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李衍的确是要迁都了。
事实上,李衍早就想迁都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燕云一直没有完全收复,以至于,李衍就是有心迁都,也没法迁都。
那李衍为甚么要迁都燕京?是因为,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不过却不是李衍要迁都的最主要原因。
李衍之所以要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燕京乃天府之国,很适合当国都,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没必要再多说。
第二,这条是最重要的,虽然李衍已经将金人撵去北方,可李衍对金人丝毫都没有放松警惕,还有现在还没有显山露水的蒙古人,也是李衍的心头大患,另外,不仅东北和正北,还有西北的羌人,也就是西夏,也不得不防,所以定都上必须重点考虑对北方的辐射,而燕地,龙蟠虎踞,北控关东平原和蒙古草原,西连云地,同控朔漠,能非常好的辐射整个北方地区。
第三,与以往的中原王朝不同,李衍所建立的大中,还拥有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开封离那十几个州太远了,无法辐射到那十几个州,而燕京相对要好很多,它东连山海,毗临渤海湾,交通便利,能较好的控制高丽、日本的十几个州。
第四,燕地除在华北平原的最北方,俯视整个中原,南控江淮,再辅以发达的交通,对南方的掌控未必会比在开封差多少。
第五,燕云地区,这几百年来,一直在外族的掌控之下,并且其地的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契丹,溪族,渤海,蒙古,哪族的人都有,就是其地的汉人,也不是传统的汉人,而是汉儿,因此,燕云地区的人,对中原的归属感普通不强,这也是北宋得燕云而又复失最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下,李衍就是派几个能官、干吏去管理燕云地区,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李衍将那里变成国都,变成全国的中心,才能立竿见影的改变,才能让那里的人找到归属感。
第六,汉武帝之后的中原地区,豪族开始大力发展,这豪族历经汉、晋、隋、唐,直至北宋,不仅没有灭亡,反而越来越强盛。
这些豪族到底强盛到了甚么程度?
他们强盛到了,可以左右皇权,甚至是推翻皇权的地步。
翻开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李衍在建立大中的过程当中,灭掉了无数豪族,可以说,豪族是李衍崛起过程当中最大的对手。
在得到高丽、日本、中南等地时,李衍全都是以铁血手腕将这些地区的豪族赶尽杀绝,所以,大中在这些地区的统治,才这么安稳。
可到了中原之后,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李衍并没有痛下杀手。
以至于,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时间,这些豪族竟然就又有抬头之势,甚至意图影响大中的政策,那次逼李衍更换修纂大典人选,其实就是他们的手笔。
一直以来,李衍都是非常强势,哪容得了那些豪族对自己指手画脚?
关键是,熟读历史的李衍,太清楚这些豪族的为害了。
所以,李衍绝不允许这些豪族势力抬头!
而这些豪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就是北宋原来的国都开封,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数百个豪族,他们通过结党、联姻、联盟、互利、共惠等等手段牢牢的绑在一起,即便是李衍,想要彻底打碎这种捆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这些豪族,现在已经开始朝大中的文武百官下手了,试图跟大中的文武百官绑到一起,形成新的豪族。
面对这种情况,迁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至少是缓解的办法。
燕地这些年来屡遭战火,当地豪族势力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当初李衍控制燕云地区的时候,对那里的豪族进行过大清洗。
因此,燕地那里的豪族势力,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若是将国都从开封迁到燕京,能很好的控制豪族势力。
第七,北宋在开封这里经营了二百多年,早已深入人心,虽然李衍和大中已经赢得了开封大多数人的心,但还是有不少被洗了脑的人希望赵宋可以复国,而燕京那里的人,对哪方都没有归属感,因此不存在这种的情况。
第八,大中若是宣布将国都从开封牵到燕京,能在一定程度上麻痹时时刻刻都在防着中军渡江伐宋的南宋君臣。
第九,从战略防御方面来讲,开封比燕云也安全不了多少,燕云若失,开封这里也很难保全,金人两次南下,已经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第十,迁都燕京,只要宣传好,能为李衍加不少政治分。
第十一,从李衍的个人情感上来说,京都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后世的北京,现在的燕京。
有这十一个原因,李衍怎能不迁都?
不久之后,突然爆发了三件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
第一件事就是,因为国界线划分得不太清楚,也因为两国仇怨积累得实在太多,中军和金军在边界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摩擦。
第二件事就是,鞑靼的一个部落,带着上万骑兵跑到关前,声称要跟大中借粮过冬——许贯忠、朱武等人分析,这有可能是蒙古众部在试探大中对他们的态度。
第三件事就是,燕京汉人屡屡欺负燕京汉儿,终于惹得燕京汉儿对燕京汉人发起攻击,双方爆发了一场不小的械斗,死伤了几十人。
这三件事发生后不久,就到了冬至日。
照例,大中朝廷也举办了祭天大典。
在祭天大典上,李衍面对文武百官、天下百姓、自己的四百多儿女,朗声道:“朕,平东夷,定南蛮,驱北狄,问鼎中原,收复燕京、辽州,续中华之正统,今日祭拜李家列祖列宗,以告其事,再者,朕在此再给后世子孙立一个规矩:我大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衍这话,让很多人血沸腾的同时,又有些莫名其妙,不太明白李衍这到底是甚么意思?
