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忙完的李家明站在电话亭前,捂着话筒旁边的行人走开了,才继续小声道:“大姐,这事你莫跟屋里人讲,连二伯、二婶都莫讲。”
“嗯”,正坐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吹着清凉的空调,刚才还挺高兴的大姐放下电话,担忧地看向老公。
上次李家明喊母舅替他出头,强行要求分红的事,远在深城的大姐也知道,三叔讨了新婶婶又生了婉婉,由不得她不往家庭矛盾上想。弟弟性子倔又不喜欢告状,莫不是张象枫有什么不好的想法,两人闹了矛盾吧?
见多了世态炎凉的邓灏反而没这担心,妻弟那人大度、三婶也不象是个刻薄人,应该不会闹什么家务。在公司里听多了企业兴衰的邓灏,倒是担心岳父他们的厂子,会不会跟妻弟预料的那样出问题。
上次去同古帮着调试、修理设备时,邓灏就看出了细木工板的技术门槛低,象堂叔他们那样盲目扩产,若是旁人跟风严重的话,搞不好会吃大亏。妻弟看似年纪小,可想问题、做事比自己一个成年人还周全、老练,该不会是看出了问题严重,开始想着善后了吧?
见过世面的邓灏确实没猜错,李家明确实在开始着手善后了。
即使邻县最大的‘宏达’木业公司开始筹备转产,但细木工板厂的生意依然火爆产品供不应求,鬼迷心窍的李传林他们又在准备再次扩产。更严重的是,上一次扩产需要贷款,李传林还得通过柳局长出面,请他们县领导去银行说情;这一次则是县委曾书记亲自出马,带着一帮银行领导主动寻上门来。
这年头以gdp论英雄,细木工板的利润有多少,县里只能估计带统计。可改制后的纤维板厂的第三大股东是国资委,纤维板厂给细木工板厂提供纤维板,一个月能有多少利税,他们比谁都更清楚。
既然如此赚钱,市场前景这么好,为什么不再扩产?既然厂子要扩产,那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沾沾光?
资金?银行也要业绩的,不贷款给生意兴隆的企业,难道还贷给那些亏损的企业?
利息?好商量,上次是年息十分,这次八分怎么样?
当然,钱,谁会嫌多?有钱得大家赚,新生产线大家都要入点小股。曾书记带了头,其他县领导、实权人物又岂会甘落人后?
有县领导的鼓励,还有银行领导的大力支持,本就失去冷静的李传林几兄弟一商量,拿厂里的全部家当二次抵押,又向工行、农行贷款两千万。
两千万啊,按抵押品120%价值放款,不得不说李传林兄弟胆大,曾书记、及他的几个官员朋友更胆大,单他们几个领导就入了暗股三百多万。
这两千万的贷款、三百多万的暗股资金迅速到位,变成了新的生产线,又成为银行的抵押品,再将法律手续补办得天衣无缝。‘华居’木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夜之间,成为全省的明星企业,也成为全地区第一私营企业,连省领导都来视察、指导工作。细木工板厂再次扩产,连带着下面三个分厂也兴高采烈地扩产,游沅、银子滩的小分厂还好点,农民能有多少钱?可由游学权联合他们高桥上上下下办起来的厂子,产能足足又扩了三倍以上,据说总投资超过三百万。
“明伢,你耶耶他们疯了!”
刚送来一篮子等外品香菇的李家明倒松了口气,小声道:“四叔,这是好事。”
刚从三哥那受了一肚子气的李传田,忧心仲仲道:“不会吧,我去临川送货时,他们那边都开始跟风了。要是这样下去,明年全省不晓得会有几多这样的厂子。跟风的人一多,以后板子不好卖了,那么多当官的入了股,你耶耶会让他们逼死的!”
当官的没几个好人,为了政绩、私利,什么事干不出来?
这样也好,搅在这混水里的人越多越好,李家明冷笑道:“四叔,这你就不懂了,虱子多了人不痒,欠账也是这样的。耶耶他们都欠银行三千四百多万,要是年底再借几千万,欠他/妈的上亿,看哪个敢动他一根毛?”
“明伢?”
李传田是真急了,六个哥哥欠了银行几千万!万一出了问题,还不得让那帮当官的、银行逼死?
