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水浒-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王英,穆弘两个人离开了茶楼,穆弘红着双眼,怒气冲冲的等着王英,恨恨的说道:“王英兄弟,我敬你是个好汉,为何刚刚不帮我兄弟报仇,反倒逃走?”

    王英叹了口气,耐心的解释道:“梁山那一伙人一个个凶神恶煞,都不是好惹之辈,就凭着你我兄弟非但报不了仇,反而还会讲你我二人搭在里面,到时候就更不用再提为穆春兄弟报仇的事情了。”

    “那我兄弟穆春就不管不顾了吗,那可是我在这个世上唯一的一个亲人啊,就让李逵那黑厮黑剁了,我咽不下这口气。”穆弘依旧怒气不减,吼着说道。

    王英耐着性子。又解释道:“穆春是你的兄弟,那也是我矮脚虎王英的兄弟,穆春兄弟的惨死我也很难过,也很愤怒恨不得现在就杀过去,可是就凭你我二人于事无补,现在我们就去江州找到宋江哥哥,让哥哥顶夺,晁盖他们也必定会前往江州,到时候我们在江州人手充足,再去为穆春兄弟报仇不迟。”

    听得王英的解释,穆弘这才渐渐的将气消了下去,冷静下来仔细的想想,觉得王英说的在理,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便直接启程,也奔着江州而去,就在晁盖一伙人进了江州之后,王英,穆弘二人也进了江州城。

    一进江州,两个人便直接去了戴宗的府上,目前宋江还是朝廷的通缉要犯不能明目张胆的在江州城中招摇过市,所以便住在戴宗的府上。

    进了府,宋江等人还没有休息,二人直接被人被人带到了后厅,见到了宋江,刚一进后厅,王英和穆弘两个人一抬头便看到正中央坐着的宋江,旁边崔道成,戴宗,韩伯龙三个人。

    当下两个人直接拜倒在地,声泪俱下的说道:“拜见哥哥,哥哥可得给我二人做主啊。”

    宋江本来听见王英,穆弘两位兄弟过来了,心中还有些高兴,可是一见到他二人浑身的伤,鼻青脸肿,一进来就痛哭流涕,就知道他们二人被人给打了,当下就是大怒,一拍桌子,说道:“这么回事?不要着急,慢慢的说,还有,怎么没有看到穆春兄弟?”

第二百五十二章 宋江怒戴宗献计() 
听得宋江问起,旁边的穆弘当下擦了擦眼泪,而后说道:“哥哥,我那兄弟穆春被李逵那厮一斧子给劈死了,还有那梁山的晁盖一伙人,仗着他们人多势众便欺负我等,我与王英兄弟这一身的伤就是晁盖他们打的。”

    宋江本来怒气冲冲的,可是一听到晁盖,瞬间打了一个冷战,方才的怒气全都消失不见了,当下宋江便急忙问道:“怎么还有梁山的事情?那个晁盖也来到江州了?”

    当下王英将事情的经过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宋江越听越觉得疑惑,没有一直都是皱着的,等到王英说完,旁边的崔道成念了一声佛号,当下说道:“阿弥陀佛,公明哥哥,这个晁盖是不是知道我们在江州,特意找过来的,此事不得不防啊,我等现在还是朝廷通缉的要犯,行事来不得半点的马虎。”

    宋江听后摇了摇头,当下说道:“我看不像,我等此次南下江州本就没有几个兄弟知道,而且行踪也是绝对保密的,他晁盖远在梁山,而且现在朝廷兵发大军围剿梁山,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可能南下江州,也许是巧合也说不定,不过崔大师后半句说对了,不管他梁山之人是不是奔着我们来的,我们都要严加防范,不得不防。”

    “哥哥,此次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呀,那梁山的晁盖屡次与哥哥作对,可以说哥哥能有今天全是那晁盖一手造成的,此事不报等到晁盖回到梁山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旁边的戴宗说道。

    听得戴宗之言,宋江的眼睛一亮,而后点了点头,说道:“的确,戴宗兄弟说的不错,可是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既不暴露我们,又能够轻而易举的将晁盖一伙人除去?”

