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以后比你们更有路子要做这生意,你们背后没几个有权力的人,生意还能这么好?”

    这事李传田也听老婆说过,而且说得比这还没前途,广东那边的技术,有个年把两年肯定会扩散过来。到时候,街上的文印店,也会象广东那边样遍地开花。生意只有这么多,做得人多了就会大家都争,到头来只有降价,大家都赚点辛苦钱。

    “金华还不算蠢!”

    对弟妹隐隐有些不满的二婶小声骂了一句,不过今天这俩小口子主动过来送车子,又让她心里舒服极了。老四、老四老婆还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赚了钱就会念着家明的好。

    “家明说,等你们赚到了钱,生意没这么好做时,就要想着把店子盘出去改行。你跟军伢都会开车,店子里、厂子里的业务都够你们搞个小车队了,何苦再去跟人抢饭吃?”

    “嘿嘿,我跟金华也是这么想的。过两三年,街上文印店多了,她就回家带小人,赚钱还不是为了崽女?”

    女强男弱可不是什么好事,一直为这事发愁的二婶大喜。

    “这就对喽!赚钱是男子人的事,女子人带好崽女,这才是正事!”

    可话音刚落,刚从店里回来的兰姐进来了,她跟李传田只差四岁,说是叔叔侄女还不如说是兄妹。以前李传民关在派出所里,李传田在外面打工赚着千多块钱一个月却没寄钱回来,等过年的时候她父亲跟他大吵了一架,可并不妨碍俩人之间的感情。

    “满最小的)叔,楼下那车你送家明的?”

    上次被两侄女取笑,这次算是出口气,李传田得意道:“那还用说?”

    “蠢牯!”

第222章 道义放中间(下)() 
在农村里那些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侄子女与叔叔姑姑年龄差距不大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侄子女甚至比叔叔姑姑年龄还大。作为七兄弟的老幺李传田,只比他大侄女李忠华大七岁,比堂侄女李小兰大三岁。这样的年龄差距,与其说两人是叔侄还不如说他俩是兄妹,尤其两人还同在广东打工五六年,更是感情深厚,哪怕是李传猛曾经与李传田吵过架,也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李小兰性格粗豪,从小泼辣得吓人,跟她现在的男朋友大毛伢打过无数次,打着打着两人去打工后就好上了。在她眼里,以前李家明是跟在她屁股后面混的鼻涕虫,现在也不过是个聪明狡猾点的毛伢子,虽然那小子让大毛伢每个月交三十块钱房租,可那点钱还不够他花在几个小家伙身上的零食钱。

    过年时,李小兰与李忠华取笑李传田,那是玩笑成分居多,如今见叔叔真送小堂弟一辆昂贵的踏板车,她心里又不落忍了。那可是四五千块钱,以前她们在广东打工,累死累活一年都存不到五千块!

    “切,他是你亲侄子,帮你出个主意怎么了?”

    这话二婶可不爱听,亲侄子又怎么了?要是自己小叔子、弟妹赚不到钱,那侄子帮叔叔是应该的,可他们两口子因为这主意赚了大钱,就得去感谢侄子,而不是拿几句顶不得屁用的好话敷衍了事。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李小兰吃着二婶的饭,自然不会跟性子急的姑姑争辩,可提醒还是会的。

    “五姑,传田叔叔对明伢还不够好?他帮红红买户口、搞工作,还帮他母舅开店子,他母舅可没说谢他点什么的!”

    有了那次大嫂提前喂猪潲的事,二婶也不再信什么自己人,还是传猛哥说的‘亲兄弟明算账’更在理。

    “你晓得什么?明伢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承万屋里吃饭,一家人吃的都是薯丝,他一个人吃白米饭!明伢姆妈去世得早,阿公、阿婆对他们兄妹那么好,他要是不帮他母舅,对他姆妈都对不住!

    兰妹,你以后跟大毛伢在街上做生意赚钱,就要依着做生意的规矩,莫这是自己人那也是朋友。要是那样,你们还开什么店?还不如帮亲戚朋友做义务工算了!”

    粗豪的李小兰脸上一红,终于想起了五姑没收她的菜金、房租,可自己男朋友的却是一分钱不少。侄女吃住,婶婶可以不介意,因为她不做生意,若是她也是开店赚钱,恐怕就得什么都算清楚了。

    教育了侄女几句,二婶又教训自己小叔子,就象他没结婚之前,做错了就骂除了不打外。现在这小叔子讨了个老婆后,总是听老婆的,心里没个准主意怎么行?

