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俏厨娘养成记-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了过来,跟司南交换一个惋惜的眼神,并没有过来打扰——都是这片的邻居,谁家有点什么事儿,很快就都传遍了。

    等老太太这波哀恸消散一些,司南才开口:“阿姨,是真的。那天二海说您给我做了吃的,我就开门让他进来。进来以后,他突然就让我嫁给他,我没同意,他就发疯似的扑过来打我,还掐我……我前段时间刚好学了半年的女子防身术,这才能把他打倒捆起来,问他为什么,结果他说我要是不答应,他就弄死我。我没办法,于是报了警,警察来以后就把我们都带走了,再然后的事情……我也是接到警察电话才知道。”

    老太太听得不停的叹气,唉哟唉哟,浑身发抖。司南赶紧过去帮着顺气,好半天才平复下来,擦擦眼泪:“南南,我看着你长大的,你是个好孩子,阿姨知道。我跟你说吧,二海出事前,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他突然就很有钱了,甚至还带我去看了名医,我这才能下地慢慢活动的。我问他哪儿来的钱,他说他帮朋友了一个大忙,成了一笔大生意,人家给的酬劳,我也没多想,他一直都是个孝顺老实又木讷的孩子……就在他出事前两天吧,这孩子,拿出一张卡,说这是我和他爸后半辈子的养老金,是用我的名字开的户头,让我俩别亏着自己,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当时我就觉得古怪,问他他就不耐烦,还说是报酬,结果,没想到……这才几天……就……,南南,你要是知道什么,就告诉阿姨,这事儿阿姨不怪你,我只是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司南看着苍老如斯的林聪海的妈妈,几番掂量,决定还是隐瞒实情,这种事说出来匪夷所思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她摇摇头:“阿姨,我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我和抱抱,也觉得这半年来,二海变化很大。但是我俩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发现他越来越沉重,有心事,人也不开心。他也没对我俩说过什么……”

    “唉,是呀,我前两天找过抱抱。她爸妈说她和男朋友去国外度假了,要正月节以后才回来。我也找过你几次了,你这里都锁门,阿姨也不知道你的电话,今天才算找到你。你别怪二海了,他打小就喜欢你,也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一直憋着不说。他要是做了糊涂的事情,阿姨给你赔个不是,你……就原谅……他吧。”说罢泣不成声。

    司南安静的坐在旁边,慢慢的说:“阿姨,你把二海留的钱收好。如果足够用,和叔叔把这里的房子锁了,去找个适合养老的南方小城市生活吧……二海是个孝顺孩子,你和叔叔,别辜负了他的心意。”看看时间差不多,司南结了账,送林聪海的妈妈出门回家,路上嘱咐她慢点有事情打电话,自己转身回了施工现场,把一切往事都用力抛在脑后,斯人已逝,一切是非都无需再评论。

第120章 酒史渊源() 
明天一早要去电视台录节目,陈凯泽体贴的把自己的车和司机交给司南使用。司机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司南也不介意人家的冷脸,自己又不是正牌老板,不过是上位沾光而已,不用太在乎人家的看法。

    到了电视台门口,又是打电话又是登记又是查验身份证的,全部折腾完,这才进得门去。再来电视台,司南表示没什么新鲜的,提纲她都看过,内容也做了准备,自己今天也穿的人五人六,化妆嘛……她打算到时候提提意见,别搞太粗的眼线和夸张的睫毛,她觉得自己不适合,本来她就浓眉大眼睫毛长的,再画眼线,整个脸显得头重脚轻,拉低了整体的颜值。

    一切如她所愿的就绪,开始录制。这是一期只有她和主持人两个的访谈节目,旁边还备好了炉灶食材,主题是司南最喜欢的,谈论中国历代的名酒和下酒菜之间的关系。司南为此挑灯夜战了好久,才算准备的七七八八,节目录制两天,然后剪辑成三期播出。

    主持人先起了话头:“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家家户户耳闻能详,就是曹操《短歌行》中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汉代的《说文解字》曾提到杜康是夏朝的一位国君。而夏朝又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而华夏一词中,夏就是指的夏朝,由此可见,酒,几乎快和我们国家的历史一样长了。今天我们的嘉宾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厨娘,她曾经在我台举办的第一届民间食神擂台赛上夺冠,据说她对酒文化也颇有研究,有请司南。”

