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打小毛衣的柳莎莎觉察到了丈夫的目光,不由得心里一暖又酸酸楚楚。
家明生来就是做大事的,十几岁的时候,就能创下成年人都要仰视的事业。记得还是读小学时,师公就评价他是枭雄之姿,后来的事也证明师公丝毫没看走眼,可谁知枭雄的妻儿会如何?别人不知道,母亲不就成了父亲的事业牺牲品?以前在老家时,母亲还能在中学里当老师,安安心心地教书育人,自从父亲升了副部以后,母亲立即被组织上安排了当公务员,除了保护她的安全外就是不让父亲分心。
如果家明也要走上那条路,自己就不能再象常人样自由,最多是去大学里任教。难道自己寒窗二十载,最后还是要象母亲样沦成他的附庸?
可不这样,又能怎样?
满妹提出了这个建议,即使家明能为自己牺牲,也会被他身边所有的人推着往前走。家明与老章、毛砣他们不同,不但有社会声望、学术成就,还有高超的斗争手段。十几年前,他才十几岁,就能把父亲整得名誉扫地,他现在的手段还能比十几年前差?
唉,身不由己。
暗叹了一声,不想成为丈夫附庸的柳莎莎还是轻轻点了下头,换来李家明的如释重负。
第944章 诱饵(上)()
李家明夫妇回国了,在柳莎莎预产期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夫妻俩乘坐着他的公务专机回到了老家,可怜的婉婉则只能去跟乔桥和杨芬华混,顺便当当可以收费的保姆。
同机回来的还有满妹,她准备秋学季休学守着小侄女出世,看看小侄女到底是象哥哥还是嫂嫂,但这只是托辞而已。真正的原因是她想露脸,五哥哥跟莎莎姐的孩子出世,肯定有大批的达官贵人来祝贺,在他们面前混个脸熟对她以后的经商有莫大好处,远胜于在沃顿学院学一个学季的理论。
想沾光,那就沾呗。
李家明不会给外人扯虎皮的机会,连外人想与他合影都很慎重,但从不介意让家人、发小沾光。比如毛伢就通过他的人脉,不但在省城吃得开,把汽车销售和酒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在京城结识了一帮官员朋友。说句不夸张的话,王富生同志肯定不是省城首富,却绝对是省城最有面子的老板,连省委、省府的领导都对他另眼相看。
头子要回来了,而且马上要有后代,在省城发展的十几个发小全部扔下生意,老早就在机场里等着。知道李家明不喜欢张扬,他们还特意拼车来,结果到机场的贵宾室外一看,除了毛伢之外的其他人都在门口站住了却与有荣焉。
“进来啊,别让李家明同志误以为我们以大欺小。”
坐在沙发上的孙部长发了话,这帮混混出身的民营企业家才陪着笑走进贵宾室。孙部长他们认识,京城的黄司长来赣调研时,大家还会一起吃个饭,另外几位领导他们可不敢乱攀。
“书记,认识吧?为首的是家明的发小王富生,这个是游家庙,家明的表哥;这个是姜景山……”。
孙部长一路点过去,换来苏书记的一句玩笑话,“崇乡帮嘛,怎么没姓柳的?”
这纯粹是凑巧,可已经洗去混混味的王富生陪笑着解释道:“我们这些人都是表兄弟,莎莎是在单位上长大的,要不是家明,我们都不会带她玩。”
私下场合的领导也随和,何况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笑眯眯的苏书记玩笑道:“吹牛!柳女士那么漂亮,父亲又当你们的校长,你们是不敢接近她吧?”
“真的真的,我们那时候才十一二岁,不是忙着单挑就是打群架,哪会跟她们那些小妹子玩一起?”
一说到打架,从沪市调过来的苏书记倒想起了那对黑猩猩样的龙兄虎弟,不禁好奇道:“王大董事长,你们打得过家明、家富他们几兄弟?”
这是套近乎的时候,人情练达的毛伢连忙道:“不是打不过,他们小时候也跟我们差不多矮小,而是斗不过他们。家明那混蛋从小就奸滑,我们那两个村的男孩子都被他收拾怕了。您是不知道,那家伙能让野蜂只咬我们不咬他!”
“有这事?”
