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完美时代-第1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特斯拉在电传动上的优势拿出来,把捷豹在豪华轿车、运动跑车上的优势拿出来,当然,趁他们还没有衰退的太严重之前;把沃尔沃在家用乘用车上的优势以及在安全驾驶上的优势拿出来,再把路虎在四驱、全地形适应上的能力拿出来。

    沃尔沃的产品线虽然很全,但一直相对小众,光靠他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卖的过丰田,但是如果沃尔沃搭配特斯拉,走混动路线,或许就能在混动这个方面弯道超车,直接把现阶段混动最强的丰田赶超过去。

    混动车、新能源车在前期虽然销量不大。,但是在社会精英阶层的影响力还是很强的,在美国,类似硅谷这样的精英聚集地,盛行一种特殊的道德优越感。

    就比如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大佬,身家上亿美元,住着上千万美元的豪宅,却非要开着一辆几万美元的丰田普锐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道德优越感。

    当他们开着几万美元的普锐斯出门的时候,他们就有一种强烈的、“我在保护地球”的优越感,然后就可以站在高处,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开普通燃油汽车,甚至大排量燃油汽车的普通人。

    所以丰田普锐斯才会在北美的精英阶层备受追捧,企业ceo、高管、大学教授、基金创始人,几乎人手一辆普锐斯。

    未来,纯电的特斯拉,混动的沃尔沃,有可能就会成为这些精英阶层的新宠。

    随即,李牧询问戴维森:“有件事我想拜托你帮忙,能不能帮我约个时间跟福特高管聊一聊,我对他们手里的沃尔沃以及捷豹路虎感兴趣,如果他们有兴趣出手,我可以考虑拿下来。”

    说着,李牧又道:“对了,如果有其他汽车方面的资源,也麻烦帮我介绍一下。”

    戴维森惊讶的问:“你想把沃尔沃、捷豹、路虎都买下来?”

    李牧嗯了一声,说:“如果价格合适的话,都买下来也不是不可以。”

    戴维森说:“可是这三个品牌现在都在亏损,而且亏损的还挺严重,恕我直言,你现在没有汽车领域的相关经验,,没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帮你搞定全球的供应商以及销售网,短期内根本不可能盈利,最后很可能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李牧笑道:“不要紧,再过段时间就要开始启动ipo相关工作了,一旦顺利上市,至少会募资数百亿美元,随便拿出十分之一来,也足够把这些品牌拿下了,至于亏损更无所谓,就当是玩了。”

    说着,李牧又道:“说不定明年我就弄个拉力车队,再过两年就弄个f1车队了。”

    陈泽做梦都想着弄个车队,但也不敢奢望搞f1,现在正弄着一帮卡丁车手,在顺义的赛车场每天训练,在他的规划里,将来能弄一个三级方程式车队就已经是他最大的梦想了。

    至于为华夏培养出一位真正的f1赛车手,这基本上是陈泽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一级方程式赛车手的要求极其苛刻,多数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训练,从五六岁坐进卡丁车起,就不断的烧钱烧钱烧钱,一路烧到20岁,不但要有足够的钱烧下去,还得有足够的天赋,不然也熬不出头。

    培养f1赛车手,一定程度上比培养一位一线球员还要困难,起码足球不是一项烧钱的运动,天赋足够的情况下,有一个足球就够了。

    巴西那么多在街头土坷垃地踢球的少年,很多人最后成了一线球员甚至世界顶尖球员,但没听说过谁在贫民窟蹬前驱三轮,能把自己蹬成f1赛车手的。

    所以,李牧的想法,跟陈泽不一样。

    陈泽是想培养出一位华夏f1车手,李牧更想搞一个属于华夏的f1车队。

    比方说今年买了沃尔沃、捷豹、路虎,然后就去国内搞个新的品牌,新品牌很简单,直接把这三个品牌的技术整合到一起就行了,如果国内团队整合不好也不要紧,自己重金砸去挖最顶尖的团队,德国人、日本人或者瑞典人、意大利人,不就是钱吗?牧野科技有的是钱。

