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大宋朝不仅有民告官之事,官告官也是常见之事。登闻鼓要是敲得好,即敲掉政治对手的权位,有些恋栈的官员,便曾指使管下的“良民”到登闻鼓院打鼓,为官员的连任造势。当然官告官并非多为私仇,也有出于公义的凛然之举,不过官民还是得慎用登闻鼓院的那面大鼓。

    原则上朝廷有禁人越级上诉的例禁,击鼓鸣冤只是纠正司法错误的权宜之计,人人若都到京城申冤,州郡的守官就显得尸位素餐了。另据大宋刑律,击登闻鼓诉事若不实,将判八十杖的肉刑,却非评书中为敲鼓要滚钉板。总体上,登闻鼓制还是有良效的,它是国人昭雪冤情、下情上达的通天之路,也是检验政治清明与否的一张镜子。

    在贤明君主执政时期登闻鼓确实有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虽然百姓上诉到登闻鼓院的冤案一般都能得到解决,对澄清吏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登闻鼓制度也还有其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案件都能圆满解决。可叹的是宋朝以后,击登闻鼓的条件日趋苛刻,至清朝已形同虚设,并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自明清以后律法日益完备,登闻鼓仅成了一种象征。

    赵昺清楚本朝的规矩,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现在虽然正在举行朝会朝贺太后归京,但是也必须停下来,否则众目睽睽之下自己如何向众臣交待啊!而他已经知晓陈宜中的计划,就是想借今日大朝会敲登闻鼓,逼自己当众臣面应对,并提请太后罢黜自己。

    虽然心里有底儿,可赵昺还是心中忐忑,因为在大宋的历史上确实因登闻鼓惹出过大事件,逼的皇帝改变主意。那是在靖康年间,朝廷被迫向金国割地求和,罢免主战派大臣李纲。太学生陈东率领数万市民涌上开封街头,呼吁复用李纲与名将种师道,并罢去妒贤嫉能的李邦彦。适逢李邦彦入朝,民众群起怒骂,之后他们来到登闻鼓院,击鼓求见皇上。

    因当时官员的措置不当,导致和平的请愿演变成暴乱。钦宗迫于汹汹群情,不得不起复李纲为京城防御使,扳回战场上的劣势,使得形势略微好转。但随后钦宗与徽宗被女真人掳走后,赵构在应天府继位,陈东连续上书请留李纲,并请赵构御驾北征。黄潜善、汪伯颜等人以“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等言语激怒了赵构,将陈东处死。

    赵昺明白无论是陈东的成功,还是牺牲,并非是哪个皇帝害怕他,而是惧怕万人齐击登闻鼓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发群体事件,导致****的发生,就如同现代的‘颜色革命’。如今陈宜中就是想效仿当年公车上书,迫使太后罢黜自己,重新启用他。

    且赵昺知道陈宜中极为擅于煽动,在当太学生时就曾与刘黻、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等人上书罢免权臣丁大全,被时人成为‘贤关六君子’。可见其有着领导群众闹革命的经历及丰富的斗争经验,对于搞群众运动也算是行家里手,让他还是有些紧张,万一应对失措可就砸了锅啦……

    登闻鼓、检两院受理的是各级机构处理未善的事。按照程序,地方的进状人必须是有经过县、州、转运使受理未善的事时方许上言。而在京者诉讼须先所属寺监,次尚书省本曹,次御史台,次尚书都省,次登闻鼓院。在进状程序中,登闻鼓院与登闻检院构成同一链条,登闻鼓院在登闻检院之下,进状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登闻检院不受理的才可以拦驾或到御史台自陈。

    从进状的程序可以看到,登闻鼓、检两院虽隶属谏院,却并无规谏、议政、弹劾、监察、审案等职责,也不参与进状的处理。可见它们既非言事机构,也不是司法部门,只负责受理和转呈进状,类似于现代的信访机构。而呈递到鼓、检两院的进状都要由皇帝直接审阅,其他官员不能代看,待皇帝审阅以后再委派官员处理。

    “禀陛下,外有前左相陈宜中率儒士及乡绅旧官三百余人,击鼓上书!”鼓声响了有一会儿,才有登闻检院理检使上殿禀告,并呈给皇帝。

    “唉,这份具状朕无法处置,还是呈转太后处置吧!”赵昺拿过文卷拆开后,浏览了一遍让王德转给太后。

    “陛下,具状上所言都是真的吗?”王德捧给帘后的杨太后,其读过后问赵昺道。隔着帘子众人虽看不清太后的神情,但听其语气也是不善。

    “太后,朕自认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是否有过还请太后明断!”赵昺起身对帘后施礼道。

