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宋军还没有实际组织过一场守城战,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尤其是换装火器后的守城作战经验。从前的守城训练和演习还多是根据冷兵器作战方式和吸取几次攻城作战中反推的敌军守城经验和教训,所以说新宋军上至皇帝赵昺,下至普通基础军官,大家皆尚处于摸索及总结经验的阶段,而当前的常熟守将罗大同同样如此,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罗大同却是知道,在发动进攻时指挥官大都会把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最强的精锐老兵安排在前排,作为突击力量打头阵,引导后续部队冲击;或是把他们编为‘跳荡’作为决战的关键时刻的奇兵使用,起到提振士气及打开突破口的作用。因为这些精选的锐兵是以命相搏,所以也被形象的称为‘撞命郎’。

    当然这些打头阵的前列士兵非是充当炮灰的,也非比其他部队伤亡率高。他们一般都是战斗力比较强的精锐,一般的士兵想去还去不了。前排士兵至少是见过大场面的,看到敌人气势汹汹而来,也不会撒丫子就跑,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而且,战争中弓弩对射是常态,双方军队中真正能直接近战的机会不多。交战时通常都会先用弓弩等武器进行远程射击,或者封锁包围,等待对方粮草断绝,不会轻易的投入正面对决。一场大的会战中,这种封锁、骚扰、试探可能占据大部分时间,真正的决战反而很短暂。

    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士兵承受的伤害主要来自弓弩等远程武器。在弓箭远程抛射覆盖下,无论前排后排,中箭几率都是一样的。而前排士兵通常比普通士兵防护的更好,穿着精良的甲胄,相对箭矢的伤害也较为其他人安全系数要高。

    除此之外,军阵在作战中根据实际需要经常变换队形,根据战场情况交替作战,即使骑兵在冲击时也分为很多小队进行轮番冲击,很少出现只靠同一批人放在前排打满全场的情况,毕竟连续作战人和马都要休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的活命机会都是均等的,既然轮到自己也没什么怨言。

    而怕死是人的本性,精锐老兵如果面对必死的局面,也可能会权衡利弊,产生逃跑的念头。如何才能把士兵牢牢约束在军阵前列?说到底还是要靠严明的军纪。所谓军纪严明,无非是厚赏和重罚。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斩将、夺旗、先登等事由,在历朝历代代所得赏赐都是极为丰厚的,如此优厚的赏赐足以让人趋之若鹜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有人当肉盾,抵挡骑兵的强力冲击,这时好像也没什么获得赏赐的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要钱不要命的。真正让士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敢擅离职守的,还是严酷的军法。任何军队逃跑基本上必死,而拼命还有一线生机,就算阵亡了,家属还能得到优厚的抚恤。因此在厚赏与严苛军法的刺激与约束下,士兵在战场上只能绝对服从军令,不论被安排在什么位置。

    且通常情况下,一支获得过多次胜利的精锐部队对击败敌人有强烈的信心,在他们的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和敌军正面冲撞都没有输过,甚至产生过极为悬殊的伤亡比。无数次经验让他们相信,只要保持清醒和战胜敌人的信心绝不动摇,最后失败的一定是敌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逃跑的理由。

    总而言之,经过严酷战争考验活下来的,新兵渐渐都会成了经验丰富的百战精兵。且由于军队兵员素质参差不齐,指挥官大都是把装备精良、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老兵安排在前排。一般的战斗丝毫不能让他们动摇半分,就算遇到强大的敌军,打起来后敌方也很强悍,双方势均力敌,有经验的老兵都明白只能硬挺下去,也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直到有一方的战斗意志彻底崩溃。而一旦己方坚持不住先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结局就是被敌人单方面屠杀。

    所以打仗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一方越打越顺,因为战败的一方总要拿相对菜鸟的新部队去对抗战胜一方已经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其结果只是帮助其增加经验值与士气还有信心。当然,如果一支强军在某次会战中伤亡惨重,也很容易一蹶不振,因为核心的、能站在第一排的骨干老兵没有了。

