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普洛耶什蒂油田已经被苏联红军夺取,高加索油田牢牢掌握在苏联手上,中东的石油资源大部分都没被发现,唯一大规模生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伊朗又被苏联红军和英军占领,而且通往伊朗的苏伊士运河又被英国人牢牢控制。
如果德国要取得伊朗油田的话,他们的非洲军团就必须要拿下埃及,取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然后往伊朗挺近。
但这样做的话,恐怕德国需要有更多的兵力来开拓一个新的战场,然而他们的海军并没有地中海的制海权,支援非洲军团后勤的船队时不时遭到英国海军的侵扰,导致非洲军团难以获得足够的后勤供给,难以支撑一场新的攻势。
再加上现在东线战场胶着,苏军的兵力越来越多,德军不得不把越来越多兵力部署在东线,以防苏军趁势反攻。如果德军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投入大量的兵力,就算德国人口能支撑得住,恐怕他们的后勤补给,还有工业生产体系都要跪了。
希特勒并没有预料到罗马尼亚会被苏联人占领,更没有料到罗马尼亚国王和他们的军队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刻站到了苏联红军的一边。
如果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说不定德军还可以达成他们原本的计划。
按照原本的计划,德军原本打算先消灭苏联,占领高加索地区,夺取巴库油田,然后从高加索南下,与非洲军团在中东会师。
不过,这个时候,德军即使出动了数以百万计的兵力,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却依然没能在苏联战场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反而还失去了他们最为重要的石油供应地——罗马尼亚。
这样一来,如果德国要取得更多石油资源,以支撑未来的战争的话,他们除了集中兵力,向罗马尼亚发起反击,夺回普洛耶什蒂油田以外,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当然,开发德国国内的油田其实也不是不行,实际上,德国在1941年的石油产量就达到了570万吨。
在历史上,德国二战期间的石油产量其实是一直都在提升的,到了1943年更提升到760万吨的水平。
只不过,这区区几百万吨的石油产量并不能支撑起德意志第三帝国这台庞大战争机器的运作,所以他们也通过煤制油的方式,获得额外的燃油和润滑油。
所谓煤制油,其实就是将煤炭转换为石油的方法。这项技术由德国科学家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在1913年发明,为缺乏石油资源的德国提供了令一个获取燃油和润滑油的途径。
他凭着这项发明,在1931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也正是这项发明,为德国提供了大量的燃油、润滑油供应,撑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这台战争机器的运作。
仅仅在1941年,德国的煤制油产量就达到了390万吨,到了我们历史上的1943年,其产量更提升至553万吨。
如果把石油产量和煤制油产量加在一起的话,德国仅仅在1941年就生产了960万吨的石油,到了1942年更达到了1120万吨。
这接近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对于一个普通的欧洲国家来说,已经是很多了,但对于德意志第三帝国这个工业大国来说,依然有点吃紧。
而且,德国现在还处于战争状态,他们的军队又偏偏地,选择了大规模装甲化、机械化这种耗油的路线,这对于燃油缺乏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果不尽快解决石油供应的问题,这台战争机器将会陷入停顿,甚至会陷入任人宰割的地步。
“嗨!我的元首!”一名身穿德意志国防军大将军服的人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他站得笔直,抬头挺胸,一看就知道是一名优秀的德意志军人。
“现在准备得怎么样?进攻罗马尼亚的计划草拟好了吗?”希特勒并没有向那名军人打招呼,他有点憔悴地,坐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他的左手正在托着他那充满皱纹的额头。
“报告元首,这是进攻罗马尼亚的作战草案。”那名军官,也就是德军总参谋长弗兰茨·哈尔德毕恭毕敬地将手中的作战文件双手奉上。
希特勒的精神并不好,从他那憔悴的表情,还有那无力的坐姿就能看得出这一点。即便如此,他依然鼓起精神,认认真真地,打开了这份文件,逐字不漏地把整份计划看完。
过了半个小时,希特勒终于看完了这份文件,这半个小时里,哈尔德一直像个卫兵那样站得笔直,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德意志军人。
“很好!”希特勒拿起钢笔,在作战草案上签下了他的名字,“你马上回去下达命令,通知所有参与作战计划的部队往指定的方向集结。”
258 总结经验()
“同志们,根据最新的情报,德军已经开始向罗马尼亚和西乌克兰一带集结大量兵力。按照目前的情报估计,至少有50个师的兵力正在向罗马尼亚一带靠拢,估计他们将会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攻势,试图夺回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控制权。”
希特勒批准进攻罗马尼亚的计划之后,随即对东线的兵力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
他把全国最精锐的部队往南调遣,抽调战绩最好,经验最为丰富的指挥官往南方集团军群指挥,还把最新最好的飞机、坦克、火炮都配给了南方集团军群,意图让南方集团军群取得装备和兵员素质上的优势。
当然,仅仅有点装备和兵员素质上的优势是不足够的,还要有足够的兵力才行。为此,希特勒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了十多个师的兵力南下,还从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仆从国里征调了数以十万计的兵力。
但是,如此一来,中央集团军群的兵力就少了十几个师,而对面的苏联西方面军兵力却达到了上百个师,使得中央集团军群处于兵力占劣势的局面。
希特勒早也想到了这一点,于是从后方征调了数以十万计的人前来东线参战,还从西线调动了几个师过来,弥补这次调动所造成的兵力损失。
但即便如此,总兵力达到一千万人(根据维基百科俄语版的数据,苏联红军在1941年7月的兵力就爆到了一千万,只是经历多次惨败之后又少了几百万)的苏联红军依然在各大战区占了兵力上的优势。
仅仅在西线,苏联红军就部署了六百多万人的兵力,而德军部署在东线的兵力也就只有四百多万(已经比历史上多了)。
尽管如此,希特勒依然甘愿冒着全线崩溃的危险,往罗马尼亚一带调集大量兵力,就是为了能够尽快获得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控制权。
“我们在罗马尼亚有多少兵力?”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忽然皱起了眉头。他早就预料到德国人会对罗马尼亚发起一场大攻势,但并没有料到这场行动会来得这么快,也没有料到德国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地,从其他战线调集这么多的兵力参与行动。
