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О艿南⒑笏坪蹙鸵恢痹诮吡亩飧霾柯涞牟槁逞侨私姓迩ㄒ啤�

    只是不知道是他们缺乏说服力或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个村子剩下的查鲁亚人一直没有迁移。他们仍然如同往常一般,打猎的打猎,捕鱼的捕鱼,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两名西班牙教士努力劝说失败后,似乎也放弃了进行进一步的劝说。也许他们还抱有侥幸心理,觉得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他们可以继续心安理得地在此传教,发展教会势力,然后再逐步向东、向北扩展渗透。

    7月16日晨。这个村子的查鲁亚人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大群身穿深蓝色军服、头戴黑檐大盖帽的骑兵骑着高大的安达卢西亚马将村子团团包围。而在他们身后,还有上百名手持燧发步枪、面色冷漠的火枪手,以及一百名手持长矛的海盗奴隶。

    这批海盗奴隶被军官们许诺,只要他们为东岸共和国的西进行动进行战斗,并自觉捍卫东岸共和国的利益,那么他们将在半年后获得大赦,届时将被授予自由民身份。华夏东岸共和国对他们的过往劣质既往不咎,少数表现出色的海盗甚至能够获得提拔的机会,并被赐予土著妇女作为奖励。将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华夏东岸共和国甚至还可以将他们在旧大陆的亲戚家人免费接到新大陆来,使得他们可以与亲友团聚。

    如此优厚的条件是这些海盗们所无法拒绝的,能够一切重新开始、并过上美好生活的期望激发出了他们无穷的战斗欲望。在军官们有节奏的铜哨哨音下,他们迈着还算整齐的步伐,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朝村子里冲去。

    看到这一幕的查鲁亚人惊得差点晕厥过去。他们中有些人的脑海中还残留着关于半个月前那场战斗的惨痛回忆,此刻看到这些“魔鬼的子民”竟然杀上了门来,一个个顿时口干舌燥,心悸不已。他们下意识想逃,但是村子周围遍布着那些骑马游弋着的骑兵,两条腿显然跑不过四条腿。他们要是懂得成语的话,那么这个时候他们肯定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瓮中之鳖”这个成语的含义。

    查鲁亚人出身的东岸共和国警官艾瓦尼站在队伍前用当地的部族土语进行了最后一番劝降,他通过自己的亲身事迹与如今的生活条件进行了长达半个小时的宣传,中心思想就是要这些查鲁亚人放弃抵抗,加入东岸共和国的体系,成为这个体系下的一个顺民。

    半个小时内,果真有几十名查鲁亚人陆陆续续过来这边表示投降。这些人或许是被艾瓦尼的甜言蜜语所蛊惑,或者是摄于东岸共和国大军的武力,总之他们做出了选择,总指挥官、骑兵上尉徐宇将这些人统一交由后阵的骑兵看管。

    两名西班牙教士这时候也不再沉默,他们也在村民中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以宗教与神的名义进行鼓动,坚定这些村民们的意志。在他们的不断蛊惑下,剩下的查鲁亚人虽然依旧惶恐不安,但是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六神无主了,他们似乎获得了某种心灵上的支撑,而这种支撑给了他们力量以对抗自己的不安、害怕等负面情绪。

    “神棍!”徐宇不满地骂了一句,“老子最恨神棍。”

    “咳咳……”旁边的宗教事务处道士于慈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说道:“该我们上了?”

    “去吧。”徐宇不耐烦地说道,“办完事赶紧回来,马上我们这边就要发动了。”

    于慈和另一名穿越众——最高法院下属的伊河巡回法庭第一法官贾非一起策马走到了队列前方。于慈的说辞还是老一套,主要是宗教事务处整理的关于教会的黑材料,然后就是给入了道教的士兵们鼓舞士气。他卖力地在阵前匆匆宣扬一番,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在他之后上阵的是伊河巡回法庭的第一法官贾菲,他首先宣布了西班牙教士擅自进入东岸共和国领土传教的非法行径,然后援引5月份刚刚出台的《国土资源法》里的部分条款,宣布这些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查鲁亚人占据这些土地是“非法”的,他们是“有罪”的。

