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今年年底进攻呢?你觉得我们有多大的把握?”斯大林的神情有点焦急,看来他已经不想等下去了。
曼图洛夫想了一想,说,“应该也没什么问题,但在进攻之前,我们需要把足够的物资送到前线,还要征集一些民用卡车用作军事用途,进行后勤输送和兵员运输的任务。
另外,道路上和铁路上的积雪也需要清理,否则的话,可能会对军队的后勤供给构成不良影响,降低铁路和公路运输效率……
胜利的把握还是有的,但付出的伤亡不会少,如果1943年再进攻的话,相信我们取胜的把握会更大,付出的伤亡应该会更少。”
“那就在今年年底发起进攻,我们不能再等了!苏维埃联盟的人民也不能再等了!”果然,斯大林的确是等不下去了,从美军登陆卡萨布兰卡开始,他就已经坐不住了。
幸好,在这个世界里,苏联红军的实力比历史上的苏联红军还要强上了不少,卡车、半履带车等运输载具的数量也比历史上多,这样一来,苏军的胜算就比历史上大,但要取得胜利的话,恐怕还得付出不小的伤亡。
当然,如果等到1943年再发起进攻的话,或许胜算会更大,付出的伤亡代价会更少。
无论如何,既然最高领袖已经作出了决定,身为下属的曼图洛夫只好服从“组织”的决定,尽最大的努力为这场攻势创造成功的条件。
…………………………………………………………………………………………
看到立地而起的庞然大物,一向见惯大场面的曼图洛夫也不禁为之惊叹——这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物,也将会成为全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同时也是苏联国力的象征,最高苏维埃的办公、会议场所——苏维埃宫。
虽然它还没落成,但现在的高度已经突破了300米大关,成为欧洲最高的建筑物。等到1944年封顶的时候,这座建筑物的高度将会达到500米(1941年修改图之前,原定高度为495米,修改图纸后增加到500米),比纽约帝国大厦还要高一百多米!
“书记同志,”一名身穿西装,戴着安全帽的人对曼图洛夫说道:“目前苏维埃宫的工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进度,已建成高度为300。1米,比巴黎埃菲尔铁塔高0。1米,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物……
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预计在1944年可以封顶,但内部装修还需要不少时间进行,要到1945年才能够全面投入运作。”
曼图洛夫一边注视着那座庞大的建筑物,一边对身旁的工程师说道:“那什么时候可以局部投入运作?我的意思是,先集中内部装修的人员和资源,重点对部分房间和大厅进行装修,等这些地方完成装修之后就投入运作,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装修工作。”
“这样的话,苏维埃宫在1944年年底投入局部运作也是可行的,但我们还需要研究一下这个方案。”
“对了,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你们家分到公寓没有?”曼图洛夫这次来苏维埃宫工地视察,除了是要了解施工进度以外,还是想借机通过自己的老朋友,了解莫斯科的住房情况。
被称呼为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的工程师点了点头,说:“在无产阶级区一个住宅小区里分到了一套双居室公寓,面积有80平方米,窗外正对着公园,环境很不错。”
无产阶级区?那里好像是斯大林汽车厂的所在地,把公寓建在那里真的合适吗?污染这么严重。
“那你的亲人都分到公寓了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瓦迪克感到有点惊讶,没想到身为中央书记的曼图洛夫,居然有闲心去管他家人的事情。但领导人的心思并不是他这种纯粹工程师所能琢磨的,这道问题的背后肯定不会如问题本身般简单。
“大部分都分到了,但还有一些亲人挤在共用公寓里。”
“看来莫斯科的住房建设和住房分配工作进行得不错,估计再过几年,莫斯科每个家庭都能分配到自己的公寓了。”曼图洛夫笑着说道。
“希望如此吧。”瓦迪克压低声音,轻声地对曼图洛夫说:“对了,有件事情……我想……请你帮个忙。”
曼图洛夫转过头来,看着一脸局促的工程师,“什么事?”
