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振兴也是这样的态度。
郑宇成也不客气,连夜拨通了钱兴国跟魏国成两人的电话,一番诉苦,说为了顾全大局,整个基地失去一个发财的路子,而且还是长久可以带来效益的业务。
两个部里面留下这么一大摊子,那么多人需要养活什么的,说的钱兴国跟魏国成两人都觉得对不住404基地。
两人没有在电话里面直接答复,而是让郑宇成等着,他们开会讨论一番再做决定。
“老钱啊,郑宇成那家伙找你诉苦了吧?”魏国成也不顾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拨通了钱兴国的电话。
“不是也找你诉苦了么?你如何考虑的?”钱兴国叹了一口气。
郑宇成的性格,他们太了解了。
“从404把一些重点项目撤出来,丢下配套的给他们基地,确实让他们压力很大,不过三千万的经费,实在是有些多了。”魏国成对于404基地,确实有些愧疚。
各个部,对于404现在的情况都清楚,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把里面的重点研究项目全部撤离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研究经费只有那么多,各个单位日子都不好过,有限的经费,肯定必须得用到刀刃上,优先扶持重点技术项目的研究才行。
各个工业部把重点项目撤离404基地,也是通过多次开会研究讨论才做出的决定。
研究经费不多,404基地几万人,吃喝拉撒睡都是靠着这些科研部经费,能真正用于研究的经费反而不多。
尤其是郑宇成,不管哪个研究单位的经费,都不会全部发放,一直都用有限的经费来解决军工生产订单大缩水之后几万人的工资发放。
鉴于如此原因,各工业部才不得不咬着牙狠心把技术开发团队撤离,留下404一个空架子跟几万人。
所以,对于404基地,各个工业部,也是能补偿就补偿一点。
“我们两家分担,一家一千五百万,也不算多。何况财政部批给我们这方面的技术引进经费一直都没有动用。”钱兴国再次叹了一口气,“他们已经有了新的项目,缺乏起步资金。”
“那明天我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究一下,再上报吧。”魏国成点了点头。
五机部本来应该是404的主管单位,后来404划给了后勤部。
后勤部比他们更穷呢。
第二天下午,等得有些焦急的郑宇成终于得到了答复,上级原则上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从技术引进经费中拨付。
三千万经费将会很快打到404基地的账户里面。
“现在有了经费了,不用我说,大家应该知道怎么干了吧?”郑宇成召集整个基地各个单位负责人跟技术负责人开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撸起袖子认真干!”
“以前缺经费,没法搞,几个月不发工资,人心惶惶。现在不搞项目,这三千四百万,也够发两年的工资。我不希望基地就这样混吃等死!虽然核心的科研团队调走了,咱们依然是军工基地。目前红旗机械厂正在研究军用挖掘机项目,而基地总部立项,我们自己搞第三代坦克的研究,各单位有什么项目的,可以先报上来……”郑宇成当着所有人的面,意气风华。
他的情绪,感染了所有人。
大家都是国防科技工作者,谁愿意在这里混吃等死,碌碌终身?
