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他比上面的那些人更厉害,而是他太知道营养对孩子的重要,不想自己妹妹也因为营养不良而不长个子,最后只能长到一米五多一点。小孩子住在家里,好歹能吃口好点的饭菜,要是住校了,哪个家长能天天去送菜?为什么城里的孩子,总是比乡下孩子长得更高、更壮,除了本身生活条件好以外,更重要的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乡下孩子每天只能吃咸菜、霉豆腐,连口新鲜蔬菜都吃不到!

    回到家,吃完晚饭,李家明检查完几个弟妹的作业,又教完新的生字、拼音之类的,正想自己看书、做作业时,红英婶他们都上了楼。

    “家明,村小并到乡上去是真的吗?”

    李家明挠了挠头,迟疑道:“应该是真的,这种事没个八九不离十,村小的老师们不可能听到风。”

    刚说完自己的‘猜测’,李家明突然意识到,婶婶她们要问的,其实不是合并的事。

    即使合并的事是真的,一帮弟妹有自己的管束,她们根本不用操心学习上的事。婶婶她们过来,肯定是因为早上金妹、桂妹她俩受到王老师的鼓励,回家后在父母面前吹了点小牛皮,勾起了大人们对功名的渴望。读书无用,那是城里人的歪理,对于农村人来说,跳农门才是正途!

    农民苦啊,一亩田要交三百斤公粮,还要交乡上的‘三提留、五统筹‘,剩下那么点粮食要掺大半薯丝,才够一家老小吃饱。

    吃国家粮多好,象王老师他们日晒不着雨淋不着,一个月有三百多块钱、国家管着生老命死,去粮站买米也只要一毛八分钱一斤;而二伯在工地上累死累活一个月,也不过是三百多块钱;农村里没粮吃了去买返销粮,经粮站那么一倒手,原本农民自己交上去的大米就成了七毛二分钱一斤!

    山里人朴实,但不代表他们说话、做事不会拐弯。婶婶她们明面上问的是村小合并的事,实际上是想问李家明以后的打算。考大学啊,凭金妹、桂妹她们自己是不行的,得要一个人来管、来教,而且是七八年一直管、一直教!

    红英婶、莲香婶她们知道,大家虽然共一个姓,而且共一个太公,但毕竟不是一家人。当初传祖去求传健,让他教教军伢,不也当面答应得好好的,照样不当回事?哪怕是家德刚开始教家明时,那是嫡亲的堂兄弟,大婶也还在一旁说怪话呢,何况李家明要七八年一直教几个伢子、妹子。

    李家明笑了笑,婶婶她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不是要照顾小妹、满妹,恐怕会一路跳级,早早考个还算不错的大学。象四哥说的,人生要经历完整的童年、少年才圆满,对于自己来说,根本没有多大意义。

    人是要有希望的,只有看到了希望才能耐得了寂寞,也才能坚持得下去。

    已经打定了主意,花七年时间去拼个清华、北大的李家明想了想,让毛砣、细狗伢这些堂兄弟妹继续做作业,带着三个婶婶到楼下小妹的睡房里,小声道:“红英婶、莲香婶、茶菊婶,现在的中考、高考难度你们也知道。我实话跟你们说,桂妹、金妹虽然不是非常聪明,但也不比普通人差。只要她俩能吃得了苦,我估计以后能考个大学,最多是要补习年把、或是大学好不好的问题!”

    三位婶婶虽然是农村妇女,可听话听音还是没问题的,李家明如此说,而且没提毛砣、细狗俩人,哪会听不出他的话音?

    茶菊婶一听就高兴,莲香婶既高兴又失望,红英婶则是彻底的失望了。细狗伢、大狗伢都不是读书的料,这一点她和传猛伯早有心理准备,但隐隐盼望这个小侄子能教好,现在李家明的话却将她最后那点希望都浇没了。

    “茶菊婶婶,你去楼上看住下子她们,我跟红英婶婶、莲香婶婶讲几句话。”

    “哦”,茶菊婶爱怜地拍了下李家明的脑袋瓜子,起身上了楼。大嫂、三嫂心里肯定不舒服,这个懂事的小侄子啊。

    等听到了上楼的脚步声,李家明连忙把门关上,这让失望透顶的红英婶又隐生希望。

    犹豫了一阵,李家明试探道:“红英婶婶,你和传猛伯想过没有,其实打工未必会比读书差的。我以前听我四婶说过,在外面很多人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照样开厂子赚大钱。”

    隐生希望的红英婶失望了,叹了口气道:“家明,我们是农村人,没那么大的本事。你还记得,前几年传民被捉到派出所去吧?你四叔不在家的不算,我们在家的六家人,借来凑去只凑到两三千块钱,最后还是你大姐跪在你婶婶娘家人面前求,才凑满那五千块钱的医药费。

    要是我们李家有个人当官,哪怕是在乡上能说得上话,也不至于那样啊?