李衍并没有让这些人纳闷太久,很快就又宣布道:“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迁都!朕决定将都城从东京迁到燕京……”
……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
…
“我大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细究起来,李衍说的这话,其实是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世子孙全都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这大大限制了自己和自己后世子孙应对困难时的手段,也大大增加了自己和自己后世子孙渡过危急的难度。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像,汉朝,先是皇帝被围,走夫人路线才保住条命,然后该和亲和亲,但始终没有忘记这个耻辱,忍辱负重,等待时机,等终于强壮了立刻反击,封狼居胥,通西域,最终喊出“犯汉者虽远必诛”。
像,唐朝,也曾被异族欺压,不过该借兵借兵,该和谈和谈,缓过气来就反攻,直接灭了突厥,终成霸业。
而反例也不少。
最显著的就是明末崇祯皇帝,他如果思想灵活一点,跑到南京去继续抵抗,最差最差,他也能效仿赵构,跟李自成或是满清来一个划江而治,不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可虽然李衍清楚喊出这句话的种种弊端,但李衍仍是义无反顾的喊出了这话!
为何?
首先,喊出了这话之后,能立竿见影的让李衍赢得到大中百姓的认可,能让李衍尽收天下人心。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也就算了,这只能说皇帝有骨气,敢硬钢,谁想来我大中打劫,最好好好掂量掂量,没有好处且不说,还得遭到我大中的顽强抵抗。
而对百姓而言,让他们大大受益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直以来,中原王朝的百姓都饱受来自北方胡人的侵扰,很多百姓,尤其是河东、河北的百姓,全都是提心吊胆的活着,哪怕就是河南的百姓,这次也遭到了金人很严重的侵害,好几个城池,都遭到了金人的屠戮,现如今,李衍这个皇帝,要亲自替全天下的百姓镇守国门,要亲自替全天下的百姓抵挡北方的胡人,国防线再被胡人攻破了,李衍这个皇帝和朝中那些大佬才是先死的,不是他们这些百姓先死,因此,中军不可能不尽心守卫燕云、守卫边疆,还有比这更安全的嘛?
所以,天下百姓有甚么理由不支持李衍这个致力保护他们的帝王?尤其是在发生了靖康之难汉人饱受金人欺凌之后!
这也就导致了,李衍这个新皇的声望很快就高到无边无际的地步,甚至,以前不少期待赵宋复国的人,现在都高举双手支持李衍当皇帝!
其次,喊出了这话之后,那些想阻止李衍迁都的人,连嘴都不敢张——他们如果敢阻止,几乎等同于是与全天下为敌,试问,他们的脑袋得进多少水,才敢犯这天下大不为?
再次,喊出了这话之后,是能将李衍和李衍的子孙逼上绝地,可有句怎么说来着,“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逼得李衍和李衍的子孙不敢懈怠、不敢荒废朝政、不敢不思进取,甚至是可以逼得很多守城、喜欢主张议和的大臣,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他们自己的主张,要知道,国都被攻破了之后,皇帝固然要与国陪葬,他们这些亡国之臣,也都很难有太好的下场。
最后,如果李衍的子孙当中真出现那种生活在这种生死边缘之地还敢荒淫无道的皇帝导致大中最终亡了,甚至哪怕大中只有他李衍这一朝,李衍也要让大中铁骨铮铮的立在历史之上,换而言之,李衍信奉的是,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李衍计划迁都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在喊出“我大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第二日,李衍就下达了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李衍任命,李纲兼任燕云总管,立即赶赴燕京,全面负责燕云地区(包括平滦营三州)的所有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朱武兼任燕云总防御使,立即赶赴燕京,全面负责燕云地区的军事布防以及防御设施的建设。
李衍任命,李光为燕地总管,负责燕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胡铨为云地总管,负责云地的政事和民事。
李衍任命,张孝纯为平州知府——中军攻破燕京之后,救出了不少原赵宋的官员,像蔡靖、许采、张中孚、张中彦、郑亿年、李正民、毕良史等等数十个北宋时期的高官、将领,这其中也包括张孝纯。这些被中军救出来的官员和将领几乎全都加入大中,只有极个别的几个人,不愿侍奉大中,选择成为平民。不过,那极个别的几个人当中,并不包括张孝纯。李衍很欣赏张孝纯和王禀坚守太原城,因此召见张孝纯觐见。李衍与张孝纯谈过之后,发现张孝纯其人很有才干,于是这次让他充当了平州知府,兼管滦州和营州的民事。
李衍任命,王时雍兼任皇宫监造总管,全权负责燕京皇宫的建设。
李衍任命,陶宗旺和金大坚为皇宫监造都监,监督燕京皇宫质量和建造进度。
从李衍对燕云地区官员的任命上,就不难看出,李衍对燕云地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李衍是用一群宰执人员去治理燕云地区。
世人也因此看出来了,燕京取代东京成为新的国都已经不可改变。
的确不可改变。
很快,李衍就又下了一个命令——在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匠人,去燕云地区修建皇宫、修建长城、修建城防、修建官员的宅邸。
随着李衍的这个命令一下。
隶属于工部的十几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最先北上。
紧接着,当初李衍从中南半岛掠夺来的二十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也从全国各地开始聚集,然后纷纷北上。
与此同时,户部以高薪聘请民间的匠人北上——这里不仅仅有大中各个地区的匠人,甚至是有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西方国家的匠人应召,简单点说,只要是大中能触及到的地区,皆有匠人应召。
最后,户部硬是给李衍招募了四十多万匠人。
为甚么会有这么多匠人应召?
无它,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三到十倍的工资(按名声和手艺给),允许他们带家眷,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而且,户部的人还上门去请那些著名的匠人。
这么说吧,没被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