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二说的对,束修一个人一年就得一两银钱,而且每个月还得交3斗粟米,逢年过节的还要给夫子送礼,这算下来少说一个月就得400文。而且这家里也得有人照顾,俺也不去了,俺留下来看家。”
三郎本还高兴,可听着哥哥们这么说,他也觉得还不如在家里学来得省钱。而且还能帮着哥哥和小五干活。
四郎倒没啥想头,要是哥哥们去,他就去,要是哥哥们不去,他也不去。
“哥哥们听俺说,如果二哥不喜欢,不去俺不反对,可如果是因为嫌束修贵而放弃那就不值当的。俺们家虽然不如那大户人家富裕,可也交的起束修。哥哥们不用为这发愁。更何况三哥和四哥学的都很好,大哥和二哥只是活干的多分了心这才慢了些。”
“小五,要不就让小三和小四去吧,俺和老二留家里。”李大郎还是不想花那个银钱,其实也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是家里的当家人,总不能因为自己读书,把活都丢给弟妹们去干,那事儿他可干不出来。
“俺说了,俺不去,俺喜欢种地。”
“那三哥和四哥是个啥意思?”司徒嫣转头去看三郎和四郎。
三郎低着头认真的想了一下,“小五,俺想去,俺保证不耽误家里的活计。”
四郎看了三哥一眼,又看了大哥和二哥一眼,也点头要跟着三郎一起去县学。
“那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三哥和四哥明天就去县学里拜夫子读书。明天还要和夫子商量一下,每天三哥和四哥只在县学里学半天,俺早就打听过了,夫子们只是上午授课,下午只是让学生们练字,这练字可以晚上再练,这样即不耽误干活,又可以上县学里读书。而且三哥和四哥一定要好好学,把在县学里学的晚上还要教给大哥和二哥,这样俺们等于交了二份束修,却四个人都能学到。”
“这个主意好。”李大郎觉得这样最好,家里的活儿有人干,也不用小妹累着,而且他也可以跟着三郎学。
兄弟几个都点头同意。司徒嫣又叮嘱三郎和四郎几句,“明天去县学时,夫子一定会问三哥和四哥都学过些什么,哥哥们只要说学了《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好,至于俺之前教你们的《笠翁对韵》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就不要和夫子提起了。”
“小五,为啥不能说?”四郎有些不明白。
“四哥,这《笠翁对韵》是做诗写对子时才用的上,如果让夫子们知道你们连四书五经都没看过就学了这个,怕会以为你们好高骛远,学习不踏实。而《孙子兵法》中的《始计篇》那可是兵家之计谋,就是县学里也是学不到的,所以更不能说。哥哥们一定要记牢。”
三郎和四郎紧着点头,他们也听出小妹话中的严肃和担忧,自然对司徒嫣言听计从。
商量妥当,司徒嫣开始准备拜师要用的“六礼”。其实县学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准备“六礼”,都是以自家的实际条件,随意给夫子送些吃喝等东西。可司徒嫣觉得,尊师重道是身为学生必须谨记的,也是希望借此让夫子知晓,李家很看重夫子,希望夫子能成心教导三郎和四郎。
六礼里最麻烦的就是“芹菜”,这种蔬菜本不该在这个季节里有,如果司徒嫣从戒指里取出,怕要引人怀疑。而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又是极好的意头。最后司徒嫣让李大郎去跟福婶儿买了一只公鸡,作为六礼之一。
至于寓意为苦心教育的“莲子”;红运高照的“红豆”;早早高中的“枣子”;功德圆满的“桂圆”;以及表达弟子心意的“腊肉”。司徒嫣戒指里都有,拿出来也没有引起李大郎几个的怀疑。
又给三郎和四郎用细棉布做出两件长衫,缝了两个书包,将笔墨纸砚都装好,直到子时方才歇下。
第二天天还没亮,几人就起身,吃过早饭,赶在城门刚开的时候就赶着车进了县城。司徒嫣这天特意换了身男装,县学里可是不许女子进入的。
到了县学,王管事特别高兴,他可是盼了几个月才把这几个娃子给盼来,这几个月少了这柴火钱,他的日子可过的不好,见着几人乐得脸上的褶子都多了出来。
“王管事,俺们今天一是为换纸,二是为着求见夫子,哥哥们想进县学里读书。”