    “陆相,你以为当如何处置?”杨太后轻叹口气,将具状转给陆秀夫道。

    “臣以为……以为具状多有不实!”陆秀夫接过具状看过,皱皱眉道。心中暗道也难怪陛下要转给太后,其又转给自己,上面全是声讨小皇帝之词,大大小小的罪状竟有十数条之多,且条条令人心惊。

    概括起来主要有:当初其为王时便有自立之心,占据琼州后欲挟持皇帝,此一罪;景炎帝驾崩之后,其勾结禁军都统江钲,以武力胁迫太后和众臣立他为帝,此二罪;其窃取皇位后,挟制太后将行朝迁往琼州,随即驱逐朝中旧臣,任用亲信,使得朝中重臣皆出自于其潜邸,此三罪;动用亲信迫使太后退居后宫,以其监国,得以篡取大权,此四罪。

    贪揽事权,倚恃党恶、紊乱国政。所喜者荐举、所恶者陷害,引用内外奸党、致失天下人望,此五罪;为政不公,信约不守,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此六罪;好勇嗜杀,大肆杀降,私吞财物,此七罪;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此八罪;禁止科道陈言、恐摘发情弊、阻塞言路,此九罪;崇武重商,压制士人,以致土地荒芜,乡民无教,此十罪。

    收复江南故地,残害旧官,戕害乡绅,使得民心惶恐,此十一罪;耗费国孥,妄自用兵,寻衅江北,不肯附和,以致民心不安,此十二罪;刚愎自用,于诸先帝陵寝用兵,以致陵寝受损,惊扰先人,此十三罪;还都临安,不思太后养育之恩,迎太后入京,是为不小,此十四罪;为其嗣位,擅加罪名戕害宗室子弟此十五罪……

    陈宜中的具状一口气数落了小皇帝十多宗罪,这一番振振有词的数落,条条已如箭一样射向小皇帝,陆秀夫都觉的气急。而其所言的逆恶种种、所犯重大,其意就是要太后亲政,免去小皇帝监国之职,废黜其皇嗣身份,另选宗室贤能继位。他以为小皇帝阅后肯定肺都气炸了,弄不好就要大开杀戒,血溅大殿,可向上看看却发现其面色平静,嘴角还挂着笑意,似乎并未放在心上!

第820章 殿上争锋() 
赵昺起初还有些担心陈宜中打探到了自己做的的些‘丑事’,从而当众揭露出来,让他难以解说,因而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耍赖的准备,就给他们来个死不认账。但是在看过其上告自己的具状,他反而平静下来了,那些所谓的罪状基本都和自己不沾边,想凭这些子虚乌有、牵强附会的东西扳倒自己纯粹是做梦,且即使是真的,又能怎么样?

    “既然有人认为朕有过,那请准许朕自辩,并与其对质。就请太后和陆相主持,亦让众臣百官做个见证。若朕有过自当改之,若触犯国法、宗规,自当退位让与贤能!”赵昺扫视了殿上的众臣言道。

    “陛下,怎能自降身份,与他们当堂对质!”文天祥首先出列言道。

    “圣人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朕虽为帝王,却非圣贤怎能无过,也自当倾心纳谏,以正自身。若朕为帝让天怒人怨,又何必贪恋此位,但朕也绝不会容忍他人污蔑,诽谤,自当分辨清楚。”赵昺笑笑道。

    “陛下所言甚是,为君者自要勇于担当,直面臣下的指责!”这时应节严出列向上施礼道。

    “臣也附议!”这时刘黻也出列施礼道。

    “两位知事,陛下乃是万金之躯,怎能当堂接受质询。”张世杰却不高兴了,出列道。

    “正是,陛下乃是天子,万民之上,他们聚众摘指陛下已是大不敬,理当交由有司惩处!”江璆出列道。

    “吾以为陛下理当为己自辩,否则会使非议更甚!”邓光荐此刻也出列道。

    “启禀陛下,殿外上书之人已鼓噪起来,御前护军皆已集结完毕,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决断!”这时倪亮进殿奏道。众人见其凶巴巴的样子,只怕小皇帝一个眼神,其就会出去将那帮人给剁了。

