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太后在后殿都说了些什么?”一回到东宫赵昺便‘逼问’一直陪着太后的苏岚。

    “官家,这奴婢不好说……”苏岚搓着两手扭捏着低声道。

    “有什么不好说的,该不是你一语成谶吧!”看她的样子,赵昺猛然道。

    “官家,奴婢真的什么都没说,全是太后做得主……”苏岚听了一慌跪倒道。

    “唉,你们坏了朕的大事不说,将朕也害死了!”赵昺猛地一拍桌几哀叹道。

    “太后玉成美事,怎么会坏了官家的大事?”苏岚看小皇帝怒气冲天的样子,不似是在作假,怯生生地问道。

    “你说,太后怎么会想起将那黄毛丫头许配给朕的!”赵昺本想借敕封对大宁寨进行整治,可太后这么一弄,自己便无法下手了。他指点着跪在眼前的苏岚道。

    “官家,太后在获知李家女儿获救后,便令奴婢察看,待其无事后又召进殿中安抚,并问及官家是如何救治的。然后便……”苏岚抬眼看看陛下,又低下头。

    “说啊,李氏跟太后说什么了!”赵昺看她吞吞吐吐更加生气,大声吼道。

    “官家,李氏便将官家如何救人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请太后做主,太后便十分不悦,就召左相进去相商!”苏岚说着说着脸便一红,想是想起陛下当时如何救人了。

    “左相又说了什么?”这种挤牙膏似的问话方式,让赵昺十分气恼,‘啪啪’的拍着桌几道。

    “你这孩子今天怎么回事,官家让你说你就赶紧都说了吧!”王德见状也赶过来道。

    “官家、大官,是太后要奴婢不要乱说的,不是有意欺瞒的!”苏岚抬头看看二人又低下头道。

    “傻孩子,太后不让你跟外人说,不是要隐瞒陛下的。再说你是东宫的人,官家才是你的主子,瞒谁也不能瞒官家啊!”苏岚聪明懂事,做事让人放心,王德自然也是十分喜爱,恨铁不成钢地教训她道。

    “起来说吧!”赵昺再叹口气抬抬手道,他觉的今天可能是自己叹气最多的一天了,自己虽贵为皇帝却又有诸多的无奈。

    “官家,是这样的……”苏岚口才不错,起身后将在后殿所见所闻都合盘托出。原来太后听闻儿子在人家女儿身上‘摸来摸去’,尤其还触及了敏感部位,又见李氏戚哀无奈的样子,虽觉得是在救人,但终归人家是未嫁的女孩子,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来又怎么嫁人。

    动了恻隐之心的杨太后于是将左相6秀夫召进去问计。6秀夫也觉的此事十分棘手,陛下行为是有违礼法,但事急从权,陛下也是为了救人情有可原,只要多加安抚就好。可杨太后对6秀夫的答案并不满意,便问其能否考虑将其收入陛下的后宫。6秀夫却知道小皇帝哪里是受人摆布的主儿,若是强行为之只怕会惹其恼怒,便搪塞说汉夷通婚有违皇家礼法。

    于是杨太后便又召见文天祥、应节严和徐仁宗询问。文天祥认定陛下处理此事的方式不妥,虽然是为救人,但也不能有违礼法,现在既然女孩子未婚配,便应承担起责任;而应节严认为此事既然已经做下,若是李氏同意,倒是可以考虑,这样既能保全陛下和李氏女儿的名声,又有利于安抚俚人,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对于汉夷是否可以通婚,礼部书许仁宗当然最有言权。他以为汉夷通婚前朝多有先例,只是陛下的正妻,也就是皇后必须是汉女,其他妃嫔倒也无妨。何况皇帝的后宫有的是位置安置,也不多其一个人,但其所生的儿子不能继承帝位,以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正。

    徐仁宗的话清除了最后一道障碍,于是大宋朝的左右相便成了媒婆,奉太后之命前去给小皇帝提亲。李氏当然是高兴万分,女儿嫁入皇室虽然不能成为皇后,但是能为妃嫔也是天大的福分,自然满口答应。如此一来,赵昺就平白无故的多了个媳妇儿……