可李家明并不给他解释,反而宽慰他道:“没事的,反正厂子是股份制,最多宣布破产,当这几年白做了。我存了几十万私房钱,装修店又没抵押出去,还不是照样过生活?”
如今也只能这么想了,还是侄子有远见,没跟着趟这混水,心忧的李传田叹气道:“也是,反正店子没押出去,以后过生活总不成问题。”
安慰完了担忧的四叔,李家明径直去了林业局寻柳老师,上次扩建新生产线,他老人家在背后推波助澜,这次该不会又帮倒忙吧?
难讲,当了官的人就不能以常人的眼光去看,得把他们看成是利益动物。上次自己为了他的政治前途,即使是没必要的事也让了步,转过背来他老人家还给父亲刨了个大坑,这次怎么得也给他添点堵。
人不强蛮,不得人家敬重,若自己一点反击都没有,以后还不得让他拿着师生情谊揉来搓去?李家明在林业局转了一圈,才知道人家去了林科所,据说是协调下半年香菇种植的事。
听曾春讲,今年林科所推广香菇种植,赚了十几万的菌棒钱。估摸着精明过人的柳大局长,会想把制作菌棒这事揽在所里,一年赚个几十万,也好改善改善局里的福利待遇。
别想了,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好事还想放在林科所、林业局?即使是赚不了什么钱,老子都得帮您老人家给搅黄喽。
第319章 当面挖墙角(上)()
同古县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位于在县城边上的一座小山下。
这个应政治需要成立的副科级事业单位,一幢破旧三层红砖房子、几间青砖平房背靠青山、旁边有莲塘,说它是个养老的轻闲单位也不为过。前任所长朱和平就是原来茶山林场的副场长,因为得罪了领导被发配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单位当所长。
自从三年前,柳本球就任林业局副局长分管林科所,这个轻闲单位开始变得紧张。那位作风强横、野蛮的副局长上任没几天,林科所所长朱和平被他扔到了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木器厂当厂长,却一直没任命新的所长。副科级副局长如此处置副科级所长,这事也就是柳本球才干得出,也只有朱和平那样的忠厚人,才会服从那样的人事任命,乖乖地去木器厂收拾烂摊子。
可让所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那位柳大局长整了朱和平一次,却对林科所几位林校、农校出身的技术人员另眼相待,不惜花几万块钱送他们去华南农大学习、参观。待他们在大学里学会了袋装食用菌栽培技术后,立即回来推广这项还停留在实验室的技术,而且每个乡镇都说服农户试点。
更让所里人没想到的是,原来的朱所长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到所里任所长,而且被任命为‘同古县食用菌推广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这个临时机构可是钟县长挂名当组长,柳局长任常务副组长,由县财政直接拨款50万成立的!
要是干得好,朱猪)卵还能不升官?
后来的事情发展,再次印证了县委、政府领导的识人之明,柳大局长带着这个推广小组,竟然真把袋装香菇种植这事办成了。三十六万袋菌棒变相赊账给了菇农,没三个月的时间就回笼了全部资金,而且被各乡镇的领导吵着闹着要全面推广。
天气很闷热,乌云密布的天空还偶尔传来闷雷声,看来一场大雨就要倾盆而下,今夜又得涨洪水了。
破旧的林科所里吵吵闹闹的,各乡镇领导正在钟县长的主持下,跟柳局长和朱所长打擂台,要求菌棒倾向于他们治下的乡镇,还要求免费替他们培训技术人员。
这事当然要争要吵,崇乡搞了五十几户试点,那些菇农没半年工夫就赚了几千块钱。以前柳本球照顾他们崇乡人,大家也不知道这事能这么赚钱也就算了,现在种香菇这么赚钱,那就得公平着来,林科所是县里的林科所,又不是崇乡人的林科所!
强蛮惯了的柳大局长,哪会屈服乡镇领导的压力?
照顾崇乡人?这是放什么狗屁?崇乡有人愿意搞,别的乡镇磨破嘴皮子,赊菌棒不讲还付定金,才有家把胆子大的人出来当试点!
培训?这事想都莫想,林业局挤出钱来搞的技术,凭什么给乡镇?这帮坐地虎,哪个不是手里长勾子的?要是香菇产业落在他们手里,鬼晓得会搞出什么名堂来!