    婶婶晓得你的意思,你们五兄弟会读书,你跟家德、三伢都是有良心的伢子,以后不会不记得我们这些堂伯叔。跟你耶耶(爸)没交田土出来,你就不愿意去你二伯家吃饭一样,婶婶也想靠自己崽不想靠侄子、侄女啊!”

    李家明沉默了,求人不如求己,这在哪都一样,何况是传猛伯、红英婶这种要强的人。其实在自己看来,毛砣、狗伢兄弟最好的出路是去外面闯,他们都属于那种胆大包天的人,只要不走邪路,以后有自己在关键时刻指点帮衬,不难闯出一番事业来。可惜的是,他们的家人不这么想,或许他们自己也不会这么想!

    真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村里的那些大姓人家或许好点,他们人多势众,只要不违法犯罪,做什么事都没什么害怕的。自己这样的小户人家,遭遇了两次极不公平、不人道的暴力压迫之后,一定要供一个会读书的伢子出来,哪怕当不成官也要进个国家单位,这已经成了父辈们的执念!

    暗自叹了口气,李家明只好道出早上王老师的暗示,小声道:“红英婶、莲香婶,毛砣、细狗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我知道袁州师范和樟高师范,每年都会招特长生,就是那些体育好的、会唱歌画画的初中生。那些名额是不要什么成绩的,只要他们有特长就行,只是有年龄限制,年龄不能超过16周岁。”

    李家明以极小的声音说完,见两位婶婶还是愁眉苦脸,心里非常清楚,这俩位婶婶一辈子当了农村妇女,也许一点歪脑筋都没动过,只好又小声指点道:“婶婶,学生的档案是学校在管,考上了学校之后,再交给上级学校的,这里可以动手脚。只是以后师范学校还要政审,会查各人的户口、家庭成员有无犯罪纪录之类的。

    档案归学校,户口是派出所管,我们打通这两个环节,年龄就不是问题!只要你们同意,我让老师去找些体育方面的书来看,让毛砣、细狗伢他们照着书上练,有四五年的时间,还比不上那些平时不怎么练的伢子?”

    两位婶婶这才恍然大悟,脸上开始兴奋起来,也小声道:“家明,这样真行?”

    “应该行的,派出所那帮人,你们还不清楚?只要送千把块钱去,改下年龄还不是一句的话?学校里的老师,只要派出所政审的时候不为难,还巴不得自己学生多考上几个呢。不过,婶婶,以后就不能随便吵架了,千万莫得罪人,这些事平时不得罪人就没人去告;没人告,上面就没人知道。等他们毕业了、参加工作了,谁还会去追究这些事?”

    “行!就按你说的去办!”

    红英婶、莲香婶大喜,她们可没什么作弊可耻的观念,李家明也没有。只要能让毛砣、细狗考上师范,管他俩是抢了谁的机会,那个谁又跟自己非亲非故,关自己屁事!

    再说,这事风险不大,即使以后查出来,毛砣、细狗还可以去读自费高中(不需要成绩但学费极高),再去考师专、师大的体育专业。李家明对那些体育生的印象太深刻了,除了体育好外成绩都一塌糊涂,师大的朋友还送他们一个雅号‘造屎机’。

    毛砣、细狗这两家伙以后能长到一米八以上的大个,在普遍偏矮的同古人里简直就是奇迹,若是苦练七八年,难道还考个体育专业不上?再说了,七八年后,自己肯定有钱了,玩点小手段,还怕让他们读不了大学?只是,做人做事要留三分余地,李家明才没有打包票,提前并校的事都发生了,鬼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

第60章 教人作弊() 
崇乡确实是要合并掉大部分村小,这个事情李家明早就猜出来了,但他照样去找王老师打听。他那些顾虑不是没道理的,要是能听到更详细的安排,他也好尽力把弟妹们的生活照顾得更好。

    上完第一节课,李家明走进办公室时,王老师也刚接到乡中小学校的电话通知,让他去乡上开会,商量村小合并的事。

    “王老师,真要并了?”

