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翟汐很乖巧的回答道。
翟汐虽然不明白张瑞为什么现在有饭菜都不让自己吃,但是听了张瑞这话后,翟汐似乎明白了大哥哥的“苦心”,这是为了让自己能拿回家里吃久一些。
看着自己手里的那根已经啃得差不多的鸡腿,翟汐有些后悔自己刚刚为什么要吃得这么快,这鸡腿的味道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品尝呢?而且,自己面前可还装着满满的一碗米饭都还没有动过呢。
虽然翟汐有些后悔,不过在一阵轻微的念想过后,刚刚还有些愁容的翟汐似乎想到了什么似的,一下子又笑容满面了起来。
只见翟汐拿起放在桌子筷子,连忙粘了几下盘子里的肉汁到自己的米饭上面,然后舔了舔手中的鸡腿,随即就着饭面上的那浓香的羹汁味道,一口气就扒了好几口米饭。
看着翟汐这一连串的动作,张瑞不由得笑了起来,然后夹了些白菜给她。
不知道是饭菜美味还是大家的肚子都饿了,这顿饭很快就吃完。那易天道士也总于赶了过来给翟钟麟一番诊疗。
对于翟钟麟失聪的情况,易天则表示,只要翟钟麟能给他用心调理一个月,失聪应该就会有所好转。
………
是夜,微风阵阵。空中月色皎洁。
在一间算不得宽敞的瓦屋里面,桌面上正点着一盏的燃着淡黄火光的菜油灯。
借着那盏油灯的灯光,清晰可见里面正坐着四个人。一名老者,两个中年还有一个年轻人。再靠近一看,便可以看见那年轻人竟然就是今天与张瑞一同吃饭的翟钟麟。
屋子里异常的安静。此时,老者挑了挑那已燃得有些短的灯芯,火光大作,房间里瞬间就亮了不少。
房间依旧是安静的一片。坐着的三人都在看着老者,似乎等他发言。只见老者慢慢放下那挑灯芯用的竹签,然后是打着手势给翟钟麟。
如果有懂手势的人在这里就可以知道,老者想要说的是:“大坤,作为新的聋哑堂堂主,你觉得这个汉王他人怎么样?能不能成大事?”
大坤,指得是翟钟麟。翟钟麟是他以前的名字,自加入了聋哑堂后,他便改了名字,叫做翟大坤。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不过翟钟麟更重要的是为了避让眼前的这位老者名字,聋哑堂的老堂主:吕钟麟1。
注1:网友极力要求加入的角色。
第二百七十四章 宝藏()
聋哑堂,据说最早为明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朱耷1所创立。
崇祯十七年时,明朝灭亡。当时的朱耷不过时年十九,加入不久后他父亲去世,使得他的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于是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明永历十三年(即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聋哑堂也曾一度为天地会活跃过,但是随着郑成功的北伐失败,聋哑堂只能潜藏于世,以图他日能为反清复明再作贡献。
“回堂主,剿匪军的军事实力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至于汉王本人,经过我跟他的接触,我可以完全感受到他与其他的反清义士完全不同。”翟大坤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说道。
虽然吕钟麟是老聋堂老堂主,身为堂主哪里能真是聋哑之人?更何况他还身兼者反清复明的使命,对外宣称的聋哑只是对自己一种保护罢了。
“不同?怎么说。”吕钟麟有些好奇的打着手势问道。吕钟麟的话显然也引起了在坐的两位聋哑堂长老的注意,纷纷看向了翟大坤。
“这么说吧,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个上位者肯给一个迷路的陌生小孩子买东西吃,会怜悯一个肚饥难耐的乞丐。以前的一些反清义士只要有点权利就各种看不起人,跟现在的汉王比简直没法比。”翟大坤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如果汉王成为了皇上,别的不敢说,但是对待百姓肯定很好。正所谓上行下效,看看剿匪军的军纪就知道他的为人。据说那‘三大纪律八項注意’可是他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制定了。绝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可都是一直在唱着的。”
“的确,如果汉王真能说到做到,那对百姓的确是不错。”坐在右边的长老李侍民接过话说道。
“分田地免徭役,不收赋,亩田两斗…”坐在左边的另外一个聋哑堂长老王家安不由得念道。
“王长老,据说汉王为了防止有宵小胥吏借着损耗归公的名头鱼肉百姓,直接把那两斗改为收三十五斤2。”翟大坤纠正的说道。
“噢,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王家安点点头。
“大坤,按你的看法,这汉王张瑞就是我们要找的人?”吕钟麟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犹如快要接触到目标却又不敢去触碰它一般。
“是的。”翟大坤点了点头回答。
那长长的灯火光摇曳了一下,房间里又是一阵子的寂静。
突然间,只见王家安似乎注意到了什么,一下子就看向了翟大坤问道:““大坤,你听得见了?”
