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下人认为他是一霸,那是乡下人坐井观天。
在那王家龙虎三兄弟面前,吴良德自认为远远不如,他们是闻名整个华夏的人,是承包飞机的人,自己承包沙场,承包小石头矿,在他们眼里算什么,想不到他们居然也过来了。
李家那个年轻人究竟是什么人物,将那些人物也喊了过来。
挖人家祖坟?人家这反过来挖自己的祖坟他想着屁也不敢放出来一个啊!
第734章 头狼也是要靠边的!()
“李家人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人物?”
天不怕地不怕的吴良德有点怕了。
吴良德称霸乡里,大半个苍南无人不给其面子。
他也是一个要面子的人。
但是今天,他感觉到自己要舍弃面子了,因为现在这要是打起来,吴家村的那些房兄弟,自己那些下属,还有那些小罗罗们估计要被踩扁了。
对方人多势众。
来了上千人。
而且其中不少温洲市里牛气哄哄的人物。
再加上如今他在苍南家大业大的,他没以前那种“闯劲”了,或者说是有顾虑了,以前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的也怕他这种愣的,带着吴家房兄弟打下了一片小天下。
但是今天与人家对比起来,他们似乎还远远不如,对方李家有不可招惹的人物,人家要是想摧毁他们吴家估计是不费吹灰之力。
吴老大怂了。
欺软怕硬,这是吴良德成名后一贯的做派。
就比如那些衙门子弟,大大小小的实力。
对方太硬的,他就啃不动。
混到一定程度后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李均现在被李家本家各人目光刷刷地看着。
就连其父亲也是,李爸知道李均在外面闯出了一番事业,但是没有想到,事业居然那么大,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调集了上千人。
这上千人,算什么,李均旗下公司现在估计早已经在华夏各地过几万了。
后世仅仅自己旗下的富仕康公司,那就是一个城市人口的规模,两百万。
还有其他公司的,李均觉得自己在全球的公司员工过千万不是问题。
到时候,他在全球握着千万人的饭碗。
啧啧……
他是千万人的老板,那种感觉,才是真正君临天下的感觉。
不过达到自己希冀的那种远景,现在还早,富仕康现在才开进华夏,那就得发展一个十来年起步,才见成效。
除了来壮威的员工。
温洲的一些有名的大佬来了。
才是让李家人最震惊和太不可思议的!
就连李爸都不例外。
这儿子的事业好像似乎还很多在外面,因为他很少在温洲,所以儿子的事业到底有多大,李国立完全不敢想象。
儿子发展得已经超过了父亲的想象,这对于打小就对儿子控制欲比较强的他而言,这是一种冲击波。
他有很欣慰的感觉,但是更多是迷茫的感觉,他有一种早已经失去对儿子的控制失落感,还有觉得他曾经所坚持仿佛是错误一般,不尽然都是对的,那种迷茫感。
对于李家本家人,除了李洪,其他人眼里满是火热。
有人这事完了之后肯定去巴结李均家。
这个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华夏,财富成为成功的价值观之后,你落魄身无分文的时候就像一条狗,无人关注你,甚至是唾弃你,让你不要靠近,脏了对方的衣服,但是一旦人飞黄腾达起来,无数的人像是苍蝇像是食人鱼一样蜂拥而至。
李均将自己在温洲的诸多员工喊过来,并不是为了真的打架,而是为了以壮声威,对于吴良德那种人一旦展露出比他强大得多的势力,对方就开始示弱了。
这是丛林法则,同样是狼,但是狼王面前,不仅是普通的狼是要靠边的,头狼也要靠边的。
狼喜欢集体出动,超过五头的狼群一定不是临时拼凑起来的,而其中必然有个首脑,它是狼群的优秀代表和象征,更是狼群的核心所在;在整个群体遇到困境时,它必须挺身而出,用自己最锋利的牙刀将敌人扑倒,撕开受困纱网,率领狼群逃出生天,这就是头狼。
当由三五成群的小分队组合成数目过百的大狼群时,则由狼王统领三军。在狼王、头狼的带领下,狼群呼啸山林,出没草原,所过之处,诸多生物包括人类都为之色变。
吴良德很清楚自己最多算头狼,而对方是狼王。
所以他开始向众人展示了自己接下来的态度。