    “嗯“,王老师点了下头,拿起桌上一叠油印的试卷和一支装红墨水的钢笔递过来,吩咐道:“今天考试,你来监考。我可能要很晚才回来,卷子你来改,下午再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李家明指着自己的鼻子,愕然道:“我?”

    王老师是农村孩子出身,知道农村人都想什么,笑笑道:“这有什么?姜老师忙不过来时,你四哥经常替他改卷子,他能干的事,你不能干?放心吧,老师心里有数,你替老师监考、改卷子、讲卷子,你那些叔叔婶婶就会对你更有信心,你那些弟妹也会更有信心的。

    家明,信心这东西很重要。家虎(毛砣)、家龙(细狗)他们天资不是很好,对自己也不是很有信心,你得给他们足够的信心,他们才会坚持到底的。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信心一定会失败,明白吗?”

    “明白了,谢谢老师!”

    李家明拿起试卷微微躬身,转身出了教师办公室,等他出了门一会,旁边的张老师才迟疑得用官衔称呼道:“王校长,这样合适吗?”

    “呵呵,你要是忙不过来时,也可以让他帮你代课。你放心,这小子的语文水平,教小学绰绰有余了。”

    “也是“,张老师也笑起来,感叹道:“黄泥坪的风水还真好,出了个李家德,又出了个李家明!”

    等到上课铃响,张老师夹着课本,特意在五年级的教室门口看了几眼。身材矮小的李家明,在全班同学们的惊讶目光下,镇定得象真正的老师一样,将试卷分成三叠让同学们传下去,神情自若道:“王老师临时有事,今天的考试由我来监考。”

    ‘天才!‘张老师暗赞了一句,径直去了上课。

    小学测验都是两节课,第二节课下课铃声一响,李家明就将卷子收上来,随手扔在自己课桌上。等做完课间操,打了第三节课的上课铃,李家明当作没看到周边震惊的目光,掏出王老师给的钢笔开始改试卷。

    哎,以后再想装嫩是不可能的了,为了给弟妹们足够的信心,自己也只有硬着头皮往神坛上爬,哪怕是摔得头破血流也顾不上喽。

    到了下午快放学时,王老师终于骑着他那辆破车回来了,站在放学的队伍前宣布:从下学期开始,银子滩村小停办,大家去乡上中小学上学。

    “毛砣,你们先等一下,我去找下王老师。”

    “哦”

    刚走出几步的李家明又停了下来,转身带着大家回家。

    全校六个老师有四个是民办、代课的,这次学校合并,势必要裁减大部分民办、代课老师,恐怕王老师现在头都大了。再说,自己的事还得自己来办,得写封信给父亲解释一下,让他每个月多寄点钱回来,自己可不想两兄妹以后长不高。

    吃完晚饭,李家明将还不懂事的满妹、小妹支去做作业,把厨房门给关紧了,陪着二伯坐在火塘边烤火,小声道:“二伯,毛砣、细狗伢天生不太会读书,我给红英婶、莲香婶出了个主意,想让他俩去考师范特长生……”。

    这是好事,二伯也没有作弊的羞耻感,反而很欣慰小侄子的顾家。

    “二伯,搞体育的人跟平常人不同,他们要求吃得好,要有足够的营养才能练得出成绩!”

    不用李家明继续往下说,二伯也明白他的意思。农村里的男人,一辈子都想自己做幢房子,不管是泥巴的还是砖的,这已经是他们的一个执念了。现在山林田土都是国家的,个人只有承包权没有所有权,也只有那幢房子才是自己的,也是他们唯一能留给后人看得见的东西。

    毛砣、细狗要加强营养那就要吃得好,肉蛋之类的不能断,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个极大的负担,何况传猛、传宗两兄弟正想着做新房子,恨不得一分钱辦成两半花。

    二伯点了点头,摸了摸李家明的脑袋瓜子,欣慰道:“我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