待对方给出令他满意的回答。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东岸船长坚持原则,很坚定地向他摇了摇头。

    “对了,你们的全权特使莫三先生目前就在阿姆斯特丹呢,需要他向您来下命令吗?”博伊宁根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但他依然耐着性子说道。

    “莫三先生竟然也在这里?”麦金莱少尉有些吃惊,然后又很快肃容说道:“当然了!莫三先生是我国任命的驻欧洲特使,他拥有欧洲范围内军事、商业、外交方面的全权,如果由他来下命令的话,按照组织规定,我无法拒绝。”

    莫三很快就来了。彼时他正与一些荷兰商人们在商讨着某些生意,结果被人告知了码头上发生的事,因此他很快便乘坐马车赶了过来。

    “出售给他们吧,他们给的价格很公道。”莫三用先用西班牙语命令道,然后又换了汉语,朝麦金莱少尉赞道:“少尉,我很欣赏你坚持原则的态度,请继续保持,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不过现在么,我们正在与荷兰人商讨一些生意方面的事情,与这些可能规模很大的生意相比,莫斯科公国那边的事情就可以暂缓一下了,不着急的。这一整船精制面粉出售给阿姆斯特丹的上流绅士,对我在这里拓展商务的行动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谢谢你了,少尉。”

    “这……这是我的职责。”麦金莱少尉听了称赞后有些少足无措,最后才向莫三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未完待续。)h118

第一百七十八章 运输线、生命线(三)() 
事实上莫三也刚刚来到阿姆斯特丹没几天。

    他来这里的起因,其实最初还要追溯到上个月在多佛尔海峡发生的一场英荷海军间的对抗。荷兰海军老资格将领特罗姆普率领包括商船在内的42艘荷兰船只从大西洋返回阿姆斯特丹,但他们早在西班牙的时候就被英国人盯上了,结果当整支荷兰舰队驶入多佛尔海峡时,英国人派出了两支舰队总计34艘专业海军战舰紧紧跟随荷兰人,并要求他们升起英格兰的圣乔治旗致敬,结果遭到脾气火爆的老将特罗姆普的拒绝,双方之间的战斗就此爆发。

    英荷双方总计七十多艘船只在海上激战了两个多小时,荷兰人损失了两艘战舰和一艘商船,撤退途中又有一艘商船沉没(比历史上损失重一些),而英国人则毫发无伤。此战结束后,荷兰、英国双方就基本上已经彻底撕破了脸皮,处于事实上的战争状态了虽然两国之间并没有正式宣战。

    而在这场被称之为多佛尔海战的战斗结束后,本就吵闹成一团的荷兰三级议会顿时炸开了锅,奥兰治派、共和派互相指责,称对方愚蠢的政策致使伟大的联省共和国陷入了困境。奥兰治派强烈要求恢复旧制,任命弗里斯兰省执政威廉。弗雷德里克为共和国执政,并代理陆海军总司令,直到他的表弟、年幼的威廉三世成年为止;但共和派对1650年威廉二世率领1。2万名士兵向荷兰省进军意图发动叛变的危险举动记忆犹新这场政变因威廉二世半路染天花病死而告终,留下了他即将临盆的妻子和一个内部严重分裂的国家因此他们非常不愿意恢复联省共和国执政这个职位,以免这个国家被独裁者所掌握,这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就这样,在英国海军严重危及尼德兰利益的情况下,尼德兰三级议会的各省代表仍然在扯淡、互相指责,奥兰治派趁机指责共和派无所作为,失误频频,让尼德兰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他们主张恢复荷兰执政的职位。让奥兰治家族重新上台整合荷兰武装力量。

    但共和派又怎么可能答应这样的条件呢?因为这等于是把刀送到了敌人手上!就像多年前荷兰人面对哈布斯堡王朝时一样,第一警惕的永远是内部的敌人,每当形势稍有好转时就开始内讧、拆台;而当形势不利时便开始集权,执政和陆海军总司令掌握大权。然后再被渡过了危机的各省代表们轰下台,如此周而复始。

    低地的尼德兰人是如此热衷于内斗以至于英国人、法国人都感觉诧异,他们普遍评价:“单个或一小群的荷兰人无疑是精明强干的,但如果是一大群荷兰人在一起的话,那么充斥其间的便是无休止的内讧和争斗。最终是什么事也干不成。”

    荷兰省的人看不起其他省的人,西部吃小麦省份的人看不起东部吃黑麦省份的人,七省联盟的人看不起布拉班特公国和德伦特地区的人,新教徒看不惯天主教徒(联省共和国内约有45%的天主教徒),新教内部抗辩派的人看不起反抗辩派的人(最终引起了内部政治仇杀,莫里斯杀死了奥尔登巴内费尔特,这引起了加盟各省之间的一次严重冲突),等等不一而足。尼德兰人就是如此热衷内斗,就是如此作死,这似乎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低地人共有的天性。谁也无法轻易改变。

    这次约莫三前来阿姆斯特丹的是约翰。德维特,三级议会的议长荷兰商业资本家的代言人,如今联省共和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军事贵族奥兰治家族的死对头。此君为荷兰民族资本家代言,极端反英,在他控制下的三级议会,坚决拒绝了克伦威尔提出的英、荷合并的提议,坚持独立自主,直面英国的挑战。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奥兰治家族的人异常警惕。关键时刻宁可出卖国家利益与英国人媾和也要压死蠢蠢欲动的奥兰治家族。