有这事,小时候的李家明皮啊,打架打不过就玩阴的。比如拿石头打蜂窝,其他伢子吓得马上就跑,他却敢站着不动。等被蛰得满头包的毛伢他们去问时,他还能神神叨叨地说那是菩萨保佑,骗得他们一愣一愣。等到大狗伢、毛砣露出野兽潜质后,邻近两个村的伢子谁还敢惹他们几兄弟?
“天才!”
几岁的孩子会去观察蜜蜂,还能用来整治对手,同是农村出身的苏书记只能这么评价。反正他小时候没这么皮过,他十八岁前是一部寒窗苦读史,十八岁后则是一部奋斗史,从来不敢如此野。
“呵呵,我们因祸得福了。以前被家明整得惨,等他有了出息后,我们这帮人就拼命沾光,谁让我们以前吃亏太多了呢?”
这话透出俗气,却让几个领导都暗暗点头,那位首富先生能受到很多人的推崇,除了他的成就与热衷慈善事业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念旧。凡是跟他有过交集的人,都会不遗余力地提携,哪怕是这帮混混发小都被提携成了身家不菲的企业家。
在主席台上,大家可以唱高调,走下主席台谁不是凡夫俗子,谁又不是名利中人?
想要出人头地就要结交朋友,可交友不过有三,一交财二交色三交心。交财友,交色友,交一群酒肉朋友,不如交一个不会轻易跟你交心但会念旧的朋友,这些小道理很庸俗,却是为人处世的金科玉律。
也出于如此考虑,当李家明跟晋系掰腕子时,赣系也没少跟在京系后面摇旗,后来的双方妥协,也跟赣系和京系联手不无关系。这一点,李家明也心里清楚,这才有了特意在赣昌停留一天,而不是象往年样直接回老家。
当李家明的公务专机降落后,几位领导都对他热情有嘉,不把他当首富而是从他岳父那论起,把他当成了子侄。要从岳父大人那论,他的同僚、领导,还真是自己的长辈,人情练达的李家明也改口称伯父,还把自己的小堂妹介绍给他们。
“苏伯、舒伯、孙叔,给你们隆重介绍我们家最狡猾的妹妹,李满华。您们是不知道啊,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她经常用二十块钱的红酒换八二年的拉菲,上次我岳父去我那,要不是他喝不出来,我非得丢大脸不可。”
省领导可不是市领导,哪会喝不出红酒的好坏,可人家听到李家明说他漂亮堂妹偷酒喝的趣事便捧腹大笑:“满华,你就不怕你哥的其他客人能喝出来?”
经过了大学和沃顿学院的洗礼,本就有志于商界的李满华已经有了几分女强人的风范,笑靥如花道:“苏伯,这您就不懂了。我哥那些朋友都是有钱人,少喝一杯两杯有什么关系?我那些同事就不同,不趁机让她们尝尝,以后想尝都会没机会。谁知道柳叔叔会心血来潮想喝红酒?”
这话可乐更有意思,也证明了这两兄妹是一号人,狡猾肯定是狡猾,但都是待朋友很讲义气的人。在官场上混,再公私分明的领导也得用自己人,还得挑那种知恩图报的自己人用,否则哪来的派系之说?
