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谁也改变不了的铁律。

第090 改革锦衣卫() 
军队在经过一系列重组整编后,三忠的义勇被全部消化,淘汰下来的老弱都给予一定的补偿遣散归家。

    最后,大明中枢拥有的总兵力如下:一、天子直辖侍卫亲军陆师战、辅兵共计一镇一万四千兵马,共分四个野战兵团和一个营的宫城禁卫及一个营的天子卫队(包括上百贴身近卫)。撤消了大汉将军编制和有名无实的府军卫,旗手卫、金吾卫、羽林卫、虎贲卫等上直十二亲军卫番号。

    同时朱由榔顺应民心的把锦衣卫这个臭名昭著的机构也一并裁撤掉了,裁撤令旨一下,朝野震动,人心大慰,行在的文臣武将闻之无不拍手称快,纷纷上书大赞天子圣明,中兴大业可期。

    满朝文武如此沸腾激动也不能怪他们,实在是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构给他们和他们的前辈留下了太多的心理阴影。

    在大明,无论士绅商贾,还是小民百姓,只要一听到锦衣卫三个字,无不色变,锦衣卫就是残忍恐怖的代名词,士农工商,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就像一条条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毛骨悚然的厂卫酷刑,类似地狱的诏狱、血淋淋的刑具,剥皮充草,十八般酷刑,让天下民众草木皆兵。

    在明朝统治时期,三百年里,锦衣卫曾掀起过数次血腥**,一次抓捕处决人数就是数千上万计,最盛时,不管你是公侯勋贵,还是帝师宰臣,锦衣卫让你三更死,你就活不过五更天,可谓嚣张至极。

    虽然锦衣卫的存在,确实起到了维护皇权,稳定了大明江山的作用,但副作用也不小,它的存在践踏了大明纪纲法治,独立的侦查权,抓捕审判权,使国家的司法部门刑部、大理寺成为了橡皮图章。锦衣卫里的野心家借着皇权庇佑,往往滥用职权,贪赃枉法,打击异己,导致冤假错案横生,引发党争,使君臣离心离德,朝野鸡犬不宁,野蛮的****行为也使得**蔓延,流毒天下,国家统治根基一点一点被侵蚀挖空。

    所以改革优化特务机关势在必行,裁撤锦衣卫只是第一步,原因并不是特务机关的存在不好,只是它的名声太臭了,外加权力设置不太合理而已,中枢行在文武的称颂赞扬并没有让朱由榔昏了头,自断臂膀而沾沾自喜,说到底,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皇帝想要避免被架空,皇权想要压倒相权,就离不开特务机关的辅助,没有了特务机关就像人没有了眼睛一样,在争斗中会处处被动,后知后觉,弊远远大于利。

    所以裁撤掉锦衣卫后,朱由榔又紧跟在后,悄悄建立了内镇抚司和外镇抚司两个独立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其中内镇抚司负责侦查士民百官,探查动向,有无反叛行为,控制舆论,搜集情报等维护皇权;外镇抚司负责对外侦查敌情,搜集舆图,绘测地形、策反拉拢,使间破坏等等。

    两个机构,两个镇抚使首领,一个对外,一个对内,彼此独立,互相监督互相牵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特务机关势大难制,超出皇帝掌控。同时为了避免新的特务机关产生难以控制的破坏力,重蹈锦衣卫的覆辙,朱由榔只给了内镇抚司侦查权,取缔了抓捕审判权。抓捕审判权暂时全部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外镇抚司权责相对较大,只要皇帝批准,必要时可秘密抓捕审讯敌方人员。

    其中内镇抚司掌印是在锄奸行动中立有重大功勋的原锦衣卫百户王康,王康是锦衣卫武职世家出身,祖上世代锦衣卫,精通侦查探秘,其本人也是个老特务,二十几年里先后侍奉过崇祯、弘光、隆武、永历,有着丰富的特务经验,唯一有点缺憾的是资历太浅,想要得堪大用,还需好好磨砺一番,蜀中无大将,暂时只能让廖化做先锋了。

    而外镇抚司掌印也是在锄奸行动中立有功劳的原锦衣卫魏广川,魏广川是个地理通,会说南方四五个省二十几种方言,各地的人物风俗,山川河流摸得清清楚楚,由他做外镇抚司掌印倒是十分合适。