    当然,以上所说都是上得了阵、杀得了敌的,平均水平线以上的职业军队。但在大大小小无数次战争中,很多时候战争的主角是毫无作战经验的业余选手。他们无法准确预测战争的胜负,可能仅仅从人数对比上判断敌我力量的对比,可是视觉有时候会骗人的,所谓草木皆兵的典故正是这个道理,善于用兵的将领往往会利用这一点。

    因而罗大同发现有敌脱离大队,率先展开进攻时,便认定他们就是打前锋的精锐力量,尽管人数不多也往往会起到影响战局走势的作用。成功了,便能先登城头,斩将夺旗,抢得立足点,为大军成功夺城打下基础;反之只须集中火力将这几十人消灭,剩下的敌军无论数量再多,士气都会受到影响,以致溃散。

    当下敌军两路来攻:一路积极进攻,势在必得;一方打的不温不火,意在牵制。主攻方向似乎已经明朗,罗大同决定将防守西门和镇山门的三团预备队调到西门增强防御力量,而没有动用旅预备队。当然这除了考虑到战斗刚刚开始的因素外,还有现实的考虑。

    一则因为常熟城池规制低,城墙较窄,大部队难以展开。在运用常用的三叠射,变换队形时都会摩肩擦踵,影响战术动作;二则若是队形过于密集,很容易遭到敌军攒射,增加伤亡。要知道换装火器的宋军已经淘汰了铠甲,只是戴头盔,着胸甲,在绵密的箭雨下防御力下降;三则宋军全面换装火器,唯一用于近身战斗的武器就是枪上的刺刀,且刺刀是无刃的三棱形式,利于捅刺,却无法劈砍,在狭小的城头上不利于贴身近战。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军装备的武器不利于破坏敌军登城使用的器械。在现代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防守的一方可以轻易的将敌军登城用的云梯和爬杆推倒,甚至一个飞腿都能将云梯给踹的腾空翻倒,上面的人惨呼着坠地,摔不死也半残。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登城用的最简单的云梯和爬杆,在顶端上也会安装铁制的勾刀,甚至将刀刃做成锯齿状,以便在架设时能牢牢的钩住城墙上的缝隙。而云梯上站了人之后又增加了重力,且随着人数的增多摩擦力也大为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或数个人徒手想将梯子推倒几无可能。

    所以罗大同命令各团都组建了跳荡队作为机动兵力,人员首先就要膀大腰圆、有力气,毕竟身大力不亏。而他们不装备火枪,配备的主武器是一柄大斧或是撑杆,背插一把两尺多长的环首刀,腰里围的口袋中装着十枚手雷,身披铁札甲。

    从配备的武器上就可以看出,跳荡队的的任务就是在敌军登城时负责摧毁敌军的登城器械,并作为一支反击力量杀伤登上城楼的敌人。而他们一旦上场就说明敌军已经逼至城下了……

第1119章 大意之过() 
随着宋军跳荡队的上城,战斗进入了白热化,此时喊杀声和手雷的爆炸声成了主旋律,而枪炮声却稀疏下来。火枪和火炮威力是及远不及近,也是赵昺当初为了弥补己方近战战斗力不足和在骑兵冲阵威胁下采取的措施之一,意图通过远程武器对敌进行大量杀伤,以在短兵相接时不落下风。这种安排让宋军在对敌时,兵力相当,甚至少于敌方之时都不落下风,也凭此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但是罗大同发现今天情况似乎发生了改变,他知道己方装备的火器存在着射速慢,精准度差的缺点,需要以增加火器发射密度来对敌进行杀伤。而当下蒙元军一旦接近城池,因为枪炮的射击死角的问题,除非士兵靠近垛口,或是俯下身子才能进行射击,不但影响到射速,还将身体暴露于敌人的箭矢之下。火炮则需要的射击角度更大,如此简直是成了摆设,使得威力大减。

    另外随着敌军开始登城,守军的任务随之也转向打击攀城的敌人,这使得情况更为复杂。城墙的顶面本就狭窄,无法排布更多的兵力,而跳荡队上城后更加剧了排兵的困难,要对付攀城的敌军,就无法顾及敌不断涌来的援军。如此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己方要保证城池不失,就只能将主力用于阻挡登城的敌军,无暇顾及敌援军,这样一来敌军是原打越多,而他们只能放弃优势,转而进行最为不擅长的近身肉搏。