    “老四,明伢跟别的伢子不同,他心里是有把秤的,不要总想着叔叔侄子,他帮你就是应该的。没好处的忙,换成你,你会舍己帮不?莫以为我不晓得,当时金华帮老三还账,除了那笔钱你们暂时用不到外,恐怕更多的是不想借钱给大哥。借给老三,无非是缓几年,迟早有得还;借给大哥,不等他供完四个伢子,根本就还不了!

    哼,莫看你们当时吵翻了脸,要是大伢、二伢真考上了,传民、老三借不出那笔钱,你们不借试试?伟民会先打你一餐,再去跟你算做屋的账!大哥不是别人,你们四个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吵归吵,真要是碰到那样的大事,你不帮试试?”

    刚吃完宵夜的李传田脸上涨得通红,自己老婆自己清楚,虽说她在那之前说了先帮三哥还账,但未必没有那心思。若是三哥不出去打工,恐怕那几千块钱还没那么容易借。

    “是吧?我没说错吧?老四,我都想得到的事,明伢那么聪明的伢子,他会想不到?做人啊,莫把自己想得太聪明,也莫把别人想得太蠢,明伢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李小兰也脸上一红,可在后面进来的大毛伢无所谓,他能追到小兰半是因为青梅竹马,半是因为他在外打工时做人讲究,让工友、朋友都赞不绝口。

    “嘿嘿,明伢说‘这世上没蠢人,最多是当时没想到,等人家想到了,心里那个结就难解了!’嘿嘿,老四,我讲重了点你莫生气,明伢确实是说得对,做人不比做生意。算计那东西在人情往来上是最没用的,当时你得了利,事后指不定会吃大亏。

    不是我讲,要是大哥没两个好崽,让家明欠了人情,现在有这么好的日子过?”

    红脸涨颈的李传田转念一想,自己侄子说得也是道理,真要论起来,自己也就是送了他两箱鸡蛋,那还是大妹张了嘴。要是没大妹、嫂嫂的情分,或许自己也就是送几十个蛋尽尽心意,根本不会出手那么大方。至于那些帮三哥供他们兄妹读书,那也只是气大嫂的,能不能作得了数,自己还真不敢保证。

    哎,真要说起来,明伢对自己可真算是不错,连自己跟大哥的矛盾都解开了。要是没有他帮着自己撒谎,说什么自己会帮大哥供大伢二伢读书,大哥会分了红还了账后,把多出来的五千块钱借给自己?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初自己夫妻借钱给大哥抠抠索索,人家手里有了钱借给自己可是主动的!哎,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前大哥大嫂对自己不好,那是他们屋里太穷,没办法了才那样。

    想起当初父亲过世,得了自己田土的大哥大嫂却让自己饿一顿饱一顿,李传田又觉得心里难受。五六岁的伢子已经记事了,饿极了的时候,连薯窖里的薯种都去偷着吃,结果让大哥狠揍一顿,这才让二嫂抱过去当儿子养。

    提起往事,二婶也黯然,人穷才会志短。真要怪,也只能怪大家太穷了,很多事情是没办法的。

    “你晓得什么?你只晓得你饿,你晓得大哥大嫂吃薯藤不?

    老四哎,莫总想着挨筷子头打,没想到人家拿筷子给你夹肉。以前嫂嫂把你带过来,那是大哥、大嫂没那个能力,不是大哥、大嫂不要你。你自己想想,那个时候谁家不苦?你二哥在外头能赚个活钱,我们家都吃不饱,还要薯丝里掺黄脚衣野菜)。大哥摔到了脚做不得重事,光靠大嫂一个人,屋里有什么吃的?你说你饿,不也是一家人吃饭,他们又没不让你上桌吃!

    还有,你老是说大哥砍了你山上的事,要是大哥、大嫂不砍山上的树,供得起四个伢子读书不?哼,你山上的树,都是大哥、大嫂做的抚育,他们凭什么不能砍?”