    戴宗微微一笑,成竹在胸的说道:“小弟倒是有一计,不费吹灰之力,将晁盖等人消灭在这个江州。”

    “计从何来?”宋江急忙问道。

    戴宗说道:“方才听得王英兄弟的描述,那个李逵和揭阳岭的李俊等人都已经投靠了梁山,我等势力单薄,不可与之争锋,为今之计只有借刀杀人,江州乃是朝廷重镇,水陆军马共计一万多人,小弟在江州担任两院押牢节级,也经常的能够见到江州的知府蔡九,不如就借着蔡九的手将梁山贼人一网打尽。”

    “好计,妙啊!”宋江听后抚掌大笑,当下事不宜迟,便让戴宗连夜前往江州知府的府上,告知梁山匪首托塔天王晁盖正在江州,请求知府发兵捉拿。

    戴宗知道这个事情耽搁不得,当下也是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且说戴宗出了自己的府上,直接就来到了知府蔡九的府上,来到门前,走上前去,啪啪啪叩打门环,不多时便有管家打开了门,一看是戴宗,当下客气的说道:“哦,原来是戴院长,不知戴院长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戴宗经常来蔡九的府上,所以对蔡府的管家都很熟悉,当下朝着管家一拱手,说道:“蔡管家,在下连夜前来有要事要见大人,还望管家通禀一二。”说着从怀里掏出来三十两银子,递到了管家的手里。

    那管家当下满面堆笑这说道:“既然是有要事,小的自然是不敢耽搁,大人正好也没有休息,还在跟着黄通判议事呢,小的这便去禀报,戴院长稍后。”说完便转身进去了。

    过不多时,那个管家又走了出来,笑着说道:“戴院长,大人有请,请戴院长跟小的来。”

    戴宗道了一声辛苦之后,便跟着管家走了进去,拐弯抹角,抹角拐弯便来到了蔡府的后院书房,戴宗推门进了书房,便看到了端坐在书案后面的江州太守蔡九,还有坐在旁边的江州通判黄文炳。

    蔡九看年龄差不多得有三四十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算得上中老年了,但是很精神,方面大耳,浓眉大眼,面如冠玉,颌下一缕长髯,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袍,看起来文质彬彬,也许这就是大奸似忠吧。

    那蔡九本名叫蔡德章,是当朝太师蔡京的第九个儿子,所以都叫他蔡九,其人“为官贪滥,作事骄奢”。因接到黄文炳密告,以谋反罪抓了题反诗的宋江,后又将为梁山泊传假信的戴宗关进大牢,准备一起处决,结果被晁盖、李逵等梁山泊大军劫法场,仓皇逃跑。

    旁边坐着的黄文炳,但见黄文炳也没有穿着官服,一身青色长袍,古铜色的面皮,消瘦冷峻的脸庞,一对利剑眉斜插入鬓,双目如电,鼻直口方,颌下三缕短髯,一副干练的模样。

    水浒中描述黄文炳说:其本是一个在无为军小城里闲住的“在闲通判”,“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褊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已者害之,不如已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心里只想害人,惯行歹事,无为军都叫他做‘黄蜂刺’。”

    这短短的几句话便把黄文炳的为人和品行交待的一清二楚:首先他是个读经书明事理而且还很有才能的读书人;其次他有很强的升官欲望;三是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四是他专爱拨弄是非以害人为乐。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有的人把我国的读书人归结为四种人:一是读书做官,这是读书人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二是歌功颂德,为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歌功颂德来换取自己的利益达到个人目的;三是告密,出卖别人为达到个人目的铺平道路;四是嫉贤妒能背后整人,使用阴谋诡计去害别人,达到目的之后便开始小人得志,在害别人的同时还嘲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水浒中描写的黄文炳却是将这四条全都占了,而且描述的清晰细腻。

    但是仔细的通读黄文炳这一段落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黄文炳并没有书中描写的那么的坏,换句话说,黄文炳的坏又很大程度上是作者带着有色的眼镜,或者说故意带着有色的眼镜而塑造出来的一个反派形象。

