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在99年大学扩招还没那么严重,一个重本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了肯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想到这里,陈楚良道:“我们先算算,能够拿出来多少钱,然后我有个建议,相信能够帮助老四。”
大家一听陈楚良有好建议,立刻把自己能拿出来的钱都报给张彪统计。
不一会儿,张彪说:“老五,没算你,我们能够拼出来的钱有两万。”
众人齐齐看着他,不知道凑出来的钱够不够。
陈楚良没有想到,在大学生生活费普遍只有三百元的年代,张彪‘万丰、陈军、张成,他们四个,居然能够凑出来两万块。看来这些家伙,至少家里面在这个年代,都算是有点小钱的小富家庭。
“差不多够了,差的钱我来出。”
陈楚良思半考半响,给大家说出了他的意见。
他给612寝室的人说的建议是,联系学校后勤获得批准,准备在东南大学校园里搞一个学生创业项目。
而这个项目,陈楚良思考良久,才给大家说出来,他打算用大家的钱,在东南大学里面试点弄一个“共享单车”的项目。
这在后世,烂大街的共享单车项目,大街小巷停着的小黄车几乎深入人心,但搁在99年,绝对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新慨念。
东南大学,是汉东省有名高校,学校占地面积颇大,而且绿树成荫,尤其是春夏两季,在后世都成为了旅游者的天堂。这年代学校里面的小汽车还没那么多,道路宽阔,非常适合骑自行车逛校园,只是碍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自行车都是奢侈品,有些人想骑,但是花几百块买一辆还是很心疼。
试问、谁读大学的时候,不想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载着女朋友看风景。谁不想,饭后没事儿骑车锻炼身体?’
如果,这时候在东南大学校园内试点,弄一个共享小黄车的项目创业,以东南大学整体学生的素质,加上校方的保驾护航,只要自行车不骑出校园,相信没有谁能够破坏这么一个利人利己的共享项目。
第八十二章方案拍定(求收藏推荐票。)()
陈楚良提出“共享”的慨念,在后世及受推崇,甚至成为华夏首创,全球学习的一种新形态。
虽然现在手机还未智能化,第三方支付也未出现,更别说人人都熟悉的各种共享单车APP小软件盛行,要想真正达到后世共享单车全民共享的效果和全天候监管,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并不影响陈楚良提出共享这个慨念,甚至在东南大学校园里首推面世。
因为,陈楚良并没想过,对这批试点共享单车进行监管。
他把这批共享自行车投放到东南大学校园,打出的招牌就是“爱心公益,诚信美德”。
赚钱的方式有很多,这种就比较温和,而且也很容易让人接受。
在现在大背景环境下,移动终端和快捷支付没有出现,要想做这种类似公益项目的创业,就只有靠使用者取车和还车时,自觉履行付钱的习惯。
大学生的素质都比较前端,相信东南大学的所有学生不会连诚信都不讲,这是陈楚良仰仗推行共享单车的决心。
陈楚良已经算过了,在东南大学里面做共享单车业务,前期投入五十辆单车,分设5个站点,每个站点修建一个停车棚,共计5个车棚,每辆车以1~50作为编号分站点配装。
如果效果好,后续会继续投入。
如此一来,这种项目,肯定能带动东南大学成为全国各大高校关注的存在。不但学校要监督,甚至连学生们也不会允许谁破坏这种良好的风气,毕竟一个小时花费一元钱的共享自行车,便宜到姥姥家了好不好。
这样下去,哪怕是外面不良分子,想进学校来破坏,也会被学生们直接打死。
更关键是这种共享精神,非常适合一所大学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相信,哪怕是校领导看到这种创业项目,都会立刻拍板同意,并且交代学校各级部门务必保驾护航。
再则,陈楚良还打算了。共享单车项目推出,每个月将会拿出百分之二十的营业额,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这样就彻彻底底把学校捆绑死了,学校方面肯定也会出台一系列公告帮助他们完成这个项目。
在爱心还存在的年代,相信更多人就愿意为共享单车买单。
陈楚良的建议就是如此。他算了下,整个学校五十辆车,一辆车一个小时一块钱,一天平均十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万五千块钱。抛开拿出来捐助贫困学生和各种维修费用再减去一点,保守估计都有七八千纯利润。
