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台下的掌声渐渐停下,李家明继续谈他对王明阳心学的理解。

    “知善知恶是良知,引申过来,知可以作‘认知’解释,良知则是真实的认知模式,而不一定是正确的认知模式。客观地说,人与人的不同,并不在于外貌、肤色,甚至不在于学历、能力,而在于他们认知模式的不同。

    抽烟好不好,当然不好,但我为什么还抽?肯定是我心里最深处的地方,觉得抽烟没什么不好,所以才继续抽,而不是我嘴上说不好。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心里找到正确的认知,然后把它变成‘行’,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可这很难。

    再打个比方,家长问儿子,‘你长大想干什么?’

    儿子回答道:‘追求金钱与美女。’

    家长一巴掌扇过去,怒骂道:‘再说一遍。’

    儿子只好眼泪巴巴道:‘追求事业成功与爱情。’

    ‘这还差不多。’”

    再次顿了一顿,李家明揄揶道:“大家回想一下,有多少人经历过这样的事?或许说,你追逐事业成功的动力,就是为了金钱美女?”

    这问题不好回答,人都有虚伪的一面,李家明敢大庭广众之下承认奋斗的动力是为了金钱、美女,但有他这种勇气的人,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也不多。

    “呵呵,很好,我看到老章他们在笑,还有几个同学在挤眉弄眼,看来‘真小人’这个物种还没有灭绝。其实不管哪种说法,在‘行’上是一致的,但在家长的脑子里是两个‘认知’,哪一个对?

    当然是家长对,可行得通吗?以我的猜想,如果孩子按他的第一种说法奋斗,他肯定能成功,但按家长的想法去做,十有**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在我看来,第一种说法,证明孩子心里知道他想要什么,直接奔着那个目标奋斗就可以;而第二种想法,给他想要的东西蒙上了一层神圣的东西,而这层神圣的东西会让人束手束脚,在关键时候退缩不前。”

    台下的人都智商极高,虽然李家明没有明言,但都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知易行难,其实知也难,在每个人心里正确的认知与真实的认知,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更别提把‘知’变成‘行’了。

    就比如李家明自己,当初他追赵微时,研究分析,然后投其所好,很容易就抱得美人归;换成柳莎莎,如果他也按当初的套路,十有**也会如愿,可他能把‘知’变成‘行’吗?

    说到底,还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演讲到此,也就到了结束之时。这毕竟是一个正式场合,话只能说一半,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与主流价值观不符。

802。第798章 神仙原来是凡人() 


    感谢这个时代,还没有‘402’,李家明的演讲能完整地在soh、qq上传播,让观看视频的人各取所需的同时,也无法断章取义。

    有反对者、有支持者、甚至还有人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论,更多的人是看热闹,但这都不重要。时代不同了,舆论已经不是掌握在少数几家媒体、权威手里,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再过十年有了‘402’那头怪兽,依然无法完全遮蔽个人言论。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时代进步。

    有选择性地露出自己真实一面的李家明,根本不在乎网上如何评论,更不在乎市委宣传部临时拿掉了自己的‘十佳青年’称号,那种官方的荣誉称号,其实对他已经是一个负累。如果当时把一些问题想清楚了,没有那么在乎名望,他甚至不想拿央视的大奖。

    倒不是他变得清高了,而是那个奖的含金量大大下降,与他同时获奖的人里居然有六个是国企老总。这也是他在领那人物大奖时,刻意把那尊真正的大神当炮弹,给台下的领导们放一炮的原因。

    那一炮放得好啊,不但让那些闷头干活的栋梁之材引为知己,也让跟随他奋斗的部下们与有荣焉。就连远在老家的乡亲们都频频点头,在他们心里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太祖他老人家,那其实是对权威的敬畏;但第二个感谢的人就是搞出杂交水稻的人。以前一亩田才三四百斤产量,现在起码**百斤,好的田能打千多斤谷,这还不是人家的功德?