“这个……我们能换个地方说吗?”
曼图洛夫一听,就大略猜到了事情的性质,当中的内幕肯定有些“不见得光”的东西,也只有自己这样的高官能够帮忙解决。“2个小时后,在斯大林汽车厂门口等我。如果有人问你去了哪,你就说去向建设人民委员部的领导汇报工作。”
325 劳动战线()
曼图洛夫在厂长、厂党委书记和个人秘书的陪伴下,走出了斯大林汽车厂大门。
他脸上始终挂着一副神秘的笑容,他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时而随和,时而严肃,根本没人能揣摩到他的心思,没人知道这个苏联高官的真正想法。
表面上,他对斯大林汽车厂的工作感到相当满意,也公开表扬了汽车厂上下员工的工作,也对汽车厂第三期扩建工程的进度表示满意。
随行的《真理报》的记者将曼图洛夫的说话完完整整地记了下来,当中的精华内容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汽车厂上下员工的“优异表现”,甚至也有可能把他们塑造为“劳动英雄”。
然而,这些“劳动英雄”们的待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好,大部分人依然没有分配到体面的住房,微薄的工资并不能为他们换取到充足的物资,家里连一件簇新的衣服也没有,平常的伙食是面包、土豆、菜汤,有时会分到一些罐头食品。
在战争的年代,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不错了,他们三餐温饱,住所安定,衣物充足。没人会因为自己住得不好而抱怨政府,没人会因为自己吃得不好而抱怨厂方,他们只会抱怨德国人入侵他们的国土,抱怨偷懒的同事没尽心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样的想法,是苏联工人的主流意识,是让人们专心生产,贡献国家的动力。身处后方的工人们,和身处前线的士兵们一样,都是在为国家战斗——红军战士的战场叫“战争前线”,劳工的战场叫“劳动阵线”,两个阵线的战况都不容失利,一方失守,另一方也会沦陷!
“这位同志,请问你找谁?”康斯坦丁看到一个身穿西装的男人正以飞快的速度,朝着自己领导的方向走来,他看上去既像是一位专家,也像是一位官员。
“他找我。”一句简短的话语从曼图洛夫嘴里说了出来,这句话虽然简短,但不失领导人应有的霸气。
汽车厂厂长利哈乔夫看着身穿西装的“不速之客”,用中性的语气问道:“请问这位同志是?”
“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申尼科夫,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参与苏维埃宫的建设工作,是年轻人的榜样。”曼图洛夫语出惊人,居然当着几个官员的面前,对一个工程师作出如此高的评价!
听到瓦迪克的名字后,康斯坦丁才知道这个年轻的西装男人就是刚才在苏维埃宫工地陪自己领导一起视察的人,看来他的表现并不一般啊。
慢着!这个有份建造苏维埃宫的工程师究竟要干什么?他怎么会离开苏维埃宫的工地,来到斯大林汽车厂?他究竟是怎样掌握领导行踪的?
“瓦迪克,我们走吧。”曼图洛夫走出了几步,然后转过头,对自己的助手(秘书)说:“你现在可以下班了,回去陪陪你的家人吧。”
瓦迪克在众目睽睽之下,跟着曼图洛夫登上了一辆ZIS…101B豪华轿车。
汽车驶出ZIS(斯大林汽车厂的简称)厂区,在宽敞的六线行车大道上奔驰而去。在那个汽车还算是奢侈品的年代里,根本不需要把街道修得这么宽。
在车上,瓦迪克依然没敢和曼图洛夫说出他心中藏掖已久的秘密,因为除了他们两人以外,还有一名身穿军服的——司机。
他不清楚这个司机的来历,也不知道他是否绝对信得过,他只知道这个秘密不能被第三者获悉,否则的话,他有可能会被逮捕,会被送到偏远地区的古拉格里,与那些“人民公敌”们一起受苦,甚至会被枪决。
“前面拐右,再走100米就到了。”瓦迪克向司机指引道。
汽车很快就在一座簇新的公寓楼前停了下来,两个西装男子步出了车厢,在走进了这座落成不到半年的装配式公寓楼。
在瓦迪克的带领下,曼图洛夫走进了一个80平方米的公寓套间里。
“这就是你的家?看上去挺不错嘛。”曼图洛夫的语气突然转变,他的身份从刚才那个冷淡的官僚,变成了一个熟悉热络的朋友。
“和你家的豪华别墅相比,这里又算得上是什么呢?”