    然后司南就踩着音乐灯光笑么嘻嘻的出现在台上,她心里觉得这实在有点傻逼,但也只能好好配合。

    对着镜头,简短的打了招呼,自我介绍完毕,进入正题,司南体态放松神情平和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国的酒大约可以分为南酒北酒,也就是以前所说的南黄北白。但为什么茅台又会成为国酒呢?这是因为在前清,贵州是不产盐的,食盐全部要靠四川接济,而运销川盐却是由山西和陕西两个地方的人所掌控,还是这些盐商发现了茅台村杨柳湾的水质极佳,大家知道,盐商历来都是极有钱的人群,他们不惜重金从家乡请来了酿酒名家,同时还带来了顶好的酒曲子,历经数十年的潜心酿造和不断优化,才有了国酒茅台……”

    司南和主持人按照预先排好的大纲,氛围热络又不浮夸的互动着,也算录制的很顺利。中间休息的时候,节目组发了盒饭,大家聚在后台随便吃点,然后休整补妆,接着继续录制,司南对主持人说:“燕姐,没想到你这行是体力活啊。”

    “隔行如隔山,都看着我们光鲜亮丽。其实今天还算舒服的,能坐着主持,有时候一站一整天,也是没办法。工作想要出成绩,大约天底下没有哪个行当不辛苦。”

    司南点点头,这是硬道理,汗水洒在哪儿,成果看得见。

第121章 有酒有菜() 
休息完毕,下午录制司南现场教授大家做几道下酒小菜。司南对着镜头说:“中国传统饮者认为君子在酒不在菜,如果一个人既要饮酒还要考究菜品,那就是吃喝之徒。文化中把饮酒者分了三类,酒仙酒徒和酒鬼。李白自称酒仙,应该没人会有异议,因为他在酩酊大醉的状态下,贡献了无数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我们会把酒鬼称为灌黄汤的,这其实是句苏州话,因为南边多饮黄酒。是有此言,现在的社会开放自由,没这么多含有阶级褒贬的观点,我们大可以既要好酒,又要好菜,所以就教大家做几道简单的下酒小菜——喝什么酒配什么菜,北方人喝白酒,我们就先做北方风味的下酒菜。”

    镜头转向料理台,上面已经摆好了各种食材,司南伸手指点着一样一样做了介绍,最后才说出今天要做的两道小菜,一是牛肉花生粒,一是原汁蒜香黄油口蘑。材料易得,酒饭皆宜。说罢就熟练的操作起来,牛里脊切小块,酱油料酒盐胡椒水淀粉蛋清抓匀,又切了一些洋葱芹菜番茄放进去一同腌制,借鉴西餐的作法,让牛肉多一些清香。花生米滚水泡上十来分钟,然后放进笼屉布里面,包扎好后用手轻柔快速的搓动,几分钟后打开布包,将花生米倒进水里,果然红色的外皮都飘了上来。备好材料后,司南起了油锅,加热的同时,将腌制好并且把辅料都剔出的牛肉粒,用厨房纸巾轻轻搌干水分,用撒了少许淀粉让表面更加干爽,等到油温六成热,即将控好水的花生米和牛肉丝一起下锅,半炸半炒,并撒了少许姜丝去腥提味,待到牛肉粒表面紧绷,花生米色泽金黄,国内不再有大量水分刺啦作响,就将锅内的食物倒在漏勺内控油。

    一道菜备好,司南开始另外一道菜,她起了干净的煎锅,放入一块黄油,不待油热,投入大量的蒜末煸炒出香味,然后将新鲜的白色口蘑去蒂后整粒投入,慢慢煎炒,直到蘑菇出水体积缩小,这才将火力调到合适,撒入海盐慢慢收汤。一时间摄影棚内香味四溢,主持人都感觉自己唾液四溢,有了几分馋意。司南拿过盘子,将菜品倒入,镜头给了特写:一盘深红色的牛肉粒夹杂着金黄酥脆的花生米,一盘淡黄中聚着乳白的蘑菇。

    主持人过来试味,对着镜头矜持的每样夹了一点送入口中,然后品评道:“牛肉外焦里嫩,花生米酥脆,口感对比强烈却又统一;这道蘑菇虽然是西餐的作法,吃起来蒜香四溢,柔韧中带着爽脆,还有蘑菇特有的清新质朴,非常的美味。这两道菜的确都是下酒的好搭档,操作起来也不难,电视机前收看我们节目的各位观众,强烈建议你们也试试。”