“李家的乡里乡亲们,今天这事情我们吴家村不对,这片林子我们吴家村的人不再踏入,这是河西村的,今天被我们吴家村不懂事的打了的李家兄弟,我吴良德每人赔偿一万元营养费。”
那几个被打的李家人自然是为那位伯伯挖坑的几位,明天伯伯下葬,今天这坑得挖好,所以他们最先和吴家的人干仗起来了,不过自然不是敌手,很多人在李家本家人全部赶来的时候,被狠狠地揍了一顿,他们是皮青脸肿的。
每个人赔一万,这年代一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在农村,更是天文一般的数字。
被打的人想着那一万块,当真是没有被白打。
然后,吴老大就是慢慢走到李家人群里,一步步走向李均。
李家人纷纷让开。
这吴老大在这十里八乡痞气的名头太大了,有些李家本家人还很是怕他,若是知道是吴良德,先前估计李家很多本家人不敢过来。
待吴家村吴良德要走到李均面前的时候,缝合怪横在对方面前。
像是一座山一样。
“李老板,看来今天我们吴家村人有眼不识泰山。这事我给李老板面子,我们吴家村让出这片林子,我想李老板交个朋友。”
防止对方反扑,像是李洪先前对付对方一般,李均默许了缝合怪“护主”的行为,因为哪怕对方没那意思,李均也不会让自己冒险。
“呵呵,估计不是给我面子吧,是给我们这群过来的兄弟吧,另外这片林子本来就是河西村的,是你们一直在争抢。”
吴老大还硬着嘴的模样,让李均不喜。
“呵呵,李老板您说的都是,您说的都对,我们吴家人以后肯定不抢了,抢也抢不过您李家。”
吴良德心里虽然憋屈今天算走眼了,对方李家人也出了人物了,比他要混得好得多,相比对方,他那些很多是上不了台面的。
……
吴家村的人被吓退了。
吴家村的人向李家人认输,妥协了。
河西村一些原本想看李家人的热闹也看不成了。
不过那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李均暴露了自己的实力,这很头疼。
以后在老家自己要想低调那也低调不起来了。
第735章()
吴家人撤了。
李均以势压人,吴良德没顶住。
“今天来的兄弟们,工资是平常的三倍!”
李均霸气地说道。
一阵热烈的鼓掌。
“感谢从温洲市过来的你们。”
“为老板义不容辞!”
……
李均和一部分员工送走了其他人。
一部分员工?
他将缝合怪还有一些人留了下来,准备明天帮忙,或者是防备那个吴良德再次反咬。
“老板,我们随多少礼。”
缝合怪询问李均道。
“不要因为我而非要送多少,你们意思一下就行。”
华夏红白喜事都喜欢随礼,也就是份子钱,华夏后世份子钱让许多人是叫苦不迭,因为攀比风气越送越大送死人,这个份子钱在华夏的传统之中其实时间不长,确切记载是从明代开始,当年在乡村生活中长大的朱元璋十分执着于乌托邦梦想,在这个乌托邦的世界里,每一个都有互帮互助的精神。
而且因为封建时代都是农民,农耕时代凭一人之力或一家之力难以办到的红白喜事,如果集合了亲朋好友的“众筹”,每人出一点“份子钱”,办起来就简单多了。而且,这个月“出份子”帮助了别人,下个月自家有事,别人也愿意过来为你筹资。
朱元璋吸取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建立了“乡饮酒礼”制度,《明太祖实录》民相亲睦,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婚姻、死丧、疾病、邻保相助。
本来份子钱是好事情,但是慢慢地变味了。
有权势者借机敛财,无权无势者趁机收回往年的投资,就连吃不饱饭的人也碍于情面,宁可借钱凑份子钱,不愿人前落寒碜。
因为想到可以接份子钱,这红白喜事酒席后世是越办越多,出生酒,满月酒,周岁酒,生日酒,乔迁酒,成年酒,升学酒,亲家酒,亲母酒,结婚酒,晋升酒,六十大寿酒,八十大寿……
酒席越办越多,档次也来越高,互相攀比,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来越高。
李均对这玩意不在乎,觉得意思下就行了。
他们给多钱也没有别人那种特别给自己涨脸的感觉。
伯伯家不见得为特别念自己的好。
如果真要那面子,昨天那些员工,那些下属也提了这事情,上千人的份子钱,自己那便宜堂兄他接得好意思吗?