“现在,罗马尼亚共有60个师的红军,加上罗马尼亚军队的话,共有140万人的兵力,还有三千辆坦克、三千五百架飞机。”朱可夫如实地,向包括斯大林在内的各位最高统帅部成员汇报了罗马尼亚那边的兵力情况。
“虽然罗马尼亚的局部兵力依然充足,但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曼图洛夫以一个穿越者的角度分析道:“罗马尼亚对德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德国人极有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尝试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取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
为了夺取罗马尼亚,德国人不但会出动大量兵力,还会给这些部队配备最好的武器,调派最好的指挥人员前去指挥这些部队。
虽然我们之前在白俄罗斯、乌克兰和罗马尼亚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未来的战事会一帆风顺。
德国人能够轻易地,把法国这样一个传统强国击败,就证明了他们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尽管他们的兵力不如我们,但种种迹象都显示,他们的军队依然具备着相当的战斗力。
尽管我们在罗马尼亚一带有兵力优势,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调集更多的兵力前往罗马尼亚,迎接敌人的进攻。”
曼图洛夫的话得到了朱可夫、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的认同,他们久经沙场,知道战场上的残酷,也和德国人交过了手,自然知道德军的实力在哪个水平,所以都不敢掉以轻心。
但莫洛托夫和斯大林并没有上过苏德战场,他们只是身处后方,坐在安全舒适的办公室里指挥,对于前线的了解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那些从前线传来的报告,还有指挥人员的口述。很容易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高估苏联红军的能力。
“曼图洛夫同志说得很有道理,”久战沙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说道:“虽然我们在西乌克兰、白俄罗斯和罗马尼亚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还围歼了德军第二坦克集群和第11集团军,造成了敌方大量的伤亡,但这并不代表德军的实力受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在这些失败中总结经验,同时研发更多更先进的武器,加强对兵员和指挥人员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一提到经验,曼图洛夫就想到了另外的一点:“德国人经历了暂时的失败之后,固然会从这些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我们取得短暂胜利的同时,也需要找出现存的问题,并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争取胜利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我们如何能够在付出最小伤亡,最小代价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只有不断地提升我军的作战水平,修补我军现存的缺点,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能够保证我们付出更小的代价,取得更多的胜利。
从罗马尼亚战役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问题,包括我军的军纪问题,还有后勤供给不足、指挥协调性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我们在进攻罗马尼亚的时候,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因为指挥的混乱,有不少部队没有按照计划采取行动,甚至还出现了命令冲突的情况。
而后勤供给的不足,也导致一些部队缺乏物资,士兵为了得到足够的给养,不惜抢掠当地物资,这就是我军出现军纪问题的其中一个原因。”
“曼图洛夫同志,”斯大林终于表态了:“你说的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也需要尽快的解决。总结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尽快制定一个应对德军进攻罗马尼亚的方案。
现在,我军在罗马尼亚一带的兵力是充足的,但正如曼图洛夫同志所说,罗马尼亚对德国人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他们肯定会集中更多的兵力,给他们最好的武器、最好的指挥官,以达到法西斯德国占领罗马尼亚,从罗马尼亚取得石油资源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尽快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应敌策略……”
259 帝国军人的荣誉()
一辆辆簇新的坦克在平原上前进,一架架FW190战斗机在天空上疾速飞过。
这里不是库尔斯克战役的所在地,更不是某抗苏神剧的拍摄场地,而是罗马尼亚西北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
“砰砰砰!”的枪声、“轰轰轰!”的炮声响成了一片,子弹壳遍布了蒂米什瓦拉城郊,到处都是炮弹炸出来的坑洞,还有发出腥臭味的尸体。
一个由FW190组成的战斗机大队从天上飞过,驾驶长机的指挥官,是一名叫卡尔曼的少校。他在数千米的高空上,俯视着浓烟滚滚的战场,只看见一队又一队的罗马尼亚人乘着卡车离开这座即将要被德国人占领的城市。
“报告长官,前方发现敌机!”正当他犹豫着是否拉下机头,攻击这支车队的时候,一个苏联战斗机群忽然出现在机群的前方。
这个苏联战斗机群由60架飞机组成,大部分都是拉…7战斗机,还有少量的雅克…3战斗机,是一个完整的航空师编制。
“消灭他们!”卡尔曼坚定地,向其他德国飞行员下达了命令。尽管在一个月前,他驾驶BF…109执行任务的时候,被一架雅克…3击落,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但这并不代表这点往事能影响他消灭敌人的决心,还有作战时的表现。
40架FW190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对面的苏联战斗机群呼啸而去。对面的苏联人也早已发现了这个目标,也把机头对准了这帮德国佬。
当双方战机接近,进入航空机枪、机炮的射程时,双方的飞行员也都毫不犹疑地,按下了开火的按钮。
顿时,平静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堆火花,给蒂米什瓦拉的天际线点缀出一点明亮的光芒。
毫无疑问的是,苏联战斗机群在飞机数量上占尽了绝对的优势,这一个整编的航空师共有60架飞机,但对面的德国飞行机群也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