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昔年英宗亲征被俘,誓不求饶;李闯寇京,烈皇煤山自缢殉国;东虏寇福京,绍宗隆武力战而死,便是伪绍武帝被俘之后亦知绝食自杀。

    我大明之刚烈,过汉唐远甚!

    然,万历以来,数十年间,奴贼起于辽东,流贼乱于关内,朝廷御虏剿匪。结果,虏势日张,贼势日众,以至于甲申之变,表里山河,沦于异族之铁蹄,竟重蹈两宋之覆辙。

    今朕登极于国步艰危之时,已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唯以中兴皇明,驱逐鞑虏为己任,为减民之重负,朕守廉自洁,长斋布素,远离声乐,早起晚睡,不敢有丝毫怠慢。

    今大明疆土止岭南一隅,朕知道光凭朕一人之力远远不行,必须君臣齐心协力,肝胆相照方能成就中兴大业,而功业之大小,正在君臣信任之深浅。”

    朱由榔顿了顿,又道:“朕不以一污掩大德,春秋时期,楚王不究‘绝缨’之罪,换得臣子以死相报。

    今朕欲效法前贤,愿意不咎既往,与列位臣工和衷共济,尔等若天良未泯,今后便知该怎么做,现在朕就当着列位臣工的面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

    众臣闻言肃穆,无不感动,默默地看着内侍搬来一只鼎炉,放在丹墀上,点燃炭火。

    朱由榔亲手拾起御案上的一摞子信件,走到鼎炉前,一封一封的将其投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中。

    炉中火苗直窜,片片纸灰随着火焰飞出鼎炉,在鼎炉上空盘旋了一会,又飘回鼎内。火渐渐熄灭,最后只剩下一缕青烟,缭绕着殿梁,久久不肯散尽

    午正时分,内阁首辅丁魁楚通敌叛国拒捕被杀和朱由榔殿中焚信换臣心的事已经传开来了,内廷之中的大小侍监们也都听说了此事。

    “宗主爷,小的实在想不透,这首辅大人好端端的怎么就通敌了呢?朝中没了他,咱们在外朝可就少了一大强援了啊,还有皇爷在这事上反应怎会如此迅捷?以皇爷平日里温顺的性子,绝对做不来这事啊,真是奇了怪了。”

    王太后的贴身内侍夏国祥和王坤,两人一绯一绿,一前一后的走在王府宫城通往内书堂的路上,前者挺胸凸肚,顾盼自如,后者却是下腰躬身,紧跟在前者后头,一副耳提面命的样子。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小子都不懂,真是枉费了咱家平日对你的栽培啊!”

    “小的愚笨,还望宗主爷明示。”

    王坤慢悠悠的走着,一边走一边道:“你说在这整件事中谁获利最大?”

    “容小的想想,对了,是柳庆总兵,庆远伯陈邦傅!

    今日早朝皇爷论功行赏,就他赏赐最重,如今已封侯爵,开府梧州,赐坐见九卿,入不揖出不送,一朝之间享尽殊荣,难道真是他?”

    “哼!昨夜发动兵变的是他,灭杀丁中翘一家的也是他,吞并城外京营的还是他,你说这幕后的策划者除了他还能有谁?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地方兵头,竟也有如此心机和野心,不简单啊!”

    “宗主爷,那您说咱们以后该怎么办啊?”

    “以不变应万变,且看他下一步如何行事,咱们再见招拆招,更何况他现在也没针对咱们不是?

    看来得寻个日子和他好好亲近一番了,若是能让他成为第二个丁中翘,那就再好不过了!”王坤说完轻轻一摆手,把这话题错过去,然后看了眼夏国祥,郑重的道:“太后那边你可要侍奉好了,关键时刻,她可是咱们的护身符,能保命,听明白了没?”

    “小的明白。”

    “明白就好,咱家先走一步了。”

    夏国祥站在原地,看着王坤渐行渐远的身影,思绪还停留在前一个问题上,心道:“这件事中,好像皇爷得利也不少。

    有丁魁楚的例子在前,那些心怀鬼胎的士绅暂且怕是都把那股子歪心思收了起来,再也不敢顶风作案了,梧州行朝里的这股子暗流算是被皇爷化解了,同时还博了个善待大臣,贤德仁厚的美名,挽回了不少之前因闻警而逃产生的不良形象。

    若焚信换臣心这招真是皇爷自个想出来的,那咱们这位皇爷也不算太无能啊!这大明说不定还能再延续个几年,未必会速亡呢!”