“现在偶尔可以了。”翟大坤看着王家安再次点了点头说道:“汉王身边的异士医术很是厉害,经过他的一番针灸,我再喝了一副他开的药,在排了一些汗后我就发现自己现在偶尔能听得到东西了。”
“这可真是天大好事。”王家安欣喜的说道。
毕竟翟大坤被选作了下一任的聋哑堂堂主,如果耳朵一直失聪,对于聋哑堂发展无疑是不利的。虽然他们也一直寻求治疗翟大坤的方法,但是这些年都不见成效,如今翟大坤不单有治好的可能,还与汉王搭上了线,这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谢谢大长老。”翟大坤拱了拱手谢道。
“大坤能听见的确是天大的好事。”吕钟麟也很高兴的点头说道。
“谢谢师父。”
“大坤啊,师父老了,不知道还能有多少日子可活,也没有什么能力去守护聋哑堂了。聋哑堂的未来迟早要交到你的手上,既然你这么看好这汉王,我也就不疑了。”吕钟麟突发感概的说道。
翟大坤听着一阵感伤,正想出言安慰之际,却让吕钟麟伸手制止。只见吕钟麟继续说道:“想我聋哑堂自成立以来为了反清复明大业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艰难险阻。可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施展的机会。”
“自当年国姓爷在南京战败后,我们一度以为国姓爷必定还能卷土重来,结果国姓爷直到逝去也没能再度兵临南京城。”
“为了反清复明的大业,我们也一直四处奔波努力。好不容易吴三桂起来反了,结果呢?再度令我们失望。自此以后,后面的反清之事越来越难,大多不成气候。”
“自我从上一任的老堂主李必恒手中接过聋哑堂以来,我以为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有人推翻满清鞑子,如今这个汉王可能就真是我们的希望了。”
“是的,师父。如今汉王的地盘可不比当年吴三桂的差,而且这些地盘可都是他自己打下来。更重要的是,汉王年轻,比吴三桂要年轻得多。更难得的是汉王为人为君都要比吴三桂出色许多。只要众人加以辅佐,汉王必定能推翻满清,恢复我汉人河山。”翟大坤语气坚定的说道,似乎也是在安慰眼前这个将行就木还坚持理念的老人。
“是啊,加以辅佐。也许我的使命也是等到他吧!胡运难有百年长,重八过后有六来,清水将灭火又起,日月永照华夏地。”吕钟麟宛如自然自语般的念道着。
“多好的诗,即使如此简单。”
“王长老,李长老,你们觉得汉王张瑞是否值得我们聋哑堂的辅佐?”吕钟麟向着在坐两位长老问道。
“我们都老了,聋哑堂如今也是人才凋零。既然大坤都看好汉王,这又何尝不是我聋哑堂的一次机遇?我们都是行将就木的人了,何必还要继续守着它呢?”王家安说道。
“我同意王长老的看法。也许是时候让我们放下了,后面的事情都交给年轻人吧!”李侍民附声道。
“既然二位长老都如此说,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吕钟麟微微一笑说道。
“大坤啊!”
