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再起-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谦逊了一番,陈凯便提及了当年的旧事,回忆起当初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他们在广州起兵抗清的旧事,提起了那时他在潮州的奋斗,直言岭南三忠的浴血奋战不光是将虏师席卷两广的风头遏止了下来,同样也吸引了广东清军的注意力,如此他和郑成功才能有那样的大好良机收复潮州全境云云。

    “国家民族沦落致斯,未有牺牲,便不会有未来。而后来人,更当以万分之努力,乃至是牺牲,以换来国家民族的光明未来,如此才能慰藉牺牲者的付出。”

    “陈抚军所言极是。”

    陈凯侃侃而谈,陈恭尹则应对自如。对于此人,陈凯是事先有所了解的,无论才具如何,陈邦彦的仅存下来的儿子,按照封建道德,他作为广东一省的父母官,也应该给予一定的照顾。这,就算是在后世,照顾烈士子女也是官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同样的道理。

    “我知元孝已有天子授予的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世职,但是汉家天下正是用人之际,广东更是百废待兴,急需元孝这样的人才。此去云南,千里迢迢,在路上耗费时间过多,本官以为不如留在广东造福乡梓。尤其是在近期,广东亦是将要再度出兵收复失地,元孝还当勉为其难。”

    一番畅谈过后,陈恭尹欣然接受了陈凯的任命,只待休整数日便往广东按察使司衙门供职。至于此人能够有多大的才华,他反倒是并不在意——其父是慷慨殉国的陈邦彦,光凭着这一点,陈凯能够将其留在广东为其效力,对于本省和外省的士大夫们而言就是一种态度。就像是当年他初上南澳岛,郑成功同样是抱着千金市马骨的心思,他此后的成就反倒是附加产值。

    天地会如今在广东风头正盛,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陈凯并不打算就此得过且过了,对于拉拢士心,他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他很清楚他该当如何才能将天地会继续做大做强。

    前后两次大会都已经宣告结束多时,但是他每天仍旧需要接见为数众多的地方人士。这里面不仅限于与会人员,更有不少其他地方赶来的,比如南赣、江西的代表,比如福建士绅的使者,再比如广东本省一些尚未纳入广东巡抚衙门节制的所在,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思,来到此处,为的自然也是那利益二字。

    “只要有利可图,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而我则需要引导他们为我所用罢了。”

    笑意在面容浮现,陈凯站起身来,伸展了一番身体,借此稍加缓解了久坐的疲惫,随即便叫来了负责接待事务的官员。

    “下午该轮到谁了?”

    “回抚军老大人的话,按照递上帖子的顺序,下面该是一些从新宁县和阳江县过来的士绅和商贾。”躬身行礼,无需看过名册,官员便可将性命、身份倒背如流。

    新宁县和阳江县分属广州和肇庆两府,虽说是有陆路相连,但是行政区域有别,按道理是不会轻易凑到一起的。然而,如今这两地却有着一个共同点,而这个共同点则正是他们一起到广州来求见陈凯的原因所在。

    “哦,一群上访群众啊。”

    上访群众是个什么意思,官员不太明白,不过他也不会多嘴去问,只是等待着陈凯的决定。是接见,还是押后,陈凯自有陈凯的决断,能够常年在衙门供职的,他是最分得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的。

    “那就让他们下午来见我,民意还是要的。”

    ………………

    “民意?什么民意,陈凯这次就是冲着本官,冲着朝廷来的!”

    陈凯批准了广东咨议局关于解除疍民不得登岸谋生的禁令,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在珠江上讨生活的疍民。

    疍民世代居住在船上,生产、生活皆系于此,这无疑会造成很多的不便。但是,即便是在共和国时代彻底解决了疍民的历史问题,这个群体也仍旧是以渔业、航运业为生,只是生活区域转移到了案上而已。

    政令下达,对于珠江上的疍民而言,无非就是以后可以上岸了,仅此而已。除此之外,他们仍旧是该做什么做什么,并没有什么两样。而随着消息的传播开来,当高廉雷琼四府巡抚张孝起得到消息时,粤西南的疍民们还无从得知这一善政。但是,端坐于高州城中的他,对于这份看似与其完全无关的政令却是勃然大怒,将刚刚回来的海北道周腾凤着实吓了一跳。

    “抚军?”