    马吉翔现在很高兴,船队马上就要抵达肇庆了,他仿佛看到锦衣卫指挥使的官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站在船头,他一脸的意气风发,很想学文人士子那般当场吟诗一首,舒展豪情,可惜不通文墨,只得作罢。

    正在这时,护卫在旁的两名御前亲卫彼此使了一个眼色,齐刷刷贴上了马吉翔,马吉翔感觉到了身后的一丝异常,诧异的回身一看,还没等他开口斥责,后脑勺突然一阵剧痛,紧接着身子一软,晕厥了过去。

    “马大人,对不住了,皇爷有命,要送你上路了。”

    用掌刀劈晕了马吉翔的那个御前亲卫在马吉翔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后,也不管他晕厥后是否还能听到,便同另外一名御前亲卫合力将其身体抓起顺势抛入了江中。

    晕厥下的马吉翔没有半点挣扎就沉入了江底,喂了王八,可惜一代“精英”政客,遇到了不按规则出牌的穿越客,还没来得及施展他那如火纯青的马屁功就稀里糊涂的被弄死了。

    当天,船队中剩余的马吉翔亲信骨干,也都被皇帝派去的那几十个心腹亲卫趁机处理掉了。

第022 希望() 
西历1647年,大明永历元年,正月十一,肇庆府城上空飘扬着一面大旗,大旗正中一个斗大的红体‘明’字分外显眼,十里之外的行人都能清晰的看见。

    在它的两边,紧挨着还有两面略低一点的白底黑字的吊杆旗,两面长条形的吊杆旗上分别书着四个狂草大字:驱逐鞑虏,克复中华!大字笔法苍劲,力透纸背,似乎要将满腔的悲愤,喷洒在这三尺白布之上。

    远处,一片又一片黑压压的流民群如潮水一般漫了过来,几十个维持秩序的城门守卒被冲得东倒西歪,带队的守门把总满头大汗的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跳到城门口旁边的一块大石之上,用力地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阁部大人说了,所有人都可以入城,不要挤,也不用急,鞑子还离得远呢!”

    他的呼喊声并没有持续多久便淹没在了流民们的哭喊声中,流民们衣衫褴褛,扶老携幼,携带着仅有的几件值钱的家什,拼命地向城内涌去,他们中大部分人已徒步逃亡了几日,十几日,虽然早已筋疲力尽,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仍旧紧咬着牙关,拼着最后的气力,只为挤进这座坚城,保全自身和家人的性命。

    肇庆府城是南明永历朝的临时都城,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雄关,也是广东少有的几座坚城之一,整个粤西之地若是还有能阻挡清军铁骑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了。

    在这个人命贱如草的乱世,在汉人亡国灭种的威胁之下,粤西的几十万军民百姓把最后的一丝生的希望寄托在了它的身上,只是肇庆城能承载得住他们的希望吗?

    逃难百姓的哭嚎哀叫之声,一片一片,升腾而起,清晰地传到了城头,在驱逐鞑虏,克复中华的苍凉大旗之下,一个眉关紧锁,面色肃穆的老者正凝神立在城门垛口之上,看着城下流民们的悲惨之状,心情沉重,眼眶泛红,脸现悲容。

    他方面阔口,浓眉朗目,穿着绯色常服,头发罩着一顶网巾,颌下飘着三缕髯须,静默之中,自然的透出了一种威严。

    脚步声响,兵部侍郎,京营提督,一代名相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持剑急步上城,在老者身后站定,揖身一礼,皱着眉头轻声道:“阁部,学生已照着您的吩咐,从府库里调了三千石粮,并将粥棚和住处建了起来,只是在督办过程中,朱制台似乎有些不情愿,不想配合学生。”

    “哼!”老者回过头来,原来他就是东阁大学士,协理京营戎政大臣翟式耜。

    翟式耜看着张同敞,冷声道:“不情愿也要情愿,不管如何,百姓们都要被安置好,绝不能让他们忍冻挨饿。”

    张同敞目光炯炯,抱拳应答,声音低沉有力:“谨遵阁部之令。”

    翟式耜点了点头,又道:“前方军情如何?”

