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六姑娘天资聪明,想当初我跟着老太太学的时候挺费劲。我足足学了七八天,还是没有姑娘现在熟练。”陆嬷嬷笑着夸赞道,“本来我还想着自己老眼昏花,核对这些账本生怕出错。如今有了六姑娘,我可轻松多了。”
“算账可不止会打算盘这样简单。”老太太别有深意的说着,她让幼仪细细得看账本,教她如何记,怎么看收入、支出和结余等等。
幼仪很虚心认真的学,把老太太的话都记在心里。
“这记账最主要的是要心里有本帐,陈芝麻烂谷子都得有印象。不然突然用到什么,光是翻账本就得一阵子。不要求页页都记得分明,最起码都知道个大概。而且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这账本最好有个目录,每一页下面都标码,这样查找起来就更快捷了。”老太太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她早年就做生意,对于记账自然是有自己的心得。
幼仪跟着老太太核对了三天的账本,结束之后算盘打得啪啪直响,账本更是看得明白。她发现每个人记账都会有习惯,二太太和大太太记得账就不一样。
大太太记账喜欢用黑色表示收入,朱色表示支出,看起来很分明;而二太太记账喜欢分成几大部分,收入分为田庄、商铺、租金,支出分为府内和府外,有红白喜事必定会用粗笔标识出来。她们二人的账本各有千秋,让幼仪受益匪浅。
账目核对清楚,自然是一文不差。老太太趁着三个儿媳妇一起过来请安,把账本交给大太太,这次是正式宣布大太太当家。三府所有支出,都要先向大太太请示,得了对牌才能去账房或是库房提取银子和东西等物。大太太又假意推辞了几句,随后才接了账本。
金家三房这回就彻底在一起过日子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第一百一十六回 诊脉()
常存她们新婚,要在都城另外置办几桌款待亲朋。二太太的女儿萱姐儿提前来了,一来是热闹热闹,二来是娘家迁新居过来认认门。至于她此行的主要目的,只有少数人才知晓。
不管如何,二太太看见自个闺女十分高兴,等萱姐儿拜见完各位长辈,就拉着她进了房间说体己话。
“你婆婆和相公没说什么吧?”屋子里没有旁人,她们母女自然是有什么就说什么。
“她们能说什么?即便是我不说明,婆婆也该猜到我此行的目的。她们家巴不得我早一点怀上,自然是十分愿意我来。”萱姐儿面对母亲,卸去浑身的防备,露出一丝愁绪和疲惫,“我婆婆做主把那两个贱婢的避子汤停了。”
二太太闻听一怔,想要说什么,随即又咽下去。同样身为婆婆,若是自己的儿媳妇儿进门三年肚子还没动静,恐怕她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你公婆也太不知道感恩。你们分家才多久,忘了你在里面的功劳了?”虽然二太太能理解萱姐儿婆婆,可到底是心疼女儿,为女儿抱不平。
萱姐儿闻听回道:“正是因为分家的时候依了我的主意才,婆婆才心有愧意。婆婆说了,不管是谁生下男孩,都会去母留子,然后把孩子放到我跟前养。我才没有那样好忽悠,自然是先答应下。我接到母亲的信来都城,她们指不定多高兴呢。就先让她们乐呵乐呵,等我腾出手再收拾她们!”
