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块钱压岁会收不?”
从小看着张仁全长大的婆婆,很高兴他对远房堂兄弟的友爱,从旧柜子里翻拣出李家明刚送的两袋奶米分,还有一些饼干之类的,小声道:“莫,你拿十块钱,再拿些吃的东西去。那俩兄妹要强,十块钱是压岁钱,五十块就是帮他们了!”
农村里都不宽裕,张仁全连忙问奶米分、饼干多少钱,婆婆慈爱地敲了下他脑壳,骄傲道:“我要你什么钱?这些都是象枫和家明送过来的,我跟老头子又吃不完,送人又不好送。”
“那谢谢婆婆了”。
估摸着李家明应该拜完了年,张仁全连忙提着点东西去张仁和家,张象桂两兄弟家,他父亲去过他就不去了。同是一姓人,关系也有亲疏间密,何况张仁和有志气、有骨气,姑姑又嫁得好。
这时,李家明几兄弟也在张象桂、张象松家拜完了年,婉拒了他们的留饭,背着包跟着站在晒谷坪里等的张棋,去了隔壁的张仁和家。
要说张仁和兄妹也真是犟种,大半年下来不靠叔伯,勉力苦撑着门户,居然还置办了过年的果子、烟、酒。
烟不是什么好烟,两块钱一包的‘月兔’,酒也不是什么好酒,一块八毛钱的‘锦江’,果子更只是些最便宜的‘雪里松’、自己炒的南瓜子、店里买的花生而已,可李家明几兄弟吃得很有味道。
大家虽然都是亲戚,但连毛砣和细狗伢都不知道这伢子是受堂弟怂恿,还以为他是犟性人撑得住门户。农村里对男子人的要求很简单,能撑门顶户哪怕是日子穷点,也不会让人看轻,何况是个十一岁的伢子,还带着个妹妹。
“和伢,苦不?”
新棉衣、新牛仔裤是姑姑买的,只是新鞋子上沾了不少泥渍,估计这小子刚从菜园里回来,壮实不少的张仁和拘束道:“嘿嘿,习惯了就好,习惯了就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有阅历、有人生智慧的人,一样会沉静如山。
比毛砣、李家德兄弟都矮小的李家明坐在那笑眯眯地发问,就不自觉地成为几人的中心,已经读大学的李家仁俩人,都觉得自己比堂弟低一头。
没一会,拎着东西来的张仁全进了屋,两兄妹连忙拜年、沏茶、敬烟、斟酒,等他拿完了压岁钱、礼物正想坐时,没想到李家明却悠然念起古文来。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李家明知道张仁全肯定有事找自己,而且十有**与功名利禄有关,自己无法给他功名,那就只有利禄了。去年的冬笋收购,一帮没经验的伢子到处乱蹿,即使自己让他们找菜贩子、到村上去悄悄地收,但也肯定会落在有心人眼里,这位极有可能就是有心人之一。
钱是赚不完的,但李家明可以替大家作主分张仁全一杯羹,垄断掉这四乡一林场的冬笋收购,但主动权得握在自己手里。一个是派出所所长,一个是读书伢子,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指挥棒走,就得在气势上压服别人,让人意识到他是在求自己。
李家明不急不缓地念着《警世贤文》,有了一定社会经验的李家仁兄弟若有所思,李家德兄弟当自己堂弟在鼓励这两贫寒的兄妹,可平时跟在他后面读书、学做人的毛砣、细狗立即束手而立,张仁和兄妹也连忙依样学样,尴尬得张仁全站不是坐不是。
李家明没有猜错,纸包不住火,哪怕是孔明灯也只能包住上面那么三面,底下那一面还是封闭不了的。要说起来,他也够背的,今天他让人去找毛伢,叫的那个八伢就是张仁全的小表弟。那小子跟着毛砣、细狗收冬笋,得了五百块钱,过年时跟大人来给阿婆拜年,也学着李家明的样,孝敬阿公、阿婆奶米分、水果。外甥孙有良心,阿公阿婆当然高兴,还会跟自己有出息的孙子夸奖几句,结果就让张仁和长心眼了。
“仁和,明白了吗?”