    没错,功德。老百姓是最朴素的,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或是让他们看到改善的希望,谁就是好人、就有功德。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李家明从京城回到老家度假时,发现老家人彻底把他给神化了。以前还只是崇乡人说他是财神转世、文曲星下凡,现在连邻县都这么认为,而不是说说而已。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那划入基金会的20%利方公司股份,除了资助粤省农民工子弟教育事业外,还有一个用途是用于赣省农村教育。李家明创立基金会的初衷除了回报桑梓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避税,而且是避美国政府的税;但华居集团扩张到哪里,基金会的资金就投放到哪里,在减少地方阻力的同时,也把李传林、李家民父子包装成了功德无量的善人。

    山里人本来就信神信鬼,神棍、神婆靠些把戏都能忽悠得老百姓晕头转向,何况是李家明创造的奇迹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投到那些乡村中小学的钱也是真金白银;再加上华居集团派到各县分厂去的员工推波助澜,他这个少东家很容易成了神仙转世。

    好处之一就是华居的原材料收购、生产出奇的顺利,老百姓只要一听说是华居集团的人,连讨价还价都省了就卖木头、毛竹;坏处就是李氏祠堂外经常有人来上香、烧纸、放鞭炮,简直把这间古朴的祠堂当李家明的神龛。甚至还有邻乡、邻县的信男信女听说李家明回来了,连忙抱着小孩来黄泥坪,想请让孩子拜李家明这个活神仙当继父,以获得神灵的赐福。

    这叫什么事?跟那些愚民愚妇说不通道理,哭笑不得的李家明只好躲到王老师那去,就是为了涂个耳朵清静。

    方正的恩师不信这一套,而且不把昔日学生当大人物,但总要招待招待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农村里没什么好招待的,王老师索性提前杀过年猪,却让自己学生帮着打扫卫生、绑过年猪、杀猪。虽然两人是师生关系,但好歹人家过户即是客,主人把客人支使得团团转,看得村上的人目瞪口呆。

    “成林,那是财神爷转世,你就喊他去翻猪肠?”

    山里人普通矮小,李家明他们三兄弟是另类,上辈子个个都身高一米八多。这辈子营养好、锻炼又多,不说毛砣、细狗伢长到198、20m,连他也长到了18m,足足比普通的山里人高出两个头。或许大家神化他,异于常人的身高也是一方面。

    看了眼蹲在小河边翻洗猪下水的学生,再想起这小子小时候的调皮捣蛋,暗自感慨的王老师好笑道:“屁的财神转世,他要是财神转世,以前会穷得没饭吃?他读小学时,要不是在阿婆屋里吃中饭,早被李传林饿坏了,哪长得这么高大?”

    帮忙的本家兄弟看着正和王磊干活的李家明,那雄壮的身材不象文曲星倒象书上的武将,怀疑道:“真的?”

    “这还有假?小时候皮得要死,基本上每星期就要挨次小竹梢,不过成绩倒不错,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就是三分心思读书七分心思打架。”

    “不对吧,我听银子滩的人讲,他跌一跤就跤醒了宿智?”

    这也是王老师一直以来的疑惑,至今他还记得,开学第一天迟到的李家明被他抽了一竹梢。数年后再回想起来,那眼神里的感激根本不象是个孩子,而象是个历经沧桑的成年人。

    吃完杀猪饭,送走亲朋好友,收拾好卫生。等李家明那长胜将军开始邀战时,端着学生孝敬的古朴紫砂壶的王老师坐下,好奇道:“家明,问你个问题,讲实话?”

    “老师,我什么时候讲过假事?”

    好象也是,这小子从小就不撒谎,棋力远不如学生的王老师一伸手,将对方的车拿走,询问道:“我有点想不通,那年过完暑假,你再回到学校就象变了一个人。你跟我说说,暑假里除了摔一跤外,还发生了什么?”

    正摆棋的李家明心里一咯噔,但手上的动作毫无停顿,苦笑道:“王老师,你想问这事蛮久了吧?”

