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望族嫡女-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恨得牙根痒痒的正庆帝,忍不住伸手锤了一下御书案,看的张青成眉头紧皱,暗道自家主子爷太不爱惜龙体啦!

    这还真不怪正庆帝沉不住气,实在是江南那边,以安南都督为首那伙人,实在是越来越猖狂了。

    他们最开始,还只敢在每年的赋税上动点小手脚,可人心最是不足,随着第一次,第二次欺瞒的成功,这些人下起手来,也就一次比一次厉害了。

    等出了燕王谋逆案,先帝龙体不适,精力不佳之后,原本还只是培植自己势力的方松,竟然赶在私底下买官卖官了!

    先帝知道后,震怒是震怒,但因着时机不对,还不能下手整治,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引而不发,怕的,不就是真闹翻了,方松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这货再要是心一横给反了呢?

    反正宝泰帝那会是没心气搞这种大事儿了,那正庆帝一登基,可不就就把江南的**贪婪搁到第一位了?

    可以说蓝明东关于大周渠的计划,简直就是干旱时的一场及时雨,正解了正庆帝担忧的,一旦开战,南边封江后,京城无粮的糟心局面。

    这位佩服蓝明东着实有才,那是不遗余力的完全支持这一可称宏伟的大计划,这也是当初为什么大周渠的兴建,能那么顺遂的原因。

    蓝明东回京,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帮他稳定朝堂,蓝明东留在平京,可以给大周渠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两边都需要蓝明东,但事实是,蓝明东就一个人,不能把人噼成两半,所以,再三的权衡,再三的取舍之后,正庆帝还是决定把眼光放长远些,江南,才是重中之重。

    就是这样,蓝明东才最终被他留在了平京。

    正庆帝一声轻叹,对梁云旗说了句,“所以,飞啊,朕不是容不得蓝相,朕是希望蓝相能帮着朕,能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呆在最重要的地方,来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啊!”

    正庆帝刚刚从一位王爷变成一位皇帝,他才接手这一职责,做事格外慎重,基本上是三多一少,听多,看多,做多,说的少。

    这会和心腹臣子倾诉,真算是说的多的呢。

    梁云旗从头至尾都听得很认真,听完后心里觉得大为震撼,以前他总觉得,自己这个主子,能忍,够稳,甚至有点温吞的样子。

    可现在看起来,自己的这位圣上,不但不温吞,还是有大志向的振兴之君啊。

    想到自己能辅佐着这样的人,开辟一个崭新强大的大周朝,梁云旗顿时觉得热血沸腾,全身发颤!

    勐地就站起来,往前走了几步,一撩袍子就给跪下了,叩头道:“圣上英明,高瞻远瞩,熊有大智慧,臣唯有肝脑涂地,誓死跟随!”

    正庆帝双眼大睁,也一下子就站了起来,疾步走到梁云旗面前,亲手将人扶起,连声道:“好,好,好啊。。。。。。”

    君臣两人双目相对,心中都是激情彭拜,看的一边站着的张青成也激动的不成,悄么的背过身躯,赶紧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水渍。

    很快,派去平京接手大周渠的官员,便被定下来了,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意料之中,那些打主意的人基本上都算是白忙活了,因为再正庆帝要过工部诸位大员的名册,慎重甄选之后,便做主定下了此番的幸运儿。

    这个幸运儿名叫袁润,乃是工部右侍郎,在工部也呆了十年之久,这位乃是蓝明东的同门师弟,正庆帝选中他的理由没有外面猜测中的神乎其神。

    他完全就是按着蓝明东的来信,圈定了蓝明东点名的袁润。

    之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完全依了蓝明东的意思,也是为了就算两年后蓝明东回京,由他一手督造的周水渠,也能继续按着他的理念,进行建造,维护和结尾。

    这样的要求之下,还真的只有袁润最合适了。

    至于下一任的平京府尹,一时之间就用不着着急选出来了,反正还有两年的时间,正庆帝觉得时间很是充足,完全可以再仔细的挑一挑,筛选筛选。

    这次,他要选的,可不是只和宣平侯唱反调,明里暗里监视宣平侯的眼线,而是能够完全配合宣平侯府,能给宣平侯当好内管家的好帮手。

    只有内外一心,宣平侯在外打仗的时候,才能一心一意,大周朝需要一次大胜戎狄,他正庆帝也需要一次大胜!

