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等了二十来分钟,后面的骡车终于爬上来了。
驾车的是个四五十岁的大叔,车上装了不少东西,还坐着几个大娘和一个小媳妇,看样子是出去采购回来的。
翔龙寨因为跟外面隔了一座山,其实很少有外人过来的。来得多的也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或者嫁进来的媳妇娘家人,有数的那么几家来来往往,几十年的寨民都是认识的。今天看到这么十来个老小背着包过来,还是很意外的。
大叔没等他们搭讪,就主动跟他们说话了,“@#¥”因为说的是当地土话,一行人都没有听懂。
罗平只好上前沟通,“您好,我们是慕名来翔龙寨观光的,您这边有懂标准语的么?这边的方言我们听不大懂。”他说得太谦虚了,是一句都没听懂好么。
大娘们也是面面相觑,大家互相都不懂他们的话,倒是有个小媳妇从山外面嫁进来的,读了几年书,会说标准语。
她先是对着大叔叽里咕噜几句,又问了他们,“你们是要去我们寨里?光有么看头咯?我们寨子里光也没什区别啊?”
罗平一看,这说话不能太文绉绉了,没想到他一糙汉子居然有一天也觉得自己文绉绉了。
陈小嫂看说话的是个小嫂子,就上前替了罗平,“妹子,我们是听说了这里风景好,想去寨里看看,就是来玩的,没别的什么意思。没想到你们这里有点远,我们下了车走了两个多钟了,还有好远的路。看见你们骡车在后面了,就等在这里,想看看能不能载上我们两个老人和小孩子。”说着他们还拿出了各自的介绍信还有证件等等给对方看。
小媳妇一看自己闹笑话了,也没不好意思,只是拍手笑笑,很爽快的说,“是嘛,我是说光有么看的?就是来玩的啊?你们走累了吧,快上来坐,我们几个走走没事。”说着就跟同来的几个大娘大叔说了说,车上坐的赶快下来了,拍拍屁股也不管他们听不听的懂,就一边说着什么客气话的样子,一边拉着他们往车上坐。
白薇薇一行人除了陈老二人和乐乐两老一小,其他都是青壮年呢,哪里能让大娘给自己让地方坐,当然不肯坐了。
大叔和几个大娘顿时瞪了眼,小媳妇忙上前劝了几句,又转头跟他们说,“你们别客气,我们都是走惯了山路的,寨子难得有外人来呢,我们都欢迎你们来呢,你们这么让着,我爹娘他们还以为你们嫌弃他们了。”
陈小嫂连忙摆手,“没有没有,实在是太感谢了。我们哪里好意思让大娘她们让位置我们坐。不如这样,你们帮我们带上吧,这是我公公和婆婆,还有我儿子,帮忙带过去,我们几个在后面走就行了。这已经很麻烦你们了,怎么好意思让你们走路,我们坐车了。”
小媳妇看样子是劝不动他们了,就跟同行的人又说了,她们中间一个大娘下来跟小媳妇站一起,其他的上了车,空出位置让陈老他们坐。
小媳妇给他们介绍,大娘就是她的婆婆,等下她俩跟他们一起走,“前面下山有小路可以穿的,免得你们走大路还绕远了。”又让两个老人和孩子坐上去了。
大叔甩甩鞭子吆喝一声,就赶着车走了,小媳妇和大娘陪着他们走。
大家刚刚实在是语言不通,没法交流,现在就剩小媳妇和大娘了,沟通起来没那么七嘴八舌,一行人就跟婆媳二人做了自我介绍。
小媳妇夫家姓钱,丈夫行三,一行人就叫上了她钱三嫂和钱三妹子,她婆婆就称钱大娘。
虽然大娘听不懂,听了钱三嫂的翻译,也是很高兴的应了。
一路上大家是反复感谢他们,小媳妇倒是很爽利的说别这样客气,我们寨子其实都很好客的,只是难得有外人过来,现在他们都很高兴能来客人。
双方边走边聊,才知道他们这一行人这是赶巧了,寨子里十天半个月难得有人要出入,就是出来大多也是自己走路出入。今天这是她小叔过几天要结婚了,大家才赶车出来买东西的。
因为有当地人带着,他们从大路上岔出来走了条小路,离翔龙寨就近了好多,不过大半个小时,就觉得寨子近了不少。
远远的就看见几个壮年汉子结伴过来了,钱三嫂和钱大娘连忙招呼来人。
钱三嫂跟大家介绍,这是她丈夫还有丈夫几个叔伯。
大家也是晓得可能寨民还是不放心,两婆媳跟他们外来人一起走,这是来接她们了。
两方汇合,又是走了半个多钟才到寨头。他们就见乐乐已经跟几个同龄的孩子们玩上了,陈老夫妇也跟几个年纪大的“相谈甚欢”。
众人简直惊呆了,他们这是怎么沟通上的?