还只是个孩子的张仁和躬身受教,恭敬地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道:“明白,人要自强自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家虎、家龙,你们呢?”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也没说错,一个人一条路,一棵草一滴露。”
已经进入了前世角色的李家明愈发让人仰视,温言指点了兄弟两句,伸手倒了杯劣酒递给正尴尬的张仁全,微笑道:“仁全哥,上次的事多谢了,敬你杯酒。”
气场是会影响人的,本就是借李家明钱财起步的张仁全连忙道:“客气客气了”。
李家明冲两个孩子挥挥手,张仁和连连拉着他妹妹出去;李家仁兄弟也连忙起身,带着大家出去,有了些社会经验的他俩看得很明白,这位所长有求于堂弟。
等大家都出去了,连房门都被关上了,李家明才笑笑道:“仁全哥,讲吧,寻我有什么事?我只是个读书伢子,连钱都上交给张阿姨了,能帮的忙很小喽。”
听话要听音,什么叫能帮的忙?什么叫钱被阿姨管掉了?
这些弯绕话,当了年多所长的张仁和听领导们说得多,也给手下人说得多,如何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无非是忙可以帮,但要有回报,而且他不在乎钱!
妈的,什么叫不在乎钱?八伢来给公公婆婆拜年,居然除了屋里给的送礼之外,还孝敬公公婆婆奶米分、水果。一个小伢子哪来的钱?还不是跟这小子收冬笋,赚了钱?
一时间,刚开始信心满满的张仁全心里,有种莫名的羞辱感。要说自己好歹也管着五六条枪,跺跺脚能让高桥街面上抖三抖,可每次对上这小子,总是觉得自己低一头,而且每次都是自己有求于他。
李家明也不作声,只是笑盈盈地看着这位所长大人,等着大家作个愉快的交易,再送发小、死党一程。
高桥有数千亩竹林,只要农民愿意去挖,明年至少出产两三万斤冬笋,而且高桥是附近三乡一林场去县城的必经之路。若是派出所的人愿意帮忙,即使县城里的混混头子老九、蚊子想跟自己和毛伢他们争食,也能随便找个理由、或是设个局把他们的手下扔进拘留室!
当然,要是能把这位所长拉进来,在重利的引诱之下,或许全县其他乡镇的冬笋收购都能分一杯羹。菜贩子干不过混混,混混干不过穿制服的混混,这到哪都是真理。去年高斌为了幢砖屋,能将端伢整得欲仙/欲死,到时候让张仁全出面扔几万出去,那帮公安还不两眼放光?
贩运冬笋这种资源性的短期暴利生意,其实就是暴力生意,拼得就是谁有势力!上次自己碰壁,那是碰了当官的人的壁,可不是那个什么老九。
第256章 股掌之间(下)()
春雨如牛毛,纷飞四野,几幢泥巴屋散落在青山烟雨间,仿如一幅水墨山水画。
财帛动人心啊,坐在其中一幢泥巴屋里的张仁全,丝毫没有欣赏风景的闲情,正小心冀冀地措词,想从李家明的冬笋收购生意中分一杯羹。坐在对面的李家明也由着他试探,这家伙最多是从八伢那听到一些口风,并不知道其中利益有多大。见者有份嘛,若是他一个派出所所长,听到有钱赚的风声不来试探一番,那这个所长也白当了。
“讲完了吗?”
等张仁全说完了,刚才还笑盈盈的李家明脸色脸唰得一下变得阴沉,身体往椅子后背一靠,跟他拉开了距离,失望道:“张仁全,以前我帮你,虽说是答谢你在派出所里给了我方便,但也未尝没有交你这个朋友的意思。行了,既然你想知道,我就告诉你。
去年同古的冬笋零售价格是一块八,我们出的收购价是一块五至三块五,羊城因为粤省的冬笋歉收,零售价格涨到七块四,批发六块二。我收购了两车共两万七千斤,刨掉开销之类的,赚了三万出头一点,分了两万多给兄弟,自己赚了一万左右吧。
还有什么想晓得的吗?”
这谎话编得好,编得合情合理,李家明与羊城人董昊关系很铁,运用两边的差价赚钱很正常。钱是赚得大了点,可明年粤省的行情如何,谁也没把握。而且这话虽然不带一个骂人的字眼,却话里话外都透出对张仁全人品的鄙夷,如同被人一巴掌扇在脸上。
张仁全能爬到所长的位置,也算是心理素质极好的人,可对上李家明这样的妖孽,再好的心理素质都没有。
绝对的信息不对等,何必跟人绕圈圈?只要别撕破脸,别指着你鼻子,骂你不讲义气、做人不讲究,又如何?当初老子怎么帮你的,现在看到人家赚钱,你就眼红、想分一杯羹?