这个项目是612集体同学投钱,准备帮刘志华的凝结出来的产物。这种办法,比刘志华退学开出租要强无数倍,关键还比直接拿出二万五千块给他,在自尊上伤害了刘志华。
而且,陈楚良之所以要做这个共享单车项目,其实还有为自己以后代理《热血传奇》做宣传提前铺开一条路子。
他相信,东南大学的共享单车火了,肯定会带动周边大学,甚至全国的大学效仿此事,而作为共享单手的首创人,把这种理念推广到各大高校或者在像燕京市、明珠市,等大城市和政府合作推行全民共享单车,那时候只需要和自行车和厂家商量,像后世满大街公交车出租车打广告一样,喷上一层宣传油漆。
相信,这笔小投入,带来的宣传效果简直可以上天了。
不能忽视一个小小的共享单车,做好了,完全就是随处可见的移动广告条。比花几十万,几百万上某个新闻电视台,露脸十多秒强太多了。
……。。
612寝室的人听得陈楚良描绘着共享单车的美好蓝图,一个个听的精神抖数,都恨不得立即上马这种项目。按照陈楚良初步的计算,一台单车大批量采购,价格不会超过500元,他们一次性在东南大学里面投入50辆单车,不过才二万五千块,但一个月下来,能净赚七八千的项目惊住了。
而且,别忘记了,这是源源不断的收入。
也就是说,从共享单车投入东南大学开始,之后每一个月都能够得到七八千。
于是乎,大家全都同意,并且决定做陈楚良提出来的这个共享单车项目。
不说这是一本万利,但绝对稳赚不亏。抛开共享的新慨念不谈,单单只是随随便便说了个项目,就彻底解决了授人以渔的难题。
更关键的是,整个项目都是倡导共享、自助、讲究诚信做人,不需要派任何人现场看守,只需要在校内设立共享单车的停放点,大家取车钥匙骑车,回来还车钥匙付钱,刘志华每天下午只需要去各个自行车站点旁边安放的收钱箱取钱就行了,既不影响学习,也不费事儿。
“好主意啊老五,你说你脑袋怎么就那么灵光,你的共享单车计划,我看连学校都要支持。还别说,这个项目一旦批准,相信全校同学都会感激你。”
来自燕京的万丰,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燕京作为首都,都还没出现这种纯粹靠诚信做人为招牌的共享单车业务,此举简直是开天下先了。
而且,关键是,以后他和女朋友王小艾就不用压马路了,完全可以骑自行车啊。
就一句话,这个项目,真真的浪漫而有创意。
陈楚良笑道:“这种打着诚信招牌的共享单车,也只有在大学校园里,才能拉起这面大旗创业。推广到社会上难度就更大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要以防人为破坏,我一直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所有人都竖立起诚信,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尔虞我诈,我相信不管是学校,还是政府,都会认为这个项目意义重大。”
其余人纷纷点头。
的确,诚信做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
有了陈楚良的建议,大家就开始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
首先,无论任何项目,想要在大学校园内实行,必须向学校后勤部门申请,既然是陈楚良提议的这个项目,策划书他直接承包了。
然后,就是购买自行车的问题。
陈楚良也说,这个问题他去解决。
至于场地选址,这要和学校商量之后,才能决定。
方案就这么拍定了,接下来就该发动612所有人和学校接洽,争取早点把共享单车的项目在东南大学里面做起来。
第八十三太像他妈妈了。()
共享单车项目确定之后,大家就希望能够立马在东南大学搞起来,成为老五陈楚良描绘的东南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至于刘志华家里发生的变故,612的人选择不去打扰就是最好的支持。
相信等过段时间刘志华心情平复一些,从悲痛中走出来回学校时,共享单车的项目也弄起来了,大家会用行动告诉他,这才是真正的友情。
为了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也为了能够帮助刘志华,612所有人对项目很上心。
项目策划也没有多复杂,陈楚良运笔如飞很快就写完了,然后他就负责和学校主管后勤部门交涉获得批准的事儿,毕竟整个寝室只有他口才最好,思绪也不容易出错,换做其他人和学校沟通,说不定会怯场。
至于如何与学校方面洽谈,陈楚良先是给自己的辅导员蒋乐汇报自己请假归校的事,然后在电话里询问蒋老师,自己想要在学校里面做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怎么联系学校相关部门?