    “护军注意警戒,不可采取过激行为。”赵昺下令道,他知道这些人就和现代的那些各种‘闹儿’们的心思一样,他们巴不得你动手呢,盼望你制造流血事件,利用围观者同情弱者的心态煽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壮大自己的声势、扩大影响的同时引发更大的群体事件。而使己方陷入被动之中,结局往往不是一场血腥镇压了事,就是以妥协了事。

    “属下遵命!”倪亮听命板着脸下殿而去,显然对小皇帝的‘软弱’有些不满。而众臣却松了口气,小皇帝若是下令动兵,殿上恐怕也没有人能阻止的了。

    “禀太后,朕请将朝会改在太和门,进行御门听政,请太后恩准!”赵昺起身向帘后施礼道。

    “准!”杨太后出声言道。

    “众臣移步承乾门,御门听政!”王德见太后批准,立刻高声宣谕道。

    “臣等谨遵懿旨!”陆秀夫出列向上施礼道,然后领众臣出殿,重新排班,并布置会场。

    ‘御门听政’在汉唐时期就有先例,也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一般选择在前朝和内廷之间的中门举行,因而成为御前听政,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主要视皇帝的行踪而定。届时门厅内设宝座,皇帝亲临主持朝廷会议,聆听内阁及各部院大臣的奏报或奏言,进行议商,做出决断,发布谕旨,贯彻实行。

    皇帝亲自主持朝臣会议有个什么好处呢?可以防止外戚、宦官、佞臣、宗室、后宫专权,历史上很多外戚专权,宦官专权、佞臣专权、宗室专权、后宫乱政,都是因为皇帝不亲自主持朝廷会议产生的。不过宋朝的皇帝都很懒,想想那是在半露天的情况下举行的,夏天热、冬天冷,一待半天多辛苦啊!

    所以宋朝皇帝都不大喜欢这种形势的早朝,而这御门听政却盛于明清时代,大家再看清宫戏的时候就当明白朝会不是在大殿上举行的,却是在城门洞里开会的。不过赵昺想想康熙五十年未缀朝,不论刮风下雨和寒暑,大早晨坐在门洞里与帮大臣们议政也够惨的,若非在宫城中,恐怕都会以为是乞丐们在商量上哪要饭去呢!

    此次赵昺提出御门听政,实质上已经超出了范围,更多更像是一次公开审判,而他作为被告之一。这么做当然有着他的无奈,也是借此机会将陈宜中彻底打倒,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如此即有利于朝廷的稳定,并清除害群之马,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

    ‘咚咚……’登堂鼓想起,赵昺扶着太后下殿。此刻众臣已经排班已毕,从承乾门左右掖门而出分列两侧,他们在内侍的引导下在门厅之中升座,净道响鞭甩起,群臣百官行大礼参拜。这时虽然转到殿外,可朝仪不可费,有巡殿御史盯着呢,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

    因为今日是有人弹劾自己,所以赵昺请太后撤去帘幕由其亲自升座听政,而他则侍立于太后身侧,倪亮挎刀披甲立于身后。看看两边群臣肃穆,陈墩领侍卫营布置了警戒线,并严守外宫门,将击鼓上书的人群分开,防止有人冲上来惊扰了圣驾。陈宜中一伙人也是懂得规矩的,垂手肃立站于外,宫门并没有关闭,有人群聚于外向宫前张望。

    “草民等又万言书呈给太后!”这边刚刚完毕,殿下上书的人群中冲出十来个人,仆倒在地叩首高声喊道。

    “呈上来!”陆秀夫出列吩咐道。

    “草民郭富代江南数万百姓恳请太后恩准前相陈宜中归朝主政!”一帮人都想上殿,却被陈墩拦下,只准一人上前,其双手捧着书卷高举着跪下施礼道。

    “请太后御览!”王德下殿拿过文卷呈给太后道。

    “哀家不看了,给陛下吧!”杨太后摆摆手,而是让其转呈给小皇帝。

    “哦,陈宜中这哪里是想归朝啊,是要当权臣啊!”赵昺一目十行的看完,轻声对太后说道。

    “陛下,沿途哀家屡次遇百姓拦驾上万民书,不是褒贬陛下的,便是吹捧其的。”杨太后冷哼一声道,“其当年在危急时刻弃哀家孤儿寡母而去,如今又想插手皇家废立,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