    至于原先的锦衣卫都督郭承昊因为在朱由榔谋划剪除跋扈藩镇陈邦傅时,不太老实,甘愿充当权臣的内应,脚踏两只船,陈邦傅就戮后,东窗事发,被朱由榔果断处决了。

    言归正传,天子直辖的四个野战兵团编制确定下来后,各级军官的任命状也紧跟其后颁布下来了,其中第一兵团的团统制是岭南三忠之一的张家玉,张家玉虽是文臣,却在隆武年间不仅以兵科给事中的身份监过军,而且还和清军实打实的干过几仗,此时的张家玉已经不再是一个初窥战争奥秘的书生了,两年时间的战场拼杀磨练了他的意志,横飞的血肉锻炼了他的勇气,而与清军的斗智斗法更让他慢慢地掌握了用兵设计的诀窍使他在两年间学到了不少战争经验,有了成为一代名将的潜力。

    他是精兵政策的坚决拥护者,他认为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因素并非是这支军队的数量,而是其质量。所以在于李成栋交战之前,张家玉麾下的义兵数量最少,只有一两千人,不过十分骁勇,都是淘汰了老弱后的精壮乡民,彼此都有血缘关系,打仗时同进同退,彼此照应,生死相扶,军队不容易溃散,十分有作为精兵的潜质。而清远这场耗时良久的保卫战便是这个由文人转型为武将的张家玉交上的一份极为精彩的答卷。所以新军重组后,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朱由榔毫不犹豫任命他做了第一团统制。

    第二团的团统制是原焦琏麾下悍将唐文耀,唐文耀原是焦琏的家丁队队头,性格豪迈,骑射都很厉害,作战也猛,当初李成栋兵围梧州时,唐文耀作为焦琏副手,一起随其出城突袭过清军,那一场突袭战,五百铁骑在清军军阵中杀进杀出,大涨明军威风,唐文耀也因此立了守城第一功,尔后其在梧州保卫战、肇庆攻防战中都立有重大功勋,论功劳,客观上说仅次于焦琏,所以为了筹功,也为了平衡军中焦系势力,朱由榔让他做了第二团团统制。

第091 整顿军伍() 
第三团的团统制暂由都统制焦琏直领,同样第四团的团统制由副都统制吴继嗣直领,等有了合适人选,再行调用。

    侍卫亲军陆师中除了四个野战兵团,剩余两个宫城护卫营的统领官分别是在清远救援行动中立有大功的新军人才卢世仁和原葡萄牙雇佣军华人首领杰西。朱由榔特意给杰西的护卫营拨了些好苗子过去,学习雇佣军先进的火炮发射技术。

    除了陆师的四团,二独立营,一万四千兵马,侍卫亲军中还有两个水师团,共计五千五百余人,大多是从余龙的一万多旧部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在余龙的水师义勇中以疍户船民出身的水手最为强悍,那些水手原先做船民时,靠海吃饭,以船为家,几乎一辈子不上岸,吃住全在船上,虽然体味重,但鉴于这一原因使得他们能够完全习惯于水上的颠簸,即便遇到狂风大浪也可以安之若素,不晕也不吐。这些疍户船民只要训练好了必将成为极为出色的水手。

    而且对朱由榔最有利的一点是,疍户的身份,疍户在大明世代都是贱民,隶属于贱籍,子孙后代永世不可科考,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远不如普通良民,所以在知道水师部队中有很多疍户船民出身的水手时,朱由榔大笔一挥,将他们全都勾出贱籍,改为良籍,全军待遇等同侍卫亲军陆师营兵,且子孙可以科考从军,不再被人看不起,皇帝此举让那些疍户船民出身的水手极为感动,他们痛哭流涕,感激涕淋,纷纷叩谢皇恩浩荡。就这样,朱由榔不费一钱一爵,就尽收了水师营兵的军心,以后就是余龙想反叛,也要看那些疍户出身的手下答不答应了。

    水师部队中除了收编的余龙旧部,还有部分投诚的精通水战的清军水师俘虏,外加部分原行在的京营水师营兵。

    因为人数不够设军建镇,所以暂时两团并列,昭毅将军余龙为水师部队首领官,直领第一团,副手高利勋直领第二团,两个水师团共有大小战船六百余艘(以小型舢板船为主),大小火炮一百余门(以小型虎蹲炮为主),实力还算不错。

    综上,侍卫亲军水陆两师总兵力共计约两万,陆师目前的野战实力大致是高于明军的地方军阀部队和普通的清军绿营兵,低于李成栋的嫡系本部,吴三桂和三顺王的本部汉奸军,和满洲八旗的实力差距更大,暂时一两年内,在新军未得到足够的锻炼前,在军械装备没有代差的前提下,基本不具备和征战了十几年的满洲八旗老卒在平原野战的能力,当然,要是他们在几年内慢慢腐化了,就难说了。