    “你且看看这份急报吧。”

    将常驻广州城的习作发来的急报前推到了书案的另一侧,重新倚在太师椅上,张孝起的鼻孔粗重的呼吸充耳可闻。

    张孝起显然是气极了,周腾凤眼见于此,亦是连忙上前抄起了急报,也顾不得重新落座了,就站在那里一字不落的看了起来。而这一段文字看过了,他亦是立刻就反应了过来,陈凯的醉翁之意到底是在何处。

    “他要借疍民的事情插手合浦珠买卖,可那是贡品啊!”

    合浦珠细腻凝重,光润晶莹,浑圆剔透,平滑多彩,更兼极具药用价值,故而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语。

    这并非是作为本省人士的自夸之言,后世日不落帝国的英女王的王冠之上便有一颗拇指大的合浦珠。而在中国,合浦珠入供大内更是始于秦始皇,暴秦开疆百越,便有设珠官。而后历朝,无论是大一统的帝国,还是偏居一隅的割据势力,合浦珠的采集都没有停止过,无非是对商民百姓的驰禁之别罢了。

    到了明时,合浦采珠达到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廉州江两岸街道灯火通明,江面帆船来往如鲫。时人李会的《廉州纪迹》有云:“明时廉州江面两岸舴艋艅艎,帆樯如织,吩呶喧号,昼夜不断,商贾辐辏,人烟稠密。”这是明代廉州珠市的盛况。

    然而,经济极盛一时的代价却是过度采珠带来的产量锐减,历史上合浦珠贝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大迁徙都是发生在明朝,以至于到了今时今日,合浦珠的产量早已不能与全盛时同日而语了。

    但是,如今的合浦珠生产除了照例的进贡之外,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却是用于高廉雷琼四府巡抚的抚标营的一应开支,同时也是对财政的补贴。即便是少了许多,可总比没有要强。而合浦珠的采集须得珠民潜入珠池,乃至是深海,在那个没有潜水装置的时代,同时还需要面对海中的鲨鱼,可谓是危险非常。这样的活计,其实际上便多是疍民在做。

    如此,陈凯批准咨议局的提议,既然不可能收到人力补充的实际效果,那么就显然是在为向他们发难所做的预热了!

    身在局中,他们感受得最是清晰。张孝起怒火中烧,周腾凤亦是不免愤愤不平,尤其是联想到陈凯其实代表的是藩镇的势力,如此计算他们这些正统的朝廷臣子,那显然就是在对朝廷发难。无论是在当下这样的局势,还是曾经的承平年代,这都是无法容忍的,也不容有丝毫妥协。

    “抚军,难不成陈凯还能带兵杀过来不成,他总不至于把这最后一层也撕破了吧。”

    借张孝起违逆咨议局所代表的“民意”,趁势攻入粤西南,这是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想象到的可能。但是,一旦兵戎相见,朝廷和藩镇之间的窗户纸破了,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显然不是一个粤西南,或是一个合浦珠所能够承担的代价。

    他们有消息渠道,听说过似乎粤西南有些武将眼热陈凯在广东的改革成果,暗地里组织河盗去强掠顺德丝绸,而陈凯对此不光是放着现成的借口不肯顺势扩张,反而只是在本地进剿,显然还是有所顾忌的。

    既然在那件事情上有所顾忌,那么显然也不太可能在粤西南大动干戈。那么绕这个弯子,却又意在何处呢?

    周腾凤的言下之意,张孝起当然明白。郑氏集团和粤西文官集团之间向来不睦,但也从没有到真刀真枪的打上一轮的程度。一切都还仅仅是在政治斗争的范畴之内,而张孝起作为巡抚,虽说品级和爵位上比不得陈凯吧,但是同为巡抚,如果陈凯不肯动手,对他能够造成的威胁也就会变得极为有限。

    “弹劾,本官是不怕他的。就怕他根本没打算把决定权交给中枢,而是继续用他的咨议局来对付咱们。”