    “呵呵,好,真好!”赵昺听罢怔了一会,突然傻笑着喃喃道。

    “官家、官家……”王德见小皇帝笑的不大正常,急声呼唤道。

    “没事,朕没事!”赵昺站起身便向外走去。

    “快跟上!”王德见状更加担心,连忙吩咐苏岚和几个小黄门跟上。

    “谁也不许跟着朕,让朕好好的静一静!”赵昺很烦,回头喝止道。

    “是,官家!”王德赶紧停住脚,看着陛下出了门又赶紧领着众人悄悄跟上,直到眼瞅着其走进淡泊阁的工作室中。

    “大官,官家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小皇帝莫名其妙的样子,让刘灵摸不清脉了,扭着脸问王德。

    “笨蛋、傻子,这都看不出来,还跟着官家做什么?明天你去扫院子吧!”王德抬手在刘灵的脑袋上连拍了几下骂道。

    “大官饶命,小的知道了!”刘灵捂着脑袋哀求道。

    “唉,朕也难逃这世俗之礼吗?”

    “官家这话是什么意思?”刘灵听到小皇帝独自在屋中大感慨,又急问道。

    “你不明白吗?官家是天上的星宿,那些凡间的女子又怎么能看到眼里!”王德低声说道。

    “不是,官家的意思是不愿受到世间礼法的约束,可是贵为皇帝却也无法摆脱,因而闷闷不乐,倒非是在意娶的是俚家女子。”苏岚在一边摇摇头喃喃道。

    “唉,官家好心救了李氏女儿的命,现在却被黏上了,也真是让人丧气,难怪官家不高兴,若知如此干脆任其死了算了!”王德也长叹口气道,替陛下感到不平……

第586章 力有不逮() 


    赵昺前世听到过一个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女子因为手被一个小流氓摸了一下,便挥刀将自己的胳膊砍了下来,被时人称为贞妇烈女,为其立了牌坊。? ? 当时觉的这事实在是不可思议,更觉封建礼教害死个人,把好好的人都变成了疯子。

    今天赵昺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今日成了受害者,而这只因为自己救了她的命,就必须要把她娶了。若是前世,他倒是希望生这种英雄救美,抱的美人归的事情生,可那是顺其自然两情相悦。而不是这种盲婚哑嫁,强婚硬嫁,就为这么点儿事情强塞给自己。

    不过赵昺却也知道自己怪不得任何人,也无法反抗,即便他是皇帝也无法跳出这个禁锢,否则就会为这个社会所不容。真怪也只能怪自己来的晚了点儿,若是再早个一、二百年,哪怕几十年也不会生这种事情。在北宋的时候,妇女的地位还是颇高的,且社会风气开放,甚至与唐代相去不远,改嫁、离婚再嫁,甚至三嫁都不会有人多嘴。

    而一切都在北宋末年生了变化,金兵第二次南下包围了汴京城,为了苟延残喘,宋徽宗、宋钦宗竟以上万名宫廷、宗室和京城妇女为抵押品,明码标价地抵押给了金军。在金军的营寨中,她们遭到**和蹂躏。金兵北撤,这些女性在金军的押解下随同北迁,在途中历经磨难、大批死亡。

    到达金国都城上京以后,她们被遣送到供金国君臣享乐的洗衣院、金国皇帝的各大御寨,赏赐给金军将领,甚至流落民间,被卖为奴、娼。“靖康之难”中,北宋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的历史,既是南宋人难以启齿的耻辱,也是激励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动力。

    对于南宋道学家来讲,这场灾难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期,金军的频繁入侵随时都会使女性们遭到贞节不保的噩运。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

    但是理学的这种贞洁观念起初并非为世人都能接受,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流转,甚至被朝廷下令禁止传播。直到宁宗年间才逐渐取消禁止理学的诏令,之后朱熹的思想才越来越受到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从此二程、朱子所标榜的贞节观念才渐渐散播开来。

    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人们的观念和风俗也渐渐生了变化,不仅士大夫们看重贞节,就连社会上的一般人也有了这种贞节观念,理学遂得以大行其道,可也是到这个时候了。从一而终,夫死不嫁,育辱殉节等行为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纳,今天就让赵昺给赶上了这么一出。