之前没钱,想要搞什么,都因为缺钱没法实现。
拖欠的工资,会全额发放,这让整个基地所有人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甚至比之前过年还更喜庆。
各个研究单位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自己立项,自然就不需要考虑太多。生产单位现在依然没活,只能等。
特别是基地最大的红旗机械厂,生产任务依然很少。
谢建国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随着设计工作的快速推进,各个车间的相关技术人员被分担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普通零部件,已经开始投料生产。
根本就不够。
他们需要开发出来,获得认可之后,才能全力开工,红旗机械厂的生产才会全力开工。
对于基地的变化,谢凯并不知道。
从跟郑宇成合谋坑各家数控系统研究单位后,第二天便老老实实地上学去了。
这些天他没到学校,孙娟跟莫齐两人之间的关系好起来,莫齐依然不吃谢凯让孙娟给她打的饭,至少,她跟孙娟成为了朋友。
让知道情况的谢凯高兴不已,上课的时间,不再去担心白菜如何,开始认真地看那些早被他遗忘到爪哇国的各科知识。
几十岁的人,重新再学习,静下心来,理解能力远比同龄人更高。郑宇成给他找的辅导团队还没完全吃透教材,一直都没有拿出方案,谢凯也不管他们。
郑宇成张罗着人,很快就把停放着59坦克的车间装上了不少设备,人员也已经配备到位了。
到了新的单位,大家看到车间里面的坦克,都疑惑到这边干什么。
木匠,九级钳工,刚分配来不久的大学生等聚集在一起。
谁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也没看到管理人员。
不过并不影响大家对这辆真正的坦克的热情以及跟新同事交流。
莫盈,一名四十多岁的老实木匠,如何进入这座基地的,他自己都有些不清楚。
今天调到了新的单位,虽然还不知道干什么的车间,不过基地最高负责人郑宇成亲自找他谈话,告诉他这个车间担负着基地的未来,让他好好干什么的,让他着实兴奋。
尤其给他涨了两级工资,每个月的工资从三级的42块2涨到了五级的60块1,直接涨了三分之一,如何不兴奋?
这一兴奋,就让他在基地肉店割了两斤多肉,买了一只大公鸡,以及二十个鸡蛋,加上一瓶通州特曲,花了将近十块钱。
这是他进入基地十多年唯一的一次奢侈行为。
莫盈手艺不行,闺女可烧的一手好菜,唯独就是面食做不好。
等闺女回来的时候,他就把肉洗好,切好,小公鸡剁成块,土豆削皮。然后就着农村老家带来的花生米,开始小酌等闺女回来。
“爸,咱以后不过日子了?您这又是鸡又是肉的……”莫齐放学回家,看到案板上的猪肉跟鸡肉,顿时变得愤怒起来,“您这已经几个月没给家里寄钱了,也不怕我妈骂您!”
“你急啥,明天就去寄钱。闺女,爸对不起你,你来这边就天天挨饿,也没吃顿好的……”说着说着,莫盈就哭了起来。
“爸,您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莫齐皱着眉头看着喝得满脸通红的父亲,担忧地问道。“家具厂倒了?”
“闺女,爸这是高兴呢!今天调单位了,工资涨两级,每个月工资60块呢!”莫盈看闺女着急,一边抹眼泪,一边笑着说道。“以后咱们再也不用过苦日子了,你每天吃个鸡蛋补充营养……”
“爸,你去红旗机械厂了?”莫齐一瞬间就想到了谢凯,咬着牙看着父亲。
如果是谢凯把父亲弄进红旗厂,她以后怎么面对他?
莫盈摇了摇头,“不是,一个还不知道干什么的车间,不过是保密单位。人员还没配备到位……”
莫盈的话,让莫齐放心下来了。
只要不是欠着谢凯就好。
“快去烧菜吧,咱们今天好好地吃一顿,庆祝一下。”莫盈笑着说道。“以后中午别带馒头了,每个月给家里面寄三十,剩下的交给你打理……”
“爸,再说吧。咱们可不能这样,谁知道基地什么时候又没钱了!”莫齐叹了一口气,看着父亲已经白了的头发跟沧桑的脸,没有再说什么,开始做饭。
“我这事情办的如何?不仅帮你把人给调过去了,工资也涨了两级!”谢凯家里,郑宇成亲自上门。“你这曲线救国的方针也算实现了,双管齐下,她还能跑得了?”