…………
在林业局转了一圈的李家明,骑着那辆威风凛凛的本田cb400进了破旧又喧闹的林科所小院。高档摩托车特有的引擎声,惊动了正在菌种培养室里的曾春,身上还穿着白大褂就出来了。楼上的争吵,他在菌种培养室里也听得清清楚楚,要是家明再不来,他晚上都得去寻人家。
“春哥,上面吵什么呢?”
年轻得一脸青春痘的曾春拉着李家明走到偏僻处,鄙夷道:“哼,还不都是来要菌种、要培训的?操,没赚钱的时候,鸟都不鸟我们,现在把我们当肥肉了?妈了个逼,这次所里赚了七八万块钱,猪卵屁事没做得了五千,我们三个人加起来才六千,连那些成天打毛钱的老妈子都跟我们一样多!
家明,我跟新伢、勇伢都讲好了,我们想合伙搞菌棒生意,这事你得帮帮我们。”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当初曾春遮遮掩掩的,不就是想让自己帮他?只是这事得先讲好来,雷锋同志已经死了,干什么事得大家都有利可图。
已经长得象大人一样高大了的李家明掏出包‘芙蓉王’,发了一支给这位新交结的朋友,拉着他蹲在菌种培养室后面的窗户下,替人着想小声道:“春哥,你们得想好喽,要是你们甩开所里,猪卵肯定会整你们的!”
“我晓得,家明,我跟你讲实话,这生意太赚钱了,翻倍得赚!”
‘早熟’的李家明极得曾春他们三个信任,那是在崇乡搞试点时结交下的友情,想发财的他也不瞒着,将这一行的内情抖搂一遍。
“家明,莫听猪卵瞎咧咧,那人狠着呢!我跟你讲,这次他造高原料价格捞钱,最少都捞了两三万。我们不想当官,就不要给领导送礼,只要揽下这生意,最少也能翻倍得赚!
家明,我晓得你跟柳老师关系好,但事情不能让政府来主导。哼,要是那帮当官的一掺进来,我保证不要两三年,菇农会让他们害死的!”
这是屁话,林科所搞推广,林场里的杂木基本免费供应、活由他们自己职工干了、连运输费都是他们局里掏的,当然成本低的吓人。要是私人来做,公司一开门哪样不要钱?一直琢磨着给柳老师添堵的李家明估算过,若要保证菌棒的质量,能有25%的利润就不错了。
再说了,朱和平当所长不捞钱、不多得奖金,他当什么所长?什么朱和平拿了一万,他们只拿两千?真正的原因,还是他们三个想发财,才把屎盆子往领导们头上按。
李家明从旁人嘴里听到的版本,可是柳局长力排众议,补了他们三个人钱,平着朱所长拿五千。机关单位不比企业,福利可以平着来,奖金得按等级来,三个青皮后生能平着一把手得钱,这已经够公平合理了。
可这也是实话,要是按那帮乡镇领导的想法,技术一流传出去,各个乡镇都搞菌棒厂,当然可以从原料上赚钱,大家都可以分一杯羹。既然大家都能赚钱,势必香菇产业会成为一个破坏性产业,对整个县的栗木、椴木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而且还有可能在制作菌棒时,经办人以次充好,往私人腰包里揣钱,最后连累得菇农血本无归。
借口!都是借口,一项新技术的扩散,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哪怕政府不推动,也会迅速得吓人。涉及到农业生产的事,由政府来张罗,农民有了损失还有地方闹一闹,出于安定大局的考虑,政府总要作出一些补偿;要由是私人来搞,出了问题一走了之就是,谁会那么傻乎乎地赔偿?
可做坏事就得有借口,才能心安理得,有个替菇农着想的大旗,李家明更会顺水推舟,从柳大局长饭碗里抢东西。这生意看似是赚辛苦钱,但能把它做大,一季就是25%的纯利润,一年下来就是50%的回报率,这还不够暴利?何况还能出口恶气,何乐而不为?
“春哥,想好来哦,搞不好会丢工作的!”
“怕个鸟!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曾春的豪情壮志让李家明嘿然而乐,呵呵,这事要是成了,他们三个一年就能赚十几万,哪还看得上这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