“在,师父。”
“你过两天就把我们聋哑堂宝藏之事告诉汉王吧,也算是我聋哑堂为反清大业贡献一份力量。地图我们一会会交到你手上。”吕钟麟吩咐道。
“遵命,堂主。”
注1:更多信息可自行百度。
2:看了很多数据,较乱。这里以一石168斤左右计
第二百七十五章 划时代的东西()
宝不宝藏的,张瑞还不知道。此时,他正在将军府中烦恼着。
自剿匪军起兵以来,多是仗着火器之利才能快速的打下这地盘。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剿匪军的火药消耗一直很厉害。
虽然在剿匪军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张瑞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同时张瑞也不断的在直连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生产火药。可随着战争面的不断扩大,单单是剿匪军当前生产出来的火药已经完全赶不上战争所消耗的速度。
若不是剿匪军攻打下的地方都是江南的繁华之地,烟花爆竹作坊颇多火药充足,使得剿匪军缴获的火药不少,恐怕剿匪军火药早就支撑不住了。
然而即使是加上了大量的缴获,在剿匪军在打完南京城之战后,火药库存也已经是真的见了底。
如果剿匪军能与满清休战个一年半载,在时间上缓上一缓,剿匪军就能全力去生产火药来弥补当前的缺口。
可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太多的时间。
满清不可能放任剿匪军盘踞江南这块肥沃之地不管,除非剿匪军能一而再再而三重创到来的清军。
此时满清虽然也是两线开战,但是由于剿匪军的突起,历史上原本要到明年才会受到重用的乌雅。兆惠被乾隆提前任用去西北蒙古平定厄鲁特。
张瑞虽然已经遣人去了喀尔喀蒙古草原那放出消息,乾隆会对厄鲁特进行大屠杀。但从西北传来的消息来看,喀尔喀蒙古的部落看似团结一致,实则都不过是只顾自身的利益鼠尾两端罢了,乌雅。兆惠平定厄鲁特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一旦满清平定了西北的准格尔,原本双线作战的清军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剿匪军,届时剿匪军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
“现在看来,就算是提前告知厄鲁特蒙古人满清会对他们进行大屠杀有没有用了。真希望青衮杂布跟准格尔那个阿睦尔撒纳能发挥些本事,能给我多撑点时间。”张瑞有些祈求的念道。
北地寒冷,所以北方人普遍要比南方人高大魁梧。这要是在火器时代,这些差距到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这冷兵器比拼的时代,南方人在体格差异就要吃亏不少。
剿匪军虽然一直强调训练,但是成军时间较早,老部队也没多少,许多军士都是由清兵绿营直接投过来,没有来得及训练,水平不见得比其他地的绿营好上多少。
南京城外剿匪军与清军一战时,由于缺少火药使得多数火器部队无法参战,剿匪军只能与清军进行近战肉搏,致使剿匪军徒然增加不少的伤亡。特别是在与陕西绿营之战时,这体型上差异造成死伤更加明显。
南京城外一战后,清军和剿匪军双方都是伤亡惨重。清军休战中,剿匪军也停下来了前进脚步,止步长江前。
其实不是张瑞不想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去,而且当年吴三桂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可如今却是看似形式大好的剿匪军实则已经到强弩之末,如果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军政,休养生息,一直打下去未必是好事。
剿匪军当前兵源大部分都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火药也已经严重不足。地方政务各处的官员配备不全。短时间内影响不大,但是长时间这样,肯定会引起地方的动荡。
综合满清的历史来看,它一直都在运气之中。就在前几日,张瑞接到了来自广西的军情:
安南小国眼见剿匪军与满清大战,安南国主阮光平1便觉得是可乘之机,便找了个借口寻滋闹事入兵广西。
广西地方土司虽善战,奈何不团结,在面对安南军队进攻时节节败退。伪清广西提督郑远贞无法组织人马进行有力的反击,致使安南军队一进入广西就开始烧杀抢掠。
众多无所依靠的百姓为避战火,纷纷东进前往剿匪军所在之地寻求庇护。见状如此,伪清广西提督郑远贞在众多土司的要求下,带兵来投,以求剿匪军出兵多少去反击安南。
一旦广西的那些土司们挡不住安南的进攻,则剿匪军所在之地必受影响。
广西之事,张瑞不得不重视对待。剿匪军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