这姑娘不错,又有如此兄长作后盾,日后不难成为商界女强人。
几位领导暗赞了一声,招呼着李家明夫妇上他们的江铃商务车。首富先生回了老家,又是出了名的热衷回报桑梓,就得多接触,看能不能也在省里投点资,别总是鼓捣那个山区小县。
可这话题不好聊,人家是做高科技的,省里的基础太薄弱了。幸好sohu能源拿到了城市管道煤气市场的准入证,还可以自主进口天然气,如果能尽快在省城里铺设管道煤气,也能增加点gdp和税收。三桶油是国企,赚的钱、交的税都是中央的,听说sohu能源不搞那一套,在哪投资就在哪交税。
第945章 诱饵(中)()
李家明的岳父柳本球同志可能又要升官了,就在他担任浔阳市市长刚满两年之际,年龄到站的老书记离休,拟由他继任书记职务。
这个很‘及时’的好消息让坐在车窗边的柳莎莎暗自苦笑,也让李家明只好替岳父大人感谢领导们的关心。很严肃的组织人事任免,还没向上常委会讨论、更没向中央推荐,就在江铃商务车里被三大巨头当闲话说出来,这让李家明除了感谢之外还能说什么?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些领导都深谙其中三味,还能让大家都体体面面的。
幸好李家明也不是空手来的,自打算进学社里混,他就召集了一干部下集思广益,给老家准备了两个大礼包。最大的礼包当然是给岳父大人的,浔阳的地理位置好啊,自古以来就是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
可一听李家明想在浔阳建设港口,与他更为亲近的孙部长连忙道:“家明,老柳正跟沪港集团谈判,想引入他们的资金对港口进行扩建,好象总投资是6亿。”
那不是自己还没准备进学社嘛,现在决定了回国搅混水,那事就得帮岳父一把,李家明有些不好意思道:“那事我岳父跟我说过,当时我们没准备做能源,也就没想去做货运码头。现在我们准备做城市管道煤气,就得找个自己的港口。
我们是这么想的,先投资十亿RmB对浔阳港口进行改造,将它改造为集装卸运输、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这个好象行不通吧,柳本球眼巴巴地跑去找沪港集团,就是想从人家碗里分点饭吃,要是把沪港集团踢掉,他们会把内6货运分你一份?
正常情况下是不行,但李家明笑笑道:“孙叔,要相信资本的力量。”
没有说名说的是资本,仍然让几人精神一振,不再纠结这问题了。
沪港集团虽是国有企业但也是上市公司,看这小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搞不好他们已经可以强行进入董事会了。以这小子的能耐,在董事会里又有言权,要是双方闹翻,他们的董事长和老总肯定会头痛欲裂。
人至察则无徒,能爬到一定位置的人,谁没点见不得光的破事?如果再往坏处想想,谁愿意与一个手里有媒体话语权的人交恶?
他们想的也没错,李家明就是这么干的,自从决定回国后,sohu投资就大量吃进沪港集团的股票,已经可以强行加入董事会了。在董事会里有了席位,要是对方不妥协的话,光一个财务知情权都能逼得经常去澳门潇洒的几位大佬退让。汉华的那些财务人员可不是证监会那帮装睡的人,哪怕他们不想查出点什么,光一个虚张声势都能吓死人的。
当然,大家都不是小人物了,很多事没必要那么直白,估计sohu投资个公函到沪港集团,对方就知道应该怎么做。很有可能对方还会盛情邀请李家明同志加入董事会,而且推举他为副董事长,借他那个世界知名经济学家的光环拉高股价。
名利名利,盛名之下就是大利!
解决了卡在长江口的沪港集团,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sohu能源的煤炭、进口的天然气可以通过沪港——浔阳港分装,再经京九铁路、合九铁路、铜九铁路等铁路向华东、华中地区倾销。
这可不是真正的大礼包。
沿海的薪资水平越来越高,那些电子代工企业有些吃不住劲了,汉华是智能手机的霸主,李家明又是汉华的实际控制者,哪不会趁机谋点私利?
“苏伯,您也太小瞧人了。我们和富士康、仁宝、纬创几家大的代工企业谈妥了,由他们来浔阳、赣昌投资建厂,承接我们汉华的订单。我们粗略估计了一下,可能会创造四十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这就需要省府放开工业园区的户籍管制,他们可不想承担那些员工日后的落户、养老问题。”
整个盘子全活了!
饶是久历宦海,三位领导都忍不住喜形于色,新增四十万产业工人意味着周边还会产生至少六十万个工作岗位,也将意味着浔阳——赣昌城市带的快成型!
“这个没问题,我们早制定了准入机制,只要在本地工作三年以上、缴纳三年以上社保,任何人都可以在工业园落户,而且禁止搞土地财政。”
对喽,大家的招商优惠政策差不多,企业看重的是物流、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浔阳港的改造可以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内地劳动力又足够廉价,加上几大代工企业的入赣,不愁吸引不来投资商;再加上廉价的土地会带来住房的廉价,房产的廉价会让那些外来务工人员轻松地落户成家,然后拉动消费市场的展。
一旦形成了良性循环,整个经济就盘活了。
当然,李家明也不是活雷锋,给岳父大人及他的领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