    门面工夫搞完后,接下来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已经被激发起士气的海盗奴隶们打头阵,火枪手随后跟进,骑兵清理漏网之鱼,不到一个小时,这座村子就被征服了。穿越众也没有大开杀戒,只有很少一部分查鲁亚人被杀死,剩下大约近两百人全部被抓了俘虏。

    至于两名西班牙神父,在贾非宣布他们犯有非法入境及传播邪教(东岸共和国规定任何未向政府报备的传教活动均为非法)等罪名后,予以当场处死。

第三十五章 棉布市场(一)() 
查鲁亚人袭击这一小风波过去后,铁矿工作组继续西进。

    两百名移民和两百名海盗开始了艰苦的河道清淤工作。越往上游,河道越窄、水深越浅、河道淤塞越严重,在下游河段很少能够看到的断流现象在这里很普遍,通航条件不容乐观。

    其实严格来说这段伊河中游河段并不缺水,相反,这边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湿地。正是从这些沼泽湿地中流出的涓涓细流汇聚起来给伊河下游提供了庞大的水源补充,因此,邵树德计划利用这些天然的沼泽与微型湖泊开挖河道,向前推进。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目前的人手,没有短时间内完成的可能。不过好在现在有了初具雏形的下伊河堡,运送补给的距离短了很多,整个工程仍然在缓慢却坚定地推行着。

    抛开这些在东岸地区辛苦工作的人们,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大西洋的另一侧——位于旧大陆法兰西西南部的波尔多。

    远至罗马人统治时期,这座位于吉伦特河畔的阿基塔尼亚省①首府城市就因为对外贸易而极为繁荣。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宽容的南特敕令,结束国内宗教战争以来,饱受战争创伤的波尔多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波尔多时此时法国对外贸易的大型港口之一。来自西印度群岛的蔗糖、烟叶、可可;来自锡兰、苏门答腊和印度的胡椒、肉桂;来自阿拉伯、印度、中国的生姜和肉豆蔻;来自马来亚和摩鹿加群岛的丁香;来自印度、锡兰、波斯的宝石和克什米尔运来的羊毛披肩、香水、神香、玻璃、瓷器、棉纺织品、丝绸制品等全世界的货物在此聚集,然后从这里流入法国内地甚至邻近的德意志地区。

    贸易的繁荣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此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波尔多本地的贵族和大商人们的生活风气极为奢靡,对于这点,初临旧大陆的许信三人算是着实开了眼界。

    在朱利安位于吉伦特河畔豪华庄园内举行的宴会上,穿着讲究礼服的仆人们排着队将诸如墨西哥火鸡、纽芬兰鳕鱼、本地鹅肝、美味的红酒与白兰地等食物送上结实精致的餐桌。而且,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都统一用上了在这个年代很少见到的银质刀叉等餐具②。

    不得不说,经历了新大陆的开发,此时欧洲富裕阶层的平均生活水准已经上升了很多。与之相反的是,此时大明士绅阶层的生活水准却是在普遍下降的,而且,双方之间的这种趋势还在呈加速状态。

    自从5月份随帕斯奎尔家族的朱利安与马蒂尔德一起抵达波尔多后,他们就开始忙活起了考察市场兼设立商站的事情。到了波尔多才知道,他们手头的那500英镑的资金是多么的不经用,在购买了吉伦特河畔一座两层带地窖的房屋后,他们的资金就已经支出了大半,剩下的钱可能也就够雇佣几个看大门的了。

    这座房屋的主人原本是一个旧贵族,只可惜在中世纪后文艺复兴这段社会转型期内没能经营好自己的产业,却又继续维持着原来那种虚荣奢华的生活,结果导致负债累累,不得不出售自己的部分财产来偿还债务。

    这座石头砌成的房屋面积不小,前面还带着庭院,就是款式与风格稍微古老了些。房屋的风格是中世纪时坚固、厚重、严肃的风格,房内的家具也尽都是些厚实、笨重的大家伙,和如今在法国流行的意大利风——华美明亮的府邸、精致雕花的家具完全格格不入,难怪房屋主人愿意以360英镑的低廉价格出售了。