“当然不能让她们生出庶长子!即便是放在你身边也不成!俗话说得好,狗肉贴不到羊身上。孩子长大知道一切,反而会把他亲娘的账算到你头上,到时候离心离德没有什么好结局。”
听了二太太的话,萱姐儿点点头,“我跟母亲想到一处去了。母亲放心,她们怎么都生不出儿子来!我来都城走这一趟刚好避嫌,即便是生下女孩她们也活不成!”说罢眼中闪过一丝犀利。
“姨娘这玩意儿是府中的调剂,多不得却也不能少。”二太太听见她有对策稍微放下心来,“所以压制住老人,比进来新姨娘省心,最起码不用费多少力。你嫁过去快三年,这肚子一直没有情况,还是少沾些血腥给自己积些福分。这次你到都城来,索性就多住些时日,这里高明的大夫多。”
“怎么?母亲不是说大伯请了御医给我诊脉吗?”萱姐儿一怔。
“御医是得看,不过也要看看其他大夫。我知道都城有位李大夫,年纪虽然不长,却是后起之秀。最主要的是他没有那些白胡子老头迂腐,敢说敢下药。你六妹妹喝得药里被人使了坏,就是他给瞧出来的。虽然老太太封锁了消息,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二太太远在老家,却手眼通天,竟然连这些秘闻都知晓,不得不说有些手段。
“究竟是怎么回事?”萱姐儿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挑起来,漫漫长夜,权当是听戏了。
二太太也愿意跟女儿说说,好让她多长些见识,免得被人家害了还不知道。母女二人躺在一张床上,一直说到快天亮才睡去。
第二天,传来了老太太不舒服的消息。原来,昨个老太太高兴多吃了几口饭,没想到积了食。大老爷听见亲自去请大夫,竟把宫里面的御医给请了过来。这面子可够宽,能看出金家现在是不同于往日了。虽然常在娘娘姓利,却是从金府出去进的宫,幼仪又得了皇上御赐的匾额,金家的行情是水涨船高啊。
虽说之前就定好假装给老太太诊脉,可没想到老太太竟真的病了。可见老天爷有灵,吃盐的嘴巴不能乱说话,好的不灵坏的灵!好在老太太没什么大碍,御医给开了消食健脾的药丸,和水喝下去,两丸就能看见效果。
萱姐儿一大早就在东跨院候着,利姨妈得了消息也赶了过去。不为旁的,只因这位御医是妇科圣手,最擅长保胎。前几日皇上等人从避暑山庄回来,同时传出个好消息,宛常在怀孕了!这让利姨妈喜极而泣,若是能平安生下皇子,宛若在宫里面的日子就越发好过了。听闻太后和皇上都十分看重她肚子里的孩子,特意命这位李御医照顾这一胎。利姨妈知道李御医今个儿过来给老太太看病,岂能不过来瞧瞧?
这位李御医今年五十开外,他的大儿子跟大老爷是朋友。又因为宫里面的常在娘娘,所以才答应来金府走这一趟。
他先瞧瞧萱姐儿的气色和舌苔,又询问了几句,萱姐儿到底是年轻媳妇脸皮薄,都是贴身丫头回答。原来这萱姐儿自打初葵之后就没个规律,葵水三五月来一次是常有的事。刚开始吃药调理还好,停药之后能自己连续来几个月。现在竟不吃药就不见红,或者是一小月淋漓不净。
二太太听见这些眉头越发紧锁,她虽不懂医术,却也知道这情况不妙。
果然,李御医细细诊过脉,片刻方说道:“少夫人从初葵到如今已有六年之久,药不对症致使病情加重。如果在得病之初就用心调理,不出半年必然痊愈。可现在……”
“大人,您是妇科圣手,还请想想办法。再金贵的药我们也吃得起!”二太太有些急了,此言一出方知说错了话,赶忙停住不再往下说。
“夫人别急,听老朽把话说完。”李御医忙说着,“少夫人的病不是不能治,就是要耐下心来调理。民间百姓常说,得病多久,去病也得多久。又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话,可见去病根不是着急的事。我开个药方,先吃上一年再诊脉。”
“依李大人所言,我这孙女的病得五六年的功夫才能见好?”老太太闻听追问着。
“差不多。”李御医点点头,“调理好了,母体健康,才能生下健壮的孩子。”换言之,如果着急要孩子,恐怕即便能怀上也不会顺利。
金家大费周章把他请了过来,又让萱姐儿赶到都城,自然是为了子嗣。李御医常年在宫中行走,这点事还是能看明白的。只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况且这位少夫人的身体里有股子胎毒,又没在最合适的时候清除,以至于深入五脏六腑之中。五六年能去个差不多已经是幸事,即便是华佗在世也别无他法。
萱姐儿听了这话心下一沉,五六年的时间太长,谁知道其中会有什么变故?虽说眼下她能压制住府中的妾室,也能确定她们生不出儿子来。但是天长地久谁能说得准,一个疏忽她便会万劫不复!
“能调理好了就成,这事急不得。”老太太笑着说道,“到底是李大人医术高明,敢说出个时间来。以往看其他大夫,只说慢慢调理,让人心里没个盼望。合该我这孙女儿跟李大人有些缘分,今个儿就碰巧遇上了。李大人可是专门给宫里面的贵人诊脉的,听说宛常在的龙胎就是大人负责?”