    “都统,下官已令城中征召的夫役备好了滚木、礌石和金汁,不若让他们上城助战!”陈博远眼见敌军架起了二十多架云梯,而还有些散兵利用钩索、爬杆趁隙攀爬,而后边又有如蚁的蒙军抬着云梯不断赶到。城头上已经陷入了混战,己方士兵利用刺刀与敌肉搏,刚上城的跳荡队则疲于奔命,利用手中的巨斧和撑杆破坏敌的登城设施,陷入了被动之中。他于是请求让夫役们上城协防道。

    “尚且不必助战,陈知县可命夫役们将城上伤亡的士兵抬到城中医治,并多运送手雷上城,以免引发混乱!”罗大同摇头拒绝道。

    他清楚当下自己兵力并不匮乏,他还未动用旅预备队,其他两个团防守的区域局势平稳,可以随时前来增援。问题是城头狭小,无法展开,上城的人过多只会导致混乱,增加无谓的伤亡因而只能采用递次增加兵力的‘添油战术’。而夫役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更没有实战经验。

    可当下城上上千人在生死搏杀,弥漫着呛人的血腥气。死者面目狰狞,残缺不全,残肢断臂触目可见,猩红的鲜血喷洒在城头各处,踩上去直黏脚。伤者的伤口触目惊心,痛苦的喘着粗气,挣扎着惨叫不已。活着的野兽般的嚎叫着,将刀枪扎进对方的身体,用拳头、牙齿打击、撕咬,竭尽一切手段欲至对方于死地。夫役们哪里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上城后难免被残酷的战斗场面吓着,到时候惊恐的胡乱奔走,疯了似的地冲撞,那就只剩下添乱了。

    至于使用滚木、礌石和金汁等这些传统守城器具,他以为比之火器即不便操作,威力也显不足,那只是弹尽粮绝时无奈的选择,可常熟城作为辎重重地,最不缺的就是武器弹药,而罗大同也发现平日被视为‘鸡肋’的手雷此时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手雷的使用也是宋军单兵装备之一,投掷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过去在没有全面换装火器之前,甚至还专门设立掷弹兵,专司在两军对攻前投掷一波以打乱敌军阵型,并给其前锋造成伤亡。但是全面换装火枪后,手雷的作用开始下降,往往凭借火炮和火枪的远程射击就让敌无法进入手雷的投掷范围内,而天天背着五枚手雷训练、行军又恨沉,被大家视为累赘。

    可是当下在守城中,手雷点火就能投到城下伤敌,往往是一颗手雷就能炸倒一片,甚至将云梯炸塌,速度比火枪快的多,威力比火枪大,一时间就成了作为趁手的武器。但是每人平时只配发五枚,在城上虽有储备,可也禁不住不要钱似的往城下扔,因而很快告急。现在陈博远主动请缨参战,罗大同也不好打消其积极性,落了他的面子,因而便给其派下了运送伤员和弹药的任务。

    “都统,敌军势大,如此打下去,我军兵力有限经不起如此消耗。卑职领兵出城突袭,将当前之敌的攻势反击下去,再重整防线如何?”这时五旅司马黄凡请命道。

    “不可,当前出城反击,一旦敌军借机攻入城中,则会引发更大的危机!”罗大同听了当即拒绝道。可他也明白自己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增援,却要保证城池不失,而敌军后续部队会陆续到达。以当前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自己坚持不了多久,但一时间也只能以此对抗,先挺过这一关。

    “都统,卑职率兵出城后,只要将城门封闭,不会让敌有机可乘的!”黄凡却并不罢休,施礼再度道。

    “不可,你这是自杀。本官绝不允许!”罗大同断然道。黄凡的意图他十分清楚,其率兵出城后就封闭城门,那是自断归路,即使将城下之敌驱逐,也很快会陷入敌军重围,绝无生还的可能。刚刚开战便自损大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且这种战术也无法彻底解决面临的问题。

    “都统,为了常熟城,为了陛下的大计,卑职死不足惜,还请都统准许!”黄发眼见敌军攻势一波猛似一波,已不时有敌兵越过垛墙,翻上城头,己方则陷入苦战之中,伤亡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