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就是一句话:时间宝贵,不能耽搁。
第八十一章 复习()
“鲁爷爷,我现在在家里已经没有东西可以让我学习了,只有上大学才能学到更好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的,万一我成功了,就能早一点为国家做贡献,您说是不是?”
刘琅拉着鲁明志的手一副有些委屈的样子请求道。
“呵呵,你们看看,一个三岁的小孩子说在家里面学不到东西了,狂妄不狂妄?”
鲁明志笑着说道。
“老鲁,刘琅天生就是神童,咱们可比不了,比不了呀!”
董长山不住的摇着头。
“好,鲁爷爷就答应你的要求,老董,让教委给辽北省下一个文件,特许刘琅可以参加今年的高考,还有,你马上找些首都今年高考的复习题,让东来一起带回去………,刘琅,既然你要考,那就必须用全力,如果你能考上大学,鲁爷爷会给你大大的奖励,知道吗?”
“放心吧鲁爷爷,我一定能考上的!”
刘琅高兴的笑了起来。
刘琅在首都的事情圆满结束,他要回家准备高考,所以众人也没有在首都逗留,鲁明志先是给他们买了回沈城的车票,又让司机开着面包车拉他们到王府井,几个人逛了一上午大包小裹买了一大堆东西,什么牛栏山二锅头、全聚德烤鸭、六必居咸菜等等,都是首都的特产,刘东来一家人花了足足一百多块钱,王抗日也花了五十多块钱,买完东西后司机又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下午四点,首都驶往沈城的火车准时开车,第二天上午九点到达沈城。
原本几个人是准备再去看看肖南光,不过肖老听说刘琅今年要高考,从电话里告诉刘琅一定要抓紧时间复习,不能有任何耽搁,所以他们到了沈城直接买了回阜城的车票,从车站附近找个包子铺吃了点东西,一直到等下午五点终于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刘琅一家人从首都回来了,同时阜城也接到了省城传来的国家教委文件,文件中指出:阜城教委应做好对刘琅参加一九八三年全国高考的安排工作,阜城市政府要协助做好相应保障工作,确保刘琅可以不受干扰正常参加高考。
国家教委为了刘琅一连两次给辽北省下达文件,可以说是前无来者,他是第一号,二三十年后这种事情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在八十年代初却并不太过奇怪。
要知道当年的宁柏比刘琅还要更胜一筹,他十三岁时名字就传到了国家一位副总理耳中,直接就被接到了首都科技大学上了少年班,所以在八十年代,出现一位神童的确是一件大事,有时甚至会惊动国家的高层。
刘琅的名字一下子就在阜城传开了,之前阜城日报就做过报道,现在他被国家教委主任亲自接见的事情连续三天被连载在阜城日报的头版头条,三岁要参加高考更是被誉为改革开放至今高考历史上的奇迹,可以说,现在的阜城官员们已经决定要把刘琅打造成阜城的英雄;阜城的榜样。
王抗日、刘东来、徐文秀这几名“亲历者”天天接受阜城日报记者的采访,记者在他们口中打听到很多“小道”消息,什么刘琅三个月就开口说话;一岁就能看报纸等等全都被“挖掘”出来,可以说,在短短几天之内阜城老百姓就知道了自己身边竟然还有这么一位神童,这位神童也成了那些家长们心中的“偶像”。
刘琅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他天天待在家里复习高中的功课。
这个时代高考理科一共有七门课程,数学、语文、化学、英语、政治和生物,生物满分五十分,其他科目满分是一百分,总分为六百五十分。
难度方面同自己当年高中时代相比要简单一些,最难的大概是物理,涉及到牛顿定律、热力学定律以及电学磁场方面的知识点,其次是数学,难点在于概率学和几何的证明等等,至于说语文、化学、政治和生物,大多数都是背的题目,英语是今年才列入全国高考科目,而且一下子就是一百分,可以看出国家对外语的重视程度。
七门课程对刘琅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一本书放在他面前,他只要每一页每一页的翻看一边,半个小时过后,这本书的知识点就被他牢牢记住,这些知识帮助他将前世高中时代的记忆唤醒,两者相互结合印证,也就半天的工夫他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就达到了前世高中时最巅峰的状态,甚至凭借他今世的智力,如果再让他重新回到十多年后参加高考,怕是比前世考的分数还要多,甚至都能尝试那几所顶尖的高校。
短短四天的时间,刘琅就把从首都带回来的那些练习题全部做完,准确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可以说,这次高考如果他出全力,六百五十分的试卷起码能得到六百分以上,而八二年的高考一本录取分数线全国平均水平也就四百分左右,基本上分数超过五百,全国所有大学就能上了。
刘琅的目标是华夏大学的机械工程系,这也是他为何执意要参加高考的缘故,如果像宁柏那样被国家安排,那就只能听从“领导”们的意愿了,要知道在前世,这个宁柏的结局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般完美,他没有学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再加上拔苗助长让他的性格缺失,到了三十多岁时竟然“看破”了红尘,最后出家当了和尚,这个结局不能说不好,但国家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把他培养成一个佛教大师。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转眼之间就到了六月中旬,北方的最高气温也达到了三十多度,在八十年代,国家的高考时间还是每年七月的七八九号,这个时间一直到前世刘琅高考的零三年才改到了六月份,为的就是避开每年之中最热的那几天。
“儿子,快看,你上群众日报了!”