第二百五十三章 被诬陷的黄文炳() 
此人虽为水浒塑造的反派角色,但细思此人事迹,此人生活中不忘工作,听童谣,揪反诗;推理能力强,从童谣中推断出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的宋江;明察秋毫,一眼看出伪造信件中的破绽。实为大宋王朝难得的优秀探员,最终因公殉职,可歌可泣。再看看大宋其他“正面”公务员:强收贿赂、私通梁山的戴宗戴院长;见到朝廷通缉犯史进坐下来喝茶的鲁达鲁提辖;墙头草两边倒乐得收钱的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实在是对比鲜明啊!

    水浒描述黄文炳最开始一个“野去处”无为军的一个“在闲通判”。无为军是和州、府平行的单位,宋初从庐州析出建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属淮南道,不能算是个“野去处”。

    黄文炳的官职是通判,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并不像明朝那样是一个闲官,而是一个重要官职,一方大员。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州联署之故。通判的差选,初由朝廷选京官任职,后改由转运使、制置使及提举司等监司奏辟。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州内的情况,权力很大,实为皇帝设在各州的重要耳目,负责监察官吏。由此看来通判不适一个闲官,而是朝廷重要官员。

    书中的黄文炳的哥哥黄文烨是个大善人,他对弟弟的作为很担忧,骂他说:“又做这等短命促掐的事!与你无干,何故定要害他?倘若有天理之时,报应只在眼前,却不是反遭其祸!”《水浒传》把一个热心为朝廷干事,不渎职的黄文炳作为反派,而把宋江、朱仝私放晁盖、宋江、雷横作为忠义之举,恐怕有点本末倒置。其实黄文炳不是一个贪官,至少不是一个庸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干才。

    而黄文炳的干才体现在什么地方?其一、黄文炳在浔阳楼上看到了宋江的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黄巢可是反叛的头子啊!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反诗”,这说明他思维缜密,反应迅捷;

    其二、黄文炳立即抄录下来请求蔡九知府后马上捉拿宋江,可宋江在戴宗的点拨下,装疯卖傻。蔡九面对装疯的宋江“没作理会处”,而黄文炳来到屏风前“且唤本营差拨并牌头来,问这人来时有疯,近日却疯。若是来时疯,便是真症”,这说明黄文炳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立马戳穿了宋江的把戏。

    其三、为救宋江,梁山上集团请当时一等高手模仿蔡京的笔迹,这条假造家书计谋瞒过了江州的所有人,包括蔡京的自己的儿子蔡九,可就是没有瞒过精明的黄文炳,且看他的分析:“相公容覆:‘往常家书来时,曾有这个图书么?’知府道:‘往常来的家书却不曾有这个图书,只是随手写的。今番一定是图书匣在手边,就便印了这个图书在封皮上。’黄文炳道:‘相公休怪小生多言。这封书被人瞒过了相公!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些?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专太师丞相,如何肯把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相公不信小生之言,可细细盘问下书人,曾见府里谁来。若说不对,便是假书。休怪小生多说,因蒙错爱至厚,方敢僭言。’”仅凭一枚图章便洞悉梁山奸谋,吴用在黄文炳面前真的很无用,那点小把戏,在能臣黄文炳眼中只是小儿科,轻松发现了吴用的阴谋抓住了帮凶戴宗,点破了宋江装疯。这一切都说明,黄文炳缜密精细、敏锐善断,有着非凡的才干,同时还有着关心国事的忠心。黄文炳说得上是一个非等闲之辈。从这个角度讲,黄文炳揭发宋江的反诗,是尽忠尽责的公务员,并不是“害人精”。

    可惜的是如此人才被宋江之流杀害,为大宋王朝流进了最后一滴血。

    宋江被劫走后,无为军小城危在旦夕,此时的黄文炳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依然深更半夜到江州知府家议事,被宋江众人钻了空子,导致全家四五十口老小被冤杀,自己被抓。

    宋江见到黄文炳之后便大骂:“黄文炳!你这厮!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