    等新品牌搞起来了,就直接砸钱搞车队,无论是拉力赛,还是英国房车赛,还是方程式,只要是砸钱能搞定的,都砸钱来做。

    先砸钱从三级方程式的底盘以及引擎供应商手里买现成的,把三级方程式车队搞起来,再砸钱到欧洲买顶尖的f1技术以及车队人才,雇佣海外车手,哪怕整个车队连车手带后勤全是洋人也没关系,因为它的总部基地在华夏,车队以及品牌的归属在华夏。

    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这项运动的真正精髓引入到华夏去,让华夏人民意识到,我们自己有这个东西,而且就在我们自己家里,这远比举全国之力培养那么一两个人才,然后送到海外去要好得多。

    换句话说,如果国内能够有水平足够高的足球联赛,那么把国内球员送到五大联赛,就不如放在国内联赛更合适,因为大环境的提升,永远比个体的提升要强得多得多。

    如果华夏真的培养出一位f1赛车手,而国内又没有车队的情况下,这位赛车手就只能在其他国家的车队里、披着其他国家的战袍征战f1,万一技术实力达不到绝对出色,一直吊车尾,那存在感简直弱到掉渣,很难激起国内民众对这项运动的真正热情。

    但是,如果把一个车队引入华夏,就等于是搬进来一整套的体系,自己还不会不要紧,先花钱请外国人来搞,只要这套体系搬进来,终有一天能够把华夏的车手,华夏的工程师团队培养起来,到那个时候,整个国内的汽车产业都会有所提升。

    一旦体系有了,整体实力上来了,好的车手必然也会陆续被发掘培养出来。

    戴维森有些搞不明白李牧的趣味。

    如果是爱好,那搞搞足球俱乐部也就算了,毕竟足球俱乐部花不了太多钱,而且不牵扯到什么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的问题。

    汽车跟足球俱乐部那可真是差别大了,看起来一个汽车品牌好像很风光,但除了能赚钱的那几个顶尖品牌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很苦逼。

    一半以上的汽车品牌是亏损或者微盈利的,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搞这么一个企业,一年亏大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真的是太正常了,也有十亿美元级别的汽车品牌,辛苦一年下来净利润只有几十万美元的,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对持有人来说,都是一块烫手山芋,一个盘不活的巨大资产。

    福特就是个标准例子,困难时期,手底下的几个品牌都亏的一塌糊涂,捷豹一个季度就能亏掉上亿美元,一年亏损几个亿。

    沃尔沃和路虎则是时好时坏,这个时好时坏,坏是指一年亏掉几亿美元,好是指一年亏个几千万。

    而且,大型工业的亏损,就跟失去动力的飞机差不多,上百吨重的重量从上万米高空直愣愣的栽下来,想救活它谈何容易。

    随便一个汽车品牌的生产线,占地面积都不可能小得了,用地成本、厂房车间的建造以及维护成本、设备的维护、更新、折旧成本,都是大数目。

    运营一条生产线,至少得有上千名工人,光是人力开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还需要一支成本高昂的研发团队、管理团队、销售团队,这成本一点也不比生产线工人低;

    不仅如此,想造车,就要从全世界数百个供应商手里采购各种零部件,美元向长了翅膀一样,从工厂飞向世界各地。

    庞大的生产线一开起来,就等于是一捆一捆的美元一刻不停的往里扔,扔进去的是钱,造出来的是车,车运往世界各地,再换回钱来投入到生产线,如此便是一个跨越全球的大循环。

    但是,车卖不掉怎么办?成本一直投,出来的产品却换不成钱,或者换不到足够的钱,一个月持续不断的投入了一亿美元,除了一堆库存车之外,只回来五千万美元,这一下就是五千万美元的缺口,想维持生产线不停,就只能再往里面砸五千万。

    这时候,车打不开销路,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手里,库存车越来越多、资金压力越来越大,最后没办法就只能降价销售,否则经销商怕是先扛不住要退网了。

    作为一个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估值的汽车企业,面对每年数亿美元的亏损,几乎是无力回天的,可是生产线又不能停,一旦生产线停了,经销商、工人立刻就会作鸟兽散,那样一来,整个品牌瞬间陷入瘫痪,这个估值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车企就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