一天晚上,刘东来还没进屋就大声的叫道,声音之大左邻右舍都听的真真切切。
果然,刘琅看到群众日报的第三版中自己的名字赫然写在了一篇文章的标头位置。
“古有甘罗十岁为宰相,今有刘琅三岁迎高考。”
第八十二章 接受采访()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如今高考的热度在逐年提升,也就说明老百姓对知识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国家充满了希望,而出现刘琅这样的神童告诉大家,我们国家并不缺少人才,只有好好的找,就能找出了,也证明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甚至在天赋上超过外国。
文章之中还引有教务主任鲁明志的话:我见过刘琅,他的智力水平远远超过常人,虽然刚刚三岁,但经过专家的测试后,学历已经达到了高中水平,他今年参加高考并非没有把握………。
刘琅看着这篇文章微微的皱了皱眉头,文章写得不错,群众日报那是国家的喉舌,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文章之中充满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绪,当然,爱国没有错,他自己也很爱国,但在某些去情况下这种情绪会让人产生出盲目的错觉,这篇文章就是如此。
大力宣扬国人的天赋,这就是文章的基调。
华夏民族的天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但天赋不代表实力,需要用很多种方法将天赋兑现后才叫实力,其中最重要就是方式就是要勤奋努力,这才是根本,没有勤奋努力天赋就是狗屁,现在国家把自己抬出来就是要在天赋上做文章,这就是顾此失彼了。
“你们能跟我比?我是重生者,生而知之,这天赋整个世界有谁能有?”
刘琅有些气恼。
“唉,接下来,恐怕我不会消停了!”
群众日报刊登自己的新闻,那足以在整个国家都引起轰动,自己想低调都不成了。
不过无所谓,两世为人的刘琅如今心中已经有了坚定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会不断前进,即便外界纷纷扰扰,也改变不了他的初心。
正如刘琅所想的那样,三天后,辽北省电视台的记者就找上了门来,结果那位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在进刘家的时候,被门槛绊了一跤摔倒在地,人没事,不过摄像机的镜头被摔坏了,气的他们哇哇大叫,这个镜头可是从岛国进口的,价值不菲,结果还没看到刘琅就被直接摔坏,电视采访彻底泡汤了,只能进行文字记载了。
“三岁神童勤奋学习,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神童的家还很破旧,四处漏风地表不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解决神童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安心的学习和生活………!”
这是省电视台对刘琅的采访报道。
又过了三天,国家电视台也来到了阜城,这一下可是震动了市里面的大领导,书记和市长都纷纷出面接待。
一位女记者坐在刘琅面前,前方立着一个摄像机,他们这次吸取了之前省台的教训并没有到刘琅的家进行采访,采访地方放在了市政府的会议室中,书记和市长都在旁边围观。
“刘琅小朋友,我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听说你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看报,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近千个字,现在你不过才三岁就要参加高考,到底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刘琅摇了摇头回答。
“停一下停一下!”
一位导演立刻打断了采访。
“刘琅小朋友,你可不能说不知道呀!”
对方立刻上来说道。
“那我怎么说?”
刘琅问道。
“你是咱们国家的神童,代表着我们国民的天赋,你就说是你的天赋让你从小就会读书看报,这样说才对。”
对方“循循善诱”道。
“好吧!”
“再来一遍!”
“刘琅小朋友,我是国家电视台的记者,我们听说你一岁的时候就能够读书看报,两岁的时候就能认识近千个字,现在你不过才三岁就要参加高考,到底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天赋加上努力,我虽然天赋很高,但是更加的努力,尤其是非常喜欢看书,而且我觉得个人的勤奋和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因为要把天赋变成实力,必须需要勤奋的学习和努力的工作,这就是我的秘诀!”
刘琅侃侃而谈,现场的这些人看的有些发蒙。
“导演,刘琅小朋友说得可以吗?要不我们再采访一次?”
那位主持人看了看后面的导演,这个小鬼头怎么不按照计划的说,这不明显在捣乱嘛。
“我不说了,我还得回去学习呢!再让我说我就哭了!”
刘琅开始大喊大叫起来,反正他是个三岁孩子,就是满地打滚也没有人敢说自己。
“嗯,这样说也行,好,就用这条吧,好了好了,刘琅小朋友,我们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回答完你就回家!”
那导演看到刘琅要耍赖赶忙说道,现在这个小神童可惹不起。
“那你们问吧!”
刘琅马上恢复过来。
“这个………!”
看到刘琅的表情变化的如此之快,所有人都觉得他刚才是故意的。
“好吧,刘琅小朋友,你这次参加高考,自己觉得能否考得上大学呢?如果要考,那你们会报哪一所大学?”
那位女主持人问道。
“考上考不上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自己能考六百分以上,至于说报考哪一所大学,我们国家机械专业最好的学校是哪一所?”
刘琅开口说道。
“什么?六百分以上?”
这一下所有人都被镇住了。
“刘琅小朋友,你知道高考有几门课吗?”
那女记者问道。
“不是七门课吗?总分六百五十分,我考六百分不多吧!”
“不多?去年辽北省的一本分数线才四百零几分,你说考六百分,还不多?”
这个女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你们就等着吧,好了,我要回去学习了!”
刘琅从凳子上跳了下来,也不管周围的书记和市长,径直地向门口走去。
“快,快,把刘琅和东来送回家去!”
市长在一旁急忙吩咐手下。
“记者同志,刘琅毕竟还是小孩子,他的话不可信,不可信,你们可不能原封不动的报道出去呀!”
书记对着几个人说道。
“书记同志你放心,这次我们来不只是要采访刘琅,还要把刘琅参加高考记录下来,他现在可是我们国家的榜样,我们台已经下令,必须要大力宣传他,所有不利于他的话都不会播出的,但是如果他这次真的考了六百分以上………不,只要他考过了一本分数线,这次采访的话那就是他自信的表现,到时候一旦被播出,全国人民都会记住他。”
那位导演回答。
“六百分太高了,太高了,就是全国也没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