走近听了他们的对话,发现并不是之前说话那种调子了。陈老解释,这也是天府省一个地区的方言,他发现双方几个人都会一点,就用这种方言交流了,虽然不流畅总是比之前强许多了。
果然不管是外语还是方言,多学几门总是很有必要的,陈老二人也是多语种人才了。
陈老他们在大部队来之前就跟寨里人沟通好了,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十几人住一家肯定是住不下的,就分开两拨住。
陈老一家住到刚刚遇到的钱大叔的大儿媳娘家,这里的族长家。白薇薇七人住钱大叔家。他们钱家因为四个都是儿子,多年来逐步扩建了房子,在寨子里算是比较大的了。也就他们家住的下这么多人了,不然两个三个分开住就太麻烦了。
因为他们的到来,寨民们聚到了寨子中央的广场上,摆上了各家的桌凳排成长龙,又各家端出了几盘菜摆上。
等到人到齐了,族长居首开始给他们介绍各家各户,旁边的青年给他做翻译,给他们介绍各家各户的特色,这个婆婆总能采到很多好吃的野菌子,这个媳妇做的泡脆笋最酸辣爽脆,那个大娘做得一手好腌肉,那个姑娘家里是传了几辈的蒸干菜,她学得最到位了,这个小伙子最会打猎,那个会捞鱼,还有会潜水闭气好久的,爬树可以爬顶上去的……
白薇薇记忆力强大倒觉得还好,其他人听着各种人名和关系还有特长都成了蚊香眼,到最后只剩下傻笑然后跟着青年喊人。
介绍完了,才是正式的开吃,族长端着自酿的米酒出来招待他们,转了一圈,最后年轻人除了罗平和白薇薇还清醒着,其他的不是喝趴下了,就是开始兴奋起来手舞足蹈。陈老二人因为年长没多少人能去敬酒,只是也喝得微醺了。
晚上寨民们都是穿着他们过节的鲜艳衣服,太阳下山他们就点上了篝火。现在大家正喝到了兴致上,就有人开始出来唱歌跳舞起来,旁边人看了,有的打节拍合着声,有的拿出自己的乐器开始弹奏。简直比过节还欢快,让白薇薇她们玩得十分尽兴。
作者有话要说: 在此请盗文的注意~本文仅在晋江独发,不经授权请不要转载。
同时也在这里谢谢支持本菌的亲们~谢谢你们一路相伴~欢迎大家来留言评论~么么哒~
第43章 十五岁日常()
翔龙寨的自酿米酒虽然入口柔和,但后劲足。白薇薇第二天起来,头都有点涨涨的,阮红和张甜就更不提了,恨不得把自己脑袋砍下来了。
不过她们还是起来清点自己的东西,想找出合适送礼的东西。她们昨天来寨子前是带了不少东西的,就是怕这里条件艰苦,寨民连粮食都拿不出招待的,想用物来换食宿的。
没想到这里虽然在山里,但背靠大山又临水,风调雨顺的。寨民虽然不富足,但吃喝不愁的十分快活。
而且还十分好客,他们说要给食宿费用,对方坚持不收。没法子,想着过几天钱家小儿子结婚,他们送些东西也是好的。
他们来时每人背了十斤米半斤菜籽油,还有罐头鱼和火腿肠。这些只是食物,作为贺礼来说,还是一些日用品比较好。
阮红把她的两个新枕套和枕巾拿出来,是她自己准备住招待所用的。但后来嫌麻烦了,就是用带的毛巾垫了垫就睡了。还是全新的,沪市毛巾厂生产的。
白薇薇拿了把小镜子,是在东城门大街淘的,背后带着雕花的银制小把镜,她买回来后洗干净外面的黑色氧化层,重新装了镜面,现在很精致漂亮。
张甜拿出她之前买着装小东西的锡盒,是西式风格的,也是很有特色。
准备好东西,等着男孩子们过来一商量,他们也各人拿出了如军刀、防风火机、剃须刀、新衬衣。
女同胞们一看这又是刀子又是火机的,也就新的白衬衣像点样子了。
小伙伴们拿不定主意,还是决定找年长的陈宗民他们商量一下。陈老看了他们的东西,却是说没问题,在山里能有这些东西也是挺不错的了。陈家也是拿出了一支新钢笔还有乐乐的一套九成新的衣服。