这家伙居然跟谢建国一起来了谢凯家。
一见到谢凯,便给他说把莫齐父亲莫盈调到谢凯的坦克改装实验车间里,一脸邀功的笑容。
069 国内三代坦克鼻祖WZ…122坦克技术()
一 (媳妇儿的书《大明新地主》中午十二点半即将上架,节奏很慢,不是网文套路,有兴趣的兄弟们可以瞧瞧,好歹她从六月十号上传到现在有四个月的时间了,这种坚持,对于她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了。)
“这事情还真得亏了您。”谢凯竖起了大拇指,“我妈办这事情都不太合适。”
“我咋不合适?嫌我办事不靠谱?红旗厂现在情况也不好,调人不容易。要不是还得涨工资,早调进去了。”柳旭不满了起来,“咋养了你这么个白眼儿狼。”
“妈,我可不是说您办事不靠谱。做好事不留名岂不是最好?您出面,谁能不知道?”谢凯赶紧解释。
“还不是为了让你安心为国防事业做贡献嘛。对于为国防事业付出的同志,基地自然得解决后顾之忧。”郑宇成也是点头不已。
谢凯白了他一眼,基地里面还有数量众多的青工打着光棍呢。
几人的话,让谢建国有些受不了,“瞧瞧你们,以权谋私都说得这样明目张胆。”
“爸,我可不是以权谋私。车间需要木匠来按比例制作模型,最多也算是举贤不避亲而已。”谢凯心中高兴,跟老爹开起了玩笑。
这事情还真算不上以权谋私。
“对,小谢说的没错,举贤不避亲,有能力就行。”郑宇成帮着谢凯说话。“反正早晚都是一家人。”
一席话说得柳旭眉开眼笑,谢建国阴沉不语。
谢凯则是警惕了起来。
“郑主任,您老大半夜来我家,不会就为这事儿吧?”谢凯紧紧地盯着他。
“车间的事情,技术人员已经配备到位,管理人员跟后勤等人员来跟你商量商量。”郑宇成倒也不拐弯抹角,“你不是白天得上课嘛。”
他反而还有些委屈。
如果不是谢建国不同意,他甚至让谢凯别上学,当个车间主任也不错,还负责改型项目。
说到正事,谢凯沉默了。
实验车间看起来简单,郑宇成表面上是给他玩儿的,不过谢凯清楚,整个车间承担着基地的未来。
也是实现改造的最佳途径,这个车间如同郑宇成说的,关系到国内三代坦克能否短期内实现的问题。
“郑主任,这事情就一个原则,技术人员必须是精干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全心全意搞后勤的!”谢凯想了想,对着郑宇成说道。“我得上课,肯定没多少精力到那边。”
“你们搞什么车间?”谢建国一直在旁边听着,没弄清两人说的啥。
“基地不是搞59坦克改型嘛,小谢同志的方案得到了章德明等人的认可……所以我们搞了一个实验车间,如果不是小谢同志还没工作,在上学,我准备让他担任车间主任的。”郑宇成把事情解释了一遍。
一边的柳旭更是高兴,谢建国脸色却严肃起来,“郑主任,他那就是瞎搞,您怎么由着他的性子来。”
“这可不是瞎搞。他提出的方案可是得到坦克技术团队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快速达到三代坦克的技术性能。”郑宇成摇了摇头,“你那边的火控系统也得抓紧改进。初期的设计方案,首先将会在这个车间得到实现。”
“三代坦克不管是火力强度还是防御强度,都不是目前国内技术可以达到的。”谢建国瞪了谢凯一眼,咬牙对郑宇成说道。“基地有点经费不容易。”
他希望郑宇成别瞎搞。
“WZ122项目原本的120口径滑膛炮几乎就研制成功了,火力方面,不是太大的问题,至于装甲,这就得实验小谢同志的想法了。”郑宇成轻松地说道。
原本他们同样也觉得非常复杂。
章德明等人讨论过谢凯的方案之后,确实觉得实现起来并没有那么难。
早期的时候,算是拥有三代坦克性能的“两代半”坦克,毕竟59坦克底盘限制了只能是中型坦克。
“通过WZ…122坦克技术的改进,以此来实现这种方案,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125口径的滑膛炮,已经让541那边开始根据WZ…122坦克的滑膛炮技术进行改进,试生产。”
可以说,WZ…122坦克技术,算是国内第三代坦克的摸索。
当年由于液力传动装置、液压操纵装置和可调式液气悬挂装置这三液技术不过关,最终造成了WZ…122项目的下马。
现在再搞,就容易多了。
“当年WZ…122项目的坦克炮质量不过关,复合装甲甚至不如均质装甲,动力也差,才最终导致了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