“哎哟,这可是好事儿的呢,你们先在这儿等着,俺去问问蒋夫子,这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就是蒋夫子了。”王管事也是得了好处,所以特意将县学里最有学问的夫子介绍给司徒嫣。这也是司徒嫣没想到的意外之喜。
不一会儿王管事回来,领着几人去拜见夫子。
蒋夫子人端坐在学堂上,四十岁左右年纪,身形纤长,着一件蓝色翔云蝠纹长袍,腰系束带缀一枚莹白玉佩,头带绸缎帽冠,给司徒嫣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
由李大郎领着几人上前给蒋夫子见礼。
蒋夫子从几人进门时就发现,来的几人最大的也只有15、6岁的样子。而几人中只有两人身着长衫,可见这几个孩子里只有这两人是要来读书的“你们上前来?”用手一指三郎和四郎,他并没有因为几人没有大人陪着而心生不满,其实他更喜欢这样独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不需要督促,自己就知道上进。
李大郎忙向后退了两步,将位置让给了三郎和四郎,而司徒嫣一直站在四人身后,她年纪最小,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差了礼数。
132章,蒋夫子出题考教,司徒嫣疲于应付()
“见过夫子!”三郎和四郎昨晚跟着司徒嫣学了好久的礼仪,这会儿两人做起来反而显得很自然。看的蒋夫子暗自点头,“是两个知礼的。”
“你二人之前可有读过书?”
“回夫子的话,学生和舍弟只学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司徒嫣听着三郎的回答很是满意,这些话她昨天晚上教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没白费力气,两人还能记得。
司徒嫣是满意了,可蒋夫子却楞了,这两个孩子看上去不过9、10岁的年纪,竟然已经开蒙了,这倒引起了他的兴趣,用手一指三郎,“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下句是什么?意作何解?”
三郎定了定神,这句是《三字经》里的,这些小妹都教过,他记得清楚,“回夫子的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下一句是‘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讲的是玉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同玉一样成不了大器。”
“好,你。”又指向了四郎,四郎跟着行了礼,蒋夫子这才接着问道,“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作何解?”
四郎记得这是《弟子规》中的句子,当时小妹特意给他们举例讲过,“回夫子的话,这句意指‘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好啊,我这是捡了两块璞玉,王管事你先下去吧,这两个学生我收了。”
蒋夫子问的这两个问题一是提醒二人要努力学习,方可成才;二是让二人知道,多向别人学习优点,不要比较吃穿。这两个问题让司徒嫣对这位蒋夫子多了些好印象。一般的夫子第一次见学生,多会要求学生听话,尊师,而这位夫子注重的却是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将三郎和四郎交给这样的夫子,她也能放心了。
等王管事退下,蒋夫子这才问起几人的家境情况,“回夫子的话。”李大郎往前站了一步,因着蒋夫子问这话时,看的正是他,“爹娘已经过身多年,家中只留俺们兄弟。”李大郎不能讲司徒姨是个女娃儿,所以回答的很是含糊。
这下连蒋夫子都惊的站了起来,“你们可知这上县学里读书是要交束修的?”
司徒嫣这时才上前一步,“回夫子的话,小民知道。六礼、束修、粟米小民一家已经准备妥当。只求夫子能收下我三哥和四哥,让其拜蒋夫子为师。”司徒嫣将准备的东西从李大郎和李二郎背着的篓子里取出递给了夫子,又从身上摸出一个装着二两银钱的荷包递了上去。
这下蒋夫子不惊都不行了,他原以为这一家最明事儿的就是这二个读过书的,却不想连个7、8岁的小娃娃说话也是礼数周全。甚至他有种感觉,这小娃子懂得比这最年长的还多些。
“好。既然你们成心向学,我就收下你二人,至于你这个小娃娃,要不要也一起来学?”