    不过这对于穿越众来说也没什么,他们原本就是将这里当做商站驻地与仓库用的。甚至在看到屋内那些厚实的橡木家具时,大家还都有些惊喜的感觉:用料真足啊。

    整座房屋就一个会客室,由于房屋结构的关系,会客室内即使是白天也有些昏暗。许信从地下杂物室内找着了几根不知道用什么动物油脂制成的蜡烛,插到铁质烛台上点着后,房间内这才亮了起来。

    “都说说吧,到这里都一个多月了,大家感觉怎么样?”许信坐在一张橡木椅子上,一边给众人倒上一点葡萄酒,一边问道。

    “我先说说吧。”陶晨曦接过酒杯,然后第一个开腔:“前阵子我随朱利安去参观了一下他的父亲——老帕斯奎尔在城外的纺织工场。说实话,没去之前我在自己脑海中脑补过很多次他家的纺织工场的情况,可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据说是波尔多有数的大纺织“工场”时还是很吃了一惊。原因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个工场太寒酸了,雇员可能也就四五十人,多半还是兼职的农夫。这些农夫农闲或者缺钱时就来工场打工,轧棉、漂洗、纺纱、织布、洗染等等,劳动过程中效率很低、原料损耗很大,差不多3-4斤棉花才能织出一匹布来。而且他们的技能都很不熟练,很多工人都需要重新培训,这大概是因为工人们流动性比较大、不固定的缘故。”

    “我们现在织一匹布要消耗多少皮棉?”许信问道,“我记得大概是不到三斤?”

    “现在只要两斤到两斤半了。工人们的技能熟练了、责任心上来了、管理到位了,都会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陶晨曦说道,“其实这就是近代工厂与传统手工行业的区别了。帕斯奎尔家族的纺织工场,包括英国的那些手工呢绒作坊,其实都仅仅是有了一个工厂的雏形,本质上还是传统手工业。比如那些英国人,他们将羊毛赊给农夫,那些农夫纺完毛线后再将这些初级产品出售给指定的商人,换取羊毛后继续回家纺线。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工作都是他们的副业,他们本质上仍然是一群农夫。不论是英国还是法国,或者是手工业更为发达的意大利,她们都缺乏近代意义上的工人。”

    “嗯。”许信点了点头,说道:“传统手工行业是注定要被近代机器制造业所淘汰的。据我所知,帕斯奎尔家族的工场的雇工人数还算是多的呢,这边大部分手工作坊、工场的雇工人数只有寥寥几人。据资料显示,直到拿破仑·波拿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四分之三的企业的雇工人数在10人以下,其占总雇工人数约为60%左右。所以,此时的法国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小农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而且,她也没有像英国那样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导致农业束缚了太多的人口在土地上。唉,说来说去,这个时候的欧洲国家竟然没有一个能从社会组织、工业技术、宗教宽容、冒险精神、资产阶级力量等各方面比得上英国的国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真的不是偶然的啊。”

    “咳咳,跑题了啊。”一直坐在旁边喝酒没说话的孙波清了清嗓子,说道:“工业革命的事情咱先不管。咱现在关心的是咱的产品的销路问题啊,帕斯奎尔家族的那个工场我也参观过一次,生产些棉布、手套、长袜和少量呢绒,质量不咋地,价格还不低,销量却还不错,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的吧?”

    “大概知道吧,我先说说,你们看说得对不对。”陶晨曦将酒杯放在桌上,坐直了身子说道:“目前法国全部32个省中只有中部地区13个省建立了关税同盟,其他19个边疆省区仍然关卡林立,地方税、消费税等税收名目多如牛毛。更糟糕的是,这些省区之间的度量衡还多半没有统一,税收制度也不一样,有些地方法规甚至还相互矛盾、冲突,还有就是僵化落后的行会制度在阻碍商业的发展与流通。总而言之一句话,商品从一个省区流通到另一个省区去,成本会相当高,有些货物甚至根本就只能在小范围内流通。说来说去,法国的王权经过宗教战争虽然已经极大地被强化了,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大啊,这点和英国真心没法比。”

    “回答正确,加十分。”许信开了句玩笑,然后说道,“你们也都看到了,市场很大,居民的购买力也很强,但是阻碍自由贸易及商品流通的因素仍然很强大。不过我们也不必太过贪心,先从波尔多开始慢慢渗透整个加斯科涅地区吧,站稳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