“别墅?”曼图洛夫笑着说道:“我什么时候有别墅了?我以前当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的时候,住的那套公寓比你这套还要小,面积只有79平方米。
而我当时的下属——托木斯克市委第一书记住的豪华公寓居然比我那套还要大几倍,还拥有3座别墅!后来有人揭发他利用职权陷害几名优秀干部,最终还是被我清洗了。”
“那你现在住的呢?”
“现在我住在高尔基大街一套三居室公寓里,面积比你这套还要大一倍。其实我不需要这么大的,但那里的地段实在是太好,为了方便上班,所以就选那里了。”
“你在生活上还是像以往那样,喜欢低调。但在政治上,没人能忽视你的存在。”
曼图洛夫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说:“对了,你有什么事情要找我帮忙?现在只有你我两人在这里,总算可以说了吧?”
“是这样的……”瓦迪克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曼图洛夫虽然听得很入神,但他听完之后,居然说出了这样的答复:“你向中央监察委员会写一封匿名信就行了。”
“匿名信?这有什么用?”此时此刻,瓦迪克心中感到十分失望,难道连曼图洛夫这样的大人物都帮不了自己?如果写匿名信有用的话,问题早就解决了!
“为什么没用?那位同志,不!官僚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党的纪律,中央监察委员会作为党的纪律检查部门,肯定会对此作出调查。如果情况属实的话,肯定会采取措施,开除那位官僚的党籍和公职。”曼图洛夫用官僚般的语气说道。
瓦迪克简直是无语了,这样的答复跟拒绝他有什么区别?没错,中央监察委员会的确会对一些涉嫌违**纪的官僚进行调查,也有权力解除官僚的职务,开除别人的党籍。
但问题是,被调查的官僚往往会动用自己的权力和人脉来影响调查,让中监委的调查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最终这些官僚往往能逍遥法外,一般市民根本无法通过写检举信的方式撼动官僚的地位,除非被检举的官僚得罪了更高级别的干部。
326 大手笔()
“朋友,看来你真的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曼图洛夫站在窗前,看着外面正在修建中的“曼图洛夫式”公寓楼。
“你的意思是?”瓦迪克·申尼科夫当然不会明白,他只是一名纯粹的工程师,在揣摩心思,手腕使用等方面都不如眼前这位中央书记。
曼图洛夫镇定地道:“党中央监察委员会是党的纪律检查机构,是一个正规的部门,所有工作都要按照正规的程序来办。
刚才,你向我举报了一名党员的违纪行为,属于口头举报。按照程序,在中央监察委员会对口头举报的案件展开调查之前,他们首先会弄清楚举报人的身份,掌握举报人的基本资料,包括你的身份、住址等资料都会被他们掌握。
如果你举报的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写不写匿名信没所谓,但你举报的是一名在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作的国家安全少校,这么年轻就当上少校的人,来头肯定不小。
万一被告人在监察委员会里有关系,或者说他有能力通过监察委员会取得举报人的资料,你觉得会怎么样?”
“我明白了。”瓦迪克听了曼图洛夫的解释之后,终于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就是避免自己暴露身份,遭到那个人的报复。
曼图洛夫看着窗外的景色,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你先写一封匿名信,寄给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兼中央书记处书记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同志。
如果安德烈耶夫同志‘没有收到信件’的话,那就写一封给我。至于接下来的事情,我会帮你处理。”
其实,整件事情并不复杂。瓦迪克的表妹在其未婚夫奔赴前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