    这种时候,扛不下去的车企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着还没凉透,找个大型汽车集团把自己卖掉,大型汽车集团往往觉得自己体量大,渠道广,赚钱的实力也比较强,自以为能让这个品牌起死回生,于是决定抄底一把。

    只不过福特运气不好,几次抄底都抄在了半山腰上。

    不过,戴维斯并不知道,福特不只是在半山腰抄过底,还在山底下割过肉。

    沃尔沃、捷豹、路虎,都是福特的“抄底之作”,最后亏得一塌糊涂,没办法只能低价卖掉,结果被别人抄了个真正的底。

    现在,李牧想做的,就是提前抄福特的底。

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谁是它最大的对手() 
戴维森搞不懂李牧为什么对汽车这么感兴趣,但他心里对李牧的财力很清楚,收购几个经营不善的汽车品牌,对牧野科技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他只当这是李牧作为一个富豪来说,昂贵的业余爱好,即便亏损对李牧也造不成巨大的影响,于是也就没有再多劝,当即答应他,愿意帮他在福特中间牵线搭桥,帮李牧促成与福特的面谈。

    虽然连福特的人都还没见到,但李牧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一个雄伟的汽车产业蓝图。

    李牧甚至想好了汽车产业的集团名称,全称就叫牧野汽车集团,英文名叫muye motor group。

    既然是汽车集团,那就不能放进牧野科技的架构里,由牧野科技出资、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平移,然后注册成一个新集团。

    未来的牧野汽车集团,至少会有五个子品牌,一个是已经收入囊中的特斯拉,还有福特手里这三个买到就是赚到的子品牌,到时候再在国内搭建一个“牧野汽车”品牌,五个品牌的战略部署就完成了。

    到时候,特斯拉负责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制造,以及电驱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调教,负责向其他子品牌输出电驱动相关技术,以帮助其他品牌研发混动车型,甚至是未来的纯电车型;

    其他四个子品牌,沃尔沃、捷豹、路虎除了负责自身产品线的生产研发,还需要负责向特斯拉输出特斯拉所需的车身技术,帮助特斯拉开发更多纯电车型,甚至可以帮助特斯拉生产纯电动汽车;

    至于牧野汽车,未来主要负责消化其他四个子品牌的技术,全力发展自身,先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在国产车中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然后再考虑进军海外。

    在整体的架构设定上,五个子品牌都归属到“汽车研发与生产”的版块内,除此之外,李牧还准备自己投资一个“汽车销售”的版块,不只是汽车的销售网络搭建与维护,更要组建一个直营的销售网络,甚至是线上的销售网络。

    虽然在每一个子品牌旗下,都会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但李牧还是准备投建一个集团性质的研发中心,集所有品牌的技术与一体,同时也做更高适配性技术的研发,比如人机交互、车联网等未来汽车行业比较重要的技术领域。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模架构,那整个牧野汽车集团需要的资金规模,有可能突破五百亿美元甚至更高。

    不过好在还有银行与投行在,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李牧还有三四年的时间从全世界的银行以及风投手中获取巨额资金。

    汽车制造行业并不是一个盈利周期很漫长的产业,如果运作得当,其实盈利并不难。

    保时捷靠一款卡宴就能大赚特赚,路虎靠揽胜和极光两个车型赚的盆满钵满,即便吉力一年也能做出十几亿美元的利润,李牧有后世的经验,有强大的资本以及宣传能力,对牧野汽车集团未来的盈利能力,他完全没有任何担心。

    在与戴维森沟通过之后,李牧立刻又给埃隆马斯克打了个电话。

    李牧把收购捷豹路虎以及沃尔沃的想法告诉了埃隆马斯克,即便是埃隆马斯克也不能理解李牧为什么要一下子收购这么多个汽车品牌。

    不过他比戴维森高柏更了解李牧,他知道李牧从来不会为了爱好就大张旗鼓的做某件事情,尤其是需要用到大量资金的事情,这次一口气要拿下福特三个子品牌,他相信李牧一定有完整的规划与方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