大学有事找导员,这都是共识了,与其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还不如找个靠谱的问。
再则,陈楚良发现,蒋乐老师挺关心他的,三天两头就是电话问候,不知道班上其他同学有没有这个待遇。
“你要做创业项目?”
接到陈楚良打来的电话,蒋乐很惊奇,虽然学校把他高考状元的信息保护起来,但蒋乐还是挺欣赏这个有能力的学生,毕竟她私下打听过,开学几个月,至少各科老师对陈楚良的评价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可以说拿一本书给他,都可以站在讲台上当教授了。
真是一个天赋高的惊人的学生,看来考状元是有原因的。
现在又听说陈楚良要想在学校里做一个创业项目,还在自己小姨家躺着看杂志的的蒋乐“嗖”的一下站起来。
“你等等,我帮你问问。”
蒋乐才来东南大学任教没多久,啥情况都不熟悉,一边接电话,一边走向厨房那面,问正在里面做饭的小姨傅红霞。“姨,你分管了学校后勤部门了吧?”
“嗯,咋了?”
傅红霞正在做她的拿手,糖醋里脊,蒋乐这妮子就喜欢这种酸甜口味的。天天在她耳边嚎着说国外的牛排、奶酪都吃够了,想尝尝家乡菜,尤其是小姨亲自下厨的美食。
所以,傅红霞就变成了每天都要去菜市场转一圈的女人,这和往日她一个人住这栋小红楼冷冷清清不一样,回国的蒋乐让她感觉到一点烟火气。她没有孩子,把蒋乐当成自己的女儿,什么都由着她。
蒋乐靠在厨房门框上,道:“如果有学生想做创业项目,是不是需要你批准。”
“那的看学生要做什么项目了,学校大力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如果项目比较不错,学校肯定会放行。”
傅红霞微笑说着。
这两年,高校大学生创业热在学校里掀起一片风潮,每年倒是有几个学生团体向学校申请创业项目,成功的几乎寥寥无几。
她分管这方面的工作,大体还是了解一些情况。
去年几个大三学生,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家教公司,让东南大学里面贫困学生利用双休日出去兼职家教,出发点非常不错,做的也比较成功,至少现在属于东南大学里面拿得出手的学生创业典型例子,校领导会议上被点名表扬了很多次。
倒是不知道蒋乐说的这个学生要做什么创业项目,傅红霞说道:“要向学校申请创业的学生是谁?你让对方过来吧!我先看他写的策划书,再听听意见,如果可行就批准让他去找后勤处盖章。”
蒋乐笑道:“还能是谁,不就是小姨你心上人家的小孩么。小姨啊,依我说,人家孩子都那么大了,你还一直保持单身,你说你是不是浪费了你娇滴滴的身材。”
经过蒋乐的软磨硬泡,她知道了小姨傅红霞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原来就是陈楚良的父亲陈华生。不过她答应过小姨,此事不告诉别人,连自己妈妈和外公外婆都不说,只是偶尔拿出来开小姨的玩笑,她们辈分虽然不同,但是蒋乐觉得小姨和她差不多就是两姐妹的相处方式。
一想到燕京的外公外婆每年都会叨叨小姨的终身大事,蒋乐还真为自己的小姨感到不值得,多少年过去了,别人孩子都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