    赵昺虽然生气,但还没被气糊涂。他知道自己若是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也不是做不到,但那就等同于与整个社会对抗,逆当今潮流而行,必将被整个士人集团、甚至百姓所抛弃。因为自己已经违背了他们的道德标准及行事准则,那时想不做孤家寡人都不行了,不过也许那憨货还能跟在自己身边。

    如果说当时能预料这种结果,赵昺相信自己仍然回去做,毕竟自己还是个‘好人’。可让他放弃眼前的一切,他承认自己做不到,也不敢。因为现在一旦舍弃屁股下的这把椅子,皇族的身份,那自己什么都不是,能不能在这乱世活下去都是问题。

    胆小就要为付出代价,可这代价只是得到一个老婆,赵昺却也能够承受,但是心理像吃了只苍蝇一般恶心。这股怨气憋的他万分难受,却又无法吐出来,还要生生的吞下去把它消化掉。虽然这很痛苦,也让人烦闷,不过赵昺明白这也许就是为君者的代价,老天先给你块糖,接着一定会再给你个苦瓜吃,反正不让你舒服……

    赵昺也想明白了,既然无法改变现实,那就只能适应。而当下行朝看似已经稳定,形势一片大好,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现在已经进入七月末,再有三个月雨季就要逐渐结束,那时蒙古人定会大举攻琼,能不能挺过这一关,谁也不敢肯定。

    若是琼州失守,自己就又成了流浪汉,甚至小命不保,谁又敢保证李氏还能忠于大宋,坚持将女儿嫁给自己呢?所以赵昺觉着自己没有必要对未来之事烦恼,还是做好眼前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他坐起身,看看硕大的屋子,一边的长几上摆放的是自己的设计图,另一边则是一个个完成,或是没有完成的各种模型。

    赵昺爬起来一一摸着那些沁透自己心血的模型,这些多半都是他‘设计’的武器,可是其中有大半却是在当前条件下难以制造出来的。比如说身管火炮,这个东西对他来说设计上到没有什么难度,当前的技术经过试制也可以造出来,不过他却暂时放弃了。

    因为制造身管火炮先需要金属,且是质量较好的金属,否则难以承受火药爆燃时产生的压力。而当前最好的材料是铜,既有一定的强度,又有韧性。可赵昺却用不起,琼州本来就缺铜,又没有矿藏,只能通过贸易交换,或是高价走私。若是造几门玩玩儿还行,大规模的替换掉现役的弩炮,竭尽行朝所有也难以完成。

    另一个便是以铁铸炮,这个是展趋势,也是得以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条件。因为铁的蕴藏量大,价格便宜,技术指标也可达到。当下琼州虽然已经开始建立矿场,进行冶炼,但质量赵昺实在不敢恭维,若想得到可用的钢,还需进行再加工。其中损耗和所费人工成本也不是行朝能承受的。

    再说,当下生产武器、炮弹、造船、农具都需要耗费大量的钢铁,铁场的产量远远难以满足需求。不过赵昺也没有放弃,在加大产量的同时,也在尝试改进工艺。对此他虽有涉及,但毕竟不是专业,还需要摸索和实验后才能投入大规模生产,可喜的是经过实验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而弩炮却不同,它制造使用的木材,在原始森林密布的琼州可以所取之不竭,而且加工工艺相对简单,并已经有了一批娴熟的工匠,各种条件都能满足大规模的生产。而弩炮的威力和射程比之当下的身管火炮并不逊色,甚至在射和射程及便携性等方面还占据着优势,且各部都已经大量列装,有了熟练的炮手。所以赵昺暂时放弃了开身管火炮的念头。

    不过这不等于赵昺全部放弃了新武器的研和列装。在历次作战中,弩炮和火箭弹可以说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弩炮改进的余地已经不大,要做的只是提高产量和质量。而火箭弹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没谱的命中率和那根即占地方又影响行动长长的平衡杆最是饱受诟病。

    赵昺为此琢磨了半天,想到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平衡杆换成尾翼,或是加装尾喷管。经过实验和综合考虑,他决定还是加装尾喷管比较妥当,就是将原来的一个直喷管改为六个喷口,每个喷口与火箭弹的中心线都偏转一个小角度,火箭点火以后,燃气一面推动火箭弹前进,同时推动火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