“家明,我没别的意思。”
李家明鄙夷地笑了笑,嘲弄道:“当然没别的意思,不用我费脑子都晓得,肯定是八伢从我弟弟那赚了千把块钱,孝敬了你公公婆婆一点东西。老人家喜欢有良心的伢子,八伢嘴巴又多,让你听到了风声,想来找我合伙做生意嘛。‘见者有份’嘛,高桥也出产冬笋,虽然量比崇乡少了点,一年也有一两万斤。”
能当官的人,没几个脸皮薄的,为了利益红脸的事太司空见惯了,但再脸皮厚也不喜欢白让人扇脸。
既然李家明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张仁全纵然觉得被人羞辱了,也不可能不扳回点脸面,索性开门见山道:“家明,讲实话吧,我是想跟你合伙,但绝对没有强求的意思。我们是亲戚、朋友,你还帮过我大忙,我不可能为了点钱跟你闹翻。
你既然讲到这份上,我认栽。刚才的话就当我没讲过,你那帮伢子去高桥收冬笋,我绝对不会为难!”
这话是认输,绝对没有威胁之意,虽说派出所属于公安系统,但若是所长跟乡长合不来,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去。李家明的堂阿公游学权就在高桥当乡长,张仁全的话确实是认栽,可他依然咄咄逼人道:“你威胁我?”
做人不能过分,本就觉得丢了面子的张仁全终于忍不住了,将旁边的茶杯拿起重重一顿,黑着脸道:“家明,做人莫过分!我承认你以后会有出息,后面还有柳局长、游乡长,那又怎么样?我惹不起你,还躲不起你?”
行了,只要你服了就行,李家明按住那只被张仁全顿了下杯子的手,突然笑容灿烂道:“全哥,莫生气,我最恨别人欺负人,只要你不是想仗势欺人,刚才的话就当我放屁。”
“你”
‘嘿嘿’,李家明讪笑两声,拿起桌上的锦江酒瓶,给气坏了的张仁全倒了杯酒,用自己的茶杯碰了一下,冲门外叫了句,“和伢,进来一下。”
没半分钟,房门从外面推开了,已经粗壮不少的和伢拘束地站在小方桌边,李家明才半真半假道:“全哥,我以前读小学时,毛伢、告伢是跟我跟得最紧、也是耍得最好的。不过,那就是两只蠢牯,喊他们跟我读书不读,情愿去混社会。也行,想混就混吧,反正他们也不是读书的料。
毛伢连初中都考不上,在我们店里帮忙赚了点钱就在外面混,也不晓得他在那听到羊城今年冬笋价格高,就跑回来寻我讲要做这生意。这生意要不是毛伢没钱起本,我沾都不会沾,但既然本钱是我出的、运货、销路也是我联系的,我就要占大头。这不是义气问题,而是规矩问题。
我打听过了,粤省那边毛竹大规模开花,这生意应该这两三年都能做。毛伢、大狗他们去年赚到了钱,又有我姐夫在粤省那边帮着张罗,那就让他们自己做呗。反正我是没兴趣了,我屋里又不是没钱,为这万把块钱操心划不来。”
李家明说真真假假听起来得够坦白,不缺乏社会经验的张仁全将信将疑,可旁边的张仁全小声解释道:“仁全哥,家明哥哥没骗你。我也去了收笋,我在罗坊一块五一斤收,卖给家龙哥就是两块一斤。后来,每一斤又补了五角钱,合到了赚一块钱一斤,我十几日赚了九百八十四块钱咧。”
妈的,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扶贫!两块钱的收购价、六块二的卖价,三倍的毛利润却总共才赚三万多一点,最后落到手里的居然只有一万出头。没错没错了,县里下发的文件上有,他耶耶的厂子去年交了四十三万的税,他屋里有的就是钱,哪还会看得上这种生意。
仁义啊,这伢子还真仗义,对他的小兄弟们真仗义啊!不知内情、脸皮不薄的张仁全脸上一红,端起刚才李家明倒的那杯劣酒,头一仰全部倒进喉咙里,讪笑道:“家明,哥哥错了,你够仁义!”
当然错了,只是不知以后,你晓得冬笋生意究竟有多大利润,又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仁义?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