自己的人来帮助他们家解决祖坟被挖,还给他们送钱,李均不去冲那个胖子脸。
自己的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靠别人给捧的。
这或许和李均的性格有关,他不太愿意和那些不好的随波逐流,他心里方得很,有自己的主见。
而且改变世界的总是他这种人,随波逐流,别人怎么样自己就该怎么样,哪怕是陋习,李均绝不会妥协。
都去妥协了,那么何来发明创造,何来社会制度的进步,时代的进步,何来现在的华夏,大家都继续接受清朝或者外国的奴役好了,因为不去改变什么,而是随大流。
对旧的恶习,人们还遵守它,李均是极其反感的。
有些陋习就是要反对的,比如现在的华夏就是要改革的一样!
……
在乡下一直默默无闻的李家,因为李均,第一次走进了乡下人们的视野,那个李家在外面有着很大的事业,背景。
“听说了没,那天吴良德要挖人家祖坟,来了一千号子人,吓得那流氓吴良德腿都软了,从来都是他吓人,没想到他被李家仁给吓到了。”
“只是吓得腿软吗,才不是,那李家侄子喊来千号人,那是漫山遍野,那吴老大也就百来二流子,他们被团团围住,明明吓得是尿裤子了,那些跟着混的小弟还吓得喊回家找妈妈。”
……
乡下村妇各种传闻。
一些传闻到了吴良德的耳朵里,他听得脸色是铁青。
感觉太耻辱了。
对方,到底什么来头,虽然知道很大来头,但是吴老大准备亲自去摸摸底。
那上千人虽然当时震住了他,但是事后,他回想过来,那些人好像都是正经的工人之类,而他们是二流子啊,二流子最会干什么,最会不择手段啊,使阴招可是他们擅长的。
对方到底是纸糊起来的老虎还是真老虎,屁股都没有摸,就怂了。
不行,他觉得是不是找温洲市那边的老大探听探听。
……
第二天。
河西村祠堂。
燃香,蜡烛,火纸,燃放鞭炮。
哭声,连绵不绝。
“伯伯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没吃着好吃的,没穿着好的。”
“伯伯吃饭一直吃得很快,希望去了天堂他不要吃饭那么快。”
伯伯总是吃东西很快,经常被打趣说跌到了五八年。
大饥荒那年饥饿给那个年代的人心中留下了忘不了的疤痕。
“那年吃树皮,树叶,草根,老鼠,猪糠,人吃人都不是文学笔法,而是真真实实地上演,伯伯那时候吃猪糠,然后无法解手,也就是一个星期拉不出来,哭得……”
“一辈子没享啥福的,眼看着改革开放,能吃饱饭了,各种条件都好一点了,人没了。”
李家本家的女人婶子,姨娘之类的女眷都在对着大红棺材哭泣。
其中李伯伯的亲家母哭得最为厉害。
当年伯伯在水里救了人家,最后两家通婚了子女,十分有感情。
“亲家犹如一只蚕,一生勤奋有节俭,为儿女吃尽了苦,才积得一份薄家产,只说你长寿享清福,谁知你早早离人间……你有一双好儿女,也能含笑九泉。”
今天河西村比前些日子祠堂哭丧得都要厉害,这是因为今天是伯伯出殡的日子。
一世人走到头,到了彻底入土的日子。
伯伯开始被抬出祠堂,各人哭泣得更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