    朱由榔觉得只有客观的认清敌我实力对比,才能趋利避害,制定出最合理的战略方案。

    除了皇帝直辖的侍卫亲军,中枢在广西和广东控制区内还有约两万人左右的巡防营,巡防营军士的成分比较复杂,有投诚的清军绿营兵俘虏,有陆续收编的各地义勇及筛选侍卫亲军时因为身体素质或品行不过关淘汰下来又无家可归的(以余龙旧部为主),还有广西驯象卫,南丹卫,奉议卫和桂林卫等残余的卫所兵及部分应召戍守广西各地的土司狼兵,总人数在两千到三千左右。

    这些土司狼兵都是各地土司的部曲,对大明来说属于客军,他们大体比较实诚,而且向来以不畏强敌,英勇善战而著称,只是军纪太差,成分复杂,难堪大用,巡防营中除了这两三千的土司狼兵有些战力外,其他基本都是战五渣,别说和清军主力野战了,能不能守城都难说。

    目前重点在侍卫亲军,所以巡防营暂时用的还是旧有的一套营兵制,直属于五军都督府,听从兵部调遣,职责是剿匪安民,守卫地方,维护治安等,必要时可抽调出部分人马随侍卫亲军一同作战,炮灰也有炮灰的用处,轻易缺少不得,可以用来蚁附攻城,清除敌方外围工事,填壕,拔桩等,还可以布置疑兵,吸引敌方火力,消耗他们的体力和器械等,这些事儿让巡防营士卒来做,正适合不过,若让侍卫亲军来做,那真是杀鸡用牛刀了,也实在不划算。

    五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大明临都肇庆城东军营的演武场。

    朱由榔今日换了一身武牟服,此为十四种皇帝之服的一种,例在皇帝讲武、出征、搜狩及阅兵时穿戴,其冠支以玉,上身裹以紫褐束身紧衫,下系白骻素裳,足蹬乌皮履,腰系珠宝钿带,身侧挂着一柄古色斑斓的龙泉宝剑,站在演武场的高台之上,朱由榔本来就容貌俊秀,再配上这身戎装,愈发显得英气逼人。

    演武场四周插满了彩旗,高台之下,上万侍卫亲军身着鲜艳火红的鸳鸯战袄,以方队的形式整齐排列着,微风吹过,旌旗猎猎,彩旗飘飘。

    朱由榔对站在他身边的正副都统制焦琏、吴继嗣和兵部尚书,内阁首辅翟式耜道:“这几日整编,梳理侍卫亲军和巡防营,几位爱卿辛苦了。”

第092 战阵心得() 
皇帝随意自然的一句抚慰让他们深受感动,纷纷大表忠心:“为圣上效力,臣等义不容辞。”

    “新军中融入的义勇颇多,他们热血有余,个人技艺和战阵经验严重不足,所以趁现在有机会,要加紧对他们的训练。”朱由榔往台下扫视了一遍,又对身侧的众人道:“军事操训无外个人技艺和集体战阵两种,自梧州抗鞑以来,咱们君臣戮力同心,也着实和鞑子干过几仗,其中有胜有败,收获不少,教训也不少,不知几位爱卿对战阵杀伐之事可有几分领悟?”

    “说到领悟臣倒是有一些。”吴继嗣见众人都在皱着眉头思索,一时之间没有发言的意向,怕冷了场扫了皇帝面子,只能硬着头皮打头阵,他斟酌着语气道:“臣认为战场厮杀,不需要花哨的招式,讲究的是一击毙命,保存体力,稳如山,快似电,一击必杀,上了战场,枪刺刀砍,膝撞肘击,只往致命处招呼。

    还有臣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技艺在战场上作用很有限,讲究的是互相配合,我大明的传统战法是,远程用弓弩,鸟铳,火炮,一窝蜂等,短兵相接后,跳荡反复短促突击,长枪手轮番上阵,马队包抄冲阵,敌溃则是马队率先追击等,总的来说,臣认为万物相生相克,战场没有绝对的无敌,在于诸兵种的配合。”

    翟式耜抚着须,频频点头,似有同感,最后也忍不住跟着附和了一句:“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老臣以为,在战阵中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可谓之军神!”

    “两位爱卿说的不错。”朱由榔微笑着颔了颔首,转身看向焦琏,似笑非笑的道:“不知焦卿可有所得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