“谢谢夫子厚爱,小民年纪尚小,应在家多读些书再来,还是让哥哥们先拜师!”
“哈哈哈,你这娃儿合老夫脾气,如果你想来,老夫定将你收入门下。行了,先行拜师礼吧!”司徒嫣见事儿成了,忙行了礼,又退到了最后面。
蒋夫子领着三郎和四郎去了县学里的“大成殿”。先为二人“正衣冠”。二人这才拜了孔子像,将“六礼束修”奉上,又向蒋夫子行了礼。礼成,蒋夫子带着三郎和四郎去了学堂里将其介绍给其他学生,互相鞠躬,表示互爱互帮。
让三郎和四郎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称为“净手”。寓意,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这才提笔亲手为二人写了“亲供”,(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籍贯”。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存于县学备案。
“李仁、李严,你二人的名字是谁取的?”在写“亲供”的时候蒋夫子详细了解了一下几人的情况,虽然李大郎语焉不详,可他还是听的出来,几人出身农家,家中先辈并无人读书,断取不出如此的名讳。
“回夫子的话,名字是小五给取的。”四郎喜欢自己的名字,所以一时高兴,嘴快的将司徒嫣给“卖了”。
司徒嫣心里一急,可想拦时,为时已晚,只得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夫子明鉴,小民与几位兄长并非血亲,小民父母早亡,幸得几位兄长收留,小民只是有缘略读过些粗浅的书籍,识得几个字,所以一时幸起以‘智、信、仁、严’,为兄长取了名字。”
蒋夫子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子了,他也看过一本书,仍是《孙子兵法》,其书有云,将者,智、信、仁、勇、严,莫非这个娃子看的是本兵书,更是对司徒嫣充满了好奇。
“那你可知这‘六礼’中,并没有公鸡这一礼,你又当如何解释?”
“夫子容禀,六礼中第一礼即是芹菜,可这个季节,小民实在找不到芹菜,而在六礼中芹菜寓意勤奋好学。所以小民选了公鸡,寓为闻鸡起舞,即为鸡叫时就已起身读书,当可解释为勤奋好学。”
“哈哈哈,好,说的好,这闻鸡起舞比芹菜更贴切。”蒋夫子还想再问,已有学生来请,是授业讲课的时辰了,这才歇了心思,领着三郎和四郎去了学堂。司徒嫣忙拉着大郎和二郎去找王管事拿了废纸,连和蒋夫子商量让三郎他们上半天学的事儿都忘记,就急匆匆的跑出了县学。
“小五,你咋走的这么急,可是有啥事儿?”李大郎背着篓子在后面追着司徒嫣问。
“还不是四哥,把俺卖了还在那儿傻乐。气死俺了。”
“小五,小四啥时把你卖了,俺咋不知,俺去找小四去。”二郎根本没听明白司徒嫣和蒋夫子说了些啥,更不知司徒嫣指的“出卖”是怎么回事。
李大郎也有些不懂,可他感觉一定和蒋夫子有关,“小五,是不是刚刚那蒋夫子和你说了啥?还是小四说错了话?”
“算了,俺看这蒋夫子也不是啥坏人,等下晌三哥他们回来再商量吧!俺忘了跟蒋夫子提三哥他们上半天学的事儿,也不知三哥他们自己会不会提的?”司徒嫣无奈的叹了口气,这四人经历太少,思想太单纯,只盼那蒋夫子不是啥坏人,别对她起了啥坏心思,不然她也不是吃素的。
大郎见小妹脸上又带了笑,这才放心,二郎还是一脸的不知所措,可看着大哥和小妹都不再提这事儿,他也就不问了,反正问了他也不明白。三人还要等三郎和四郎下学,所以就在新昌县城里逛了起来。
司徒嫣在街上转了一圈想给家里再找个营生,豆芽菜过了年再卖个10次刚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地里的菜也多了起来,这银丝菜虽然新奇,可要想卖个高价怕是就难了,所以停了豆芽菜的营生她也想趁着这会儿,再找个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