    录制结束,各路工作人员纷纷扑来要求试菜,司南看蘑菇有些凉了,说放进烤箱热热,大家纷纷说不用不用,拿起筷子争先恐后的,待到吃进嘴里,都满意的叹息:以前也有大厨来录节目,也做过鱼翅鲍鱼,但总是吃着隔了一层,不是不好吃,是进到肚里不熨帖。司南笑笑:家常菜和馆子菜是有区别的,人还是更习惯于自己日常吃的菜式。

第122章 稳扎稳打() 
后面两天节目也顺利的录制完毕,介绍黄酒文化的,司南做了家家户户耳熟能详的熏鱼和兰花干,但她别出心裁的将兰花干中加入了笋干,让咀嚼感大获满足;又把熏鱼中的糖分减少一些,更符合北方人的口感,更是额外增加了干红辣椒,同时又在浸泡后增加了收汁的程序,让味道更为丰满;而节目其余的内容,司南则介绍了酒类的酿造分类和饮酒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特有的,如今消失在工业文明下的酒类,比如北平海淀的莲花白、同仁堂的绿茵沉;山陕一带的建章麻姑酒;苏皖浙的杭州梨花酒、秋露白,淮南绿豆酒;湘鄂的黄州牙柴酒;川滇的以豆瓣酱闻名的郫县的郫筒酒、云安曲米酒、广南香蛇酒;甚至就连新疆,明朝时期就有了西域葡萄酒、乌孙青田酒……林林总总介绍下来,主持人都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我国酒文化竟如此丰富多彩。

    司南看着全场的钦佩的表情,心说:这事儿,成了。

    打完漂亮的一仗,司南看看记事本,过几天另外一个电视台,请她去教大家做整桌的待客宴,既要精打细算又要不失礼数,走的是勤俭主妇的路线。司南想想,拟了三份菜单,到时候看节目组选用哪份,并做相应的准备。等待节目组反馈的空档期,也没闲着,做了两家大网站的文字专访——版块编辑把问题提纲发过来,司南用文字回答,然后附上人家所需的各种骚姿弄首的照片即可。

    她的个人做菜的博客,日积月累下来,也有了将近百道菜道菜,攒了不扫粉丝和人气,于是又出版社找上门来,问她要不要出书——挣钱出名的事儿,没理由拒绝啊,司南说好,谈谈呗,要了对方的合同,大喇喇发给陈凯泽,天经地义的要求男朋友给把把关。

    司南颇有些全面开花的架势,她颜值尚可,谈吐有料,彬彬有礼却不生硬,很容易满足媒体造星的需求。电视台第一期的节目播出后,反响不错,制片和编导就考虑做成长期的节目,司南是固定嘉宾,然后每期再增加一位嘉宾,找了司南商量,司南觉得非常好,但她又提了建议,新的嘉宾建议各行各业都有,覆盖面越广越好,上至土豪下至走卒,人人都有自己心心念念的美食,把这些呈现出来,才是饮食文化的要旨——于众口难调中求同存异,以九鼎调和之力展现人生百态。

    出版社的人约了面谈,想把她打造成新生代的美女厨娘,司南想了想,觉得为时尚早,但对方好意一片,总不能生硬回绝,她找了个好由头:“您看,我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最近虽说又是上电视又是上网媒的,但总有点昙花一现的味道。你们出版社要如此隆重的打造我,我很是感激,但我也担忧,自己积累不够,万一推出去效果不好,你们的精力物力财力可就全打了水漂。我是个略微保守的性格,不喜欢贸然出击,所以能不能这样:先推这本书,多配点个人照片,我也会把内容做修改,现在只有菜谱,很单薄,我会在一些好的菜式后面,增加与之相关的饮食文化的内容,这样,可读性强,除了教人做菜,还能传播知识——然后我们看看市场反馈,再说下一步。您两位觉得呢?”

第123章 诚意邀约() 
出版社的两位,没想到司南筹划的居然更加长远和全面,而且能够想出将菜谱和文化相结合的观点,这样出来的书,的确会有别于市面上常见的菜谱,司南的建议也的确是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后给出的最优方案,没有理由不同意。于是双方达成一致,司南一个月后交书稿。

    送走了客人,司南跟茶馆老板聊了两句,就回来看装修。该拆的都拆了,如今就是空荡荡的承重墙和柱子,大门洞开,四面透风。司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