    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低调,所有的平和,所有的求全,都是在为了那振奋人心的一战,做准备!

    与此同时,崇北候府的庆和院里,柳简正正在和老妻坐在一起商量事情。

    “你的意思,是咱们俩也跟着一起去西边?”一向镇定自若的柳老夫人,这会还真有点小激动,她眼神灼灼的盯着自家老头子,不可置信的问道:“当初咱家珊姐儿出嫁,你都没跟着去送嫁,怎么这会箐箐成亲,你却肯千里迢迢的跑去了?”

    “要知道,平京可比北宁郡远多了。”

    “唉,按理来说,晚辈孙女儿成亲,断没有让祖父,祖母送亲的道理。”

    “这不是先帝驾崩,我这心里不舒服么?我打算赶明儿个就进宫禀明当今圣上,让咱家老大继承爵位,我呢,以后就当个闲散老人,带着你出门散散心,瞧一瞧各处的风光。”

    “你也知道,咱家如今的地位很是微妙啊,要是因为这事引得圣上猜忌,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不管怎么说,总得把事情都做圆番才好啊。”崇北候摸着雪白的胡须,精神不是很好,说话都没什么力度。

    他真是伤心过度,昨日竟是昏倒在隆庆殿上,可把正庆帝吓了个够呛,当场宣了御医来看,事后还专门让张青成跑了一趟崇北候府,叮嘱崇北候不要心急,等身体恢复了,再去跪灵不迟。

    因此,柳简正今日才能在家休息一日。

    其实按着他的想法,只要没死,今天肯定还是要去隆庆殿的,先帝对他不薄,怎么说也得送完这最后一程不是?

    可一家大小哪敢放他去?

    从顶上的老夫人,到最小的孙儿,劝的劝。哭的哭,反正就是不让老爷子进宫。

    柳老夫人为了看住自家男人,甚至也告病一天,这才有了眼下两人一起说事的场面。

    对于自家男人的话,她还是很认同的,禁不住暗暗叹息一声,“一朝君王一朝臣,我们家当真是难处啊。”

    不过,很快她就追问了柳简正一句,“侯爷,你说,圣上他会不会答应你的请求?”

    “为什么不会?”崇北候倒是没觉得这事儿难以办成,“你没看咱家老大的职位,圣上都没动吗?”

    “说明圣上还是信任咱们家的,暂时不会有变动,我让老大袭爵,这不也是跟他表个态,好让圣上安心么?”

    不得不佩服,柳简正这人的确是太会审时度势了,每一次朝堂上的皇位更替,他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这一次,虽然崇北候府是以不变应万变,却没想到自家的好女婿暗中已经有了抉择,连带着他这老岳父一家子,也跟着沾了光。

    不过,柳简正想着,女婿要是暂时回不来,自己也总要向新帝表示点啥吧?

    思来想去的,也唯有让儿子袭爵,自己解甲归田最能让做皇帝的人觉得满意了吧?

    柳简正那是想什么就做什么的直脾气,当晚和老妻商量好,第二天又按制进宫守灵的时候,就趁机提出,想要单独觐见圣上。

    君臣俩就在隆庆殿侧殿,关着门说了足有大半个时辰的话,出来一同往隆庆殿正殿去的时候,两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显见是动了真情了。

    这君臣俩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诸位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纳闷的心里直痒痒,少不得,正庆帝和崇北候这次的单独会面,又达官贵族中,引起了一大波私底下的猜测。

    不过,倒也没让这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费太多的脑子,等到这为期三十六天的跪灵过去,下葬的黄道吉日一到,大家伙把先帝的棺椁送入帝陵之后,正庆帝就堂而皇之的为他们解惑了。