    张同敞嘴唇撸动了几下,欲言又止。

    翟式耜轻声一叹,道:“不用瞒着老夫,说吧。”

    张同敞低着头,道:“就在刚刚,副将张友德弃守三水率部投降了”

    翟式耜听完后,脸色泛上了一层青紫,牙关咯咯直响,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恢复了平静:“还有吗?”

    张同敞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一丝黯然,他多么希望给恩师禀报一个好消息啊!哪怕这个消息微不足道,但悲哀的是,充斥在军报里的却是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

    大学士何吾趋、巡抚耿献忠,洪天耀、总兵叶成恩等先后纳地投降,粤西地区一片大乱,肇庆已成孤城。东部门户三水城一失,肇庆便裸露在了清军的铁骑之下了,距离兵临城下的那天,也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翟式耜不再询问,双手背负,仰头凝望着西方。张同敞知道他在凝望什么,因为肇庆的军民都在凝望,只是十几日过去了,却没有看到一支援兵过来。

    肇庆本是大明行都,是粤西重镇,但如今城内所存之兵,却不足三千,而且多是班军番上,即到行都轮番操练戍守的卫所兵,无丝毫战力可言,精锐早已被丁魁楚抽走了,面对着数量众多,凶悍善战的清军,这点兵力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能不能聚集到足够的援兵,已成为了肇庆城生死存亡的关键。

    想到这里,张同敞心中一片悲凉,再看看翟式耜孤立无助的背影,更是辛酸,上前一步,小声的宽慰道:“老师,皇上最是器重你了,不会扔下你不管的,等皇上召集了足够的勤王大军,一定会派过来援助咱们的,老师且放宽心便是。”

    翟式耜闻言道:“希望如此吧。”心下却是苦笑一声,没有谁比他更了解今上了,宽厚仁爱,却胆小懦弱,若是处在太平之世,有能臣辅佐,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可现在,治国安邦需要的却是君上的杀伐决断和处乱不惊的变通之术,而这些素质却只能在每朝的开国之主的身上才能见到,此次西巡,今上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足以让他欣慰了,更别说派兵来援了,对此他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他不怕死,身为中枢宰执,能为社稷死节,在他而言是一种荣耀,只是城中的百姓是无辜的,即便是为了他们,他也不会放弃。

    “而农(王夫之,字而农)去梧州多长时间了?”良久,翟式耜方才悠悠问道。

    张同敞拱手答道:“回老师,有两天了。”

    翟式耜点了点头,沉吟道:“算起来,还有两三天估计就能到梧州了。”

    张同敞凝重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宽慰:“是啊,而农是行人司行人,年轻有为,精于言辞,相信他此行定然不辱使命,带着皇上派来的援兵,拯救肇庆于危难之中。”

    如今肇庆的形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清军来势凶猛,各处守军溃败的又实在太快,军情一夕数变,翟式耜频发调兵令,只是清兵压境,天子闻警西奔,粤西明军的军心早已大乱,军令如废纸,各地守军不战而降者有,弃城出逃者有,奔到肇庆救援者,竟一个也无。到现在,最后的希望只剩下西方的天子能不能派援兵过来了。

    翟式耜深深的明白这一点,所以倍加担忧,他不仅怕时间来不及,肇庆不等援军来援便被攻破,更怕皇上派不出援兵。

    皇帝临走前,让他总督粤西防务,他也倾心尽力,争取不辱帝命,几番努力,终使肇庆城内人心惶惶的局面有了初步的稳定,最少在他的督率和感召之下,各地聚集来的官员士绅表面上还是人心向齐的,只是他知道,这不过都是假象罢了,一旦清军兵临城下,城池难守,城中说不定立马就会爆发内乱,想到这里,翟式耜心中一片哀伤,他抬着眼,凝望着广西梧州的方向。

    张同敞叹息一声,也抬起眼,和翟式耜一起站在朗朗晴空之下,遥望着西方,期盼着一杆标着‘明’字的大旗突然出现在眼中,而在大旗之下,人头涌涌,万马奔腾,无数英锐的大明将士正纵马扬鞭,向肇庆城奔驰而来

第023 围城() 
王夫之经过了几日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梧州——皇帝的临时行在,带着翟式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