话题一转,老太太自然的说到宛若身上,一旁的利姨妈闻听身子一挺,眼睛盯着李御医不动弹,满脸的紧张和期待。
李御医立即回道:“娘娘一切都很好,皇上和太后娘娘非常看重娘娘,微臣会尽全力确保娘娘无忧。”
“辛苦大人了。”
“不敢,这是为人臣子应尽的职责!”李御医说话滴水不露。
只听见这浮于表面的一句,利姨妈显然是不满足。她刚想要张嘴说话,旁边的大太太赶忙拉住她的衣襟,朝着她暗暗使眼色。利姨妈见状只好按耐住,眼巴巴看着李御医告辞走了。
众人从老太太这边散去,二太太带着萱姐儿回了东府,大太太跟利姨妈去了宁安居。
一路之上,利姨妈都闷闷不乐。进了屋子驱了丫头、婆子闲杂人等,她这才埋怨大太太道:“姐姐拦着我做甚?好容易能知道娘娘的确切消息,我还想托李御医捎几句话进去呢。”
“妹妹是关心则乱。”大太太亲自倒了一杯茶给她,“这宫里面的规矩繁多,稍有差池便会招来祸端。历来,宫外面的东西都进不到里面去,若是查到不知道要连累多少人的性命。东西不允许夹带私藏,这话自然也就不能随便传。娘娘能走到今天的地步,全靠她自己的福分,咱们不能帮衬也不能添乱啊。我知道你惦记娘娘,可眼下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娘娘才会过得好!再说这李御医必然是不敢贸然传话,妹妹此言一出,岂不是让他为难?”
“是我心烦意乱懵了,只想着跟娘娘相互通个话,全然忘了其他。好在今个儿有姐姐在身边,不然会闯下大祸,连累娘娘也未可知!”利姨妈闻听惊出一身的冷汗,又有些庆幸。
两个人正在说话,外面有丫头进来,端着一盘子石榴。
“这个季节的石榴都没长成,吃起来酸味重。”利姨妈瞧了一眼说着。
大太太却急忙问道:“可是大老爷让人送进来的?”
看见那丫头点头,大太太更是满脸喜色,“好,好!”
不过是个没成熟的石榴,这有什么好的?莫不是姐姐的口味变了,姐夫特意吩咐买了来,姐姐才如此高兴?还不等利姨妈说话,大太太就迫不及待的伏在她耳边窃窃私语起来。
“果真?”利姨妈闻听喜出望外,还有些不置信。
“老爷跟李御医的大儿子是过命的交情,再加上娘娘如今在宫里面的地位,这个人情李御医怎么都得给。虽然有些话不能说在明面上,暗示一下还是可以的。只是妹妹切勿声张出去,不然会有祸事!”大太太千叮咛万嘱咐着。
利姨妈连连点头,伸手拿起一个石榴,嘴巴笑开了花,“好,好!多子多福,好兆头!”
再说二太太带着萱姐儿回了东府,关上门只有她们娘俩,萱姐儿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她对这趟都城之行抱着很大的希望,没想到竟是这样的结果。
二太太看见女儿哭,少不得要劝慰,她却说道:“母亲不用再说,我心里明白。这位御医的药先吃一年,然后再诊脉换药。若是这期间脉象有波动,指不定又是什么说法。到时候五六年都不一定调理好,那位御医再支个十年八年,岂不是白白耽误了功夫?”
“李御医可是妇科圣手,他说五六年只能是有所保留,不会再延长。”二太太嘴上这样说,心里也犯合计,觉得光听李御医的话还不成,得多找几位大夫瞧瞧。
萱姐儿摸摸眼泪,“对了,母亲不是说还有位民间的李大夫,脉条好又敢下药。”
“你别急,我先安排安排。”二太太把身边最信得过的婆子唤道跟前,如此这般那般的嘱咐了几句。那婆子依吩咐去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转过天,二太太找了个由头,带着萱姐儿出了府。好在金家三房虽然是一股日子,但是各有门户,若是想要出门可以各不相扰。二太太和萱姐儿坐着马车径直去了延寿堂,马车到了正门并不停,而是一直赶到后门。
婆子揭开车帘,扶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