    德维特议长大人约莫三来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东岸共和国参与向尼德兰运输物资的行动,即华夏东岸共和国用自己的运输船、悬挂东岸国旗,满载各类物资驶入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弗利辛恩等尼德兰港口。确保尼德兰在战争期间物资供应充足。

    当然了,尼德兰人不止找了东岸共和国一家,他们还派人去了汉堡、吕贝克、里斯本、塞维利亚、热那亚、威尼斯等地(范博伊宁根这家伙下个月就要去瑞典,期望说服瑞典人站在联省共和国一边),一一说服各家加入到尼德兰一方来;即便出于种种原因没法明确站在联省共和国一方的,也可以私下里用自己的运输船往尼德兰出口物资。

    莫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辗转来到了阿姆斯特丹。不知道是议长大人太忙还是不甚重视的原因,德维特只在莫三刚来的第二天从海牙赶过来与他专门会谈了两个小时,期间莫三审时度势,自己判断往尼德兰出口物资有益于东岸的国家利益,于是原则上同意了荷兰人的请求,不过也提了一些要求,大体上和本土说得差不多,即: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与清政府断绝关系,将开普敦、图莱尔、福尔摩沙打包出售给东岸;开放马六甲海峡,东岸船只可以在马六甲自由靠泊;让渡莫斯科公国、瑞典和部分立窝尼亚市场给东岸。

    德维特议长对东岸人居然反提条件很是诧异,或者说有些没思想准备。在他看来,开放阿姆斯特丹市场对东岸人这些异教徒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恩赐,他们不是应该欣喜若狂吗?怎么还会要求这要求那的?

    不过面对如今棘手的局势(荷兰商船被英国海军大量捕获,荷兰海军根本没法为所有船只护航),议长大人也不得不降下身段与东岸人耐心商讨各项条件。谈了两天后,荷兰人只愿意出售图莱尔殖民地给东岸,算是让了点步;而东岸人则放弃了开放马六甲海峡这个不甚重要的条件,双方都算是小小让了点步,但在其他方面分歧仍然很大,结果谈判不欢而散,非常不悦的议长大人忙别的事务去了,将莫三晾在了城里面。

    今天在码头上遇到麦金莱少尉,已经是莫三在这里待的第十五天了,他甚至都已经打算,如果荷兰人这边再不找他展开第二轮商谈的话,他就干脆返回奥斯曼帝国,去那边隔岸观火,自在地看英、荷这两个老牌强盗国家打出狗脑子来。

    “荷兰人留在港口内的舰队去苏格兰护渔去了,其他军舰也在外面护航商船,阿姆斯特丹外海前两天刚刚出现了英**舰的身影,这让荷兰人大为震动。”莫三招呼众人去他下榻的旅馆内休息,众人沿着街道向前,一边走一边交谈着。

    “这个城市现在的生活成本已经很高了,即便是手工业者这类年收入普遍在250…300盾(1元约合3盾)的人,也觉得现在的面包、黄油、鸡蛋、肉鱼以及酒类的价格涨到天上去了。”莫三笑着说道毕竟荷兰人生活得痛苦与否才不关他事呢只听他继续说着:“荷兰人从去年12月至今,已经损失了一百多艘商船了,至于说渔船和内河小船,数量也相当不少。由于他们运输船规模的庞大(1。6万艘船,其中六千余艘远洋商船,总吨位50…60万吨,超过英、法、西、葡四国总和),他们的海军根本照顾不过来,因此只能挑价值最高的商船批次护航,因此现在几乎每天都有船只被英国佬捕获,亏大发了!”

    麦金莱听了暗暗吃惊,他之前只知道荷兰有多强大, 可没想到在这场尚未正式宣战的战争中,荷兰看起来才是吃了大亏的一方。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本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争,英国的商船数目很少,荷兰的商船、渔船数量极多,而双方的海军力量却又相差不大(英国人在船只数目和火力上还隐隐占点优势)。因此多佛尔海峡上最常见到的场景就是英**舰四处袭击荷兰商船,荷兰人为了护航疲于奔命,结果却是顾头不顾腚,根本阻止不了自己一方的商船被大量击沉或捕获。

    “荷兰人可能会在英国佬持续不断的放血行动中支撑不住,率先败下阵来。”麦金莱少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冒起了这个想法:“他们上层的战斗意志也很成问题,政府有没有决心打下去谁也弄不清楚,保不齐现在就有人在鼓噪与英国和谈了。唉,这帮松散的商人啊,多少国家大事被他们败坏了,我们国家以后绝对不能让唯利是图的商人掌权!”

    “好了,这里就是我临时居住的旅馆,中午一起吃顿便饭吧。接下来两天你们可以在这里逗留,出售、采购完物资后,就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到里加和阿尔汉格尔去。”莫三朝众人交代道:“我准备再滞留一两个星期。”(未完待续。)h118

第一百七十九章 运输线、生命线(四)() 
1652年8月10日,范博伊宁根打点好行李,打算过一阵子就乘船前往瑞典,冀希望于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与荷兰经济关系密切的瑞典王国加入荷兰一方,与英格兰对抗。老实说,范博伊宁根觉得自己此行的希望不大,瑞典人不是傻瓜,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这个没什么像样海军的国家更可能在这场战争中秉持中立,同时出售大量物资给荷兰以大发战争财,指望他们出钱出船对抗风头正劲的英国佬,着实希望不大。

    不过在出行之前,范博伊宁根奉荷兰省议会和海牙三级议会的命令,亲自登门与莫三商讨一些“极为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是之前双方没谈拢的那些条件,因为外界形势的变化,荷兰人打算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让步,以换取东岸人站在他们这一边当然是暗地里了。

    在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