    其实,当时的情形,已经可以说是新帝登基后,第二轮的权力更迭了。

    大朝会上,正庆帝免掉和更换官员多达三十七位,被罢官待审的,有九位,降职听用的有七位,其余的皆是从下面提拔上来的。

    这里面大多都是正庆帝的人,如今,也是时候给这些早早拥护他的人,一点甜头了。

    最让人震惊的,就是老当益壮,身体倍棒的崇北候,此番居然请辞,心甘情愿的退居幕后,让镇统都督柳泽星成为新一代的崇北候。

    此举,无疑又一次明白的提醒众人,先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正庆帝的新时代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四章 虚惊() 
有了崇北候父子交接这一当头棒喝,接下来,先帝临终嘱托新帝召回京的前左相蓝明东,被正庆帝继续留任平京府尹,引起的波动明显小了很多。

    毕竟今天份量十足的大消息,那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来,大多数的人,心里都还没回过来味儿,前头的都还没消化完呢。

    不过,想来正庆帝还是看在先帝的面子上,虽然这人没有调回京城,但却把蓝明东的官级给往上提了一级,任着正三品府尹的官职,吃的是正二品大员的俸禄,放眼整个大周朝,这样的例子怕也不多见。

    而工部右侍郎袁润被派去西京,成为周水渠的第一任总管,先前为了敷衍先帝而设的小小造渠监,也正式成了皇帝认可的,正三品的河道衙门,而且还直接归皇帝管,拥有直奏御前的禀事权,不必听命于宣平侯府和府尹衙门,算是被彻底的给划分出来了。

    这样做的原因,有圣上重视大周渠的原因,也有防患于未然,不愿意这个重要的部门,落入宣平侯府囊中的打算。

    而袁润空出来工部右侍郎的职位,最后也被工部郎中王玄同所顶替,这样的破格提拔,不知让多少人红了眼,但等他们搞清楚,这位新出炉的二品大员,乃是诚王妃嫡亲的堂兄后,一个二个的便都心知肚明的闭上了嘴。

    再下来,户部尚书郭一凡主动告老,他底下的户部左侍郎彭学海,就顺理成章的往前进了一步,这位本就是郭大人的门生,因此最是听这位顶头上司的话了,这一次他能成为尚书,真亏了老上司急流勇退,并在圣上跟前大力提携他的缘故。

    余下那些三,四品的文武官员也被调换了十来位,总的来说,正庆帝不是一昧的提拔自己人,中立的官员们也提拔了不少,而诚王更是捞了个肥缺,只有鲁王那边,被贬的官员最多不说,还没有一个升官的。

    可见‘平衡’这两个字的神韵,大周朝这位刚登基为帝的新皇帝,还是把握的非常精妙啊。

    柳简正自己的心愿得偿,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接下来的朝堂上,又会是怎么一个风起云涌,他可就不怎么上心了。

    对于已经被人要称作老侯爷的柳简正来说,他已经是一个刚刚荣退修养的老头子了,除非明儿个有人不开眼,领兵造反寻晦气,那会子皇帝一纸诏书下令才能让他披甲上阵,其余的那可真就是万事不管的休闲状态了。

    柳简正这个人是个外粗内细的人,他当时和正庆帝说自己告老,让儿子顶班的时候,可没有傻乎乎的,直接就说要去平京看望女儿女婿。

    人家老头儿很巧妙地耍了个小小的枪,“老臣好容易闲下来,卸下了肩头的重担,真是怪不容易的,因此就想着,剩下的时间里,带着老妻去外面走一走,转一转,我们老夫妻俩也去看一看我大周的好山好水去。”

    这话带着三分满足,又隐含三分失落,再有三分豁然开朗和一份意兴阑珊,倒是完美的诠释了一位失去效忠对象,满怀凄楚老人的纠结心情。

    看的正庆帝也是心有戚戚然,君臣俩不禁是相对落泪,感情有了宣泄的渠道,咱们年轻的圣上也觉得心里痛快不少,最后不但同意了柳简正的告老,甚至还专门赐了一名御医给崇北候府,说是外出时,带个御医,至少不用担心生病。

    大殿上,张青成还在不疾不徐的宣读圣旨,任命的,罢官的,下大狱的,告老还乡的,种类还真是齐全。

    柳简正眼神下垂,瞧着面前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暗暗想着,“先帝去世,自己那位被先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女婿,肯定是伤心的不成,怎么说,也得让外孙女儿为先帝守一年的孝,所以这定好的婚期算是泡汤了,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外孙女儿可以及笄后再嫁人了。”

    柳简正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