    咨议局可以拉拢士心,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到的。虽说现在分润的权利极为有限,更多的还是一个协调地方和协助陈凯行政的机构而已,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只要是见识过明末党争的都能有所预感,复社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粤西南地区,武将盘踞各府县,各有各的心思,文官集团能够掌控的实权本就极为有限。这是连城璧殉国后梧州府以及肇庆府北部这些文官集团的实控区丢失的必然结果,他们最开始的靠着这些实控区来积累资源,进而重新控制军队和地方的计划被洪承畴硬生生的打断了,一直到现在的局面就只能是更加谨小慎微。

    张孝起虽然没去过陈凯的辖区,可也一样能够想象到那里的士大夫肯定更加支持陈凯,起码比高州、廉州、雷州的士大夫支持他的力度要大上不知道多少。一旦陈凯许诺在这些地方筹建咨议局,那么士心倒戈,粤西文官集团本就最为仰赖的士绅阶层不再为其所用的话,钱粮、人力、物力,他们是会被这些生生扼死的。

    事实如此,无可厚非。然而,他们作为地方封疆,势必要为朝廷,要为文官集团守住这片地区。这,是中枢对抗藩镇的本钱,亦是文官预防武人乱政的底气所在。

    这样的底气,在藩镇遍地的粤西南,说起来实在没有多少,但是有和没有才是本质问题,与多少无关。而他们这些粤西文官集团之所以从一开始就与陈凯不对付,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陈凯并非是正统的文官士大夫出身,一个藩镇的幕僚出身的文官在他们这些人看来就是混进文管队伍的另类。他们与陈凯之间的对抗,为的就是设法限制郑氏集团这个藩镇的迅速膨胀,成为王朝和文官集团日后的敌人,其实单纯与陈凯这个人之间的矛盾算起来还只能算是少数的。

    现在,陈凯出手了,他们必然是要有所反应的。是防御,还是反击,周腾凤已经有了第一反应的答案,而张孝起显然比他想得更加深入一些。

    “陈凯此番显然是势在必得,以着咱们的力量是不足以抗衡的。要设法取得朝廷的支持,只要朝廷能够全力支持咱们,咱们才有转圜的余地。”

    “可是,抚军,昆明远隔万里……”

    粤西南的高州府距离广州已经很远了,但是与高州府和昆明相比,这个距离也就是吃完饭遛个弯儿消消食儿罢了。

    他们都是科举有成,起码智商上面是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这些年从各地投奔朝廷,跟着朝廷东奔西跑,又下派到粤西南主持抗清战事,经验上面也不是承平时的那些文官所能够比得了的。

    周腾凤有如此担忧,张孝起又何尝不是。不过,早一步看过了书信,早一步开始谋划,张孝起显然已经想到了这一点上面,当即便指出他们完全可以将向郭之奇那位督师大学士求援——柳州虽然也不近吧,但起码时间应该还是来得及的。而有了郭之奇出面,想来应该也可以进一步的拖延时间,拖到朝廷向陈凯和郑氏集团施压,为了大局考量,陈凯也是会恢复“理智”。

    “当然,这还不够,我们也不能全部寄希望于朝廷和督师老大人。现在,必须给陈凯下点儿绊子,决不能让他太过轻易的争取到了粤西南的士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三十七章 力从地起(七)() 
当明清双方还在西南、东南的大地上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陈凯则选择了在广东闷头发展,甚至向士绅阶层释放善意,将大饼画得是又圆又大,放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自然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但是,作为政治对手,张孝起等人却是绝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轻忽的,因为透过这些表象,他们很清楚陈凯在试图通过何种方式增强其自身的实力,而那隐藏在背后的巨大身影更是他们所不能不为之动容的。

    高州府城,这里并不是广州,那座刚刚开过了两次大会,已经成功开始影响到福建和南赣地区的政治生态环境的暴风眼,但是随着陈凯认同了咨议局的提议,并亲往咨议局针对准许疍民上岸谋生一事进行投票的消息传到此间,迅疾的狂风亦是让此间的空气不由得为之一滞。

    高廉雷琼巡抚衙门得到消息没过两天,本地的士大夫们就理所当然的收到了风声。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的交换着彼此的信息,探讨着各自的看法,时不时的在窃窃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