    ………………

    第二天一早,解开了心结的李传田坐早班车回了同古,二婶帮几个侄子侄女做好早饭,也把李家明叫进了厨房。小叔子昨夜提过,以后侄子侄女大了后,家明会帮他们管教,那只是两年前这伢子的孩子话,以后还能不能作数?随着侄子越来越出色,她有时候都对他没把握。

    二婶还真没有杞人忧天,若是四叔没送那辆摩托车过来,李家明或许日后不会管未来的小堂弟、小堂妹。食言也分情况的,有时候食言比信守承诺更让人难受,比如将孩子带在身边,只是花点钱送好学校、请家教,却对孩子放任不管。

    当然,李家明对自己的亲人还做不出那种事,但要他象对毛砣、细狗这样,花七八年的时间去悉心管教,那也是不可能的。欠钱还钱,欠人情还人情,上一辈子欠四叔的人情,这一世让他发财已经够了,再帮下去就是人家欠自己,而非自己欠人家。

    对于二婶的问题,只要不是非常为难的事,李家明没有谎话的习惯,因而诚实道:“二婶婶,这事怎么说呢。当初四叔答应帮我耶耶还账,还送我那么多鸡蛋,我当时确实是那么想的。现在我想办法,让四叔他们发了财,我们之间就算是两清了,接下来就看他跟婶婶如何做了。”

    二婶立即将车钥匙拍在侄子手里,提醒道:“明伢,四叔刚送你一辆摩托车!”

    李家明嘿嘿直笑,揽着矮半头二婶的肩膀,将钥匙放在她围裙口袋里,玩笑道:“所以我才得了他那辆车,没有不要啊?二婶婶,你不会以为带十几年的伢子,连辆摩托车都不值吧?这车你拿着骑吧,一个初中伢子骑摩托车象什么话?

    再说了,我骑车对身体有好处,还省得我天天去跑步呢。”

    这下放心了,二婶要不是舍不得几千块钱,也会托林全保去进一辆踏板车。她个子又不高大,哪骑得家里的男式摩托?至于侄子送的,她可没什么觉得欠人情,这伢子从月妹过世后,自己就一直把他当亲生崽待。

    “家明,我听传田讲,这次大伢、二伢考大学没什么问题,公公婆婆坟上,你们几个伢子没事去清一下。家德、三伢他们跟个妹子样,哪做得惯山上的事?”

    “哦”。

    吃完早饭,李家明跟毛砣、细狗交待了几句,等明天回家后去砍山。去清除祖坟山上的杂草、荆蕀是男丁的事,叔伯们不在家,也只有自己三兄弟去了。

第223章 改变命运的高考() 
九十年代的高考不比以后,那是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里举行,而且是全国统一进行。这年头,有‘顶班’一说,意思是如果父母吃公家饭,只要他们愿意提前退休,就可以让子女顶替你的工作,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换句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下崽会打洞’这句俗语是有法律、制度保障的。

    对于数以亿计的农村子弟来说,想要跳出农村成为城里人、吃国家粮,只有一条路——高考。这还是托小平同志的福,大家才有条改变命运的路,否则你就两条路——作田、打工。

    别跟这个时代的农村孩子扯创业、做生意那些屁话,能靠那些东西发财致富的,一百个人里也没一个,千分之几的机会相对于个人来说,有也等于没有!对于他们来说,能吃一毛八分钱的国家粮,不用吃七角八毛钱一斤的返销粮;能挤进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的办公室,不用顶着烈日种田,那就值得他们拿十几年的寒窗去博一把!

    令人激动、紧张、盼望的高考日子终于到了,昨夜靠数羊才入睡的李家仁兄弟一早就起了床,吃完母亲煮的鸡汤煮米饭,按李家明教的深呼吸,坐在那等时间。

    这年头的高考可是全国性的大事,为了给考生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小学放假是惯例,李家明他们也来了县城凑热闹。算是提前让一帮孩子见见世面,告诉他们要想改变命运,最靠谱的路还是高考!考上去了,日后即使当不了官,也能进公司当白领,而不是去生产线上当工人!

    不管是当官的,还是报纸杂志都说劳动者最光荣,那只是因为他们不用去做体力劳动,不用自己种出来的粮食交上去后,又得花数倍的价钱买回来。同是娘生爹养的,他们坐在办公室里轻轻松松拿工资、奖金、福利,还由国家包了生老病死,别人在田里、厂里累死累活,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

    关键时刻,李家德也一反平常的清冷性子,温言鼓励道:“大哥、二哥,别紧张,只要你们按水平发挥,考本科是没有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