    “嗯。”

    用一个谎言去圆另一个谎言,那是一个死循环,李家明将棋摆好,诚实道:“顿悟,以前我也不知道那种感觉叫顿悟,但长大后知道了。我醒来时,我耶耶给我做了碗蛋糊糊留在锅里,我妹妹端给我的时候很眼馋,但我让她吃她又不肯,说是我病了那么久,特意给我补身体的。

    老师,我姆妈死得早,以前我答应过她,一定会照顾好妹妹的,可我只顾着自己玩,从来不管她。人心是肉长的,妹妹把最好吃的留给我,可我又为她做过什么?就连村里的伢子笑她扫把星,我跟人打过几次,见没什么改变也就听之任之了。

    妹妹对我好,有时候二婶婶、茶菊婶婶可怜她,给她一粒雪里松糖子,都留一半给我吃。以前是没想过,但我骗她吃了一半蛋糊糊后,突然想起了我姆妈,才觉得对不住她。”

    王老师黯然,他以前去过家访,见过那时候不敢见人的小妹,也知道这学生是个执拗的人。以前刚教他的时候,也不服自己管教,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那年学费上涨,他家又接二连三出事,自己替他补齐了学费却没告诉他,后来他知道这事后,不但立即补交了十块钱,还再不在学校里犯事,要打架也是出了校门再打。

803。第799章 弟子服其劳() 


    山里男人都有个执念,一辈子一定要做一幢屋,哪怕是一幢简陋的泥巴屋,也是他们唯一能留给后人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

    年近耳顺的王成林生活条件好了,夫妻俩本就是吃公家饭的,这几年工资加得快,手头上也能存点钱了;独生子因为教学出色调入袁州中学,工资虽然还是那么一点,但奖金、福利比原来高出几倍;媳妇差一点,开始是分在邻县的县中,后来柳本球当了常务副市长,立即帮着调入袁州四中,省得他俩离多聚少。今年年底,老柳又让她参加市里组织的公务员考试,被市财政局录取为了公务员,福利待遇比正工资高出无数倍,还新分了一套130平方米的集资房。

    沾了老同学的光,但大家都这么干,方正一辈子的王成林也就听之任之。今年又托学生的福,被基金会奖了十几万,帮儿子还清贷款后还剩下不少,他就想着在村里做幢屋。本来准备杀猪时,跟堂兄弟们商量,但李家明来了,这事就不好再提。

    自己教出来的学生,王成林非常清楚,要是让这家伙晓得了,非得支使人来帮忙还要送重礼。搞不好一算账,这幢屋就是他送的,而且送得合情合理,让大家都挑不出毛病。

    不行啊,虽然是不信神鬼,但谁不想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这幢屋做好了,儿子肯定是不会回来住的,但可以留给侄子,也算是自己为家族作的一点贡献,不枉故世的堂伯以前年年给自己茶钱。

    可王老师的想法,不代表堂兄、堂侄的想法。眼瞅着堂弟(叔)最出色的学生在这,而且一住就是几天,还帮着干这做那,哪不会想沾沾这财神爷的光?

    当那位看起来很憨厚的中年汉子说起做新屋的事,刚才还有说有笑的王老师脸上出现难堪之色,人情练达的李家明立即明白了怎么回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王老师是他们家族最出色的子弟,估计年轻时没少受过家族的照顾。以前他只是一个教书匠,族人也就图个面子光,现在他的同学当了官、学生发了财,而且不遗余力地帮忙,哪会不想沾沾他的光。

    有事,弟子服其劳。老师欠的人情,自己这当学生的还就是,但人心不足,不能让人得蜀望陇,李家明笑笑道:“王老师,就磊伢哥一个崽,莫非你还想让他回来?

    莫做了,你怕不好跟媳妇相处,那就去我那住。我耶耶在化成岩那边有幢屋,正好跟柳老师是邻舍,我去过户到你名下,就当是我孝敬你老人家的。”

    “打乱讲!”

    恼羞的老师斥责,让李家明嘿然而乐。一幢房子算什么?你老人家手里的紫砂壶可是古董,在香港花了12万港币拍来的。钱那东西就是个工具,赚了不花,还留着它下崽?

    “王老师,你太古板了。以前你拿三十几块钱一个月,还帮我交十块钱学费呢,要是加上暗地里给的本子钱、笔钱之类的,四年下来花在我身上最少也用了个把月工资吧?

    莫以为我不晓得,那时候学堂里就是发张奖状,那些本子和笔都是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