白薇薇她们又商量了自己带了相机,到时候还可以给他们婚礼当天照相留念。
这么一琢磨也就差不多了,大家一起拿着东西去了钱家。
钱家收到这些东西果然十分开心,听说白薇薇他们要给小儿子结婚当天拍照的时候更是激动了。
钱大娘连声说好,高兴得不得了,自家小儿子结婚,能收到远道而来的祝福,还有客人专门给他们照相留念,这婚事得多风光。
她也跟白薇薇她们说了照相的稀罕程度,“我们这里好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到城里去呢,别说照相了,连照相馆都没见过。”
白薇薇她们这么一看,“不如我们给各家人都照几张吧,到时候一起寄过来。”她们这次带的胶卷不少,她和阮红出发前,一人花了一千多块买胶卷,也就她们俩家里这样疼女儿,钱又都是她们自己赚的,才舍得让她们这么败了。
白薇薇想着到时候不够等出山了,再去城里买就是了,也没什么问题了。
离钱家的婚礼还有三天时间,不如今天就开始行动,这里寨子虽然不太大也有四五十户了,就是排队照怎么也得几天拍完。
钱大叔说自己先去跟族长商量一下,让他来安排。族长在寨子里是有绝对发言权的,什么大事过他的手准没问题。
白薇薇因为有空间模拟系统练习,照相技术几乎是专业级别了,照出来的相片不说可以震撼人心,但也是可以拍出美感的。阮红觉得自己拍得没有她好,万一自己照坏了,那这些寨民得有多失望,就贡献出了胶卷。
她们买的都是进口的彩色胶卷,十几块钱一卷,能拍三十多到四十张相片。比国产胶卷几块钱的贵好几倍,不过成像的效果好,她们都觉得很值得。拿出来给可能一辈子没拍过几张照的寨民们拍照,一点也不觉得舍不得。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大的事一样,现在还没开始做呢,就很有成就感了。
族长也很给力的,立即召集了大家到中间的广场宣布了这个消息,寨民们都很高兴,非常积极的配合,还找出自己舍不得穿压箱底的衣服首饰,准备全幅武装。族长给他们都排好顺序,让他们先等着,一家家的来。
白薇薇他们带着换了镜头的相机,拿着三脚架到第一户人家的时候,里里外外围的都是人在看。阮红几人拿着临时用白布绑在竹箩上做的反光板,也有点专业摄影的味道了。
白薇薇在屋子内外转了转,最后选定在堂屋外面照几张全家福,然后各自分开的照片过两天再慢慢拍。田间地头山里水里,都是可以入景的。
第一天转悠下来,拍了七户人家。之后有了经验,拍起来就快一些了。
之后两天光是给各户拍全家福,才拍了大半,就到了钱家小哥结婚的正日子。
这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开始为今天跟拍做准备。阮红捧着她的相机去了新娘家里,白薇薇在新郎家跟过去拍照。
寨子里结婚很有特色,新郎接亲翻窗户还是爬屋顶都可以,就是不能走正门。而新娘那边就是制造各种阻碍,让新郎翻不了窗户爬不上墙,新郎这边就各种帮新郎偷渡过去。场面十分热闹。
接回了新娘还没完,新娘可能会被抢走。当然这里人也不会真的就去抢人家新娘,就是为了场面热闹有趣。有时候抢不走新娘,抱走娘家一起跟过来的姐妹也是可以的。据说每次结婚,总有那么几对看对眼的,也是喜上加喜的好事了。
婚礼过后,接着继续是全家福。然后跟着拍了他们在家里做特色饭菜,织布绣花做鞋子,上山打猎,采蘑菇草药野菜,还有爬大树采野蜂蜜的。又是下田里劳作、捉水田里的鲤鱼泥鳅田鸡,去峡谷水间划筏子、游泳洗澡,捞鱼、摸水里的石头……
小伙伴们和陈家老小都过得十分开心,